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中医理论和心理学方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探讨

2011-02-10 03:29266071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单守勤薛蓓蕾董效信周锡芳赵晓晶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亚健康脏腑气血

266071 济南军区青岛第二疗养院 单守勤 薛蓓蕾 董效信 周锡芳 赵晓晶

20世纪80年代中期,前苏联Berkman教授通过研究发现,除了健康状态和疾病状态之外,人体还存在着一种非健康、非患病的中间状态,称为“亚健康状态”[1]。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是健康的,15%的人非健康,70%的人呈亚健康状态,且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亚健康已经成为可能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医学问题。关注亚健康、研究亚健康、治疗亚健康已成为十分迫切的使命。在这个新生的领域里,我院凭借其自身优势而发挥重要功能,针对国内外保健康复事业的飞速发展,提出了由单纯疗养型向预防保健疗养康复一体化发展的新思路,大力培养发展独具特色的优势学科,为部队官兵和百姓提供健康保障,建立了一套规范、有效和操作性强的应用中医理论和心理学方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模式。

1 亚健康状态分析

中医虽然没有“亚健康状态”这一称谓,但对亚健康状态的临床表现则早有研究,早在2 000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未病”理论,其潜病态、前病态当属今天所称的亚健康状态。处于该状态的个体虽然还未发病,但已有程度不同的各种患病的危险因素,具有发生某种疾病的高危倾向。我院主要负责特、陆勤人员的疗养保障和地方人员的健康体检及医疗保障任务。特勤人员受特殊环境中不利因素长期影响,导致体质下降,职业病及习惯性病在特勤人员中发病率逐年增加,亚临床人群比例不断攀升。陆勤人员及地方群体也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激烈的市场竞争造成工作压力加大;因自然界各种污染日趋严重,人们生活的无规律性和缺少体育锻炼及营养、饮食的不均衡,不健康的生理和心理卫生等因素均可导致亚健康状态。中医学认为辨证分型是中医的特色,根据中医理论及亚健康状态的不同表现可将其分为肝郁气滞、气血亏虚、瘀血内阻、脾虚湿盛和肝肾两虚5种类型。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各种各样,但主要是以心理为主的不适应状态,60%~90%的症状表现都与情绪、认知、适应和精神方面有关。

2 亚健康的影响因素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的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其次为饮食生活不节、劳逸损伤所致。曹继刚等[2]认为,先天不足、后天“过用”是亚健康产生的主要原因。先天禀赋的厚薄,是后天体质强弱的物质条件。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与机体生理病理状态相互关联,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是脏腑气血功能活动的外在表现。体质强弱及心理素质等机体反应性与亚健康的发生有明显关系,体质因素是亚健康状态发生的主要内因。体质阴阳的不同,直接影响人的气质、性格,影响人体的七情和接受刺激时的反应方式,从而关系着情志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及预后等。蓝毓营等[3]认为,饮食不节也是亚健康状态发生的原因。人的生命活动与饮食结构密不可分,饮食五味应当适宜,若五味偏嗜,饮食失节,则脏气偏颇,日久则脏腑间协调失衡。另外异常的气候变化则会引起人体阴阳、气血、脏腑、津液盛衰的变化而出现亚健康状态的症状。总之,亚健康状态的表现复杂多样,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或年龄段也表现不同,因此导致其产生的原因也是综合的、多因素的。

3 应用中医理论和心理学方法干预亚健康的方式探讨

亚健康状态积累到一定程度便可转化为疾病,若在形成明确的病理改变之前就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则能够走向健康。中医学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是防治亚健康状态的宝库,早期干预对亚健康非常重要。我院根据中医药干预亚健康状态的原则“整体调节和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采取个体化的亚健康干预措施。

3.1 辨证用药治疗 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辨证论治正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我院通过现代化的检测手段和中医辨识方法,按照不同人群和职业等,使用不同套餐进行个体健康信息采集、分析和评估,最后作出健康鉴定报告,让就诊者了解自身体质、状态和易患疾病。郭文娟等[4]认为:亚健康状态是持续、过度的应激反应,使得肝为“罢极之本”的功能失调进而引起气血紊乱、脏腑功能失常、“阴平阳秘”状态失衡而出现的躯体、心理症状,在治疗上常用疏肝、理气、降逆、和血、平肝气、镇肝阳之法调整人体整体功能,从而恢复健康。我院擅长运用中医独特辨证方法治疗胃肠病、失眠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脂肪肝、高脂血症等疾病。

