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山区可持续土地管理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估

2011-03-05 03:00别乾龙张亚丽杨喜田孟庆香
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 2011年3期
关键词:南召县贫困山区脆弱性

□别乾龙 □张亚丽 □杨喜田 □孟庆香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河南省高校农业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脆弱性是指气候变化对自然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的不利影响的可能程度,或者说是指气候变化可能威胁或危害生态系统的程度,这不仅依赖于生态系统的敏感性,而且依赖于他适应新的气候条件的能力。与之对应的是部门和系统的适应性和适应能力。IPCC第二次评估报告指出:人类引起的气候变化作为新的影响因素,对于许多已经受到污染、资源需求不断增长和管理方式不可持续的生态和社会经济系统已经产生了巨大影响,自然和人类系统对于气候变化都是脆弱的。20世纪的气候变化已经影响了自然和生物系统,极端事件的改变会造成重大的后果,潜在的大规模及突发变化会造成难以量化的风险。根据脆弱性评价指南,笔者按照脆弱性评价的步骤进行访问、座谈,重点针对人、土地、作物的脆弱性,采用“脆弱性=极端气候事件的危险-现有的适应活动”的评价方法,揭示贫困山区的脆弱性并提高农民对气候变化适应性和脆弱性之间关系的意识。主要目的是通过参与式村级土地管理规划,改善贫困山区脆弱性的土地和自然资源管理,帮助贫困山区和农户适应气候变化对农户生计和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支持政府部门在扶贫规划中考虑环境友好型的自然资源管理,实现扶贫规划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结合,以促进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南召县为例,对贫困山区应对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进行评估,为世界银行第五期分项目的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一、南召县概况

南召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伏牛山南麓,南阳盆地北缘。全县辖16个乡(镇),340个行政村,62.5万人,总面积2946km2。2006年末,总人口62.4万人,人口密度为每211.8人/km2,是河南省人口密度较低的区域,耕地面积31093hm2,人均0.7亩,低于河南省人均1.01亩的平均水平。南召土壤共6种类型,11个亚类,20个土属,52个土种,大部分土壤呈微酸性到中性,PH值在5.2~7.8之间,土壤成土因质主要是花岗岩,沙性重,土层薄,保水性能差,耕地肥力低,有机质含量少,仅为0.94%,不利于农作物生长(重点调查村社会经济状况见下表1)。

表1 南召县重点调查村社会经济指标

二、贫困山区脆弱性评估

脆弱性评估作为一种评估工具,可以评估贫困-脆弱性-适应性关系,也可以作为监测工具。气候变化风险和脆弱性评估:识别主要极端气候事件和其影响;识别脆弱群体及对极端气候事件的敏感性;评估现行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范围和适应性措施;识别未来对极端气候事件的脆弱性和可能的适应性。

(一)评估原则

科学性:选择评估对象时,要在科学分析各因素相互关系的基础上,合理选择,使指标体系目标明确、结构合理。

综合性:脆弱性评估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因此评估时应采取综合原则,全面、客观地考察评估对象。

代表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对象,以尽可能少的具有独立性的评估对象说明评价区域的实际情况。

(二)评估工具的选择与分析

1.村级资源图

村级资源图的绘制,有利于确认资源利用的问题,开发可能的解决方案,建议合理的利用计划,可以促进当地政府部门与社区的对话。

村级资源图的内容包括:村庄轮廓(村界、村民小组界等)、地形(山脉走向、海拔、坡度、荒漠等)、自然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动植物等)、基础设施和规模建筑(道路和其走向、建筑以及类型、村委会、学校、商业设施、其它公共服务、水利设施、企业等等)、主要土地类型(林地、草地、耕地、人口中心、河流等)、严重自然灾害的面积和其影响,还有土地利用类型一般包括:作物用地(作物、方位和面积)、畜牧生产用草地(草原、人工草场、围栏面积等)、林地和其它林业资源(树种、林类、种植园或者天然林等)、土地等级(比如:一级、二级等)。通过3个行政村的土地利用和资源类型图,我们可以发现钟店村的土地面积相对较大,相应的人均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也较多,南河村和瓦房村的后备资源有限,不能满足今后的发展需要。其他资源,3个村都显得贫乏。

图1 南召县板山坪镇南河村、瓦房村、钟点村级资源图

2.七个平衡点矩阵

七个平衡点矩阵列表是村级评估关键工具之一,是根据世界银行第五期扶贫项目区识别的主要环境问题而开发。七个关键因素包括:①水资源和质量;②作物、森林和草原多样性;③粮食安全;④劳动力缺乏;⑤牲畜和饲草;⑥肥料和农药;⑦农村能源。目的是对可持续土地管理活动进行评估和分析,南召县评估结果见表2。

