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实验室与学科专业实验室及其互补作用

2011-02-12 07:49路安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科研项目仪器设备水产

路安明

(上海海洋大学 水产与生命学院,上海 201306)

高校承担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大职能,而科学研究又是高校服务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高等学校特别是研究型大学,既是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又是基础研究和高技术领域创新成果的重要源泉。要积极提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瞄准国际前沿,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学科融合,培育新兴学科,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创新团队,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高等教育[1]。建立安全、规范、高效、开放和管理运行体系结构合理、仪器设备先进的实验室,是提高学校科研水平的重要条件,也最能体现学校的实力[2-3]。

上海海洋大学水产与生命学院是一个研究型学院,现有专业教师90余名,在读硕博士研究生800余名。随着这几年水产与生命学院获得国家水产生物类的科研项目不断增加,科研经费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学院投入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固定资产经费也快速增长。据不完全统计,现学院超过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有107件,金额已达2 830余万元。其中,学院公共实验室自2002年成立以来,10万元以上仪器设备有57件,金额达1 480余万元;学科专业实验室有50件,金额达1 320余万元,分散在全院水产养殖学、水生生物学、海洋生物学等三大学科7个系中的几十个学科专业实验室内。因此,要提高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使用率,协调院公共实验室和学科专业实验室两者之间的关系,用科学的匹配组合,优化的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投资效益。

1 公共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水产与生命学院公共实验室成立于2002年,是利用建设学院农业部水产种质资源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农业部水产动物营养与环境研究中心等公共研究平台的契机,进一步整合资源,实现大型贵重仪器设备资源共享,提高使用效率,有效利用实验室的人员、设备、用房等,发挥实验室的规模效应,建成的一个统一规划、自成体系、布局合理,集成化、共享式、开放性、全方位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服务的中心实验室。

1.1 建设

学院公共实验室占地1 200 m2,为了确保公共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先进性、实用性、耐用性和可靠性,在申请购置贵重仪器设备时,要由学院各系不同学科方向的教授提出,并经过学院专门机构进行论证,符合学院学科发展的必需才能请购。同时,要兼顾多学科和新兴交叉学科以及相近学科互相渗透共同使用的特点,要形成资源共享,避免仪器设备重复购置,浪费资金,仪器使用率低的不良现象。

1.2 作用

公共实验室是学院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科研实验的场所,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是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平台。随着实验仪器设备的增多,建立规范化制度管理,强化科学规范、开放高效、专管共用的理念,充分发挥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在仪器设备管理上,摒弃“小而全”的想法,将价格在5万元以下,常用的如PCR、离心机等仪器转给一些需经常使用,但科研经费不多的学科专业实验室,由他们代为保管。这既解决了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太多不便管理、且占用实验室有限的空间,又解决了部分教师因经费不足,需添置仪器设备的难题,使中心实验室人员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的专人专管上去。

1.3 管理

随着近年来水产与生命学院学科建设快速发展,国家下拨的科研经费也会越来越多,仪器设备的更新也会越来越快,对实验室管理人员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实验室要重视、完善和强化规章制度的建设,具体管理工作落实到人,做到职责分明,并由实验室主任检查督促,切实保障实验室工作协调有序地进行。管理人员除了自己要精于仪器设备的规范使用,还要对教师和学生加强仪器设备上岗前培训。在仪器设备规范使用中,一定要做好事先预约制度,使用登记制度,专人检查制度;既要鼓励、吸引教师和学生正确使用仪器设备,又要保证仪器设备处于正常使用状态。为了安全、有序使用仪器设备,所有进入实验室进行科研实验工作的人员,都要采用预先登记,授权刷卡的管理方式。

水产生物类实验室受学科专业影响,季节性比较强,特别是在每年上半年,各种水产生物类的科研工作都在进行,教师和同学集中做实验的都很多,有些测试仪器或实验生态培养室不能满足使用。因此,中心实验室要将预约的信息尽早向教师和研究生公开,不要互相冲突。同时要注意仪器设备的保养,保证中心实验室能够正常运行,创建出一个日臻完善的科学研究实验工作环境,成为开展科技攻关的良好基地。

2 学科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

学科专业实验室是学科带头人或科研团队负责人,利用他们承担的各类科研项目经费,经过几年甚至十多年的时间逐步建立起来的,为自己的课题及培养学生组建的室内科研场所。其目的是为了使研究生通过使用实验室的仪器设备,锻炼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严谨求实、锲而不舍、互相协调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1 建设

学科专业实验室的面积,是水产与生命学院按教师职称高低、团队人员多少和承担科研项目的大小等来规定的。实验室的仪器设备是教师用多年来积累的科研项目经费,根据学科发展和课题需要逐步添置的。考虑到研究生人数、实验室场地、仪器使用频率、科研经费支出、设备专人管理等诸多因素,10万元以上的仪器设备一般都较少添置,实验室一般以小型、常用的仪器设备为主,能满足研究课题的基本需要。

