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世界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011-02-14 02:50
图书与情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发展

江 山

摘 要:儿童图书馆启蒙于英国,肇始于美国,后逐步波及至欧、美、亚等其他各国。从19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儿童图书馆事业在世界各国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世纪初,儿童图书馆被介绍入中国以后,国内在儿童图书馆的理论和实践上取得了诸多的成就,影响深远。然而,由于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中国与世界各国在儿童图书馆的发展上也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关键词:世界各国 儿童图书馆 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58.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6938(2011)01-0010-06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Library in the World from the 19th Century to the 1940s

Jiang Shan(Hefei University Library, Hefei, Anhui,230022)

Abstract:Children's library originated in Britain and formed in the USA. From then on, lots of children's libraries were established in other countries of the world, which had been developed from the 19th century to the 1940s. Children's library had been introduced into China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Lots of articles on discussing children's library, which were very important, had been written by Du Dingyou, Dong Mingdao, Zeng Xianwen and so on. Meanwhile, many children's libraries had been established in China. The level of children's libraries in China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other country because of different level of economic and culture.

Key words: countries of the world;childrens library;development

CLC number: G258.7Document code: AArticle ID: 1003-6938(2011)01-0010-06

儿童图书馆是伴随着公共图书馆的兴起和发展应运而生的。就世界范围来说,英国的儿童图书馆早在18世纪末就已经初步形成了。1797年,英国伯明翰的图书馆内就附设有儿童阅览部,凡要借书阅览者,每周只需要付一便士的费用即可。1803年1月,宾厄姆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索尔兹伯里成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儿童图书馆宾厄姆青少年图书馆。该馆藏书150册,专门为9岁至16岁的儿童开办的。此后,随着产业革命的迅猛发展以及图书馆事业在世界各国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儿童图书馆的发展也由英、美等国快速地遍及法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其他国家。19世纪末,在维新派“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下,儿童图书馆被作为“启迪民智”的教育机构被一批文化教育界的有识之士介绍到中国。从此,中国的儿童图书馆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 国外儿童图书馆的发展

1.1 英国

英国儿童图书馆的创办是比较早的。1861年,英国的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就设置了儿童部。1865年,伯明翰公共图书馆开始对儿童借书。同年,巴梗黑德首创了英国的儿童图书馆。随后,全英各地纷纷仿效,至1929年,已达百余所。各地的儿童图书馆以附设于可罗登公共图书馆者为最大,其设备亦较为新奇,藏书较多。该馆更是经常将图书用汽车运到各小学校,以供小学生就近借阅。[1 ]随着儿童图书馆的发展,英国图书馆协会于1947年专门成立了青少年图书馆部。

1.2 美国

美国虽然创办了世界上最早的儿童图书馆,但儿童图书馆的正式兴起是在19世纪20年代才开始的。1827年,美国麻省创设了一个非正式的儿童图书馆,其经费由财政负担。该馆于1838年附设于纳克敦社会图书馆内。1885年,哈诺耶女士又首先提出创办儿童图书室的理念,并成立了儿童图书分馆,后来该馆成为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儿童部。1890年,不尔克林公共图书馆亦分设一部为儿童阅览室。至此,儿童图书馆阅览室已成为公共图书馆重要的一部分。1896年,著名的图书馆学家杜威在《公共图书馆》杂志上发表了《图书馆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要求》一文,对儿童在图书馆中的权益尤其关注。1897年,美国图书馆协会集会于费府,就儿童图书馆问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并形成一项重要的决议案。由此,美国对于儿童图书馆的重视可见一斑。

值得注意的是欧战之后,美国在法国灾区成立了美国委员会图书馆组。该组织在法国哀斯尼区内四县开办儿童阅览室,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卡孙女士为该组织的委员,关于在灾区建立儿童图书馆的重要性,她在1920-1921年的年报里就写得道:“灾区的乡村里,有极重大的事情要去干;但是儿童的教育和训练,尤为重要。因为恢复法国曾损失的事业,大部分非希望他们将来的建设不可呵!” [2 ]因此,卡孙女士所在的组织在该地区建立了5个独立的阅览室。另外,在11个戏院的休憩室以及34所学校内设立了阅览室,以方便儿童阅读。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图书馆(室)在5个月的时间里,书籍的借出次数就达11064次。加上巡回图书馆借出的11199次,总数达22263次。