表2 南召县重点调查村的7个平衡点矩阵列表

成立合作社牲畜和饲草 牲畜养殖成本大,农民兴趣不高。劳动力缺乏 1/3农业人口在外务工或当地打工。 农业劳力匮乏 农业缺乏有效管理 粮食产量无保证 引导农民自己创业,规范畜牧业发展,合理布局。肥料和农药 该区由于耕地产量低、肥料流失严重。风险较大,缺乏科学技术,收入减少。 养殖风险大。 农户散养,缺乏监管,植被受损。境。 直接导致粮食减产。推广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料。农村能源 生活能源以薪柴、秸秆为主。农资价格上涨,投入较少。水肥流失,污染环随意砍伐树木现象很严重。 水土流失。 能源匮乏,林木破坏。推广沼气池,发展清洁农业。

3.C储量

碳储量是目前6个碳汇单位面积土地碳储存的总量:地面的树、地面的非数、地下的根、落叶层、死树和土壤中的有机物,可以用tC/ha或者tCO2/ha表示。碳储量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地方的生态环境质量,比如,土壤有机碳储量长被当作反映土壤质量的关键指标:有机碳储高的土壤一般保水供肥能力强,宜耕性好;反之,有机碳储低的土壤肥力低,保水性弱,生产潜力低。碳储量用碳储数表示,碳指数是建立在8个不同的碳储量等级基础之上,这些与目前的植被类型和项目区一般状况下的土地使用相关。碳储量指数等级表示意义为:0=非常低并进一步下降,1=低,2=中等以下,3=中等,4=中等以上,5=相当高,6=高,7=很高。如果指数值<1:目前碳储量下降;指数值在1=2.5之间:碳储量在中等偏下,表明以前土地退化严重;指数值>2.5:土地管理应该令人满意的,取决于可持续或者不可持续的趋势;指数值>4:相对高的碳储量。南召县三个乡镇的碳储量指数和碳储图分别见表3和图2。

表3 南召县重点调查村的碳储量指数

图2 南召县板山坪镇南河村、瓦房村、钟点村C储量分布图

碳储级别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林业资源的多少和环境的优劣,碳储级别越高,林业资源越丰富,环境越好。如表4所示,碳储指数南河村3.89、瓦房村4.19、钟店村4.47,钟店村的碳储较高,说明脆弱性不是特别严重。

(三)脆弱性评估

1.南召县调查村脆弱性和弱势群体分析

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深度触及农业和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公共卫生安全。面对气候变化、适应范围及脆弱性阀值(应对幅度)下降的发展趋势,南召县目前可持续发展面临重大问题:

一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主要表现为:交通条件差。人畜饮水较为困难。水利设施和灌溉条件差,旱则无水浇,雨则顺沟跑。教育文化落后,医疗卫生条件差,文化娱乐活动场所少。特别是面对干旱等极端气候,农民则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基本上对此类气候十分敏感,主要原因在于地方基础设施跟不上,农民自己无力应对,对农业的管理丧失信心,需要政府提供有方面的指导和扶持。村民对极端气候的脆弱性用其敏感性来表示,如表4:

表4 项目村应对极端气候敏感性调查表

二是农业生产效率低,没有基本稳固的增收产业,群众收入微薄,生活水平低下(见表5)。作物产量低而不稳,农业生产经营仍以广种薄收为主;养殖业收入持续萎缩,养殖规模仍然偏小。存在主要问题是土壤质量下降,土地资源破坏严重,农作物种植结构单一,农民科技投入水平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合理,农业效率不高,分散化和细碎化经营使得农业产品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空间缩小。

表5 南召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表 单位:元

三是劳动者素质低,掌握和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能力差。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没有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就业难度大,收入水平低。

四是社会事业发育缓慢、程度低,社会服务跟不上。南召县调查村的弱势群体主要为住在深山区,家庭劳动力少,年龄较大、家庭有长期患病或学生较多,家庭成员文化素质较低的这部分村民。由于家庭收入十分有限,即使在政府的资助下脱贫,一旦遇到自然灾害或者疾病等,又立即返回贫困状态。

