监管统一化,播出更安全

2011-02-08 02:13
中国传媒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发射台台站发射机

监管统一化,播出更安全

广西全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运行支撑管理系统采用B/S与C/S系统混合的结构,以多种发射机兼容技术、多种备份组合兼容技术、SDH光通信技术、实时故障检测技术、集散控制技术、多线程同步控制技术、心跳故障检测技术、图像模式识别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分布式海量音视频存储技术、分布式数据库自动同步技术、故障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工作流管理技术为支撑,对包括中波、电视、调频在内的整省区无线发射台站的信号源、发射机控制、电力、环境安防、电源复位、报警等多个子系统进行监测和控制,实现了全省区的无线发射台站的运行维护集中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广播电视安全播出保障能力。

根据《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科技发展“十五”规划》:加速无线广播电视发射、传输设施的更新改造,积极倡导发射机房“无人值班,有人留守”的工作方式,推进发射台播出的自动化进程。在西新工程部分台站成功实现“有人留守,无人值班”后,广西自治区广电局提出光缆上山工程,即通过若干年努力所有发射台站信号通过光缆传输,所有发射台站采取远程智能化监控方式,实现“有人留守,无人值班”,尽量降低运行成本,降低员工劳动强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村村通无线覆盖工程长效运行管理体系。

广西自治区发射台站类型有中波、电视、调频。台内的发射机品牌型号各不相同,通信接口协议不统一,有的甚至无通信接口协议。这给整个系统的功能性、可靠性、扩展性带来影响。并且在系统选型过程中,各系统开发商均不愿提供底层接口协议,使自治区广电局无法掌握核心技术,不利于今后的扩展升级,而且对于自治区广电局提出的今后功能的升级,各供应商均提出了过高的要求。为此,2008年5月,自治区广电局决定以技术中心为主,抽调全局技术力量自主研发广西全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运行支撑管理系统。在方案制定上全面考虑目前现状与将来发展之间的矛盾,体现出既要解决当前实际问题,又考虑将来发展的需要。根据技术中心各台站的现状,在数据采集和控制方式上采用采集控制器加通信接口协议方式;未来发展将全部采用统一通信接口协议方式。在多方考察,充分论证基础上编制出广西全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运行支撑管理系统总体方案和技术方案。

广西广播电视无线台站远程监控智能管理系统能够在不影响原有的系统功能的基础上,实现对各发射机及其配套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发射台的环境、安全等进行远程异地实时监测、监控,能够及时记录、查询和自动快速报警;实现发射台“无人值班,有人值守”和监控中心远程管理的工作目标,通过数据的实时传输和汇总,实现对发射台的综合量化考核;在保证安全播出前提下,增强调度指挥能力,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减轻工作强度和减少人为责任事故,降低运行成本。

该系统的建成使广西无线发射台站在全国率先实现了“有人留守、无人值班”的工作模式,也改变了传统的建台模式和管理方式,有效地降低发射台站运行维护成本,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其技术创新包括:(1)统一接口标准: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实行统一的发射机通信接口协议,实现对不同品牌类型的发射机统一监控管理,远程故障定位分析从设备级深入到模块级。可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管理。(2)运行支撑管理一体化:采用实时故障检测技术、集散控制技术、多线程同步技术、心跳故障检测技术、图像模式识别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基于分布式海量音视频存储技术,故障信息数据挖掘技术、工作流管理技术、分布式数据库自动同步技术,联动发射台站运行维护电子派单、处理过程跟踪、巡更管理、备品备件网络管理等支撑功能管理模块,从而在国内率先实现同一平台上对全区各类型的发射台实时集中监测、控制和派单维护的高效管理。(3)高度兼容性和灵活性:采用灵活的多种发射机兼容技术和多种备份组合兼容技术,国内率先实现涵盖中波、电视、调频类型的全区无线发射机台站的集中控制管理。(4)故障自动预警分析:采用故障信息的数据挖掘技术,分布式数据库自动同步技术对全区台站设备建立数据库并进行自动跟踪诊断分析,迅速得出预测结果,以便做出科学决策。有效地提高安全播出预警分析能力。(5)系统安全性高:所有信息全部通过广电内部的SDH光纤网络传输,采用SSL加密技术、CRC校验技术以及双重防火墙等技术,极大地提高信息的安全性。

