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真胃变位中西医结合治疗及整复手术方法

2011-02-09 04:57南斯拉郝向阳赵玉娥通讯作者张美丽
中兽医学杂志 2011年3期
关键词:真胃变位胃壁

南斯拉,郝向阳,赵玉娥(通讯作者),张美丽

(1.河套大学蒙语综合系;2.河套大学农牧与生化工程学院,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临河区015000)

奶牛真胃变位分为真胃移位和真胃转位,是奶牛的常见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巨大的损失。此病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但目前仍以手术整复治疗为主。临床诊疗中,真胃变位整复手术方法多种,各有千秋。本文就奶牛真胃变位整复常用手术方法,作分析性比较,以飨读者。

Ⅰ 真胃移位整复术

真胃移位是真胃在病因作用下,由下腹部,经瘤胃下部移至左侧腹壁与瘤胃壁形成的腔隙间,真胃内充满气体和少量液体。有些病例左移真胃上缘可达左侧腹腔顶部。

1病因

1.1粗饲料质量过差,以干玉米秸或麦秸作主要饲料的奶牛,真胃移位病的发病率高。

1.2精饲料投喂量过高,尤其以“精料换牛奶”(多喂精料就能多产奶)饲养模式的奶牛,真胃移位病的发病率高。

1.3奶牛无运动场地,以地桩拴系饲养的奶牛,运动不足。这类奶牛真胃移位病发病率高。

1.4真胃移位发生在产犊后,尤以产后10日左右居多。奶牛怀孕后期,胎儿沉居母牛腹底。将瘤胃底部抬高,网胃前移,功能迟缓的真胃沿空隙左移。产后瘤胃下沉,把部分左移的真胃,分成左右两个部分。

2症状

2.1大多数病牛在产犊后出现症状。时间短的于产后3-5天呈现症状,大部分病牛在产犊后40天内发病,亦有个别病例延续二年多才呈现出典型症状,产前发病的病例并不多。

2.2发病初期奶牛的食欲、饮欲、反刍减弱或停止,呈规律性反复,且时好时坏。

2.3病牛的粪便有时呈现深绿色糊状,有时呈便秘,有时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有的粪便量、色、粪盘形态等无明显变化。

2.4病程短,营养状况良好,真胃左移严重的病牛,左腹部外突增大。

2.5病牛左侧腹部肘关节水平线上下,9-12肋间部,叩诊和听诊有金属音(钢管音)。10-12肋间下部穿刺,有棕褐色、pH1-4酸性胃液排出,镜检无瘤胃内特有的原生物。

2.6 急性期或发生粘连病牛,体温升高1-2℃,心搏近100次/分,左移真胃与腹壁、瘤胃壁粘连时,腹壁触诊敏感。

3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症状综合诊断,奶牛真胃移位较易确诊。奶牛腹壁叩、听诊金属音,不是真胃移位的特异症状。应注意与瘤胃积食、奶牛误食塑料等异物性、创伤性网胃炎等病症鉴别。

4 治疗

4.1 药物治疗(保守疗法)

4.1.1 西药

治疗原则:促进瘤胃蠕动,调节植物性神经功能。

输液:补液体,调节离子平衡。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0ml、复方氯化钠注射液300ml,一次静脉注射;维生素B140ml,一次肌肉注射。

4.1.2 中药处方:当归100g,莪术 40g,三棱 40g,枳实 50g,青皮 50g,陈皮 50g,木通 50g,二丑50g,乌药 50g,厚朴 50g,莱菔子 80g,党参 30g,白术 30g,白茯苓 30g,生地 50g,天花粉 30g,焦三仙各30g。水煎取液加1000ml石蜡油一次灌服,一天2次,连用2-3天。

4.2 滚转疗法

选择松软的地面,使奶牛右侧横卧,分别捆束前后肢,专人保定牛头部。数人分别抓持前后肢,先将牛成仰卧姿势与地面成45°,然后以脊柱为轴,把奶牛体、肢、头向左侧,再迅速滚转至右侧卧势。检查真胃是否复位。未复位时,再反复滚转4-5次。仍无效时,进行手术整复治疗。部分病例用此法能达到真胃复位效果,但复发率高。较少采用。

4.3手术疗法

4.3.1 术牛保定:采取右侧靠墙站立保定,捆束两后肢防止弹踢。

4.3.2 麻醉:2%静松灵1.4-1.6ml,肌肉注射全身镇静;1%盐酸普鲁卡因20ml,术部直线浸润麻醉。

4.3.3 术部:左肷部前下切口,即3、4腰椎横突下8-10cm,距最后肋骨5cm,沿肋骨弓向前下方作10-15cm切口。

4.3.4 术式:术部常规剪毛、剃毛、刷洗、消毒、隔离。

4.3.4.1 打开手术通路:依次紧张切开皮肤、腹横肌膜,及时止血。切开腹外斜肌,钝性分离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横肌膜。提起腹膜切一小口,再扩口至所需长度。

