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四氟乙烯/炭黑导电纤维的制备及性能

2011-02-10 06:39
河南化工 2011年21期
关键词:纳米级聚四氟乙烯炭黑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近年来,聚四氟乙烯(PTFE)纤维成为研发的热点。由于其优良的耐化学性、抗衰老和疏水性,聚四氟乙烯纤维已被广泛使用在过滤器、包装和基板等各种领域,特别是在高温过滤材料上,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2]。然而,由于聚四氟乙烯具有高电阻率1022~1024Ω·m[3],这使得静电容易积聚在其表面。暴露在化学粉尘或煤尘时可能会导致爆炸。这就使得改善聚四氟乙烯纤维的导电性,使其具有防静电性能显得尤其重要。

基体电导率的提高,可以帮助消除电荷,有效地防止静电积聚[3]。在实际制造过程中,一些导电纤维,如石墨纤维或不锈钢丝,被混合进去可提高过滤装置的导电性。

我们尝试引入导电炭黑(CB)在聚四氟乙烯纤维中,以减少电阻,同时保持其低表面能。对炭黑造成的的动态力学响应和表面疏水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此外,对所取得的PTFE/CB纤维的形态和电学性能进行了测试。

1 实验过程

1.1 主要原料

商业聚四氟乙烯粉末,四川晨光有限公司,数均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03×106;商业名称为ISOPAR的低相对分子质量烷烃用作润滑油添加剂;用纳米级炭黑Degusai FW200作为导电添加剂。

1.2 实验过程

首先将润滑剂(15%,质量分数)、纳米级炭黑(4.25%,质量分数)和聚四氟乙烯细粉(80.75%,质量分数)在室温下混合搅拌。在V型搅拌机中混合24 h,使润湿性和分布达到统一。得到的黏稠状原料先装在一个圆柱形闭塞管状模具中预压,以使其达到密度1 800 kg/m3。然后将原料转入挤出机,在一确定速度下进行挤出。刚挤出的产物要保持在150℃于烘箱中12 h,使润滑油剂挥发,然后在室温、40 MPa的压力下压成薄膜。一组薄膜加热到380℃熔融5 min,然后在空气中冷却,为以后的表面性能测试做准备;另一组薄膜切割后,在270℃拉伸5~6倍,进而获得卷绕丝。卷绕丝在380℃通过进一步的拉伸和热定型获得最终的长丝。

1.3 性能测试

用热力学分析机(TA Q800)进行动态热机械性能(DMA)测试,以5℃/min的增幅从室温升高到270℃,选用1 Hz的频率;接触角(CA)通过光学接触角仪(OCA40,Dataphysics)测试,检测其亲水性能;对烧结 PTFE/CB纤维和纯 PTFE纤维,使用Keithley487伏安表测量电阻。使用扫描电镜(JSM-5600LV,JEOL)观察加入纳米级炭黑的聚四氟乙烯纤维形态。

2 结果与讨论

DMA的测试结果见图1。动态储能模量(E*)和tanδ对于PTFE/CB和纯PTFE的温度函数分别绘制成图。由图1(a)可以看出,在整个温度范围内PTFE/CB的储能模量只有纯PTFE的三分之一,这和一般的有纳米添加剂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不同。这可能是由于炭黑和聚四氟乙烯间缺乏强相互作用造成的,根本原因是由于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和非极性。随着温度的增加,两个样品的储能模量下降,链段的流动性增强。

图1 DMA测试图

由图1(b)可以看出,纯PTFE峰值在148℃,这是非晶聚四氟乙烯链转变产生的。对于PTFE/CB,转变温度的降低了约10℃,这是由于炭黑的作用产生了增塑效果,使链段滑动更容易。对各自表面上水滴接触角测量来确定PTFE/CB和纯PTFE的亲疏水性,图2为测试结果,纯PTFE出现108.5°的接触角,而PTFE/CB为100.3°。结果表明,PTFE/CB相比纯PTFE的表面能高一点,但它仍然显示疏水性的特点。

图2 接触角测试

经测试,挤出的PTFE/CB样条的电阻率是11.524±1.69 Ω·m,拉伸后 PTFE/CB 长丝纤维的值却可达到(1.963±0.389) × 106Ω·m,这是由于在拉伸中炭黑粒子间距离增大造成的。

图3显示了PTFE/CB纤维表面的SEM照片。原料微粒经挤出加工后变成微纤,是聚四氟乙烯纤维的一种独特现象。同样可以看出炭黑粒子相当均匀的分布在产生的微纤维中。由放大的图像,图3(b)可以看出,炭黑粒子沿微纤维的方向发展,形成面状网络。

图3 (a):PTFE/CB纤维表面形态;(b):样品的高倍率形象。

3 结论

本次实验通过挤出和两步拉伸成功地制备了PTFE/CB导电纤维。加入炭黑降低了聚四氟乙烯的储能模量和转化的温度。导电PTFE/CB保持了疏水性的特点。含约5%炭黑的聚四氟乙烯纤维的电阻率约可达到(1.963±0.389) × 106Ω·m。SEM结果表明炭黑粒子在聚四氟乙烯微纤维之间的分布相当均匀,而且沿微纤维的方向发展形成面状网络。

[1]O′Hagan D,Harper D B.Fluorine-containing natural products[J].JournalofFluorineChemistry,1999,100(1-2):127-133.

[2]Tervoort T.Melt-processable poly(tetrafluoroethylene[J].Macromolecules,2000,33(17):6460-6465.

[3]http://en.wikipedia.org/wiki/Electrical_resistivity_and_conductivity.

[4]Show Y,Itabashi H.Electrically conductivematerialmade from CNT and PTFE[J].Diamond and Related Materials,2008,17(4-5):602-605.

[5]Ariawan A B,Ebnesajjad S Hatzikiriakos SG.Paste Extrusion of Polytetrafluoroethylene(PTFE)Fine Powder Resins[J].The Canadian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2002,80(6):1153-1165.

猜你喜欢
纳米级聚四氟乙烯炭黑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聚四氟乙烯结构及热稳定性研究
微纳米级“外衣”让控释肥料“变聪明”
纳米级稳定性三型复合肥
2017年我国炭黑进出口概况
碳纳米管改性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导热性能
膨化聚四氟乙烯材料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2014年我国炭黑出口额84万t
日本炭黑出货量连续下降
从亚米级向纳米级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