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食管反流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2011-02-10 03:29066000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院李向林
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6期
关键词:流病排空括约肌

066000 河北省秦皇岛市中医院 李向林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由胃内容物反流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种疾病。其主要症状为反流和烧心,可伴食管黏膜和(或)食管外组织损害。GERD是一种常见病,在世界各地的发病率不同,在西欧及北美,GERD的发病率约10%~20%;在南美约为10%;我国的发病率为7%~8%[1]。目前认为GERD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上消化系统动力障碍性疾病,主要为食管及胃肠动力障碍所致,其发生机制主要是食管对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和酸性反流物对食管黏膜的侵袭作用增强的结果。其中包括下食管括约肌压力下降,食管酸廓清功能障碍,食管黏膜抗反流屏障功能障碍以及胃排空延迟[2]。GERD的发病机制除与抗反流机制下降、反流物攻击增强有关外,还与神经、社会心理因素、生活方式等具有相关性。

1 胃食管反流病的诱因

1.1 饮食过饱 胃食管反流病的原因是食管下段括约肌不能有效关闭,饮食过饱会引起胃中压力增长、胃排空延缓、胃气上逆导致反流。胃食管反流患者多在进食1 h后出现症状,或反流症状加剧。

1.2 某些食物刺激 进食高脂、辛辣、酸、甜等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辣椒、油炸食品、巧克力等会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LES)的张力,使其抗反流的防御机制下降。过烫、烤炙、油炸加工的食品可直接刺激甚至损伤食管黏膜,导致反流的发生。

1.3 体位变化 某一角度的体位比如身体屈曲、鞠躬、头低位、直立等姿势时,可能诱发或加剧胃食管反流患者的症状。比如入睡后出现或加重的烧心、胸痛就与睡眠时的体位有关。

1.4 便秘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常伴有全胃肠道的动力下降,排空功能阻碍,常导致便秘;而用力排便,又使腹腔压力增大,诱发胃气上逆而出现反流。

1.5 某些药物刺激 服用某些药物如阿司匹林、激素、阿托品、胰泌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可刺激胃酸产生,并使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下降。

1.6 情志影响 中医理论认为,情志不畅,忧闷愤怒,肝失疏泄,横逆脾胃,胃气上逆均可诱发反流。

2 胃食管反流病的生活方式干预

生活方式干预包括生活方式的调整、饮食调养以及心理干预三方面内容。

2.1 生活方式的调整 生活要有规律,尽可能按时进餐和休息,进食后不要立即平卧,夜晚睡前2 h内最好不再进食,避免因胃内容物较多而出现反流;睡眠时将床头抬高约20~30 cm,改变不良睡姿,减少体位引起的反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及睡眠质量;不要过度弯腰,不穿紧身衣裤,扎腰带不要太紧,否则会引起腹腔压力增高。肥胖者应积极锻炼身体,减轻体质量[3]。

每次出现烧心、反酸、胸痛等症状时,喝少许温开水,以冲洗被烧灼过的食管黏膜,减轻黏膜损伤;鼓励患者适当分次多饮水,每次饮水量不宜超过200 mL;避免吃过冷、过硬、过咸的食物,进食宜细嚼慢咽;尽可能避免使用会降低食管括约肌张力可能诱发胃食管反流的药物,如茶碱、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安定等。

2.2 饮食调养

2.2.1 饮食要有规律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三餐要定时,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年轻人熬夜晚起,不进早餐,还可能因工作繁忙而无法顾及午餐或晚餐。有的大学生上课前几分钟起床,饿着肚子上完第一节课,在课间休息时才匆匆吃早餐。殊不知,饮食不规律必然扰乱正常的食管与胃肠运动[4]。对于这样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不解决规律饮食问题,单靠药物治疗不会取得满意的疗效。

