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通农村“信息高速公路”惠及山区农民

2011-02-12 07:49邹志明
浙江农业科学 2011年5期
关键词:开化县江源农技

邹志明

(浙江省开化县农业信息技术咨询服务中心,浙江 开化 324300)

近年来,开化县针对地处中心城市边缘、地域面积分布广、城乡居民居住相对分散等客观县情造成的农村信息不通畅、共享度不高等问题,以农技110网络为主平台,拓展信息化服务领域和提升信息化服务功能,畅通农村“信息高速公路”,引导农民接轨大市场,发展特色经济,惠及山区农民。开化县也于2010年被确定为浙江省首批农村信息化试点县。现将有关经验介绍如下。

1 搭建五个平台,拓展服务广度

1.1 综合服务平台

开化县强化农技110服务中心的“信息高速公路枢纽”建设,专门配备电子投影仪、触摸屏、远程教育、网络会议终端等先进设备,服务中心设有农业信息发布、农产品推广、农业技术咨询、农民素质培训、新农产品展示、技物配套服务等六大中心,形成“六位一体”服务平台,为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提供全方位服务。依托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县内各网站资源,联合开辟钱江源风光、名特优新农产品、优惠政策、产业招商等网络专栏,使农民群众一到服务中心就能摸(触摸屏)行情、看东西(展示的农产品)、问技术、买农资、学知识。

1.2 城乡一体平台

开化县推进乡镇农技110服务中心、村级农技110服务站终端延伸工程,构建县、乡、村“三级联网、互联互通”的城乡一体“信息高速公路主干道”。在乡镇层面,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剥离乡镇农、林、水、电等站所行政管理职能,组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农技110服务中心),下设技术信息、项目招商、产业发展等专业服务组,强化特色产业发展所需信息技术、配套物资、技术培训、项目包装、市场开拓等服务。在村级层面,通过建立农技110协会、农村远程教育站点、创办农民网吧、培训农民上网能手等途径,把信息终端办到农家。目前全县19个乡镇(园区)都已建立农技110服务中心,255个行政村建立农技110服务站,102个行政村创办了农民网吧,涉农网络信息覆盖率达84.6%。

1.3 掌上信息平台

针对开化县农村电脑普及率不高,而农户使用手机相对普及的特点,嫁接应用农技110宽带技术,推进“农民信箱工程”,实行农户注册的农民信箱与手机终端捆绑式互动,推出手机上网、短信发布、专家咨询、呼叫反馈等服务,促进“信息高速公路”资源这一农民致富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目前全县已注册、使用“农民信箱”23 224户,使用率达99%。全县范围内的农户均可通过手机上网,快速查询浙江省农技110等农业网站信息。

1.4 热线服务平台

2009年开化县率先在浙江省开通“96008110”新型为农服务热线。该热线在农技110服务热线基础上,整合利用电视、电脑、电话资源,增加了听网功能。农民朋友拨打“96008110”,可以收听网上农业信息、政策法规、当前农事、市场行情等信息,也可以转接至农业部门任何站所电话,或者直接与农技专家进行点对点提问沟通,还可通过电话随时在农技110网上发布供求信息或收听供求信息情况,以及跟踪发布信息的回复情况。该热线全天24小时提供服务,帮助农民解决了没有电脑、不会用电脑上网的问题。

1.5 产品展示平台

完善“信息高速公路窗口”建设,在县农技110服务中心建立“开化县绿色生态农产品展示中心”,将全县名特优新农产品,包括品种类别、质地品质、规格标准、包装样式、获得荣誉等,通过实物展示、图片介绍、多媒体演示等形式集中陈列展示,促使社会各界了解钱江源特色绿色优势农产品,引导农民接轨大市场。

2 外联三大载体,拓展服务深度

2.1 与促进产业化经营结合,创办特色农业示范基地

以个私企业、重点村(场)、种养和贩销大户为重点,通过引导注册成立公司、工商企业资金入股、农技人员技术入股等形式与乡镇农技110服务中心联建示范基地,对农民摸不准、拿不定、不敢试的新技术和项目由示范基地试验成功后向农户推荐推广。如城关镇、桐村镇、齐溪镇分别成立的“衢州绿源食品有限公司”、“开化县绿色食品有限公司”、“钱江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上联上海、北京、广州等大中城市,下联全县各生态园、生态坞、生态场、种养大户等,拓展了“公司 +基地+农户”模式,实现了“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领着农民富”的目的。目前,全县已建各类示范基地78个,其中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23个、省级重点示范基地2个。

2.2 与推行农业标准化结合,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

开化县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建设,强化品牌拓市。先后制定出台 《开化龙顶茶》、 《开化黑木耳》、《开化金针菇》、《钱江源清水鱼》、《钱江源土鸡》等19个农业标准和技术规程。其中成为省级地方系列标准3个、县级地方标准4个、企业产品标准12个,推行国际标准2个,全县主导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基本实现“有标可依”。引导县内经济主体围绕“钱江源”主品牌,争取无公害、绿色等品牌认证,塑造“下游”品牌。先后获得“中国龙顶名茶之乡”、“中国黑木耳之乡”、“中国金针菇之乡”称号。目前,全县已注册“钱江源”等主品牌绿色农产品20多种,通过认证的国家级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2个、原产地标记注册5个,省级绿色农产品13个、“浙江名牌”3个等一批国家级品牌,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2.3 与提高组织化程度结合,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

开化县积极培育销售型农业龙头企业、企业型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指导、帮助互通信息、创新技术、扩大规模、提升品牌、拓展市场。积极培育民间涉农技术中介服务组织,以农技110的新技术研发推广、新品种示范推广、新标准应用推广带动更大范围的市场开拓。如:专家创办的林业新技术研究所,培育出市场紧缺的紫叶山杜英等新品种,吸收7 000农民参股开发,抢占市场;农民创办的十里铺蔬菜研究所,投资开发千亩无公害蔬菜基地,辐射并带动全县各乡镇农民发展蔬菜生产和销售,年新增蔬菜产值6 000余万元等。自2000年以来,通过与农技110互联互通,全县新建名茶、食用菌、葛粉、石蛙等民间农业科研机构超过60家,年均推广农业适用技术20多项、新品种50多个,辐射带动全县及周边地区20万农户从事无公害农业新产品的开发与销售。

3 规范一套流程,提高服务满意度

规范农村“信息高速公路”服务操作流程,做到“三个明确”。

明确服务宗旨。为经济主体提供农业发展中的产销信息、生产技术、产品推广、项目包装、土地流转、对外招商、素质培训、劳务输出等服务,在农业部门与农民群众之间架设一个双向互动、高效实用的现代反应机制和服务平台。

明确工作制度。推行首问责任制、台账备案制、咨询反馈制、信息定期更新和分析整理制、办公无休日制等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农民群众“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归”。

明确岗位职责。明确网络管理员、网络录入员、专家咨询员、农产品推广员等具体岗位职责。如:对网络录入员,要求收集发布的信息要突出时代特点、行业特征和地方特色,发挥“纽带”功能,起好“导航”作用。

猜你喜欢
开化县江源农技
“同题赛场”走进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同题赛场”走进 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二)
润江源
有一种坚守叫农技推广
“秋冬种及冬季农业开发农技行动”启动实施
幸福开化:钱江源起的好地方
绿色中国自然大课堂钱江源开讲
踏遍青山人未老——记开化县林场退休职工、全国绿化劳动模范余贵顺
江源人家
培育乡镇农技人员立足当下更要看重长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