1.3 法国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法国并没有如在英美两国出现的儿童图书馆。不过早在拿破仑时代,政府就有在学校设立图书馆的尝试,这项运动后来渐渐地发展起来。从1833年到1848年,法政府由各县委员会经手,发放到各学校去的图书就达百万卷以上。法国政府对于学校图书事业的支持力度持续增加。1861年,教育部分发给学校的图书约6万2千卷,价值6万法郎。1863年,增加到20万卷,价值20万法郎。日后逐年增加。在1867年,法议院为学校图书馆事业筹集10万法郎作为特别经费。1867年,又将此项经费增加到12万法郎,1878年,达到了20万法朗。[3 ] 1862年,法国教育部长鲁兰氏就学校图书馆专门制定了相关的规程。1915年制定了新法律,比1862年的更为进步,使图书馆的设立成为学校的重要任务之一。1919年又通过其他法律。也是在1919年,法国的一所公共图书馆第一次开设了儿童图书室。1924年,巴黎的儿童图书室在美国人的援助下开馆,该馆并没有专门的图书室,由馆员根据需要随意划出一块区域,供儿童使用。至1939年,法国共有15所独立的儿童图书馆(室)。1945年,法国的国民教育局设立了图书馆部。此时的儿童图书馆并未得到真正的发展,但却为其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4 日本

早在1887年大日本教育会附属图书馆就开设了小学生部。1905年,在东京开设的修道书库被公认为日本儿童图书馆的最初形态。1908年,东京日比谷图书馆设有儿童阅览室,标志着日本儿童图书馆的真正创立。1914年,该馆儿童阅览室改为免费开放。至1918年,日比谷图书馆等19个东京市立图书馆开始向市内130所小学发送新的图书目录,并对学校实行团体借书。1922年,横滨市立图书馆着手兴建新馆舍,计划儿童室容纳100人。1937年,日本在小学国语课本第九册内编入“图书馆”这一课。1939年,文部省开始推荐儿童读物。1945年,日本本土遭受美军轰炸,包括日比谷图书馆等设有儿童阅览室的图书馆在内的许多图书馆被炸毁。1947年,又成立了再生儿童图书馆。至1949年,日本有9所市立图书馆开设了儿童图书阅览室。[4 ] 在亚洲国家中,日本儿童图书馆的发展是比较早的,也较为成熟。

1.5 其他国家

英美两国创始儿童图书馆以后,风气渐开,传于世界各地。除上述英、美、法、日外,儿童图书馆在美洲、大洋洲、亚洲、欧洲等其他国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兹简要列举如下,以窥其他国家儿童图书馆发展之概况。

(1)美洲。1907年,加拿大渥太华州的12个图书馆对儿童开放,其中8个馆设置儿童室。1935年,巴西圣保罗市立儿童图书馆成立。

(2)大洋洲。1901年,澳大利亚波特·阿德勒道协会设立儿童图书馆。这是澳大利亚最早的儿童图书馆。1908年,新西兰在澳克兰的里兹分馆首次设置儿童室。

(3)亚洲。1911年,印度在巴洛乌达图书馆也设置了儿童室。1944年,以色列为培养包括儿童图书馆员在内的一批图书馆员,在特拉维夫首次举办为期10天的短期馆员讲习班。

(4)欧洲。1911年,德国在柏林的巴斯塔洛奇、佛雷拜尔图书馆设置儿童图书室;瑞典在斯德哥尔摩成立了私立图书馆,后又并到市立图书馆;荷兰在海牙、阿姆斯特丹等公共图书馆设置了儿童室。1919年,比利时蒙斯儿童图书馆开馆。1920年,奥地利的国民教育会馆内设置儿童图书馆。[5 ]1949年,国际儿童图书馆在西德慕尼黑开馆。应该说,至20世纪初叶,除了非洲尚无确切的文献记载外,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建立了自己的儿童图书馆,且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2 国内儿童图书馆的发展

