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油画民族题材的挖掘

2011-02-20 18:53黄春芸
中国艺术 2011年1期
关键词:黑土地黑龙江题材

黄春芸 尹/文

黑龙江油画民族题材的挖掘

Excavate of National Themes of Heilongjiang Oil Painting

民族题材是中国油画民族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油画创作相契合,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本土艺术文化。本文通过地域语境对油画民族题材的影响和挖掘,揭示出了黑龙江地域对黑龙江油画题材的启示,其中着重探索了黑龙江油画创作中民族题材的挖掘。

黑龙江 油画 民族题材 地域语境 挖掘

一、中国油画艺术民族题材剖析

油画民族化体现了中国本土传统文化和写意语言形式,因此民族题材的油画创作已经成为中国油画整体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油画民族化真正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三位杰出的代表为徐悲鸿、刘海粟和林风眠。徐悲鸿以现实主义为原则进行美术教育,主张艺术为社会、为大众服务。他创作了油画《田横五百士》、《我后》等作品,以古代寓言故事表现艺术家所处时代背景下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念。到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油画开始复苏和发展,出现了“伤痕美术”,以及以人和自然为题材的“乡土写实主义”等美术思潮。而“乡土写实主义”则以著名画家陈丹青的《西藏组画》最具代表性。此组作品是以乡土写实主义为代表的民族题材绘画。画家运用了亲切、质朴、细腻的自然主义油画语言,力求单纯稳定,不过分强调空间透视,用一种平实的眼光把西藏人民朴实、平凡的形象呈现出来,同时讲究油画语言的纯洁性和学术性,追求绘画的视觉艺术效果,再现了西藏浑朴天然的人情风貌。除了西藏题材的油画创作,靳尚谊的新疆系列将对西方油画艺术古典主义的领悟融入了中国所特有的文化生态和人文关怀;韦尔申的蒙古系列、罗中立的巴山系列都将在中国土地上生活的人民通过绘画的形式进行了诗性的表现。以上的艺术作品所体现的艺术思想对黑龙江油画民族题材的挖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后中国油画艺术发展到了90年代,在“追寻艺术个性”等新潮思想的影响下,艺术家的创作重点转为关注当下社会状态、个人的生存价值等。随着国际艺术的变化和相互间的交流,当代写意与表现成为一些中国油画艺术家的整体性文化诉求。

综上所述,中国的油画创作与民族题材相契合,不断探索,走过了一条漫长曲折的路,利用西方油画的语言来表现中华民族的本土艺术文化,无论题材开拓的广度还是主题挖掘的深度,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黑龙江油画艺术民族题材的元素

丹纳认为,艺术的产生,取决于三个因素,即“种族”、“环境” 和“时代”。他指出:“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和风俗状况。”[注]他的文艺社会学指出艺术家作品受到该地域民族文化的影响,这是因为地域性是艺术家生存和发展的土壤,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和文化内涵,影响了艺术家的艺术风格。

黑龙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以及创作主体在这种环境中形成的特有的精神气质和审美追求,使得黑龙江油画创作风貌呈现出迥异于内地画派的独特风格。在黑龙江的油画创作历程中,民族题材一直作为重要的文化构成因素,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

1.“黑土地”情怀

黑龙江属于寒带季风气候,气候恶劣,拥有独特的黑土地土质,肥沃的土地使得黑龙江成为国家最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黑龙江独特的黑土地造就了本土人民的民族性,“黑土地”情怀是黑龙江地区区别其他地方的独特情结。

在黑龙江油画创作中,具有现实主义的黑土地上的农民题材,在黑龙江油画民族化进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一大批本土的艺术家在作品中流露出对黑土地的热爱。四季分明的农耕资源使得黑龙江油画更热衷于将故土、农民作为表现题材,其艺术作品具有浓厚、质朴的乡村气息。例如黑龙江油画家郑艺立足于自身的成长环境创作出了《驰骋的心》、《凡心已炽》等一系列以东北农民为主题的作品。《驰骋的心》以黑土地背景下一位农民站立在土地上远眺,表现了质朴的农民心里隐藏着的巨大力量,在贫穷与柔弱下深蕴着精神的希望,流露出当下东北农民对外面世界的向往与期待,同时也反映了农民与黑土地的情感。正如郑艺所说:“我喜欢描绘平凡的事物,用精巧写实的笔触,透过对乡土的浓厚感情,书写平淡生活中包含的哲理”。另一位黑龙江画家高岩的作品《故土》也一样是描绘画家的东北家乡春耕的场景。作为现实主义题材的一幅力作,画家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去回忆质朴、静谧的乡间生活,勾勒出抒情诗般的画面。