3.2 针灸治疗 在辨证的基础上进行选穴配方,腧穴作用及机体特异性统一起来,可调动机体固有的调节机能,对机体亚健康状态具有良性双向调节作用,利用针刺能调整失衡的脏腑、阴阳、气血,促使机体气血流通、阴平阳秘,从而有效地发挥针灸治疗的作用,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以消除和缓解亚健康状态的各种不适症状。我院应用微创介入穿刺针、神经阻滞针、小针刀等中医传统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如颈肩部不适、肩背痛、慢性腰痛、失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疗效显著。

3.3 推拿治疗 推拿作为传统的保健手法,在消除疲劳、调理脏腑功能、运行气血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我院根据人体经络系统生理特点,采用辨证论治的中医按摩、推拿手法,打通全身经络,使全身血脉畅通、改善微循环,加快新陈代谢,加快各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远离亚健康的目的,经络调理法具有见效快、疗效独特持久、标本兼治等特点,对于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肥胖症等亚健康人群都非常有效。

3.4 饮食养生 中医饮食养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 000年以上,自古以来便有“医食同源”的说法,并确立了“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菜为充”的膳食原则。中医“寓治于食”的食疗养生营养方法对保健强身、促进亚健康态向健康态转化有重要的实用价值。科学合理安排饮食,不但包括合理的饮食调配、饮食有节、饮食卫生,还涵盖进食后的保健与食后的调理。另外饮食的五味必须调和,饮食必须合宜,方能对五脏起到全面的滋养作用,不能偏于某一味或某一类,否则容易导致机体阴阳失衡而产生疾病。只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加之搭配合理的饮食,辨证施膳,才能保证机体的营养,确保机体脏腑功能旺盛、气血充实,促进亚健康症状的消除。

3.5 运动养生 适度的体育运动锻炼,如登山、慢跑、步行、游泳、各种球类活动、太极拳等适量有规律的活动,有助于增加肺活量,调节血压,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消化吸收和新陈代谢,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而且有消解不良情绪的效用,能有效地消除心理疲劳。我院编创的水兵健身操,哑铃操,民族舞,颈、肩、腰、腿、足保健操等有氧健身操能有效预防和消除亚健康状况。

3.6 心理养生 中医学自《黄帝内经》开始便创立了心理治疗方法,经后世医家的拓展不断丰富与完善,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临床实践,心理养生已成为人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院首先应用电脑心理测评系统进行个体和群体测评以评估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针对心理适应度一般的人员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技巧,通过各种方法和方式进行个性化心理咨询和治疗。其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使其充分认识到远离亚健康状态的关键是转变观念,树立新的理念,通过调整不平衡心态、修正错误认识和行为,从而达到“病由心解”、心平气和、养生长寿的目的,从根本上脱离亚健康状态,获得身心双重健康。另外心理养生还可通过冥想、气功、琴棋书画、暗示法、激情刺激疗法、转移注意法、音乐疗法等方法来保持思想清静、怡情养性、坚定信念,维持心态平和、宠辱不惊、形神舒畅,从而达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之效。

综上所述,目前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方法多种多样,每种方法都具有其独特优势。当代医家已对亚健康状态的调治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取得了相当的成果。但我们同时也看到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干预尚处于初级阶段,中医药对亚健康状态的防治还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我院将努力挖掘中医理论和心理学方法中各种疗法的潜能,开发出简、便、验、廉的新药和新疗法,积极开展预防保健康复技术的临床研究探讨,打造一套规范完善、操作性强、高效的应用中医理论和心理学方法干预亚健康状态的模式。

[1]王洪蓓,傅延龄.中医诊断对于认识亚健康状态的意义[J].湖北中医杂志,2006,28(5):30-31.

[2]曹继刚,邱幸凡,齐宝芳.从《内经》看“亚健康”的产生及防治[J].中医杂志,2007,48(10):953-954.

[3]蓝毓营,唐振宇.浅谈亚健康状态的中医药防治思路和方法[J].广西中医学院学报,2003,6(4):81-82.

[4]郭文娟,烟建华.肝为“罢极之本”与亚健康状态的防治[J].山西中医,2007,23(1):75-76.

猜你喜欢
亚健康脏腑气血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甩掉亚健康 我们在行动
跟踪导练(一)
论筋性脏腑病❋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内经》治未病与亚健康的干预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
儿童亚健康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