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麻属植物研究现状及其开发价值

2011-02-11 04:36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1年12期
关键词:长叶乌苏槲皮素

王 坚

重庆医科大学中医药学院,重庆 400016

荨麻科 Urticaceae水麻属 Debregeasia Gaudich.植物为灌木或小乔木,无刺毛。本属约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部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我国6种均产,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省区。本属植物的果实可食、酿酒[1]。本属植物水麻D.orientalis C.J.Chen的枝叶、根或根皮可入药。其根或根皮名为冬里麻根,水麻柳根。药性:微苦、辛,平。功用:祛风除湿,活血消肿;主治风湿痹痛,跌打骨折,疮痈肿毒等[2]。下面从化学成分、生物活性两个方面总结、分析水麻属植物的研究,并展望它的开发价值。

1 化学成分

1.1 三萜

从水麻D.orientalis地上部分得到Monogynol A、白桦酸、常春藤皂苷元、18αH-20(29) -烯-3-酮-乌苏烷、3,4-开环-20(29)-烯-乌苏烷-3-酸、坡模醇酸[3]。柳叶水麻 D.salicifolia D.Don=D.saeneb(Forssk.)Hepper etWood茎中得到3β,19α-二羟基-30-去甲基-乌苏烷-12-烯 (1)、3β- (反式 -桂皮酰氧基) -19α-羟基-乌苏烷-12-烯 (2)、羽扇豆醇、齐墩果酸、熊果醇、3β,19α-二羟基-乌苏烷-12-烯、熊果酸、坡模醇酸、坡模醇酸甲酯、委陵菜酸。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4-5]。

1.2 黄酮

从长叶水麻D.longifolia(Burm.f.)Wedd.枝、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5种黄酮类化合物:表儿茶素、槲皮素3-O-β-D-半乳糖苷、山奈酚3-O-β-D-半乳糖苷、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洋芹素7-O-β-D-葡萄糖苷[6]。水麻地上部分得到表儿茶素、儿茶素、槲皮素、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萘酚-3-O-β-D-芦丁糖苷[3]。

1.3 苯丙素类

1.3.1 简单苯丙素

从水麻地上部分得到紫丁香苷[3]。

1.3.2 木脂素

从水麻地上部分得到紫丁香酚苷[3]。

1.4 脂肪酸及其衍生物

从水麻地上部分得到棕榈酸、正二十烷酸、正二十烷酸甲酯[3]。

1.5 酚酸

从长叶水麻D.longifolia茎皮中得到没食子酸、3,5-二甲氧基没食子酸4-O-β-D-葡萄糖苷[7]。

1.6 甾体

从水麻地上部分得到β-谷甾醇、β-胡萝卜苷[3]。从柳叶水麻 D.salicifolia茎中得到β-谷甾醇,豆甾醇[4]。

1.7 挥发油

长叶水麻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为丁基化羟基甲苯、十五烷、邻苯二甲酸二丁酯、2,6-二甲基奈、癸酸乙酯、十八烷、丁二酸二乙酯、3,7-二甲基-1,6-辛二烯-3- 酮等[8]。

2 生物活性

2.1 抗肿瘤

用小鼠乳腺癌tsFT210细胞的流式细胞术筛选模型,确定民间用于治疗癌症的长叶水麻的抗肿瘤活性部位为正丁醇部分。从中得到的没食子酸具有细胞周期G2/M期抑制活性。这是该植物抗肿瘤活性成分的首例报道[7]。

Nisa等研究了柳叶水麻茎的甲醇粗提物以及它的各个萃取部分的抗肿瘤活性。通过甲基偶氮唑蓝 (MTT)比色法检测了不同浓度粗提物对MCF-7乳腺癌细胞株的作用。粗提物表现出显著的抗恶性细胞增殖活性并且呈剂量依赖性。浓度为10μg/ml的提取物表现出25.31%的最小抑制,浓度为500μg/ml时,达到99%的最大抑制。在浓度为200 μg/ml时,也检测了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甲醇和水部分的活性。正己烷、氯仿、乙酸乙酯部分表现的最为活跃:90% 至99%的活性[9]。

2.2 抗菌

柳叶水麻中得到的化合物2,3β,19α-二羟基-乌苏烷-12-烯,与坡模醇酸甲酯表现出明显的抗菌活性[5]。

3 开发价值

迄今,水麻属植物的研究基础还十分薄弱。水麻属6种植物中至少有3种具有药用价值。另外,水麻与长叶水麻的果实可以被开发为新一代水果,尤其是水麻 (柳莓),其果实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10-11]。为了促进水麻属植物的开发应用,我们应加强对它的基础研究力度。

[1]王文采,陈家瑞.中国植物志[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5,23(2):388-396.

[2]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大辞典-下册[M].第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1050-1051;1058-1059.

[3]肖艳华,曹辉,张国林.水麻的化学成分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8,20(1):52-55.

[4] Akbar E,RiazM,Malik A.Ursene type nortriterpene from Debregeasia salicifolia[J].Fitoterapia,2001,72(4):382 -385.

[5] Akbar E,Malik A.Antimicrobial triterpenes from Debregeasia salicifolia[J].Nat Prod Lett,2002,16(5):339 -344.

[6]秦波,汪汉卿,朱大元.长叶水麻化学成分的研究[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3,15(1):21-23.

[7]刘睿,顾谦群,崔承彬,等.长叶水麻的三个酚酸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J].中国药物化学杂志,2004,14(4):193-196.

[8]秦波,鲁润华,汪汉卿,等.长叶水麻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J].植物学通报,2000,17(5):435-438.

[9] Nisa S,Bibi Y,Waheed A,et al.Evaluation of anticancer activity of Debregeasia Salicifolia extract against estrogen receptor positive cell line[J].Afr JBiotechnol,2011,10(6):990 -995.

[10]晁无疾,陈志平.野生果树水麻资源研究[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2,11(4):1-4.

[11]陈姣.柳莓 (Debregeasia orientalis C.J.Chen)的生长结果特性观察及扦插繁殖研究[D].四川:四川农业大学,2010.

猜你喜欢
长叶乌苏槲皮素
点心
如何种植新品种长叶香橙
老街的凤凰花
光时的ETERNAL礼物店 第八个礼物:纸上谈情
槲皮素改善大鼠铜绿假单胞菌肺感染
槲皮素诱导MCF-7细胞凋亡及其与Fas/FasL通路的相关性研究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
槲皮素与贯叶连翘提取物合用抗抑郁作用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