在黑龙江油画艺术创作中为何农民题材应用如此广泛?首先,黑龙江艺术家生于此长于此,作品中自然而然带有不同程度的地域色彩。其次,和油画的绘画特点有关,油画塑造感强,画面厚重,更能体现出黑龙江农民质朴的性格。再次,无论西方油画还是中国本土的油画艺术,其中不乏以农民作为创作题材的经典佳作,这也为黑龙江油画乡土题材的挖掘起到了一个历史借鉴作用。

2.“冰雪”母题

黑龙江常年被冰雪覆盖,冰天雪地成为黑龙江地区气候的特点。因此把“冰雪”作为母题也成为黑龙江画家表现塞北风情的语言形式,作品既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与力量,同时也表达了“与天抗争”的民族精神。在这样独有的地域语境下,黑龙江每年都会定期举办一些冰雪专题作品展览。艺术家都是以“冰雪”为母题,将客观的自然现象重组,融入自己的感悟,形成冰雪画派,这是典型的地域语境影响下形成的流派。杨友先生以北方的冰雪为主题,表现了被冰雪覆盖的土地、山川,为我们营造了塞北得天独厚的漫天冰雪的风光。这些艺术家真实情感的写照,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高国方油画创作也描绘了白山黑水的现实生活景象。还有许多当地油画家都以“冰雪”为母题。他们通过多角度、多方位、立体式方法为我们创作出一个冰天雪地、博大雄浑的冰雪世界。

3.“工业建设”主题

黑龙江是新中国煤炭、石油的重要生产基地。艺术家以建设等素材为主的油画艺术作品,在特定的区域空间体现了特定的意义,拓宽了油画民族题材的创作渠道。黑龙江油画家王丕以当代龙江石油工人的劳动建设为题材创作的《我为祖国献石油》、《混凝土》等作品,折射出黑龙江人以迎接挑战的勇气和力量面对艰苦的自然环境,以及心灵底层的渴望与朴素的责任感。王丕通过有别于以往农民题材的主题性绘画,以工业题材为切入点进行主题性创作,画面中夹杂着泥水、机械、汗水、油渍、采油工人等元素。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开始向工业化发展大跃进,展现了新中国建设的成就,出现了大量采矿、采油、钢铁等工业主题的作品。当代黑龙江画家王丕重拾工业建设题材,不仅唤起人们对过去艰苦奋斗年代的回忆,同时展示了对新一代“铁人”的敬意,以一个处于工业城市中的东北画家审视与选择的文化心态,体现了对黑土地人民的人文关怀与敬意。

塞北的博大雄浑、黑土地的淳朴犷野、气象万千的冰雪气候,在黑龙江艺术家的艺术实践中,充分体现出地域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为他们的油画创作打上了特殊的印记。

三、黑龙江油画民族题材的发展

黑龙江的地域语境为艺术家提供了丰富的绘画素材,出现了以“黑土地”、“冰雪”、“工业建设”为主流的民族题材形式的作品。通过几代黑龙江艺术家的苦苦追求和探索,共同努力形成了鲜明的黑土地民族艺术风格,成为地域文化的一面独特旗帜。

为了进一步发展黑龙江油画民俗题材,我们不但要在主流题材上继续开拓多种形式,同时还要立足民族文化资源,挖掘地域性的民族题材。由于黑龙江的少数民族相对较多,人文风俗甚多,我们可以依据当地形成的流域文化,将黑龙江地区的少数民族文化、重大历史事件等作为新的创作题材。这样,我们便可以立足本土,关注当下黑龙江文化发展,挖掘出新的民族题材,体现出黑龙江新时代的特征和精神风貌。

注释:

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李超.《中国现代油画史》.中国书画出版社,2007年12月

郑艺.《走进心灵》.《文艺评论》.2003

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

王丽新.《油画民族化的历程及启示》.《大众文艺》,2008年9期

马顺强.《黑龙江油画在成长》.《文艺评论》,2003年4期

林永康.《浅谈中国油画的民族性、地域性与个性》.《美与时代》,2010年1月

黄春芸,女,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油画艺术创作。

猜你喜欢
黑土地黑龙江题材
法博士之一块黑土地
保护黑土地刻不容缓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黑土地上稻花香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黑龙江弃风博弈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黑龙江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