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颁布

2011-02-09 17:50本刊编辑部
中国乡村医药 2011年8期
关键词:腹围胎心指南

为进一步指导和规范临床护理实践,改善护理服务,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和水平,保障患者安全,卫生部和总后卫生部6月15日颁布《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这是卫生部首次颁布临床护理规范文件。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在明确临床护理技术要点的同时,更加注重护理人员对患者的专业评估、病情观察、人文关怀和健康指导。该指南对目前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的近200项护理技术逐一从4个方面进行规范。一是评估与观察要点,二是操作要点,三是对患者的指导要点,四是护理操作注意事项。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共分17章,包括临床护理工作中的清洁与舒适管理;营养与排泄护理;身体活动管理;常见症状护理;皮肤、伤口、造口护理;气道护理;引流护理;围术期护理;常用监测技术与身体评估;急救技术;常用标本采集;给药治疗与护理;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护理;孕产期护理;新生儿及婴幼儿护理;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操作;心理护理。

本刊编辑部

附:孕产期护理的部分内容

子宫底高度和腹围的测量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孕周、是否为高危妊娠、腹形及腹壁张力。

2.评估环境温度、光线、隐蔽程度。

3.评估孕妇的反应。

(二)操作要点。

1.孕妇排空膀胱,取仰卧屈膝位。

2.皮尺一端放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另一端贴腹壁沿子宫弧度到子宫底最高点为宫高。

3.皮尺经脐绕腹1周为腹围。

(三)指导要点。

告知孕妇测量宫高和腹围的意义和配合事项。

(四)注意事项。

1.以厘米为单位。

2.注意子宫敏感度。

3.皮尺应紧贴腹部。

四步触诊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孕周及是否为高危妊娠。

2.评估环境温度、光线、隐蔽程度。

3.评估孕妇的反应。

(二)操作要点。

1.仰卧屈膝位,暴露腹部。

2.第一步:检查者面向孕妇,双手置于子宫底部,了解子宫外形、子宫底高度,估计胎儿大小与妊娠周数是否相符,然后以双手指腹相对轻推,判断在宫底部的胎儿部分。

3.第二步:两手分别置于腹部左右两侧,一手固定,另一手轻轻深按检查,两手交替,分辨胎背及胎儿四肢的位置。

4.第三步:右手置于耻骨联合上方,拇指与其余4指分开,握住胎先露部,查清是胎头或胎臀,并左右推动。

5.第四步:检查者面向孕妇足端,两手分别置于胎先露部的两侧,向骨盆入口方向下压再次判断,先露部的诊断是否正确,并确定先露部入盆程度。

(三)指导要点。

1.告知孕妇四步触诊的意义及配合方法。

2.告知孕妇检查前排尿。

(四)注意事项。

1.动作轻柔,以取得配合。

2.注意保暖,保护隐私。

胎心音听诊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孕周、胎位及腹部形状。

2.了解妊娠史及本次妊娠情况。

(二)操作要点。

1.仰卧位,暴露腹部。

2.用胎心听诊器或胎心多普勒在相应位置听诊胎心,记录。

(三)指导要点。

1.告知孕妇听诊胎心音的意义和正常值范围。

2.指导孕妇自我监测胎动。

(四)注意事项。

1.与子宫杂音、腹主动脉音及脐带杂音相鉴别。

2.胎心>160/min或<120/min立即吸氧并通知医生。

3.临产产妇在宫缩间歇期听胎心。

4.保持环境安静,注意保暖和遮挡。 (据卫生部网站)

猜你喜欢
腹围胎心指南
胎心监护仪的多发故障解析与日常维护
基于联合聚类分析的单通道腹部心电信号的胎心率提取
孕中、晚期不同特征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的差异性
超声测量胎儿腹围预测出生体重的探讨
胎儿超声生物学指标Z-评分值评估胎儿生长发育效果
包头地区不同性别痛风患者临床特点分析
指南数读
胎心监护:胎儿健康早知道
胎心监护,聆听宝宝的心声
论碰撞的混搭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