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南药北治”现象

2011-02-12 23:18钱韵旭李晓蕾
中国药房 2011年19期
关键词:血竭药材药物

钱韵旭,杨 波,李晓蕾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明市 650224)

求解“南药北治”现象

钱韵旭*,杨 波,李晓蕾

(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昆明市 650224)

目的:探寻“南药北治”现象的成因。方法:结合传统中医药理论和现代科学研究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南药北治”现象与我国南、北方人群的个体差异、南方药材的温热属性、饮食影响、心理作用等因素有关。

南药北治;中药材;疗效;南方;北方

自古以来,中医在实践中发现一种独特现象,南方所产药材在我国北方发挥的治疗效果相对于南方更佳,因而南药在北方销量更大、运用更广,概称“南药北治”。时至今日,“南药北治”现象依然存在,但专家学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对客观存在的“南药北治”仍旧没有解答。本文旨在抛砖引玉,求解其成因。

1 “南药”的具体概念

源自传统中药概念的“南药”已成为一个热门词汇,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传媒报道频频映入眼帘、不断充斥于耳,但南药本身的概念不一而足,有下列一些分类方法。

1.1 热带药物说

清代屈大均所著《广东新语》卷十五·货语有云:“又戒在任官吏。不得私市南药,及受给由苏息二钱”。这是关于“南药”最早的文字记载,东南亚、非洲热带地区生产的进口药材即为“南药”所指。近30年来,为满足国内临床需要,在我国云南西双版纳、海南省、福建南部、广西南部、广东湛江等地开始寻找进口南药替代品或者引种进口南药品种,如原产或主产区在非洲热带的血竭、乳香、没药、芦荟等,东南亚的丁香、肉豆蔻、胖大海等。后来热带南药概念逐渐扩大,主产在我国热带地区的槟榔、砂仁、巴戟天、益智仁、安息香、儿茶等也列入南药范围。

以被称为血中圣药的“血竭”为例,我国宋代以前所用血竭为龙舌兰科龙血树属植物分泌的红色树脂,原产于阿拉伯和北非,自西域传入我国后成为中医典籍中记载的重要药材,为正品。而明、清以来所用的血竭则以东南亚所产棕榈科黄藤属植物的分泌物为主。自20世纪70年代起,植物学家蔡希陶等发现分布于云南孟连、沧源、勐腊等县的剑叶龙血树(Dracaena cochinchinensis(Lour.)S.G.Chen.)的红色树脂与正品血竭不仅来自同科同属植物,化学组成上也有显著相似性,具有类似药理作用,因此完全可取代进口血竭。广西等地随后也发现剑叶龙血树的踪迹,被称为龙血竭的国产血竭开始大量使用。

1.2 南方产区说

在我国幅员辽阔的大地上,东部季风区又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不同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南北方差异,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气候中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在中国中部横亘着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秦岭,它既阻止冬季西伯利亚-蒙古冷空气南下,又拦截夏季东南季风的北上,因而较温暖湿润的南方地区主要指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南部沿海和西南四省、市大部分地区。

由于土壤、气候条件不同,南北地区生长的中药材存在差异,约定俗成,通常把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药物称为“北药”,把南方地区具有代表性的药物称为“南药”。南北药生产区域的划分同我国南北季风区的地理划分相同,将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广大地区生产的地道药材视为“南药”,如使君子、重楼、砂仁、巴戟、三七、枳壳、泽泻、朱砂、雄黄、南沙参、栀子等。本文所指“南药”为更宽泛的南方产区所产药材及以其为主要原料生产的中成药制剂[1]。

2 “南药北治”现象的表现

疗效决定市场,“南药北治”现象反映为南方药材在北方市场的热销上。以2008年东北药材市场为例,几十味“南药”的大货交易顺畅,批量成交增加,零星采购频繁,多数品种价格坚挺,呈现出南药北投的活跃现象。估算下来,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进入“关东”市场的大宗药材总量约为2.5~3万吨,在东北药材市场上常见的约300~500个药材品种中,南药占到300个左右,已成为市场主力军。