广西全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运行支撑管理系统具备一系列的基本功能:1.发射机系统:远程数据的采集、显示功能;远程系统操作控制发射机;自动完成N+1或1+1倒机工作。2.信号源系统:各路信号源输入的数据的采集、显示功能;远程操作控制信号源切换及相关参数设置;信号源自动切换功能。3.电力系统:远程电力数据的采集、显示功能;发电机远程操作控制。4.环境系统:远程环境数据的采集、显示功能;环境系统远程操作控制。5.告警系统:各子系统系统故障后及时产生告警,并记录产生维修工单。6.数据查询分析系统:查询整点抄表数据、故障统计数据、各种数据曲线、音视频回放,方便查询系统各类记录信息。

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广西自治区101个县级以上无线发射台站安装使用,自治区所有县级以上无线发射台全部实现了远程智能化管理。由于自主开发,系统投资成本也大幅度下降。如采取外购的方式,平均每个频率(频道)为7.1万元;自主开发后,平均每个频率(频道)仅为3.1万元。系统于2009年8月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系统与未使用前同期相比较,设备停播时间明显大幅度下降。根据广西广播电视监测中心提供的2009年1-6月和2010年1-6月统计的设备停播时间相比,同比下降幅度分别为:1月32.15%,2月64.14%,3月86.30%,4月89.42%,5月72.57%,6月80.89%。

该系统的建成大大提升广西广播电视安全播出调度指挥能力和工作效率,为全区无线发射台站实现“有人留守、无人值班”奠定了基础,极大地减轻值班工作强度和减少人为责任事故,降低发射台站运行成本,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建设广西广播电视发射台智能化远程监控网络系统,一方面利用有限的资金建设更多的广播电视发射台,更好地把党和国家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提供公共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更好的享受社会化的公共服务。另一方面利用当今科技成果,充分采用固态化、网络化、智能化和通讯技术,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有人留守,无人值班”,为全国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的智能化管理探索了新的模式和成功经验,对全国无线发射台站的智能化管理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提升了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技术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缩小了国内同类、国外同行的技术差距,提高广播电视行业的竞争力。实现了广播电视发射台“有人留守,无人值班”管理模式,监控系统平台的先进性、稳定性以及能远程监测控制发射台等设备,减少了人为的操作错误,提高了自动处理故障的能力,提升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水平,保证了广播电视的安全播出,保障了人民群众收听收看好广播电视节目,确保政令畅通。

广西全区广播电视无线发射台站运行支撑管理系统于2009年8月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安全播出总指标明显好转,特别是县级村村通无线发射台站停播率大幅度下降,系统在安全播出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体现出良好的效果。该系统在国内率先实现涵盖中波、电视、调频类型的全区无线发射机台站的集中监控管理;率先实现在同一平台上对各发射台进行监测、控制和维护的统一管理;在国内率先提出和实行统一的发射机通信接口协议;率先实现全区无线台站采用录音、录像方式对传输、发射的节目信号的质量和效果进行记录,记录信息达到两周。通过故障信息的数据挖掘技术,实现了运行设备和备份设备的维护预警分析。实现了全区台站远程批量预设运行图和设置不合理性的预警。

图1 系统管理拓扑结构图

图3 总监控平台结构

猜你喜欢
发射台台站发射机
中国科学院野外台站档案工作回顾
地震台站基础信息完善及应用分析
一种适用于高铁沿线的多台站快速地震预警方法
铁路无线电干扰监测和台站数据管理系统应用研究
浅析DAM中波发射机日常维护
3DX系列发射机与DX系列发射机的比较——以3DX-50和DX-100为例
3DX-50发射机与PC之间通信的实现
浅谈2kW短波发射机开关电源的维护
中小功率等级发射台供电设备的维护
无线广播电视台发射台低压配电系统的配置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