腹腔探查,确定左移真胃的位置,真胃内积气、积液的情况;左移真胃与周围组织器官有无粘连及粘连程度;探查真胃、瘤胃壁有无病变及性质。确立主手术操作程序。

4.3.4.2 主手术:一般分为左移真胃的整复和整复后的真胃固定两个步骤。

移位真胃的整复,是把移动左侧的真胃,推压回右腹下部的正常位置。如有粘连,应小心分离,而后整复。整复的方法为术者右手进入腹腔,伸展五指按在左移真胃顶部(切勿抠),边轻揉边持续向下按压,当听到“咕噜”声响时说明真胃内的气体和液体冲开幽门进入肠管,真胃随之复位。(见附图1)

为防止整复的真胃再移位,要把真胃固定在正常的位置上。把真胃牵拉至切口外,用两端穿有直长三棱缝针,长1.5m的12号或18号缝合丝线,在真胃壁面大弯作浆膜基层纵向的3-4针连续缝合。始末二针分别固定。将真胃还纳原位,二缝针从腹腔右前方底侧壁(真胃壁面相对的位置)分别穿出体外(避开乳静脉)。真胃壁与腹壁之间保留约2cm的距离。固定体外缝线。

4.3.4.3 闭合创口:彻底清理腹壁创口,以12号缝合丝线连续螺旋缝合腹膜与腹横肌。0.1%的新洁尔灭溶液冲洗创面,用18号丝缝合线分别结节缝合腹内外斜肌和皮肤。整理创口皮肤,装置结系绷带。

Ⅱ 真胃转位整复术

真胃转位是指真胃在右侧腹腔内,以瓣皱孔为轴,发生逆时针或顺时针等变位,并继发真胃内积气或积液,导致真胃扩张。(见附图2)

1病因

1.1真胃转位发生的确切病因和发病机理尚不清楚。

1.2业内多数人认为,本病的发生与不科学的饲养管理引发前胃迟缓,前胃的神经调节机能紊乱等有直接关系。

1.3 奶牛拴养、运动不足,影响正常的消化功能。1.4真胃转位亦多见于患乳房炎、子宫内膜炎等病的病牛。

2症状

2.1 多数是突然发病,不吃草料,不反刍。但有强烈的饮欲,抢水喝。体温不高或低于正常,心搏100次/分左右,个别可达170次/分以上。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急性病例不足7小时死亡。

2.2 脱水明显,眼球内陷,视眼无神。

2.3 多数患牛有腹痛,后蹄频频踢腹,站卧不宁。

2.4胃肠蠕动音减弱或消失,排粪量小而色淡。少数病例1-2天不排粪或只排出少量粘液。2.5病牛多有右腹部增大与突出的体征。

2.6叩诊、听诊右侧10-12肋间上部有明显的金属音。

2.7以拳冲击右肷下部,有振水音。

3 诊断

根据病程短、腹痛、明显脱水,听、叩诊有金属音,肷下冲击振水音,渴极等症状综合分析确诊。

4 治疗

尽早确诊,及时治疗,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4.1药物治疗

可用中药加减大戟散两剂,每日1剂,煎汤内服。无效时实施手术治疗。

4.2手术治疗

4.2.1 保定:左侧靠墙站立或左侧卧保定。

4.2.2 麻醉:同真胃移位整复手术。

4.2.3 术部:右侧肷部前切口,即3、4腰椎横突下8-10cm,向下垂直切口15cm。

4.2.4 术式:术部常规处理

4.2.4.1 打开手术通路:同真胃移位整复手术

4.2.4.2 主手术

真胃穿刺排气排液减压:用连接硬塑料管的20号针头或套管针入扩张真胃中下部,缓慢排出液体和气体。遇有真胃壁破损,待真胃内气、液体排出2/3量时,进行缝合,再继续排出液、气体。胃液、气排出4/5时停止减压,闭合穿刺孔。

转位真胃的整复:按转位向的方向整复真胃,调整肝、胆和瓣胃回位。再将真胃拉出切口外,做同真胃移位固定法的真胃固定。此操作环节,是真胃转位的治疗关键。要求术者具有较深的局部解剖知识。

4.2.4.3 闭合创口,同真胃移位整复手术。

Ⅲ 术后治疗与护理

俗称治病是“三分治,七分养”,道出了术后治疗与护理的重要性。

1 术后治疗

1.1抗感染:青霉素,氨苄青霉素联合应用静脉注射,一日一次,连用5-7日。

1.2 输液:调节水、电解质平衡,纠正体液pH,补充营养。

可试用下列处方:

方 1:10%葡萄糖注射液 500ml×2、0.9%氯化钠注射液 500ml×3、10%维生素 C10ml×5、10%安钠咖10ml×1,一次静注,每天2次,连用2-3天。

方2:反刍散500g,上午开水冲,候温内服,健胃消食散500g,下午开水冲,候温内服。

说明:术后24小时无反刍、不食的术牛使用,连用2天。

1.3根据病情需要,对症加用治疗药物。

2护理

2.1术后应开始供粗质无霉败干玉米秸、麦草等,12小时后饲喂优质易消化的青干草等,以少量多次饲喂为宜。术后供给温淡盐水、少量多次,在10小时内使牛饮足所需饮水量。