2.1 国外儿童图书馆的影响

1909年,蔡文森有感于欧美各国以及日本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在《教育杂志》上撰文,就设立儿童图书馆的若干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办法。蔡氏主张将儿童图书馆中的书籍分为初等部和高等部两部分。前者可随意阅览,后者则须出示证件方可借阅。为了增加儿童阅读的兴趣,他还建议在阅览室内宜多设挂图、标本等,且允许播放音乐。同时,利用小黑板、读者信箱以及登记簿等,加强与儿童进行联系,更好地为他们服务。另外,特设谈话时间,让儿童自由交流。[6 ]蔡文森关于儿童图书馆的相关理论是受日本东京日比谷图书馆中特设儿童图书馆的启发而阐发的。日比谷图书馆的馆长为文学士渡边又次郎,其儿童图书馆将图书分为8类,并将这些图书分为一二两部。第一部陈于书架,儿童可自由取阅。第二部必须经过馆员之手,方可借出。[7 ]

2.2 国内对儿童图书馆的理论探讨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门被打开,与西方国家的交流日益加强。特别是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科学民主观念的深入以及教育救国运动的蓬勃开展,关于中国的儿童图书馆的理论探讨也逐步开展起来,且所涉及的理论的深度和广度亦前所未有。

1926年,杨鼎鸿即在《教育杂志》上发表了题为《儿童图书馆在教育上之价值》一文。在文中,他指出,设立儿童图书馆有助于学校的教学工作,有助于提高儿童自学的能力。[8 ]与杨鼎鸿一样,李振枚在肯定儿童图书馆可以让儿童得到无限制而活动的知识的同时,认为“办儿童图书馆,绝不是在一个教室里,划一分空地,陈设几只书架或书橱,摆几本书,就可以算的;要有集会室、阅览室、实验室、作业室。” [9 ]由此,李振枚对于在社会上普遍提倡的办简易儿童图书馆的思想还是有自己的判断的。早在1910年5月,欧美各国在巴黎就举行了国际会议,会议决定由缔盟各国同心协力以取缔俗恶文学,此项决议后来得到了施行。但中国并未出席这次会议,不在取缔范围之内。因此,被缔盟国严行禁止的俗恶文学有向中国输出的危险。有鉴于此,叶公朴在建议儿童图书馆的经营必须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讲究美善的方法的同时,更强调应该注意杜绝这些俗恶文学的影响。[10 ]关于儿童读物的优劣问题,1935年,志先在《教师之友》上撰文,亦从儿童读物的形式和内容上进行了相关阐述。[11 ]此后,关于儿童图书馆的论述仍时有出现。1937年,王柏年就儿童图书馆与家庭教育的关系以问答的形式,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解答。[12 ]

至此,儿童图书馆所讨论的外延大大扩展了,也标志着对儿童图书馆的认识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

对于儿童图书馆的论述,在民国时期的教育界和关心中国教育的热心人士中间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然而,真正具备代表性的还是图书馆业内人士的相关阐述。这其中影响最大的为杜定友,董明道和曾宪文三人。就儿童图书馆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的影响和效果而言,杜定友的理论影响最大,最具权威性;董明道的理论讲求实际,最具操作性;而曾宪文的理论篇幅最长、最为系统。

