莴笋—糯玉米—芫荽高效栽培技术

2011-02-16 12:49袁以升宋雅光
中国蔬菜 2011年23期
关键词:液肥芫荽莴笋

袁以升 宋雅光

2006~2010年,江苏省射阳县陈洋镇、合德镇成功示范了“莴笋—糯玉米—芫荽”的高效栽培模式,采用保护地与露地生产相结合的栽培模式,实现了用地与养地相结合,2010年示范面积达33.3 hm2。每667 m2产莴笋 3500~4 000 kg,产值 3 000元;糯玉米800~1 000 kg,产值1 600元;芫荽750 kg,产值 2 500元;实现每667 m2年总产值 7100元,纯收入4 500元左右。

1 种植方式

9月下旬整地施肥做畦,通常畦宽7 m(不包括墒沟),搭建南北走向的钢架大棚,跨度6 m,棚内中央走道宽0.4 m。10月初在距离棚边35 cm和距离走道15 cm处顺棚向开8条定植沟,沟与沟相距33 cm,沟深3.3 cm。莴笋10月上旬在定植沟内定植,株距25 cm,次年2月下旬至3月初收获结束;糯玉米2月下旬选地制钵育苗,3月下旬移栽,行距0.75 m,株距0.25 m,6月中旬收获;芫荽6月下旬播种,9月中旬收获结束。

2 莴笋栽培技术

2.1 选择优良品种 选用耐低温、不易抽薹的品种,如成都二白皮、圆叶白皮、青香秀等。

2.2 培育壮苗 每667 m2大田需种50~80 g,需苗床净面积100~120 m2。苗床与大田面积比1∶6。播种前7~10 d(天)每667 m2苗床施腐熟有机肥1 500 kg、45%三元复合肥25 kg,随即深耕混匀。播前晒种1~2 d(天),将种子用冷水浸4~6 h(小时),然后用纱布沥干水,放入冰箱冷冻室(温度-5℃左右)冷冻12 h(小时),再置于室内常温下催芽。播种前苗床先浇透水,待水分下渗后播种,播后覆土,覆土厚度以刚盖没种子为宜,之后覆盖秸草保墒出苗。幼苗2叶期每667 m2用15%多效唑30 g兑水15 kg喷雾控制幼苗徒长;3叶期间苗,苗距以10 cm见方为宜,以利培育健壮大苗。

2.3 适时定植 移栽前7 d(天)在畦内每667 m2施腐熟鸡粪肥2 000 kg、过磷酸钙50 kg、硫酸钾10 kg。苗龄25~30 d(天),约在10月初幼苗5~6片真叶时带土起苗定植,株距25cm,栽植深度以子叶节刚入土为宜。

2.4 水肥管理 浇足定植水。缓苗后结合浇水可用稀薄农家有机液肥在沟内浇施2~3次,以促苗生长;在莲座后期至茎膨大初期每667 m2用25%的助壮素40 mL兑水20 kg进行叶面喷雾2~3次,每次间隔5~6 d(天),控茎抽长,促茎增粗增重;肉质茎膨大初期,每667 m2用碳酸铵100 kg于株间开穴深施,并用稀薄农家有机液肥冲施,水分洇下后封闭穴口,以促进肉质茎快速膨大。肉质茎膨大后期土壤保持傍晚见干,早晨见湿,水分过小影响肉质茎膨大,水分过大则肉质茎易裂皮导致软腐病、霜霉病的发生。

2.5 温度管理 莴笋茎叶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1~18℃。11月初气温下降并出现霜冻天气时应及时扣上大棚薄膜保温。并在距大棚边沿0.2 m处和大棚中央走道边沿处插上内棚支架,跨度2.6 m,支架顶高0.5 m,支架间距1.0 m左右。当气温降到5℃时在内棚支架上覆盖内层膜。棚温管理掌握白天16~18℃,夜间0℃以上,以茎部不受冻为原则。

2.6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灰霉病、菌核病、软腐病等,分别用甲霜灵(雷多米尔)、异菌脲(扑海因)、农用链霉素等药剂防治。

2.7 及时采收 在次年2月下旬3月初采收。当莴笋肉质茎顶端与最高叶片的叶尖相平时为收获适期。

3 糯玉米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糯玉米可选择长势强、抗性好、口感优的品种,如苏玉糯1号、浙玉糯1号等。

