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离家老大回

2011-02-18 06:36
国学 2011年2期
关键词:沙俄沙皇俄国

月 如

早在明朝末年(公元1628年),土尔扈特人为了寻找新的生存环境,部族中的大部分人离开新疆塔尔巴哈台故土,越过哈萨克草原,渡过乌拉尔河,来到了当时尚未被沙皇俄国占领的伏尔加河下游、里海之滨。在这片人烟稀少的草原上,他们开拓家园,繁衍生息,建立起游牧民族的封建政权土尔扈特汗国。在以后的100多年里,土尔扈特人始终保持着与清朝政府的关系。

土尔扈特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到了18世纪60年代,他们又决心返回故土,主要原因来自沙俄帝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再也无法生活下去。在这样的形势下,土尔扈特人,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考验和选择。

1767年,当时的土尔扈特人在渥巴锡的领导下,开了一次小型的绝密会议,在这个会议上就决定要东归故土。虽然大多数人已经对沙俄当权者不抱任何幻想,但动员工作还是相当艰辛的。土尔扈特人毕竟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将近一个半世纪,那里的草原、牧场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洒下了他们的汗水。马上要放弃那块土地,说走就走,在老百姓中也不是所有的人一下子都能想通的。在清朝乾隆三十五年秋(公元1770年),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的一个秘密地点,土尔扈特汗王渥巴锡第二次主持召开了绝密会议。会上,他们庄严宣誓,离开沙皇俄国,返回祖国去。这次会议可以看作是吹响了东归的集结号。

1771年初,渥巴锡召集了大小宰桑进行动员,“讲了东归祖国才能摆脱沙俄高压控制,而且离西藏较近,利于熬茶礼佛等种种有利的条件”。众宰桑纷纷为东归献计献策,并分头召集人民传达汗王渥巴锡的东归计划。1771年1月15日,渥巴锡又在雷恩沙漠附近别尔图地区集结了汗国的军民,向他们宣布东返起义的决定:“沙皇俄国女皇已命令,把我汗王的儿子和各部落头领的儿子们送到圣彼得堡,而且要从土尔扈特部落选出1万名子弟,派往俄国军队中去,仅仅1年,我们汗国已派出过8万名子弟为俄国做炮灰。为了摆脱俄国的压迫,别无他法,只有回归祖国,就可以‘生活在古老的国教、国语的中国同胞那里,和决定今世来世幸福的崇拜之地,盛满宗教佛法神水的汪洋大海的中国,以及赐大福于万民的活佛身边。”

1771年1月4日,渥巴锡召集全体战士总动员,提出土尔扈特人如果不进行反抗,脱离沙皇俄国,就将沦为奴隶的种族,这次总动员,点燃了土尔扈特人心中奔向光明的火焰。尽管渥巴锡等人力图对俄国人保密,消息还是泄露了。形势的急剧变化,迫使渥巴锡不得不提前行动。史料记载,按渥巴锡计划,其起义时间原待伏尔加河结冰后进行,这样可和分居于河北之土尔扈特一万数千户牧众共同举事东返。但由于这年冬天气温较高,伏尔加河未能早日结冰,“是岁(乾隆三十五年,即1770年)冬温,河冰不冻”,河南虽已准备就绪,却无法与河北汇合,而东返消息又被泄露,沙皇俄国政府有所觉察。形势的发展迫使“渥巴锡不能久待河北人口,遂杀俄罗斯匠役千人及贸易人等”。渥巴锡汗乃决定提前起义。

第二天凌晨,寒风凛冽。当阳光洒向大雪覆盖着的伏尔加草原时,伏尔加河右岸的三万三千多户土尔扈特人出发了,离开了他们寄居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用他们的话说:到东方去,到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

渥巴锡率领一万名土尔扈特战士断后。他带头点燃了自己的木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落也燃起了熊熊烈火。这种破釜沉舟的悲壮之举,表现了土尔扈特人将一去不返,同沙俄彻底决裂的决心。

土尔扈特东归的消息,很快传到了圣彼得堡,朝野一时为之震惊。沙俄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认为,让整个部落走出国境,这是沙皇罗曼诺夫家族的耻辱。随后她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去追赶东去的土尔扈特人。同时又采取措施,把留在伏尔加河左岸的一万余户土尔扈特人严格监控起来。

土尔扈特人的队伍,很快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走在外侧的一支土尔扈特队伍,被哥萨克骑兵追上了。由于土尔扈特人是举族整体搬迁,辎重很多,且都是赶着牲畜前进的,在哥萨克骑兵进攻的时候,很难把散布在广阔原野上的队伍集中起来抵抗,近万名战士和乡亲壮烈牺牲。一路上除了残酷的战斗,土尔扈特人还不断遭到严寒和瘟疫的袭击。土尔扈特人由于战斗伤亡、疾病困扰、饥饿袭击,人口大量减员。

刚从伏尔加河畔出来的时候,土尔扈特人有17万之多,因为一直转战在南俄一线,天气奇寒,加上追兵、瘟疫、饥饿等各种因素,死伤大半。到最后来到新疆的时候,已经不足8万人了。在行进途中,因为种种困难,有一些人思想有了松动。在最困难的时刻,渥巴锡及时召开首领会议,鼓舞士气,给民众讲述东归已经剩下最后一步了。

土尔扈特人东归的消息,事前清政府一点也不知道。土尔扈特人无法和清政府沟通,更不可能得到清政府的任何援助。英勇的土尔扈特人,仍然只有再次抖擞精神,向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走去。土尔扈特人浴血奋战,义无反顾。历时近半年,行程上万里。他们战胜了沙俄、哥萨克和哈萨克等军队不断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极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东归壮举。

根据清宫档案《满文录副奏折》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17万土尔扈特人,经过一路的恶战,加上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在五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土尔扈特人终于到达了祖国西陲边境伊犁河畔。

土尔扈特部回归的英雄壮举,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民族大迁徙的奇迹,震动了当时的中国与西方世界。土尔扈特人民对祖国深厚的感情,对中华民族代代相延的向心力,使土尔扈特人民进行了18世纪最伟大的长征。正如英国作家德昆赛所说:“从最早的历史纪录以来,没有一桩伟大的事业能像上个世纪后半期一个主要的民族(指土尔扈特人)跨越亚洲无垠的草原东返祖国那样轰动于世界和激动人心的了。”

猜你喜欢
沙俄沙皇俄国
七颗钻石
左宗棠收复新疆之沙俄势力研究
沙皇和衬衫
纳达尔夺19冠,俄迎来新“沙皇”
中俄《北京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对三姓地区赫哲族的安边政策
中俄伊犁交涉清廷成功原因探析
保持肃静
“薪酬沙皇”走马上任等
沙俄第一届国家杜马解散原因解析
哥德巴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