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少阴病下利证治探讨

2011-02-10 09:57张国杰田艳霞薄立宏
中医研究 2011年10期
关键词:仲景少阴干姜

张国杰,田艳霞,薄立宏

(1.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河南 郑州450004;2.河南中医学院,河南 郑州450008)

少阴包括手少阴心与足少阴肾。少阴病为伤寒六经传变过程之危重阶段,下利是少阴常见症。宋本《伤寒论》少阴篇四十四条条文中,明言下利之条文有十五条,尚有数条少阴下利证者散于厥阴篇中。这些条文涉及少阴寒化症、热化症,急下症,兼变症,预后等。对少阴病下利进行探讨,可助少阴病之研究。

1 少阴寒化症之下利

少阴病寒化之下利形成机理为肾阳衰不能温养脾土,脾阳虚不能腐熟水谷,以致完谷不化,直趋而下,而见下利清谷。其脉细微沉,欲寐,为阳气衰微,鼓动无力,正不胜邪,反为邪困之象。尿清白,口渴,为气不化水,津不能上承之故。四肢厥冷为阳虚不能温煦于四末。其病因或病邪直犯少阴,或它经病变误治,失治,如汗下太过之类。正如388 条所言:“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

少阴寒化症之下利表现较为复杂,可根据不同病理机转,症状表现,分为阳衰阴盛症、阴盛格阳证及阴盛戴阳证。

1.1 阳衰阴盛之下利

《伤寒论》中属阳衰阴盛之下利者,有282 条、283 条、387 条、388 条、352 条、228 条、323 条、292条。此型少阴病形悉具,可见“但欲寐”,“四逆拘急,手足厥冷”,“脉微欲绝”,“脉沉”,“欲吐不吐”,“恶寒”等阳衰阴盛之象,辨之之关键在于“小便白”。阳衰阴盛下利的治疗当回阳救逆,温肾暖脾。正如323 条所言,须“急温之”。仲景提出用四逆汤治疗。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作用迅速急烈,通十二经,能回阴寒证中几欲散失之阳;干姜温中逐寒,偏入脾经气分,回阳通脉;甘草调中补虚缓急,缓二药峻烈之性。合为回阳救逆之方。脾肾阳气得复,下利自止,厥冷,脉微、欲寐等症自可消失。

1.2 阴盛格阳之下利

此型下利与前之阳衰盛之利类而不同。此型不但阴寒盛,且已成阴阳格拒之势,见“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里寒外热”等阳气被格,浮越于外之象。此型下利见于论中317 条、369 条、389 条。

由于阴盛格阳之下利阴寒甚于阴衰阳盛之下利,故仲景在四逆汤基础上加重附子、干姜用量,附子要“大者”,干姜由二两加至三两或四两,以破其阴寒,除其格拒。若面赤,虚阳浮越,则加葱白,以招浮阳。若吐利频作,以至阴液涸竭,而见389 条所言“吐下已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诸症,为危笃之候,有阴阳离决之险。当以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治之。其中猪胆汁为血肉有情之物,有益阴和阳之效。可借其咸寒之性,引干姜、附子阳药入阴分,以免格拒不受,挽狂澜于既倒。此为“甚者从之”之法。

1.3 阴盛阳郁之下利

阴盛阳郁之下利见于314 条、315 条。由于此种下利不但阳气衰微,寒邪内盛,且阳气被寒所闭郁不能外达,仲景以白通汤治之,此汤由四逆汤变化而来,去甘草之缓,急以葱白破阴寒之郁,辛温通阳,并合姜附温脾肾。服汤若仍利不止,无脉干呕而烦者,为阴盛格阳,亦可仿通脉四逆汤意,加猪胆汁及人尿,以之咸寒反佐,引阳药入阴分。

1.4 下焦不固之下利

若下利日久,滑脱不禁,下焦阳气虚弱,不能固摄血液于脉内,则见下脓血。单纯温阳难以取效,故仲景一方面以干姜温阳,一方面以赤石脂涩肠固脱,标本兼顾。此见于论中306 条、307 条。

2 少阳热化症下利

少阴病热化证多见于素体心肾阴液不足之病者,因其少阴感邪则易从热化。若阴虚生热并兼水湿,则可渗于大肠而为下利,如319 条。治当一则利水,一则滋阴清热,仲景用猪苓汤正合其证。若下利兼咽痛之310 条,是因下利而阴液耗伤,以致咽部失润而痛,其重点在于咽痛,故仲景以猪肤汤甘润平补,以除咽痛,并不着意治利。

3 少阳兼变证下利

321 条所言为兼阳明证之下利。此条与前所言寒化下利虽同为下利,但其所下物必然不同。寒化之利清冷溏薄,或见清谷,气腥。而321 条之利皆青黑污水,其气臭秽。兼见口干。属少阴热化成实,热结旁流。治当通因通用,以大承气汤急下存阴。318 条述少阴病阳郁致厥之下利。阳郁气滞,阳气不能外达而厥,肝胃气滞,气机不利,升降失常,故腹痛而利,利而不爽。治当解郁疏肝和胃,仲景以四逆散治疗。

前所言少阴下利各条,除下焦不固之下利,用桃花涩肠固脱外,仲景并不着意治利,而是从整体着眼,以治本为主。或着重温补脾肾,或回阳救逆,辛温通阳,脾肾阳气来复,则下利自止;或滋阴清热利水,水去热消,下利自止;或解郁疏肝,升降复常,利可自愈。这体现了仲景治病求本,同病异治的精神。

4 少阴下利之预后

关于少阴下利之预后,仲景主要论述少阴寒化症之下利,未及热化症。少阴寒化之下利,由于其下利为寒盛阳微所致,其向愈与否,可治不可治,当与阴阳之消长息息相关。仲景细审阴阳消长之机,研判其预后。

4.1 向 愈

《伤寒论》287 条、288 条、292 条论述了少阴病寒化症下利之向愈。仲景察“手足反温”、“手足温”、“手足不逆冷,反发热”,之征兆,推测体内有阳气来复,阴寒消退之机,故曰“必自愈”,“可治”,“不死”。盖因手足为诸阳之末,阳气达于手足,可见阳气之渐盛,温来寒去,故寒化之下利向愈。

4.2 恶 化

与前所述向愈同理,仲景亦主要从察手足温否推测下利之预后。如295 条指出:“少阴病,恶寒、身踡而利、手足逆冷者,不治。”296 条亦提出:“少阴病,吐利,躁烦四逆者,死。”295 条不但手足逆冷,且恶寒身踡,是真阳衰败,阴寒已盛之兆;296 条又兼躁烦,为阳气欲脱之象,故两者预后不良。但此“不治”,“死”亦宜活看,若积极治疗,急投温阳回阳之品,或可挽回。

猜你喜欢
仲景少阴干姜
论少阴“三急下”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解读少阴病辨证论治体系※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论《伤寒论》少阴病误汗
仲景痹证药对略谈
仲景五脏温法探析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