2.2.2 注意饮食种类的选择 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要特别注意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暂时不能吃。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饮食应以高纤维、低脂肪食物为主,减少脂肪摄入,因脂肪可延缓胃排空,刺激胆囊收缩与分泌,降低食管括约肌压力[4]。宜吃新鲜蔬菜、瘦肉、蛋、鱼等,适当进食多种水果 (以非酸性水果较好),以增加多种维生素的摄入。蛋白质的摄入会刺激胃泌素分泌,可使食管括约肌压力增加,因此食物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蛋白质,例如瘦肉、牛奶、豆制品、鸡蛋清等。饮食宜少刺激性,烹调少用香辛料,如辣椒、咖喱、胡椒粉、蒜、薄荷等。避免烟酒、咖啡、浓茶、可乐、巧克力、西红柿等可能引起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下降的食物。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避免进食易引起烧心的食物。由于个体差异性的存在,不同患者对于同一种食物的反应性不同。大部分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进食过甜的食物会引起烧心,但也有个别患者烧心时食用甜点症状可得以缓解。所以,患者应对容易引起烧心的食物作记录,避免再次吃相同的食物引起疾病复发。还要注意吃多少的问题。有的患者食欲差,有的则并不差,但吃下去后就出现上腹隐痛、腹胀难受。所以,有些不易消化的食物,如过硬、过生、过分辛辣或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包括蔬菜和水果,症状明显时应当有所限制。

2.2.3 饮食的烹饪方式要讲究 同样的食物,烹饪方法的不同也对食物在胃内残留的时间有重要影响。食物进入胃,要经过胃的活动,反复研磨,与胃液中酸和酶混和,消化成食糜,才可以从幽门慢慢排入十二指肠。显然,食物的性状对于食物在胃内的消化与排空密切相关。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饮食烹饪应以蒸、煮、炖为主,不宜油炸。

2.2.4 进食的数量要控制 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饮食以七八分饱为宜。过量饮食会加重胃的负担,引起胃的消化功能障碍,使胃排空减慢。食物停留在胃中,胃内压力增高,食物更容易返流到食管,引起烧心、泛酸、打嗝、胃胀等不适。宜少食多餐,减少进食量,晚餐尤其不宜饱食。

2.3 心理干预 充分了解每位患者的病情变化、性格特征、习惯嗜好、生活现状,甚至家属状况等,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指导;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扮演合理角色,避免角色强化;根据患者的工作生活状况和习惯嗜好,指导患者采用音乐疗法、电视疗法、宣泄疗法、放松疗法等,使其保持良好的心境,舒缓紧张、焦虑、抑郁的情绪,以减轻心理压力,避免情绪变化使病情反复。必要时可指导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写健康日记,记录疾病症状发作的程度和频率、三餐时间、进食质量、作息时间、情绪波动、服药种类及药量等,找出疾病复发的可能诱因,建立个体化的疾病保健体系[5]。

在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机制中,一过性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是目前公认的胃食管反流的主要机制,食管对胃内反流物清除功能减弱是引起胃食管反流病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以生活方式调整、饮食调养、心理干预为内容的生活方式干预,不仅提高了食管下段括约肌的功能和食管清除酸性的能力,而且避免了各种引起腹内压力过高的因素,减少胃内容物反流。因此,在药物治疗同时积极介入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1]郑芝田.胃肠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11.

[2]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反流性食管炎诊断及治疗指南(2003年)[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4,21(4):221-222.

[3]陈妙萍,吴康英.生活方式干预对反流性食管炎疗效的影响[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5,23(4):463-464.

[4]吴世亮,赵琦.反流性食管炎病人与同期就诊其它病人生活习性的对比分析[J].山西预防医学,1996,5(1):57-58.

[5]柯美云,孙晓红.重视胃食管反流病整体治疗的重要性[J].中华消化杂志,2006,26(3):145-146.

猜你喜欢
流病排空括约肌
抽水蓄能电站小负荷发电排空上水库可行性试验研究
高频超声评估女性肛门括约肌完整性的临床研究
为什么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发生便秘?
雌激素水平与胃食管反流病的关系
经口不切开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排便的奥秘
云海相接,追浪排空
经会阴超声评价女性肛门括约肌的研究进展
Stretta射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