李石岑曾是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的主编。1926年,杜定友应李石岑之邀,就儿童图书馆的相关问题在该杂志上发表了署名文章。杜定友首先指出儿童图书馆是一宗新事业,因此存在着诸如大多儿童图书馆有名无实,父母、教师不重视儿童图书馆以及专门人才异常缺乏等困难。就儿童图书馆的组织和管理来说,杜定友认为儿童图书馆虽与成人图书馆或其他图书馆不同,但考虑到儿童将来会成为中学、大学和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所以不能相差太远。杜定友认为儿童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在组织上的不同就是体现在,儿童图书馆偏重阅览的指导和图书的选择方面。杜氏视儿童阅览的指导为儿童图书馆管理法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为此,他还专门从个体儿童、团体儿童的阅览指导,加强父母间的、和公共机关的以及成人间的联络等五个方面对儿童阅览的指导进行详细地阐述。在图书的选择上,杜定友指出要注意三个方面:社会方面,儿童方面和书本方面。[13 ]作为中国图书馆史上五个第一的创造者,杜定友很早就投身图书馆事业,并被委以馆长之重任。因此,在探讨儿童图书馆的时候,杜定友就馆长问题单独列出,论述作为儿童图书馆长应该是一个教育家,而且是一个专门的教育家,即儿童图书馆专家。对于馆长的个人素质,杜定友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图书馆界的理论大家,杜定友对于儿童图书馆的最新理论亦关注有加,他花费大量的精力去研究国外儿童图书馆的文献,于资料的选择,可谓不遗余力,竭泽而渔,力求对国外的相关理论有个全面而透彻的研究。同时,杜定友曾陪同美国图书馆界的专家鲍士伟博士在中国各地实地考察儿童图书馆的发展等情况,深受其思想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为自己的关于儿童图书馆的理论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基础。杜定友堪称中国儿童图书馆理论的奠基人和引领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董明道曾是安徽省立图书馆编藏股主任,与杜定友比较而言,董明道的影响要远比杜氏小得多。然而,董氏也是儿童图书馆忠实的倡导者。1929年,董明道发表了《儿童图书馆在教育上之价值》一文,从七个方面论述了儿童图书馆对于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如此,董明道还竭力主张因地制宜,建立最简单的儿童图书馆。为此,他从经费、建筑及设备、组织、儿童用书、儿童图书的分类、儿童图书馆的编目、儿童图书馆的特色以及儿童图书馆的经营者等八个方面,详细列出了该种类型图书馆的具体操作规程,具体而不失规范,操作性较强。以经费而言,董明道将其分为建筑费、图书费、设备费和维持费四种,对每项经费所占的比例及使用均有详尽的说明。另外,对桌椅、书架、目录柜、出纳台以及洗手台等规格尺寸亦均列出具体的尺寸。[14 ]总之,董明道的相关文字其实就是一所最简单的儿童图书馆经营指南,操作性极强。

曾宪文关于儿童图书馆的代表作是《儿童图书馆之研究》一文,在所有的与儿童图书馆为选题的理论文章中,篇幅最长,达29页,分三次发表在刊物上。在内容上,曾氏的研究最为系统。其论述的观点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其一,儿童图书馆之重要;其二,儿童图书馆之经营法;其三,儿童图书的选择;最后,儿童图书馆馆员。第一部分主要是阐述儿童图书馆建立的重要意义、目的以及在教育上的地位和价值。曾宪文对儿童图书馆在教育上的价值尤其看重,他说:“欲谋国家的富强,当在儿童教育方面着手,然后逐步发展高深的教育。” [15 ]因此,大力发展儿童图书馆是首选。同时,他还着重回顾了儿童图书馆在美英等国的发展历史。第二部分则围绕儿童图书馆阅览室的建设,儿童图书馆的管理法以及引导儿童图书的若干法则而展开的,对于相关的注意事项及规范、规章等,表述详尽而颇具专业水准,进而又兼顾到儿童这一读者群的特殊要求。如在桌椅高度的设置、室内器具的陈设、台灯的位置、阅览室的地板选用以及入口处的洗手池摆放上,都力求舒适、安全,符合儿童的生理特点和心理习惯。[16 ]第三和第四部分的相关论述,曾宪文多是借鉴和参考杜定友的论文成果。如第三部分关于儿童图书的选择,则是根据杜定友所讲的要注意“社会方面,儿童方面和书本方面”的观点进行适当补充和扩展而成的。[17 ]至于第四部分的儿童图书馆馆员的相关见解,则是完全受到杜定友关于儿童图书馆馆长问题的理论阐发而写就的,只是论述的角色不同而已。

作为图书馆界的业内人士,杜定友,董明道,曾宪文的关于儿童图书馆的理论探讨无疑奠定了儿童图书馆在中国的建设和发展的智力基础和舆论基础,更是由于以他们三人为代表的图书馆界以及关心儿童图书馆事业的热心人士的大力推动,中国的儿童图书馆才渐次兴起,乃至有了一定的发展。