3.2 制钵育苗 在冬前选择土壤疏松、肥沃、背风向阳地块作苗床,并翻土促进熟化。在播前15 d(天)左右,每平方米苗床施过磷酸钙50 g、氯化钾25 g、农家有机液肥5 kg,肥土拌匀待用。一般于2月下旬用培肥过的床土制钵育苗。在制钵前一天浇水,床土以手捏成团、齐胸落地即散为宜,使用制钵器制钵,要求钵直径5~7 cm。排钵要紧靠、错开排列,钵面平整,每钵播一粒种子,播后盖土要求深浅一致,以利出苗整齐。播后采用地膜、内层棚膜、大棚薄膜三膜覆盖保温育苗(可在莴笋棚内预留一块地作为糯玉米苗床,一般苗床与大田比为1︰20)。

3.3 适时移栽 及时清理前茬,整理内层棚架,在大棚内于3月中下旬玉米秧苗有4叶左右时移栽。利用原莴笋内棚架按等行距单株顺棚向定植,一小棚4行,行距75 cm,株距20 cm,每 667 m2栽 4 400株左右。浇足定植水,盖内外棚膜保温促长。棚内温度管理,白天25~28℃,夜间15℃左右。4月中旬撤去内层棚膜,5月上旬撤去大棚膜,以增加光照促苗稳健生长。

3.4 及时追肥 由于前茬施肥较多,因此可不施基肥,但要及早追肥,植株8~9叶时施攻秆肥,每667 m2施尿素8~12 kg、氯化钾14~16 kg,并进行中耕培土和适当灌水,以促进气生根生长。在大喇叭口期(约12叶)施攻穗肥,每667 m2施尿素14~16 kg,以促进果穗发育,增加粒数,减少秃顶,增加产量。

3.5 植株调控 可在零星抽雄穗时每667 m2用25 mL玉米健壮素兑水50 kg喷施上部叶片,以控高壮秆增产。

3.6 害虫防治 苗期蝼蛄、地老虎为害常常会造成缺苗断垄,可用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大喇叭口期以后玉米螟的为害比较严重,可用菊酯类农药或BT乳剂灌心防治。

3.7 适期收获 一般于6月中旬、授粉后23~25 d(天)采收鲜穗,3~5 d(天)采收完毕。

4 芫荽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宜选用抽薹晚、生长速度快、耐热、产量高的品种,如山东大叶、莱阳芫荽、四季香芫荽等品种。

4.2 整地施肥 结合整地,每667 m2施腐熟鸡粪1 000 kg、饼肥 50 kg、优质复合肥 30 kg。

4.3 化学除草 播前每667 m2可用48%氟乐灵乳油100~150 mL兑水50 kg,在地表均匀喷雾。施药后应立即混土,混入土壤深度为3~5 cm,隔2~3 d(天)后方可播种。

4.4 适时播种 播前,先碾碎种果,再浸种12 h(小时),将吸胀的种子清洗、滤干,装入湿布袋放到冰箱冷藏室内,在8~10℃下保湿催芽。每667 m2播种量为3~4 kg。6月下旬撒播,播后进行一次镇压保墒,然后在畦面上覆盖稀疏的稻草,再在原大棚架上覆盖一层遮阳网。

4.5 田间管理 出苗后及时撤去畦面上覆盖的稻草。苗高4~5 cm时进行疏苗、除草,苗距2~4 cm。间苗后结合灌水追施1次稀薄农家有机液肥。苗高7~8 cm时追施1次速效氮肥。进入植株生长旺盛期,坚持肥水结合、轻浇勤浇,每隔7~10 d(天)或每采收一次追肥一次,每667 m2随水追施腐熟粪肥 500~600 kg。

4.6 适时采收 出苗后40 d(天)左右,当植株高达15 cm时,即可间拔分批采收,一般7~10 d(天)采收1次,至9月中旬采收完毕。

猜你喜欢
液肥芫荽莴笋
Parahellenia,a new genus segregated from Hellenia (Costaceae) based on phylogenetic and morphological evidence
“资深配角”芫荽
“碧邦”液肥的功效就是这么显著!
莴笋开胃增食欲
芫荽种植技术
春日芫荽防感冒
春季吃莴笋可降血糖降血脂
芫荽果化学成分的研究
“沼菌威”沼液物理生物有机液肥试验报告
如何挑选莴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