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带汤临床应用举隅

2011-02-11 15:55杨革英
中国民间疗法 2011年8期
关键词:益气健车前子苍术

杨革英

(山西省浑源县人民医院,037400)

完带汤临床应用举隅

杨革英

(山西省浑源县人民医院,037400)

完带汤系《傅青主女科》所载方剂之一。由白术、山药、党参、白芍、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荆芥、柴胡组成。具有益气健脾、祛湿止带之功效。为脾虚湿盛之白带证的常用方。笔者根据这一功效运用于其他科疾病治疗亦收良效,现举例如下。

泄泻

患者,男,49岁,2009年3月就诊。患者素体虚弱,易患感冒。大便时溏时泻,日4~5次,食后则欲便,夹见不化之水谷,不思饮食,脘腹胀闷不舒,肠鸣辘辘,面色萎黄,体倦乏力,小腹冷痛,手足不温半年余,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治当益气健脾,祛湿止泻。方拟完带汤加味:炒白术30g,山药30g,党参10g,白芍15g,车前子10g(包煎),苍术10g,甘草6g,陈皮10g,黑荆芥6g,柴胡6g,炒扁豆15g,吴茱萸6g,肉桂6g,木香6g。5剂,日1剂,水煎服,尽剂后日大便次数减至2次,成形,饮食增进,肠鸣、小腹冷痛均减轻。药已对症,仍用上方加砂仁10g(后下),防风10g。续服5剂后,诸症大减,大便日1次,继服5剂,诸恙悉除。

按:本病例是由于素体脾胃虚弱,胃肠功能减退,不能受纳水谷,也不能运化精微,反聚水成湿,积谷为滞,致脾胃升降失司,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脾胃气虚抵抗力不足故易感冒。如《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泄泻之病,多见小水不利,水谷分则泻自止,故曰:治泻不利小水,非其治也。”故取其完带汤之白术、苍术、山药、党参、甘草益气健脾燥湿;车前子导湿邪而从小便出;白芍、柴胡柔肝疏肝;陈皮行气和胃,使补而不滞,又用芥穗与柴胡升达阳气。脾气健、肝郁解、湿邪祛。加吴茱萸、肉桂温中散寒止泻。有泄则必有滞,滞不化则泄不止,故用木香调中宣滞,泄泻自愈。

小儿流涎

患者,男,5岁,2010年4月就诊。患儿体瘦,面色萎黄,头发稀疏,2岁时开始口中不自觉地频频流出唾液,擦之不尽,口周皮肤色白,纳呆,大便稀溏,手足不温,经多方治疗未见奏效,舌淡苔白,脉细弱。证属脾胃虚弱,水湿不化,津液不收。治以益气健脾、祛湿止涎。方拟完带汤加味:炒白术6g,山药6g,党参6g,白芍6g,车前子6g(包煎),苍术6g,甘草3g,陈皮6g,黑荆芥3g,柴胡3g,炒扁豆10g,石榴皮2g,肉桂3g。3剂,日1剂,分3次口服。服3剂后饮食增进,大便次数减少,成形,流涎减轻,诸症均减。药已奏效,效不更方,继服5剂,则涎止恙瘥。

按:流涎又称滞颐,其名出《诸病源候论·小儿杂病诸候·滞颐候》:“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滞颐多由脾脏虚冷,或脾胃热,津液不收所致。以小儿经常不自觉地口中溢出涎液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此患儿是由于脾胃虚寒,水湿不化,水液不能循其常道导致水液上溢所致,故用完带汤益气健脾祛湿,加肉桂、石榴皮温中散寒,摄津止涎,使其脾气健,湿邪除,脾气升,流涎止。

2011-03-01)

猜你喜欢
益气健车前子苍术
苍术行情疲软运行
益气健脾法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疗效的系统评价*
益气健脾法对人胃癌MGC803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①
益气健脾补血汤治疗围绝经期功能性子宫出血的疗效
GC法同时测定不同种类苍术中6种成分
葶苈子、薏苡仁、车前子的利水功效比较
车前子酚类成分的研究
云头花朵
益气健脾法联合针刺治疗气虚血瘀型顽固性面瘫44例
田横祭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