也有一些因教师职称不高,团队建设不理想,获得的科研项目不多,导致经费不够,实验室仪器设备等建设就相对比较差的情况。因此,把那些功能相似的实验室有机地结合起来,利用各学科的交叉、渗透,实现各学科专业实验室所用仪器设备的互通,增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和科研协作,加强学科专业实验室的资源共享,可弥补学科专业实验室仪器设备的不足,把“归我所有”变为“可供我用”,充分挖掘现有设备潜力,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要避免学科专业实验室追求“小而全”,这会造成仪器设备使用率不高,造成经费上的浪费。

2.2 作用

从水产与生命学院水产生物类学科专业实验室的人才队伍与仪器设备等关系反映出:在学科专业实验室中学科带头人或科研团队人数达到3人以上,有一个稳定的组织核心,人才梯队合理,成员具有较强的事业进取精神,能体现出集体凝聚力,且在读硕士生、博士生达10人以上,承担了团队共同的工作;实验室固定资产投入达到80万以上,教师承担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项目多,纵向科研经费充足,投入实验室更新的仪器设备快,这样有利于新技术、新手段渗透到科研中去;因此,获得的科研成果也越多,论文的质量也更高。在“十一五”期间,水产与生命学院连续2年获得的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都来自于建设发展得比较好的学科专业实验室。

鼓励刚进校的年青教师进入所在系的学科带头人或教授的科研团队实验室。全面关心、真诚帮助、大胆使用的原则,鼓励他们尽快成长和成熟起来。对规模不大、科研项目和经费缺乏、固定资产投入不多、但又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交叉学科的实验室的建设,通过从人、财、物上予以扶持的政策,促使其快速发展。

2.3 管理

学科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体现了学科带头人或科研团队负责人的工作态度和管理思路。而建设好、管理好、使用好学科专业实验室,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科学研究和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及素质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室使用对象是教师和研究生,他们可以亲自动手操作各种仪器设备,熟练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同时,也提高了实验室使用效率。教师和研究生也容易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各种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保修,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健全实验室的规章制度,研究生轮流值班,做好实验室的日常卫生、安全管理,有利于他们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和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习惯养成,培养研究生认真的工作作风和有条不紊的工作思路。

3 2种类型实验室之间的互补关系

学院公共实验室和学科专业实验室是相互共存、相互补充、各有特色、不断发展的科研实验室,是学科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培养科技人才的重要场所[4]。2种实验室的互补关系,为教师和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科技创新、服务社会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实验条件。

3.1 公共实验室是学科专业实验室的科研支撑实验室

教师和学生在进行科研项目的初期,一般的实验在自己的学科专业实验室都能完成,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需要一个更大的实验空间和更好的高精尖仪器设备才能进行,而自己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及实验场地已不能满足时,公共实验室如电子显微镜、透视激光数字成像系统、自动循环水族系统等仪器设备就能满足教师和学生在科研实验中后期观察的需要,可以预约使用大型仪器设备,在实验室专职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研究进度。

3.2 公共实验室的仪器设备能让学科专业实验室共享

学科专业实验室的的仪器设备由于受实验室经费和空间限制,常规的较多,贵重的较少。公共实验室内的各类仪器设备都是学院利用建设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的经费统筹购置,集中管理,全天候开放。使用服务对象是学院乃至全校的教师和学生,考虑到有些常用的贵重仪器,如蛋白核酸分析仪、电泳图像分析系统、自动循环水族系统等使用的人、机时数比较高,公共实验室就会根据具体使用情况,重复购置多台,来满足教师和学生的使用。

3.3 公共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促进学科专业实验室的管理

公共实验室的人员配置及发展规划由学院统一安排,其目的就是要有一支稳定的、具有一定学历的实验管理队伍,能认真学习及熟悉仪器的性能,完善操作规程及维护保养制度,并对仪器设备建立技术档案和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学科专业实验室由于人手少,没有专门的实验室管理人员,仪器设备的操作也不尽如人意,极易造成仪器设备的损坏而影响科研项目的进展。因此,中心实验室有义务,定期为他们作一些相关仪器保养知识讲座,帮助学科专业实验室根据各自的特点制定各类规章制度,做到制度上墙,人员到岗,确保实验室各项工作安全有序开展。

总之,不同类型实验室的互补关系,能优化实验资源,可达到资源共享,提高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满足教师和研究生的科研实验不同需求。

[1]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2).

[2]王小明,王启丰.改革我校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思考[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1999,11(2):58-60.

[3]陈惠阳,余土元.实验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实践[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25(1):151-154.

[4]高松,孙晨.谈院系两级管理体制下实验中心与教研室的关系[J].实验室科学,2008(1):124-125.

猜你喜欢
科研项目仪器设备水产
我校横向科研项目再创佳绩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加油!水产人!
高校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探讨
上海航征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围绕科研项目建立定密管理框架的探讨
航天科研项目评审工作的思考与探索实践
大咖点评:2020年水产动保谁主沉浮?
读懂“水产人十二时辰”,你就懂了水产人的一天
原子荧光分析中应注意问题及其仪器设备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