很多中成药在南北方销售的差异也体现了“南药北治”。由南方所产药材灯盏细辛提取物制成的制剂——灯盏细辛、灯盏花素注射剂在北京各医院广泛使用[2]。血塞通注射液的有效成分为云南地道药材“三七”中提取的总皂苷,东北、华北地区的患者使用该药后疗效显著,因而北方医院用量大,而产地医院很少选用。昆明兴中制药有限公司所产血塞通注射液在全国9家同品种企业中销量居首,绝大多数销往东北、华北市场,本地医院用之甚少。卫生部科教司主办的“中国急性脑血管病事件登记研究”曾在云南省第一人民医药、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药开展。结果显示,数百例确诊为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入选患者,住院期间使用药物均未见血塞通,这与药厂销售信息吻合。

3 “南药北治”成因的探讨

3.1 南北人群个体差异

我国南北方人群的起源有所不同。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先秦、魏晋南北朝、宋辽金元、明清4次民族大融合。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中原地区,与汉族杂居共处、相互通婚,相互间经济生活的差别消失,为北方汉族注入了新鲜血液。而中原汉人为避战乱大举南迁,迁入长江三角洲、岭南、西南等地,与当地民族互通有无,遂融为一体,成为现今南方汉族的主体。

基因水平的研究证实,中华民族在血缘关系上确实可分为南北两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系统具有高度遗传多态性,其分布具有种族特异性,甚至同一人种内部各等位基因存在地理分布差异,被认为是人类学研究中的“人口特定”标志。程良红等[3]发现南北汉族HLA-A×02各等位基因的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程曦等[4]认为中国南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群体的HLA-A、B、DRB1等位基因的分布格局不同;王晖等[5]通过对南北地区中国人群HLB-DQB1基因频率的比较,证明HLB-DQB1×02、05、0601、0602、0603的分布存在南北差异性。由于南北患者自身机体的差异会影响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各过程,导致南北人群中产生不同的血药浓度范围,进而影响药效。

3.2 南方药材的药性

中药材分寒、热、温、凉四性,中医临床上辨证寒、热证,一般遵循“因其性而反之”的治疗原则。《素问·至真要大论第七十四》云:“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适事为故”、“论言治寒以热,治热以寒,而方士不能废绳墨而更其道也”。简而言之就是热证应服寒凉药,寒证适用温热药。若违背该原则,则如孙思邈在《医论》中所述:“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我见其死矣”。南方气候温湿,所产药材多归温热,而北方气候干冷,易发寒证,故而南药北治符合中医传统理论。

现代研究也支持这种观点。朱荣林等[6]测试寒凉药与温热药中微量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温热药所含微量元素,除钙和镁外,锰、钠、钾、铜的含量均显著高于寒凉药。锰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是许多酶的组成成分,与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以及造血功能等密切相关。钠、钾为细胞兴奋、产生动作电位的一系列电位变化过程中的重要离子,可以增加组织的兴奋性。铜参与机体氧化磷酸化、儿茶酚胺代谢等生化功能,并能维持组织细胞稳定性,在生长发育、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南方所产温热药含锰、钠、钾、铜,是其发挥药效的物质基础,起到兴奋、激起机能活动的作用,用于治疗北方易发的抑制身体机能的寒证效果好。

3.3 饮食的影响

我国素有“药食同源”之说,中药材与食物难以截然分开,很多中药材身兼两职。南方地区盛产的很多药材也是当地的美食,如三七是云南名菜“汽锅鸡”的主要配料;西南各省炖煮牛肉时喜加入新鲜薄荷,凉拌鱼腥草是家常菜;又如两广喜制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凉茶;云南大理古城自唐代就有“葛根会”的独特年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五,三塔寺旁的街道两侧都是卖葛根的摊子,各族群众购买后将之切片直接嚼食。

食用这类药食两用的动植物,人体将摄入其中所含化学物质。很多药食兼用药材还具有同属近缘种,因为外观形态上相似,在民间常作为正品的混用品。这些近缘种与正品含有相似的化学成分,进一步加大了食用者摄取该属种所含化学物质的可能性。体内长期摄入这些药材所含化学物质,可诱导肝药酶活性增强,加快药物有效成分代谢,导致人体对其反应性降低,产生耐受性。因而相对于经常食用“南药”的南方人群,北方人群对“南药”更敏感,治疗效果更明显。

