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车接收直播卫星广播技术研究

2011-02-19 15:16广播科学研究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风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传媒科技 2011年7期
关键词:旅客列车旅客广播

广播科学研究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上海风格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我国铁路经过建国初期到现在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截至2008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达77965.9公里,全国铁路年旅客发送量13.6亿人。随着和谐铁路建设的深入进展,不仅需要对铁路基础设施建设、装备现代化、运输保障等方面作进一步加强,而且在全面提升“以人为本”的铁路客运服务质量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政令传达效率,解决旅客旅途收听收视一直是摆在广大铁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严峻的课题。

针对我国的现实铁路分布情况和沿线地理条件,利用卫星进行广播电视覆盖是最为经济有效的解决手段。中星九号是我国发射的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其投入使用有效解决了中国广大偏僻乡村用户无法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尴尬,也为列车广播的覆盖提供了一种最为经济有效的节目传输手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开展列车接收直播卫星广播技术研究,是建设和谐铁路和拓展广播事业的契合之举,也是行业媒体与国家主流媒体紧密联合的典型范例,将大大增强社会舆论宣传的公信力和普及率。列车在行进中接收直播卫星广播信号面临着诸多技术难题,最大的问题就是经过隧道等卫星覆盖阴影区时信号中断的问题,需要通过科研手段予以解决。

列车接收直播卫星广播系统提出并设计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列车接收直播卫星广播系统,采用时间分集、高速运动中自动跟踪卫星天线、数据分区轮播、直播卫星信号处理控制等多种关键技术,具有系统创新性。

该系统提出并实现了一种二维时间分集技术,可以灵活配置延时路数和片延时参数,有效解决了铁路中密集隧道群遮挡等断续覆盖和覆盖盲点导致的接收中断问题,实现了列车运行过程中连续广播节目的不中断接收。

系统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数据推送方法,利用分区定制和数据轮播等技术,实现针对列车的单播、多播和广播多种形式的发送,并具有灵活的素材更新机制,从而保证每辆列车能够独立、完整的接收到特供节目。

列车接收直播卫星广播系统在研制完成之后,由铁道部组织进行了系统试运行和接收试验,系统前端根据该中心的要求进行了节目制作、节目承载和播出,终端设备在陇海线西段、宝成线、成昆线等多条线路的K858/855、K857/856、K165、K166等次旅客列车上进行了大范围的试用接收,并最终实现了面向旅客的试验播出。

试验选取的线路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铁路运输大动脉,由于沿途地形复杂,隧道密集,长期以来给旅客收听广播带来了极大困难。但在系统接收试验中,即使是在密集隧道群区段广播节目仍然能够保证清晰、流畅地播出,节目效果及接收效果良好,获得了旅客列车乘客的高度评价。整个试运行期间系统设备运行稳定,终端操作简便,获得了旅客列车工作人员的普遍认同。

长期的系统试运行和多次节目接收试验证明,本系统技术成熟可靠,符合旅客列车广播应用要求,特别适合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的现实国情。开展列车接收直播卫星广播技术的研究,突破了相关领域的技术瓶颈,为广电和铁路部门联合开展新型直播互动媒体业务、提升形象、整合资源奠定了切实的基础。为在节目内容、形式和质量要求上,将铁路列车广播提升到国家广播媒体的层面和水平之上提供有效的技术保障。

长期以来,列车广播沿用老式的调频广播系统,在地广人稀地区往往由于信号不好而导致了广播播出的中断,旅客听众无法听到最新的新闻报道,遇到雪灾等突发事件时不能把党和国家的声音和调度救援等信息及时送达到列车。同时,现在列车广播上采用人员播报通告信息,mp3碟机播放娱乐信息等,无法实现播报的规范统一。

基于本项目的技术成果,有利于开办面向旅客的公益性质的广播资讯服务,有利于“大力提高服务质量,树立铁路良好形象”,有利于从铁路行业主管和国家主流媒体的层面上,及时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宣传铁路法规政策,展示和谐铁路建设成就,传播铁路资讯和服务信息,弘扬先进文化,提高列车广播的权威性,丰富列车广播内容,实现铁路行业媒体与国家主流媒体的一体化联营。依托项目技术成果和节目渠道,有利于启动列车应急广播,在突发事件时启动列车广播的公告功能,第一时间沟通讯息,第一时间调度资源,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猜你喜欢
旅客列车旅客广播
非常旅客意见簿
提升复杂环境下旅客列车手持台通信能力的研究
广播发射设备中平衡输入与不平衡输入的转换
我是人
周三广播电视
周二广播电视
给小旅客的礼物
爸爸也爱听广播
金旅客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