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20例分析

2011-02-21 21:20刘大勇冀成山郝洪泽
中外医疗 2011年2期
关键词:针尖穿刺针进针

刘大勇 冀成山 郝洪泽

(大庆龙南医院胸心外科(齐齐哈尔医学院第五附属医院胸心外科) 黑龙江大庆 163453)

我院自2005年以来,应用进口弹簧式活检针对20例肺周围肿块患者进行经皮穿刺活检,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20例中男9例,女1l例;年龄55~75岁之间,平均年龄60岁;病灶直径3.5~6.5cm,均为靠近胸膜的孤立性肿块。CT机型号为美国GE双排螺旋CT。穿刺针为日本生产FIV-CORE活检针,型号16~18G,长度10~15cm。术前做常规CT扫描,术前出血时间、凝血时间、血小板计数等常规检查。严格筛选适应证、禁忌证,做出穿刺决定。将患者根据病变部位选取最合适体位及最舒适姿势平卧在CT床上,并训练患者平静呼吸和平静呼吸后屏气。在预定体表位置行定位扫描,然后以5mm层厚及5mm层距对病灶及其上下肺野进行扫描。选择最佳中心层面为穿刺层面,在避开肺大泡、叶间裂、肺内或体表大血管、骨性结构等前提下,选择距病灶最近的皮肤为穿刺点,测进针方向、角度和深度,记录体表穿刺点、穿刺层面以及进针角度及深度。进CT床到上述选定层面,皮肤常规消毒、铺巾,2%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在患者平静呼吸下进行穿刺,当活检针进到胸壁时,再进床扫描,及时调整穿刺方向。嘱咐患者平静呼吸后屏气,进针穿破胸膜。当活检针接近病灶时,进床扫描,确定活检针针尖位置是否在病灶内,若确定针尖达到病灶内时,术者拇指及食指固定穿刺针与皮肤接触处,保证针尖位置固定。右手使用上好弹簧的活检针进行活检取材。若标本不满意,可重复再穿1~2次穿刺活检,取出穿刺针时可见针槽中长条形组织块,若标本满意,放入有95%乙醇的小瓶中进行标本固定,术后常规行肺CT扫描以观察有无并发症。

2 结果

20例病人经肺穿刺活检后均行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恶性病变者l6例:其中腺癌9例,鳞癌7例,诊断为非恶性病变者4例:肺结核3例,肺脓肿1例。全组患者穿刺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所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咯血1例,气胸1例,术后胸腔穿刺抽气后均吸收痊愈。

3 讨论

肺部周围性肿块的良恶性鉴别在临床上较难。影像学难于确诊。在没有明确病变性质之前,患者常不愿意直接手术,且手术创伤大、风险高、费用高及某些非肿瘤性病变可避免不必要的开胸。依靠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由于有时不能直视病灶,诊断因此而受影响。开胸检查则患者难于接受,而经皮肺活检准确率较高,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易接受,在临床上已广泛开展。经皮穿刺肺活检适合于肺野外带靠近胸壁的局限性病灶,对紧贴胸壁而与脏层胸膜相连病灶则更为方便。近几年CT检查在各级医院逐渐普及,由于CT定位准确率及分辨率高,可选择最佳区域,特别是心脏、大血管、脊柱旁等特殊部位进行穿刺时。CT引导可明显减少并发症穿刺肺活检的准确率87%[2]。由于CT引导下经皮穿刺肺活检操作简便,取到的组织标本较大。活检阳性率较高,故临床运用较广泛。经皮穿刺肺活检并发症最常出现的是气胸和咯血,发生率一般在10%~20%左右[3]。而本组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5%,且程度较轻,经保守治疗后都治愈,可能与本组病例较少和选择病灶靠近胸膜的程度有关。

[1]帅训超,杨依祥,陈强.经皮细针穿刺的技巧问题[J].临床荟萃,2003(14):封三.

[2]王国范,左文述,张利民.定位下细针肺穿刺术的临床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

[3]李兴耀,马群波,欧陕兴,等.螺旋CT引导下胸部病变穿刺活检的临床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3):263.

猜你喜欢
针尖穿刺针进针
浮针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相关症状专家共识(第11版)
适用于针尖增强拉曼的银针尖物理制备方法研究
槽型鞘脑穿刺针的设计及动物实验初步结果
纳米级针尖制备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40°角进针和垂直进针桡动脉采血的成功率对比
针尖和笔尖
皮纹网眼无痛进针法
针尖遇到麦芒
静脉壶插入法在血透结束后穿刺针拔除时的应用
浅议随咳进针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