2.南召县调查村极端气候事件和应对措施

2002、2003、2005和2006年,由于遭受历史上严重的水旱灾害,粮食大幅减产,人均占有量只有260kg,年均缺粮4-6个月,严重影响了农民的基本生活。南召县处于山区,灌溉条件不方便,干旱时饮用水难以供应,灌溉无法保障。地块分散,难以建成配套的水利设施,同时节水措施采用传统的留茬保墒法,节水效果不显著。应对极端气候,调查村采取多种手段,以改善贫困村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为重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高效种植、经济林建设、袋料香菇和以天麻为主的中药材基地等主导产业,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改善居住环境,使贫困乡村逐步摆脱贫困状况。县级以上部门也采取相关行动,其中县农业局和乡农机部门通过增加供种网点、入户宣讲、印发宣传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小麦、玉米、大豆和花生的优质高产良种;二是组织推广适用增产技术,重点推广平衡配方施肥、化学除草、花生地膜覆盖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同时,水利部门通过投入资金、增加基础设施等方式大力开展防汛抗旱、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工作,取得了极大的成效。

三、贫困山区未来展望

从南召县项目区农户需求调查情况看,项目农户对世行项目的期望:一是希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主要是解决新修道路、人畜吃水、农田水利灌溉等;二是帮助发展社区农业生产,增加群众收入;三是开展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引导和促进劳务输出。

表6 南召县项目村筛选具体活动表

四、结论与建议

本文以南召县为例,对贫困山区应对可持续土地管理和适应气候变化进行脆弱性评估,分析了影响贫困农户脆弱性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贫困状况、农村基础设施、极端气候事件的频率和危害程度、劳动力等方面,主要采取基于村级资源图、七个平衡点矩阵和C储图的脆弱性评估体系,得出贫困山区的脆弱性很大的结论,提出了适应气候变化的村级可持续土地管理活动规划。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极端气候发生频率增加,尤其是近些年极端高温和暖冬现象将更加频繁,强降水发生频率将显著增加,同时中小雨呈减少趋势,干旱的持续时间增加。贫困山区存在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农作物结构单一,缺乏支柱产业和创业资金的不利状况。南召县急切需要处理的是如何合理地开发资源,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又有效地恢复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应当积极推进SLM/CCA培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贫困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改善居住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力度,使贫困乡村逐步摆脱贫困状况。

[1]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9,93.

[2]国家气候变化对策协调小组办公室.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9,240.

[3]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人类面临的挑战[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7,9.

[4]赵慧霞,吴绍洪.自然生态系统响应气候变化的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J].应用生态学报.2007,18(2):445-450.

[5]侯亚红,刘文泉.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变化预测[J].灾害学,2003,18(3):34—38.

[6]蔡运龙,BARRY SMIT.全球气候变化下中国农业的脆弱性与适应对策[J].地理学报,1996,51(3):202—212.

[7]林而达,王京华.我国农业对全球变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J].农村生态环境学报,1994,10(1):1—5.

[8]商彦蕊.灌溉农区农业旱灾系统脆弱性诊断与评估一以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河北邢台县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6,25(5):117—121.

[9]王静,韩永翔等.甘肃省雨养农业区气候变暖背景下秋粮生产脆弱性研究[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1):15-19.

[10]孙芳,杨修.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估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2005,26(3):170—173.

[11]王静爱,商彦蕊,苏筠等.中国农业旱灾承灾体脆弱性诊断与区域可持续发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130 —137.

[12]唐为安,马世铭.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脆弱性评估方法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气象,2007,28(5):1—4.

[13]孙芳,杨修,林而达等.中国小麦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4):692—696.

[14]于翠松.环境脆弱性研究进展综述[J].水电能源科学,2007,25(4):23.

[15]刘燕华.生态环境综合整治与恢复技术研究[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9.

[16]刘文泉,雷向杰.农业生产的脆弱性指标及权重的确定.陕西气象,2002(3):32—35.

[17]刘兰芳.衡阳盆地农业旱灾脆弱性研究[J].热带地理,2002,22(1):19—23.

[18]侯亚红,刘文泉.我国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的气候脆弱性变化预测[J].灾害学,2003,18(3):34—38.

[19]河南农村社会经济调查队.河南农村统计年鉴[z].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20]河南省水利厅水旱灾害专著编辑委员会.河南水旱灾害[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1999.

[2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1949-1995年中国灾情报告[M].北京:中国统计,1996.

猜你喜欢
南召县贫困山区脆弱性
聪明药
滇西贫困山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的满意度现状
构造对河南南召县观音庙萤石矿的控制作用
春暖花开(组图)
南召县
浅谈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北方贫困山区的应用与推广
南召县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