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资讯

2011-02-21 17:07
中国医药导报 2011年18期
关键词:张茅艾滋病毒基因突变

张茅:基本药物制度改革年内必须完成

本刊讯 5月26日,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卫生部联合召开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电视电话会议。卫生部党组书记、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张茅在会上要求,各地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实际开展基层综合改革工作。

张茅指出,要充分认识到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是各地今年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加快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是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要保障,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内在要求,是确保全面实现医改目标的重要环节。

张茅强调,各地要根据实际,开展适合本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际情况和基本药物制度实施条件的综合改革工作。部分地区的改革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配合;二是正确领会改革精神,明确建机制的内容和要求;三是创新思维和实践探索,勇于探索适宜的改革路径方法等。

张茅要求,各地要采取针对性的策略和措施,加快建立基本药物规范采购机制,切实落实补偿政策,推行人事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考核和激励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培养力度。

张茅强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广大医务工作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推进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过程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自愿地投身其中,确保各项政策落到实处。

会议由卫生部副部长、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副主任马晓伟主持。国务院医改办公室全体成员在主会场参加了会议。

卫生部通报今年第一季度全国医疗服务情况

本刊讯 (《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刘志学)6月13日,卫生部发布《2011年1季度全国医疗服务情况》(以下简称《情况》)。《情况》显示,在第一季度,我国除乡镇卫生院外,在“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两方面,其同比增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情况》称,在“诊疗人次”方面,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达13.8亿人次,同比增长9.6%。其中:医院总诊疗人次为4.8亿人次,同比增长9.6%;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为8.7亿人次,同比增长9.7%;其他机构0.4亿人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0.9亿人次,同比增长38.4%;乡镇卫生院2.0亿人次,同比降低6.4%;村卫生室4.1亿人次。

关于“出院人数”,《情况》显示,2011年第一季度全国医疗机构出院人数达3320.7万人,同比增长3.9%。其中:医院出院人数2319.3万人,同比增长11.5%;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院人数为834.6万人,同比降低13.0%;其他机构166.8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3万人,同比增长17.1%;乡镇卫生院768.2万人,同比降低13.6%。

英美加专家研究称:平均每人有60种基因突变

本刊讯 日前,英国剑桥市韦尔康姆信托桑格协会、美国和加拿大的两家研究机构称,人体内从双亲遗传可获得至多60种基因突变,表明人类基因突变出现在精子和卵子中,而双亲或许并不存在这方面的基因变化。

这项研究推翻了多数基因突变来自父亲或者母亲的早期理论。研究结果表明,基因突变现象戏剧性地出现在每一个体上。为了试着探知人体内有多少“变异基因”,科学家研究了双亲的基因特征,其中包含只有一个孩子的双亲家庭。

研究人员在儿童体内寻找新的基因突变,对每个基因序列进行梳理分析,发现了6000个可能存在的突变现象。他们还研究分析了双亲精子和卵细胞中存在的基因突变,以及婴儿出生之后出现的基因突变现象。这项最新研究发表在《自然基因学》期刊上,引起了科学家们的高度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家庭中孩子92%的基因变异来自父亲,而来自母亲的基因变异仅有36%。韦尔康姆信托桑格协会的马特-胡勒斯(Matt Hurles)博士是该项研究合著作者之一,他指出,现在我们知道一些家庭的孩子基因变异可能主要来自母亲,其他家庭可能主要来自父亲。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菲利普-阿瓦达拉(Philip Awadalla)教授也是该项研究合著作者之一。他强调称,目前我们可以通过实验技术中的新进展和新型分析法则测试之前的理论,从而使我们发现一些新的基因突变,这就像从一个大干草堆中寻找小针头。

目前,该研究小组计划展开更深入的研究,试图揭晓像双亲的年龄和生活环境是否会影响下一代的基因突变,以及如何使用这些研究发现来分辨令人体衰弱的基因疾病。

美国研制艾滋病疫苗有望终生控制病毒感染

本刊讯 一种试验性药物帮助携带艾滋病毒——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猴子控制感染超过一年时间,这说明或许可以利用它为人类研制出艾滋病疫苗,甚至是治愈办法。

研究人员表示,细胞巨化病毒(CMV)在艾滋病毒最初侵入人体时,会立刻启动人体免疫系统,令其迅速对侵入病毒发起反击,此时艾滋病毒的攻击性最强。美国俄勒冈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路易斯·佩克博士表示,他认为不出3年,有可能研制出一种用于人类试验的疫苗。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细胞巨化病毒能使免疫系统始终对艾滋病毒保持警惕。

研究人员给携带猴免疫缺陷病毒的猴子注射不同版本的疫苗,并取得突出成果。超过半数接受治疗的恒河猴体内的猴免疫缺陷病毒消失,即使采用最有效的检测方法也找不到这种病毒的迹象。迄今为止,大部分猴子的病毒得到控制的时间已经持续超过1年,并逐渐表现出它们从未被感染的迹象。未接种疫苗的猴免疫缺陷病毒的猴子携带者会发展成相当于艾滋病的疾病,最终它们的免疫系统将会崩溃,各种疾病袭来。

据科学家在《自然》杂志里说,该发现显示,这种疫苗能彻底清除体内的免疫缺陷病毒。传统的抗病毒治疗也能控制艾滋病毒感染,但却无法清除隐藏在免疫系统的白细胞的隐藏区里的病毒。佩克说:“疫苗发展的下一步是在人类临床试验中对这种疫苗的候选者进行检测。作为人类疫苗,细胞巨化病毒的传染媒介会被充分削弱,令其在不会引发疾病的同时,能够有效防御艾滋病毒。”

猜你喜欢
张茅艾滋病毒基因突变
大狗,小狗——基因突变解释体型大小
管家基因突变导致面部特异性出生缺陷的原因
我国女性艾滋病毒携带者的生育权选择探析
基因突变的“新物种”
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的10 个事实
馋鬼虫
馋鬼虫
从EGFR基因突变看肺癌异质性
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艾滋病毒/艾滋病的十个事实
口腔乳酸杆菌抑制艾滋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