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鹅曲霉菌病的诊治

2011-02-10 21:17张建勤,陆文龙,施雅琴
浙江畜牧兽医 2011年5期
关键词:黄白色病鹅灰白色

曲霉菌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是多种禽类均能感染的一种常见霉菌病。笔者曾接诊一例成年鹅的曲霉菌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嘉善县干窑镇某村一养鹅户养殖种鹅1000羽,120日龄,平均体重3 kg,于2011年3月初发生轻微呼吸道症状,病鹅发出咯咯声,未见死亡。

养殖户初期认为是感冒所致,饲料中拌喂强力霉素、氟苯尼考和双黄连散剂进行治疗,连用3 d,未见好转,并有零星死亡,遂求诊。

2 临床症状

病鹅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呼吸次数增加,不时发出摩擦音,张口吸气时颈部气囊明显胀大,呼吸如喷嚏样。当气囊破裂时,呼吸时发出尖锐的“嘎嘎”声,有时闭眼伸颈,张口喘气。

临床检查,病鹅体温升高,精神萎顿,眼鼻流液,有甩鼻涕现象,食欲减少,饮欲增加,迅速消瘦。后期,病鹅呼吸、吞咽困难,出现腹泻。病程一般1周左右。

3 剖检变化

瞬膜下可见绿豆大小的球状结节,致使眼睑肿胀、突出,或出现角膜浑浊、失明。

多数患鹅在出现症状后6-8 d死亡,死亡率为5%左右。

部分肺部肿大,呈紫红或灰红色,有小米或绿豆大小、灰白色或黄色霉菌结节,质地较硬,结节中心为干酪样坏死,外围呈暗红色,有多个结节时,肺组织质地变硬,失去弹性。气囊上可见气囊浑浊,增厚,散在小米或绿豆大小、灰白色或黄白色霉菌结节,质地稍显柔软,有弹性,似橡皮样,切开后,其中为黄色干酪物内含大量菌丝体,外层为类似肉芽组织的炎性层。部分小结节相互融合,形成较大的圆盘状坏死。

肋骨内侧、胸膜可见散在灰白色或黄白色霉菌结节。

肠、气囊及胸膜上,可见深褐色和烟绿色、大小不等、圆形、稍突起、中心凹陷、略呈灰尘状的霉菌病斑。

肝脏表面及肠壁可见灰白色或黄色至黄白色霉菌病斑。

4 实验室诊断

采集病鹅肺或气囊上的白色或灰白色结节(结节中心的菌丝体最好),置载玻片上用10%~20%氢氧化钾溶液1~2滴,浸泡10 min,加盖玻片后用酒精灯微微加热,轻压盖玻片,使之渐趋透明,然后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曲霉菌的菌丝和孢子,确诊为曲霉菌感染。

5 治疗方法

5.1制霉素片每kg饲料中拌入50万IU单位,喂服5-7 d,健康禽减半,重症者加倍应用。

5.2硫酸铜按1∶2000倍稀释,进行全群饮水,连用3 d。

5.3饮水中同时加入多维素和环丙沙星,以提高鹅体抵抗力和防止继发感染。

用药1周后回访,未见死亡病例,逐渐好转。

禽曲霉菌病是比较常见的霉菌病,主要是病禽肺部和气囊发生炎症,并形成霉菌小结节。污染的饲料和饮水,尤其是霉变饲料是该病霉菌毒素的主要传播源。

雏禽发病率和死亡率很高,成禽较少发生死亡,多呈慢性经过。发病过程中,如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则死亡率增加,成年鹅发病初期容易和其他的疾病混淆,延误治疗时机,治疗时一定要选择优质的药物治疗,并按照体重适当增加用药剂量,用足疗程,才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张建勤,陆文龙,施雅琴

( 嘉善县干窑镇畜牧兽医站 314100)

猜你喜欢
黄白色病鹅灰白色
几种鹅寄生虫病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及防治措施
高颜值复古扬声器设计
浅析雏鹅痛风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
地平线
种鹅感染鹅羽虱的流行特点及治疗方法
牛膝
泽泻
不惧遥远的勇敢鸟
病鹅的给药方法及注意事项
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