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脏血管肉瘤1例

2011-02-10 20:37王绪言何学玲钟文文周如媛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36期
关键词:肉瘤脾脏结节

王绪言 何学玲 钟文文 周如媛

(安徽省立友谊医院,安徽 合肥 23002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性,69岁,农民,系进行性消瘦半年,伴发热、乏力10d入院。患者原有2型糖尿病史17年,平日不规则使用口服降糖药(具体用药不详),未能正规监测血糖。近半年来在无明显诱因下,体质量由85kg下降至70kg左右,否认有腹痛、腹胀、腹泻、恶心、呕吐、黑便、呕血。饮食一般,无明显多饮、多尿、口渴;10d前开始出现不规则间断发热,最高体温达38.9℃,在当地医院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后,体温较前下降,但仍间歇低热,伴有乏力、食欲减退,不能站立行走,否认有全身关节酸痛、畏寒、头痛,继续给予支持、补液对症治疗后上述症状未见好转。入院前日出现恶心、呕吐2~3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无呕血黑便,夜间睡眠差,为进一步治疗转入我院。

入院查体:T 37.4℃、P 92次/分、R 20次/分、BP 150/80mmHg。神清,神萎,发育正常,营养欠佳,推入病房,查体合作,对答切题,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头颅五官无畸形,口唇无发绀,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HR:92次/分,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软,全身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脏肋下未及,脾大,肋下8cm左右,质硬,表面结节状,压痛(+),腹水征(-),双下肢无浮肿 NS(-)。

辅检:血常规 WBC 19.0×109,N 91.5%,L 5.7%,RBC 3.22×1012,HGB 79g/L,PLT 118 ×109,大便常规+OB未见异常,尿常规GLU(+1),肝功能ALP、GGT轻度异常,余下各项指标均正常。血糖7.17mmol/L,血酮体阴性,离子检查:钠、氯轻度减少,钾、钙及二氧化碳结合力均正常。肾功能、凝血四项、血脂检查、肿瘤指标、免疫组合、甲状腺系列未见异常。ASO、ESR、RF及自身免疫系列未见异常,肥大氏反应、血找疟原虫阴性、细菌培养+药敏无细菌生长,血气分析未见异常。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结肠镜检查未见异常;腹部B超示肝脾多发灶实性占位;心电图示窦性心律,T波改变;头颅CT示老年性脑改变,胸部CT未见明显异常,腹部CT+增强扫描示肝脾多发占位,脾脏淋巴瘤不能除外,肝脏多发转移痛,左肾囊肿;外周血涂片,未检出原始幼稚细胞,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可见中期颗粒,骨髓细胞学检查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增多。

入院后立即完善相关检查,给予抗感染、监测血糖和使用胰岛素泵调节血糖,输血、营养、支持、对症等治疗,上述症状未见好转。为明确诊断,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后,在B超定位下行脾腔穿刺活检术,进针约3cm,回抽活检针,发现卡槽中未见组织细胞,患者疼痛明显,不能配合继续穿刺,且穿刺处有少量出血,患者血压下降,疑失血性休克、脾破裂,遂转入普外科行急诊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脾中段有一约9cm长破口,脾内及包膜下有血肿、脾大、质硬、表面凹凸不平;脾脏周围腹腔内有血凝块3000g,盆腔血凝块300g;肝脏质硬,表面散在直径0.3~0.5cm的结节。全切脾脏组织20cm×10cm×15cm,表面可见多个散在结节状突起,直径5~8cm不等;切面紫红色,部分结节呈囊性,囊内有血性液体。镜检:瘤组织结构多样,部分区域瘤细胞呈实性梭形细胞或多角形细胞的增生,异型性明显,形成裂隙样管腔;部分区域可见相互吻合的小血管结构。在血管腔隙内见有内皮细胞形成乳头状增生,其胞体肥大,向管腔内突出呈钉突状,核大,富含色质,核分裂相易见。术后病理诊断:脾脏血管肉瘤,伴大片出血坏死,肝脏组织中见血管肉瘤转移。至此患者诊断明确,术后病情稳定后转入肿瘤内科继续抗感染、营养、支持、化疗治疗,住院二月余患者无发热,饮食尚可,血糖控制良好,一般状况尚可,生命体征稳定,好转出院。

2 讨 论

脾脏血管肉瘤颇为罕见,一般见于成年人,平均年龄51岁。约1/3病例发生自发性脾破裂伴有血性腹水,由于常发生肝、肺、骨等转移,预后一般不好。随访本例患者于出院后1个月后死亡。

猜你喜欢
肉瘤脾脏结节
乳腺结节状病变的MRI诊断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脾脏也会出现钙化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体检查出肺结节,我该怎么办
《犬脾脏海绵状血管瘤病例报告》图版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