2.3 国内儿童图书馆的发展状况

在民国20年(1931年)以前,小学附设图书馆业已较为普遍,而公共图书馆附设儿童阅览部则是在民国20年以后的事了。儿童图书馆的设立以较为发达的中心城市较为普遍,当然也有历史文化较久的城市,甚至还有个别县乡亦有设置。1931年,杭州市颁布了《杭州市立儿童图书馆章程》,就设立在杭州市立横河小学内的杭州市立儿童图书馆的若干事宜进行规范。其《章程》第三条对该馆的业务作了规定。即,提高阅读兴趣;增加阅读机会;指导阅读方法;介绍阅读资料;供给参考材料。[18 ]计五项。1934年,河南省开封市教育实验区委员会委定李蔚雅等为筹备委员,并由实验区拨款800元作为开办费,着手成立该市的儿童图书馆。[19 ]随着儿童图书馆的逐步发展。1939年,浙江鄞县社会服务处也增设了儿童图书馆,目的是“灌输儿童智识”。 [20 ]

2.4 儿童图书馆的发展成就举要

客观地说,我国19世纪上半叶的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并没有形成规模,也存在地区的差别。然而,基于对儿童图书馆重要性的认同,还是出现了一些颇具影响力的儿童图书馆。这其中以上海儿童图书馆最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该馆是唯一的具有独立选址,设施较为完备,组织制度较为规范,人员具备专业化素质的,且备受上海人民,乃至中国人民、海外华侨关注的图书馆。

1938年12月,上海教育文化界人士为增长儿童学识,拟设立上海儿童图书馆,并举行了第一次筹备会议,经决议先设筹备处,由周至德,陈雪明为筹备处正副总干事。[21 ] 1940年4月4日为民国儿童节,由中华慈幼协会上海办事处、上海工部局儿童保障科、上海儿童保育会、上海街童教育会、上海贫儿失学救济所、上海父母教育研究会、上海儿童医院、中国救济妇孺总会、上海救济难民分会、中华医学会、上海女青年会等十一团体,联合发起筹设上海儿童图书馆。[22 ]该筹备委员会于1940年9月28日正式成立,推举虞洽卿、赵晋卿、闻兰奇等五人为名誉主席,吴蕴齐、何德奎、奚玉书等三十三人为名誉委员,袁履登,吴维德,胡祖荫等十九人为常务委员。同年10月19日,常务委员会集会,议决聘请陈征帆为总干事,丁秉南为副干事,张元甫为会计,负责推进会务。另外聘请总务委员,设计委员,经济委员,征募委员,馆舍委员等各若干名。[23 ]上海儿童图书馆筹委会成立后,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1941年,筹委会决定面向国内和海外进行募捐,目标定为10万元,以充抵儿童图书馆建筑之用途。募捐的时间从民国30年(1941年)2月1日起,至3月15日止,后又延长至4月15日止。为了鼓励民众募捐,筹委会按所捐金额的大小,分别赠送纪念章、感谢状、锦旗、匾额等纪念品。对于千元或千元以上的捐款者,则悬挂其照片,并可以其名命名相关建筑设施,作永久纪念。所有捐款者,均入征信录。对于协助募捐的人士,除颁发纪念品外,还刊载其姓名于纪念册上。[24 ]募捐活动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大大促进了儿童图书馆的建设。

除了开展募捐活动外,筹委会还于1941年4月4日在上海女中举办儿童珍贵读物展览,展期三天,所列读物有5千余册。展品中,新近读物应有尽有。另外还有诸如《广三字经》(蕉轩氏撰,光绪九年刻本)、《三字经注解》(贺兴思注,同治三年刻本)等珍贵稀有文献。[25 ]该展览进一步扩大了上海儿童图书馆的知名度,影响非同一般。经过两年多的筹备,上海儿童图书馆于1941年7月12日,在静安寺路大华商场13号馆址,举行了开幕仪式。开幕式隆重而热烈。到会的有陈青士、黄警顽、浦缉庭、萧周开先、陈征帆、丁秉南及各界来宾与儿童约千余人。上海儿童图书馆董事长胡祖荫等馆内人员殷勤招待各界人士及社会名流。该馆藏书在开幕时即达1万余册。开放时间为每日上午八时至下午六时,星期二除外。[26 ]为了便利路远的儿童借阅图书,成立之后的上海儿童图书馆,特在上海市各区设立流通站多处。流通站纯以服务为主,不收任何费用,由社会各界志愿者为儿童服务。另外,儿童流通站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以规范其正常的工作。与此同时,上海儿童图书馆亦不断地调整办馆方案,积极开展向社会征集图书的活动,以便更好地为儿童提供服务,拓宽图书馆的办馆渠道。

