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高职高专医学生医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2011-02-14 23:11尚醒立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医德思想道德医学院校

尚醒立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分院,陕西 宝鸡 721013)

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是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从全国范围来看,已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在积极参与着这项工作,且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当前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医学生医德教育有所滑坡,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也有表现。勇于面对、科学分析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方法途径,进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医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是医学高职高专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都应关注的问题。

1 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对医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1.1.1 个别教师及教育管理者对医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教师和教育管理者是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及组织决策者,他们对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的认识、态度及其举措,必将直接影响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的正常进行。但是,在一些医学高职高专院校,虽然教师及教育管理者也承认医德教育的重要性,但一小部分教师并没有将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到应有的高度,即没有将医德教育和医术的培养同等看待,所以有重视医学知识、医疗技术的教育,轻视医德教育的情况发生。个别医学院校常常出现医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2]个别老师甚至告诉学生,医学院校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为了考取毕业证和执业资格证。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提高医学院校教育者及教育管理者对医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十分必要。

1.1.2 部分学生对医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医学生们作为医德教育的主体,对医德教育的认识是医德教育效果好坏的主要影响因素,但是研究表明,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部分学生对医德及医德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如对学医目的的回答,有的学生选择为了好就业,有的学生选择听取家人的安排,只有12%的学生选择救死扶伤,解除患者病痛;对于医生最应该具备的素质的回答,有部分学生选择专业素质,只有较少部分学生选择职业道德。[2]这表明,一部分学生对于自己即将从事的医疗卫生事业缺乏必要的认同感,对于医德重要性缺乏必要的认识。

1.2 缺乏科学的整体设计

医学生医德教育工作具有十分明显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其系统性主要表现在医德教育实施具有系统性和医德教育理论具有系统性两个方面。[3]然而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医学生医德教育却缺乏系统、长期的整体设计,这些医学院校通常的做法是,用有限的思想道德课程及医学伦理学课程的讲授代替全方位、全程而且系统的医德培育。“对于在校医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要渠道有四条:一是大学生思想道德课教育,二是课堂上的医学伦理学教育,三是具体管理中的各种规范、规则教育,四是教师德行的潜移默化。[4]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工作缺乏科学的整体设计,还表现在医德课程不能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适应,不能与社会对医务人员的道德要求相适应。

1.3 注重思想道德课程的讲授与学习,不够重视医德养成教育

正确医德观念的建立及正确医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我们进行医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提出医德养成教育。医德养成教育的价值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第一,同化心灵,构造医者思想品格结构的主题;第二,涵养和升华人格素质;第三,倡导奉献精神,增加医学情感和弘扬医学理性精神;第四,调整医学伦理观念与医疗服务行为的公正性、公平性和实用性。[5]显而易见,医德养成仅靠几门思想道德课及医学伦理学课的讲授和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它需要长期的行为规范、约束与思想引导。然而,一些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的却只有空泛的道德说教,缺乏行为的规范、控制与思想引导,比如一些院校对学生迟到早退、违反校规校纪的不良行为缺乏及时必要的批评处理;而对于学生一些不健康、不道德的思想,缺乏及时的了解、纠正和引导。久而久之,将不利于学生正确医德观念及医德素质的形成。

1.4 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参与

学生的教育除学校教育以外,家庭教育及社会的广泛参与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医德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更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参与。但实际上,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医德教育工作却恰好缺乏家庭和社会的参与。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模式的影响,使得大部分家长重视孩子知识的学习,而忽视孩子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社会舆论虽然有时也强调学生医德教育,但舆论宣传和导向的总体力度却仍有不足。

2 解决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学习,提高全体师生对医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应充分认识到经常组织全体师生学习医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讲座、讨论、调查研究等方法,使师生及时了解我国当前医疗卫生领域的行业不正之风,并将行业不正之风的纠正与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联系起来。通过全体师生对医德教育重要性认识的提高,使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教者愿意教、管者愿意管、学者愿意学,并将医德教育提高到医学整体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在对高职高专医学生进行医学教育的过程中,要围绕医学教育,强化法律教育,提升道德教育。[6]

2.2 加强研究,探索出一条科学、系统的,全程、全方位的医德培育新途径

医德教育的长期性要求从学生刚一入校,就要开始对其进行教育,并要贯彻始终。医德教育的系统性则要求我们既要注重医德理论教学中各门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又要注重医德教育实施中的循序渐进。要特别注意医德教育要与学生的认知心理相适应,要与当前社会对医务人员的要求相适应。针对高职高专医学生的特点及医德教育的规律,采取灵活的方式方法讲授。因此,强调医德教育要争取全体教师的参与,尤其是医学专业课教师(包括医学基础课和医学临床课的老师)的参与,通过在所有课程中点点滴滴的医德渗透来实现。要加强研究,探索出一条科学、系统的,全程、全方位的医德培育新途径。

2.3 重视医德养成教育,及时纠正学生思想及行为上的错误与不足

医德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医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医德行为规范。因此,要重视医德养成教育,避免片面的道德说教,要将医德理论课的讲授和行为控制相结合。通过个别谈心、班会及学期工作总结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行为表现,应特别注意及时纠正学生思想及行为上的错误与不足,对于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作风,要进行及时的纠正与教育,以便真正起到教育的目的,也使得医学生的医德养成教育能够真正落实。

2.4 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的医德教育新局面

高职高专医学院校要注意经常与学生家长联系,及时通报学生思想道德及行为方面的表现。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也应特别关注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工作,加强舆论引导。要千方百计地调动家庭和社会力量参与,从而建立学校家庭和社会齐抓共管的高职高专医学生的医德教育新局面。

[1] 刘保根.谈思想道德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青年科学,2010,(1):148 -149.

[2] 周伟,罗智伟,杨成林.当代医学生的医德教育调查研究[J].宜春学院学报,2010,32(4):81.

[3] 邓盛木.论医学院校学生医德教育的含义和特点[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4):165,167.

[4] 武惠庭.完善医学生医德教育的渠道和内容[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3,17(3):60 -61.

[5] 孙永波,孙奥丽,陈红霞.医德养成教育和医学理性精神对医德建设的启示[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1):61.

[6] 张乃正,康美娟.医学生素质教育新模式研究[J].中国医学伦理学,2004,17(4):47.

猜你喜欢
医德思想道德医学院校
创新机制 多措并举 加快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推进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策略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健康中国视域下医学生医德教育目标优化研究*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医学类高职生医德教育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
医学院校中小组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实践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
高等医学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