2.2术牛出现反刍后,每次咀嚼40-50口时开始供给精料,量由少逐渐增多,5-7天达到饲喂量。2.3术后第二天开始牵遛运动,上、下午各一次,每次1-2小时。

2.4注意观察术后有无异常。防止术牛舔咬、摩擦真胃固定线结。

2.5术后10-12天拆除手术切口缝线(也可不拆),15-20天剪断真胃的体外固定线结。

2.6术后及时恢复挤奶。

Ⅳ 奶牛真胃变位整复手术浅析

奶牛真胃变位治疗手术方法多种,共同点是在手术中先整复变了位的真胃,而后固定真胃,防止再变位。主要不同之处,一是手术部位不同,二是真胃固定的方法各异。现就呼和浩特、包头两地几种不同手术方法,作肤浅分析,提出个人建议。

1 患牛左右肷部各做一个腹壁切口,探查真胃移入左腹腔后的状态,还可用手推压左移的真胃整复;助手手壁通过右肷部切口,进入左侧腹腔牵拉真胃,二者协同进行真胃整复。在真胃幽门部,做几个网膜褶皱并穿缝线,将其缝合在右肷部切口的创壁固定,以防止真胃再次左移。此做法整复真胃容易,固定真胃简便,可缩短手术时间。两个手术切口与一个切口(亦可完成整复固定操作)比较,增加了病牛体手术损伤修复负担,扩大了手术感染机会,奶牛户不易接受。作网膜褶缝合固定真胃,往往因网膜扯断,固定失败,导致真胃变位复发,不提倡这种做法。

2 患牛右肷部切口:术者通过切口进入腹腔,再向后经过网膜上隐窝间口、直肠下方至左侧腹腔,探查左移的真胃状态。如有粘连,尽力分离。然后用连接胶管的针头穿刺排气排液,随后用手向下右方推压真胃,必要时从右腹部配合牵拉,是真胃复位。再做幽门周网膜褶,缝合于切口创壁,固定真胃。此法适合奶牛个体小,有经验、熟知解剖知识的兽医施术。右肷部切口,遇有真胃与腹壁、瘤胃壁、脾脏等组织器官发生广泛粘连时,手术难度很大。曾发生术者遇到粘连病例,放弃手术,建议淘汰病牛的事件。

3 右肷部中下切口:术者通过此切口,探查真胃移位情况,直观真胃胃壁病变,遇有真胃壁与周围组织粘连,即使是广泛性粘连,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分离。一般不需真胃穿刺减压,只施以手法推压,就可完成真胃整复。真胃壁浆膜基层缝合后,固定于腹底壁侧的操作,有一定的难度,需经过培训,且要有一定数量病例手术经验,才能胜任施术。胃壁缝合固定真胃,未发生过固定失败,亦未出现过固定反应。此法符合手术基本原则,应予推广应用。

4 患牛腹中线右侧切口:术者通过此切口整复真胃,真胃壁缝合固定于切口创壁。遇有粘连,可直观分离;直观直胃壁及周围组织器官的异常病变。此法须仰卧保定,需要数名保定助手;前腹下部切口,因该部位是奶牛体重力线经过的部位,此部位承受体重压力大。因此手术创口缝合要格外确实牢固,需配合减张缝合,术后术部要加用复绷带作减压护理。牛有喜卧习性,易发生术后感染。尽少采用。

临床上,奶牛真胃变位,没有病变完全相同的病例,因此,任何一个成功的外科手术,对手术人员来讲是综合学科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的应用,是一个创造!从另一个角度讲,任何一个学科,任何一种知识,任何一项技能在继承前人成就的基础上都还有一个充实、创新和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收获丰寡依赖于个人品格、诚信与拼搏。希望同行尽早的在奶牛真胃变位的病因、发病机理、诊疗和预防措施方面有新的建树。为中国乳都的发展壮大再立新功。

附图1 真胃移位模示

附图2 真胃转位模示A.真胃正常位置 B.真胃顺时针转位C.真胃逆时针转位1.真胃 2.瓣胃 3.肝脏4.食道 5.第 13肋骨

[1] 郭铁,汪世昌.家畜外科手术学(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9.

[2] 肖定汉.奶牛养殖与疾病防治(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

[3]全国兽医外科学第13次学术研讨会、小动物医学第1次学术研讨会暨奶牛疾病第3次学术讨论会,2006.

猜你喜欢
真胃变位胃壁
奶牛真胃左方变位诊断与治疗
变位斜齿轮的热弹流润滑数值分析*
双能CT迭代重建技术联合虚拟平扫对胃壁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
奶牛真胃移位发病原因的调查分析
一例奶牛真胃左方变位的诊断及治疗
西班牙语动词变位学习法之探讨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空腹
胃真的会被撑大吗
全正变位齿轮副的设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