纵观19世纪至20世纪40年代中国的儿童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上海儿童图书馆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也是其中最成功的一例,其在中国儿童图书馆发展史中所起的作用很多都是开创性的,而且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影响深远。

3 国内外儿童图书馆发展的比较

3.1 发展状况及程度

1898年7月,康有为在奏请《请开学校折》中,建议仿效德、日学制,通令全国各省、府、县、乡开设学校。自此以后,儿童教育被大力提倡,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儿童图书馆的发展。1914年建立的京师通俗图书馆儿童阅览室,是中国最早的真正的儿童图书馆。1917年,天津社会教育办事处创建的儿童图书馆,是不附设于学校或公共图书馆的独立的儿童图书馆。至此,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中国的儿童图书馆。在这一点上,中国与西方国家在儿童图书馆的发展上有一百余年的时间差距。

不仅如此,中国的儿童图书馆在发展水平上也要比这些国家低得多。据中华图书馆协会统计,至1936年,中国仅有6所儿童图书馆,如杭州市立儿童图书馆等。而取得10月革命胜利的社会主义的国家苏联在1939年共有儿童图书馆1071所,藏书达8,423,000册。每所儿童图书馆平均拥有藏书7,864册。[27 ]在儿童图书馆的数量和藏书量上都大大超过了中国。另外,就儿童图书馆的成熟程度来说,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儿童图书馆还没有形成自己的完整的服务体系。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美各国的儿童图书馆的服务业已相当完善。以美国的印第亚波城为例,该城的儿童图书馆就颇为发达。每所学校均有相应的公共图书馆为其供书,每日会有专车将儿童图书送至各校。仅在1930年一年之中,所供书达506种,计126,000册。[28 ]

3.2 规章制度保障

早在19世纪的时候,英美等国就针对儿童图书馆建立了相关的规章制度,如1862年法国教育部就学校图书馆制定的规定,1897年美国费城有关儿童图书馆的决议案等,都为儿童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规章制度上的保障。其中,法国后来还在法律中就儿童图书馆问题作了明确的规定。因此,国外的,尤其是欧美国家的儿童图书馆之所以得到迅速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相关的规章制度的完善。

中国的情况则不然,直到1933年8月中华图书馆协会在北平举行了第二次年会,才有了关于儿童图书馆的相应的规定。在此次会议上通过了《各县市应设儿童图书馆,并规定各图书馆附设儿童阅览室》的议案。此项议案的通过意义重大:“查上项议决办法于补助学校教育,养成儿童阅书之习惯,兼以促进义务教育之推行,最关重要。” [29 ]同年的12月10日,广东省教育厅就以公报的形式予以转发,并据此通令全省施行。从此以后中国的儿童图书馆的发展才有了法理上的依据,也正是这样的一个规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令人遗憾的是,在这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关于儿童图书馆的规章与制度乃至法律都没有再出台。这也是中国儿童图书馆事业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没有得到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3.3 理论研究

就世界各国的儿童图书馆事业而言,在理论研究上作出较大贡献的当属美国。1890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出版部第一任委员杜威等根据协会的要求,出版了带有说明的《青少年适用的图书目录》,它是该协会第一号的出版物。1896年,杜威发表了《图书馆要特别注意儿童的要求》一文。1916年,M·曼的《儿童图书字典式目录用标题表》出版。除了美国之外,日本的今泽和竹贯于1918年合著了《儿童图书馆研究》一书,这也是日本最早的儿童图书馆书籍。

中国的儿童图书馆方面的研究,是从翻译国外的相关的文章开始的。1901年,《教育世界译篇》翻译了《关于幼稚园图书馆等及私立小学校规则》和《关于幼稚园图书馆等规则》。1903年,该刊又译了《记美国少年图书馆》。1909年,蔡文森在上海《教育杂志》发表了《设立儿童图书馆办法》一文,是中国第一篇论述儿童图书馆问题的文章。中国关于儿童图书馆研究的文章,在1919年以前,内容多是翻译的,少原创性的。另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1929年以前在教育专刊上发表的居多。仅1929年,在教育专刊上发表了18篇文章,而图书馆专业刊物只登载了5篇。[30 ]随着儿童图书馆事业的不断发展,到20世纪30年代,儿童图书馆学方面的文章已达118篇。可以说,中国的儿童图书馆理论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这其中也包括杜定友,董明道和曾宪文等图书馆界的诸多论述。然而,由于时代的局限,这些理论多为普及型的,内容多借鉴于国外的相关理论(杜定友《儿童图书馆问题》一文的参考文献中有29种,其中外文的就有21种),影响力也相当有限。

