蠲痹汤加减配合频谱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 62例

2011-02-12 07:42李宗伟
中医研究 2011年2期
关键词:跛行病证滑膜炎

李宗伟

(偃师市中医院,河南偃师 471900)

儿童髋关节滑膜炎是小儿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好发于 3~14岁儿童,男多于女,以患肢跛行、髋膝疼痛为主要表现,甚至造成股骨头缺血、坏死,影响发育,目前尚无特效疗法。2008年 7月—2010年 7月,笔者采用蠲痹汤加减配合频谱治疗儿童髋关节滑膜炎 62例,总结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髋关节滑膜炎患儿 62例,男 38例,女24例;年龄最小 3岁,最大 13岁;左侧 25例,右侧35例,双侧 2例;患儿发病前有外伤史者 8例(包括剧烈运动),上呼吸道感染者 42例,腹泻史者 8例,病史不详者 4例;病程 1周以内者 40例,1周以上者22例。

2 诊断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①有下肢过度活动或扭伤史;②年龄在3~14岁之间;③患肢跛行,不愿站立行走,主诉髋或膝关节疼痛;④骨盆向患侧倾斜,患肢假性延长2.5 cm以内,腹股沟处触痛,患侧髋关节屈曲、内收、旋转有抵抗,患肢呈外展外旋位;⑤X线片检查示骨盆倾斜,双侧闭孔不等,髋关节间隙增宽;⑥白细胞总数及红细胞沉降率有时增高,细菌培养阴性。

3 治疗方法

3.1 中药治疗

给予蠲痹汤加减。药物组成:羌活、桂枝、川芎、乳香、木香、黄柏各 3~6 g,独活、秦艽、当归、海风藤、牛膝各6~9 g,生甘草3 g。加减:发热者,加金银花、生石膏各 9~15 g;疼痛重者,加徐长卿、延胡索各6~9 g;积液多者,加茯苓、泽泻各6~9 g。用药量根据年龄、体重增减。水煎服,每天 1剂,1周为 1个疗程,连服 2周。

3.2 频谱理疗

患侧髋、膝关节使用频谱理疗,每个部位30 min,每天 1次,1周为 1个疗程,连续治疗 2周。注意在成人看护下进行,防止烧伤。

嘱患儿卧床休息,严格控制患肢负重,禁止站、行、爬、跪,减轻已损伤的滑膜充血、水肿,避免加重病情。但要对患肢肌肉进行按摩,主动运动踝、膝关节及足趾,防止关节僵硬及跟腱挛缩。

4 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治愈:无跛行,步行无痛,下蹲正常,“4”字试验和旋转屈髋试验阴性,双下肢等长,无复发。好转:症状、体征改善,仍有轻度跛行。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

5 结 果

治愈 56例,好转 6例,未愈 0例。

6 讨 论

中医学认为,小儿形气未充,四肢百骸、筋肉骨骼、精血津液等均未充实和成熟,在病理上表现为发病容易、传变迅速[2]。本病因风、寒、湿、热乘虚侵入,注入经络,留于关节;或因外伤、过劳,损伤筋骨、关节,均可导致气血痹阻,不通而痛,属“痹证”范畴。清代程国彭《医学心悟》[3]曰:“蠲痹汤通治风寒湿之气,合而成痹。”方中羌活、独活、海风藤、秦艽、桂枝祛风除湿散寒;当归、川芎、乳香、木香、牛膝活血通络止痛;黄柏清热祛湿。诸药合用,共奏祛风散寒、清热除湿、温经通络、活血止痛之效。

现代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感染、外伤,对细菌、病毒的抗原、抗体反应,变态反应有关[4]。药理研究表明,蠲痹汤中多数药物具有抗炎、镇痛作用;黄柏有抗菌及较强的抑制免疫作用;桂枝、牛膝能抑制炎性介质释放;海风藤具有抗组胺作用;当归、川芎能改善血液循环,消除滑膜的充血、水肿,促使炎症渗出液的吸收;甘草能抗炎、抗病毒、抗过敏,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频谱理疗能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液流变性、促进新陈代谢、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可用于软组织损伤、骨关节炎等的治疗。

综上所述,口服蠲痹汤加减配合频谱理疗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疗效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92-193.

[2]江育仁,张奇文.实用中医儿科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44-47.

[3]程国彭.医学心悟[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 134.

[4]吉士俊,潘少川,王继孟.小儿骨科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跛行病证滑膜炎
生姜粥缓解滑膜炎疼痛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膝关节滑膜炎180例临床观察
通经活利汤配合皮肤牵引治疗小儿髋关节滑膜炎53例
针灸配合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膝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母猪跛行的检查、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