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开发治理保护并重促进沿江区域协调发展

2011-02-15 07:51江苏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莉新
中国水利 2011年9期
关键词:河势红线长江

□江苏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黄莉新

坚持开发治理保护并重促进沿江区域协调发展

□江苏省委常委、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黄莉新

要实现长江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江苏省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遵循水的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坚持标本兼治、统筹兼顾,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合理开发、有效保护,做到开发治理保护并重,切实维护长江健康生态,促进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1.坚持科学规划

加强长江治理与保护,科学规划是重要前提。在完成《江苏省长江岸线开发利用总体规划》《江苏省沿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江苏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等规划基础上,充分考虑行政区划限制,统筹考虑产业、城镇和生态环境的空间布局,统筹治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统筹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统筹上中下游协作治理,完善长江流域综合规划、重点河段河势控制工程建设规划、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等,并将其纳入沿江地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长江开发治理保护工作的指导和调控作用,使长江更好地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

2.转变发展方式

坚持“调高、调优、调强”的取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整合沿江产业结构,把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布局作为主攻方向,合理确定城市发展规模和重要基础设施分布,扎实推进节水防污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沿江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产业升级改造,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实现由主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创新驱动转变、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型发展转变。加强区域合作,打破行政区划对沿江区域经济的约束,加快劳动力、资本、原材料等生产要素的跨行政区流动和重组,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3.加大治理力度

积极推进新一轮长江治理,提高堤防防洪标准,加快重点河段和重要节点的控制工程建设,抓紧开展长江支流整治,提高支流防洪能力。认真分析河床演变规律,加强河道治理保护,建立河道监测管理系统,预报河床演变趋势和崩岸发生时间,及早采取工程措施,对河势变化较大的河段进行全面治理,因势利导进行整治。加大河势整治力度,维护深水航道稳定,保障水运优势充分发挥。

4.强化保护意识

实现区域经济社会与长江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切实增强长江保护意识。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大“三条红线”制度落实力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建立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强化用水效率控制管理,坚决遏制用水浪费;确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严核定纳污总量,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与执法检查,严格控制入江排污总量。加大水生态保护力度,改善长江生态环境。严禁对长江滩地、湿地的过度开发,杜绝非法围垦现象的发生。建立健全长江开发利用行政许可制度,健全后评估制度,严肃查处违规违章项目建设行为,维护长江资源开发利用的良好秩序。

5.提升发展能力

强化岸线开发利用管理,合理划定岸线的不同功能区,处理好有限岸线与纵深腹地的关系,减少岸线占用长度,增加腹地利用深度,扩大岸线纵深范围,发挥沿江腹地优势,放大沿江岸线利用效能,提高岸线利用效益。加大对长江治理与保护的投入,建立公共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广泛吸引社会资金。稳妥推进水价改革,运用市场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积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事权清晰、分工明确、行为规范、运转协调的水资源管理工作机制,建立具有江苏特色的长江水资源管理模式。强化跨流域调水统一管理,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健全完善长江上中下游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协调机制,加强流域与区域、政府与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提升长江与区域的协调发展能力。■

猜你喜欢
河势红线长江
房企“三道红线”的破局探索
细细的红线
长江之头
新乡黄河河务局用无人机查勘黄河河势
一两江湖之红线引[连载一]
倒运海水道近年河床演变分析
长江之歌(外二首)
长江图(外二首)
不能突破“公平竞争”的红线
长江口长兴水道潘石港附近岸线利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