回顾一个半世纪以来的世界儿童图书馆的发展,欧美等国的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是随着资产阶级的革新运动而发展的。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儿童图书馆的发展;另一方面,儿童图书馆的发展也间接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儿童图书馆的蓬勃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国家经济、文化繁荣昌盛的一种重要标志。所以,中国的维新派将儿童图书馆介绍入国内,是希望以儿童图书馆来带动教育的发展,从而实现“教育救国”的思想。为此,中国的教育界、文化界,尤其是图书馆界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对儿童图书馆事业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他们在儿童图书馆事业上的贡献也应该得到充分的肯定。所有这些都是当今的中国文化教育界,特别是图书馆界应该加以铭记并在实践中加以推动乃至为之奋斗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28]英国之儿童图书馆[J].中国卫生杂志,1931:368.

[2]里斯.法兰西儿童图书馆(续)[J].图书馆报,1929,(3):12.

[3]里斯.法兰西儿童图书馆[J].图书馆报,1929,(2):5.

[4] [5]文化部图书馆事业管理局科技处.国外儿童图书馆工作.[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1:77-85.

[6]蔡文森.设立儿童图书馆办法[J].教育杂志,1909,(8):50.

[7]儿童图书馆[J].教育杂志,1910,(2):15.

[8]杨鼎鸿.儿童图书馆在教育上之价值[J].教育杂志,1926,(3):2.

[9]李振枚.对于儿童图书馆的我见[J].教育杂志,1926,(3):1.

[10]叶公朴.论儿童图书馆与儿童文学书[J].教育杂志,1928,(6):6.

[11]志先.儿童图书馆里的私议[J].教师之友,1935,(7):970-971.

[12]王柏年.儿童图书馆与家庭教育[J].方舟,1937,(38):12-13.

[13]杜定友.儿童图书馆问题[J].教育杂志,1926,(4):6.

[14]董明道.最简单的儿童图书馆之经营法[J].安徽教育行政周刊,1929,(25):2-3.

[15]曾宪文.儿童图书馆之研究[J].武昌文华图书科季刊,1929,(1):34.

[16]曾宪文.儿童图书馆之研究(续)[J].武昌文华图书科季刊,1929,(2):131-132.

[17]曾宪文.儿童图书馆之研究(续)[J].武昌文华图书科季刊,1929,(3):256-257.

[18]杭州市立儿童图书馆章程[J].市政月刊,1931,(5):23.

[19]开封将设儿童图书馆[J].浙江图书馆馆刊,1934,(3):26.

[20]鄞县社会服务处增设儿童图书馆[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9,(2-3):16.

[21]上海儿童图书馆积极进行筹备[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9,(2-3):17.

[22]上海儿童图书馆筹委会成立[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0,(6):15.

[23]上海儿童图书馆筹备委员会会务经过报告书[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1,(6):3.

[24]上海儿童图书馆筹委会议决募捐办法[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1,(3-4):15.

[25]上海儿童图书馆筹备会展览儿童珍贵读物[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1,(5):10.

[26]上海儿童图书馆正式开幕[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41,(6):10.

[27]舒翼翚.苏联的图书馆事业[M].北京:中华书局,1952:73.

[29]转令知应设儿童图书馆并规定各图书馆附设儿童阅览室[J].广东省政府公报,1933,(243):86.

[30]程磊.中国儿童图书馆事业的形成[J].儿童图书馆,1984,(3):55.

作者简介:江山(1973-),男,硕士,合肥学院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晚清至民国图书及文献。

猜你喜欢
发展
印刷术的发展
习近平的可持续发展之“策”
京津冀协同发展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协调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
领导的嘱咐
我们究竟来自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