3.4 心理作用因素

药物治疗的效果应为药物本身的作用与服用药物后心理慰藉效应协同叠加而成。心理因素能影响药物效果可以用安慰剂的作用来说明。安慰剂仅仅为不含药物的空白制剂,但药理实验中其对患者产生治疗的作用毋庸置疑。据国内学者报道:安慰剂治疗慢性头痛的有效率为60%,心绞痛发作减少率达80%,甚至术后剧痛的止痛率也有20%[7]。白山等[8]将80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00例,一组单服祛瘀类中成药,另一组以疏导、解释、指导等心理疗法配合药物治疗。结果,单用药组总有效率为85.1%,而辅助心理疗法组达97.0%。由此可见,对抗疾病的积极乐观心态可以对药物治疗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南药”来自遥远的异乡,因而在北方人心目中珍贵而且神秘,正所谓“外来的和尚好念经”,使用“南药”之初就产生信赖倚重感,患者精神层面的影响开始发挥。治疗过程中,良好的情绪会增强药物作用,症状开始减轻,这更坚定了患者的信心,进而又助推药物起效。如同顺水行舟,在心理和病情两者间的往复作用下,“南药”在北方得以大有作为。

4 小结

“南药北治”现象自古有之,但一直存而未论。当今时代,“南药”概念愈发火热,云南、海南、福建、广东、广西等省区都在大力倡导利用和发展“南药”资源,此等形势下,对客观存在的“南药北治”现象需要作出解答。本文从药理、生理、心理等方面对“南药北治”现象的成因进行了初探,希望有更多更详尽的研究对之作出解答。

[1] 李 玫,李淑云.影响中成药疗效的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07,18(27):2155.

[2] 高 晨,刘 静,贾 颖,等.灯盏细辛、灯盏花素注射剂治疗脑梗死、冠心病心绞痛的应用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药房,2008,19(27):2156.

[3] 程良红,金士正,高素青,等.中国南北汉族人群HLA-A×02等位基因的分布差异探讨[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05,25(3):321.

[4] 程 曦,林创松,程良红,等.中国南北方汉族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HLA基因分型特征[J].现代检验医学杂志,2009,24(2):9.

[5] 王 晖,武大林,申啊东,等.华南、华北人群HLA-DQB1等位基因多态性[J].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2006,23(2):238.

[6] 朱荣林,杨秋秀.寒热中药微量元素的比较与分析[J].广东微量元素科学,1995,2(8):17.

[7] 范 昕,武振宇.新药临床试验中安慰剂的使用与伦理思考[J].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30(8):20.

[8] 白 山,殷 响,张奇兵.心理治疗配合药物治疗乳腺增生症800例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09,17(6):67.

On the Phenomena of Medicinal Herbs Cultivated in the South China Treating for Populations in the North China

QIAN Yun-xu,YANG Bo,LI Xiao-lei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Kunming 650224,China)

OBJECTIVE:To discuss the reasons for the phenomena of medicinal herbs cultivated in the south China treating for population in the north China.METHODS:The phenomena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radition medical theory and the modern scientific research.RESULTS&CONCLUSION:The phenomena is associated with individual difference of gene between southern and northern Chinese population,th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of medicinal herbs in the south China,the dietary history and the influence of psychological factors.

Medicinal herbs cultivated in the south China treating for population in the north China;Chinese Medicinal herb;Therapeutic efficacy;South China;North China

R282;R961

C

1001-0408(2011)19-1729-03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中药新剂型、中药药理。电话:0871-8880307。E-mail:yunxuqian@sina.com

2010-05-12

2010-07-06)

·中药研究·

猜你喜欢
血竭药材药物
道地药材变成致富“金叶子”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选择降压药物?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呼吸系统篇
春季种什么药材好?
药材价格表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血竭三七接骨膏超微粉碎工艺的优化及其粉体学性质
正交试验优化麒麟血竭中血竭素的超声提取工艺
马凤琴应用龙血竭胶囊治疗胃黏膜肠化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