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射反舰导弹两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比较

2011-03-07 06:21孙姝冯林平赵建昕
舰船科学技术 2011年5期
关键词:反舰导弹射击前置

孙姝,冯林平,赵建昕

(海军潜艇学院,山东青岛 266071)

0 引言

反舰导弹是现代海战中水面舰艇的主要威胁之一,其捕捉概率的研究是反舰导弹作战使用研究的重要内容,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已有很多[1-7],但关于射击方式对捕捉概率影响的研究成果较少[1-3]。而导弹的射击方式是影响其捕捉概率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合理选择射击方式,以保证反舰导弹的捕捉概率是非常有必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反舰导弹的射击方式主要有2种:现在点射击和前置点射击。已有文献多是从目标距离和末制导雷达作用距离2方面比较这2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的不同[1-2],本文从目标速度、方位及误差对2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的影响的角度出发,在假设反舰导弹直线攻击的条件下,在分析目标散布的基础上,建立了2种射击方式下的捕捉概率模型,并在设定条件下研究比较了多种目标要素对2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的影响,为反舰导弹射击方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1 两种射击方式下的捕捉概率模型

2 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潜艇的定位误差、自控飞行误差、目标散布误差等。本文只考虑由目标要素(目标的距离、方位、航向、航速及其误差)对捕捉概率的影响,因此首先来分析目标散布区。

设已知目标的距离为dm,方位为H,目标航向为Km,目标航速为Vm,其误差均服从正态分布,目标距离均方差为σd,方位均方差为σb,航向均方差为σk,速度均方差为σv。建立坐标系如下:以导弹出水点O为原点,以目标方位线为纵轴OX,指向目标方向为正,横轴OZ为OX的正横方向,M点为目标初始位置,MMt为目标运动方向,Mt为自控终点时刻目标位置,即前置点,见图1。

1.1 目标散布

目标的散布主要由目标的距离、方位及其误差引起的目标定位误差和由目标航向、航速及其误差引起的目标运动误差决定。

1.1.1 目标定位误差

在上述坐标系中,目标初始位置为(dm,0),由目标距离和方位误差引起的目标散布区域近似为1个椭圆,且假设2坐标轴方向误差相互独立,根据“3σ原则”,椭圆的2个半轴分别为3 σd和dmtan(3σb),目标落入该椭圆的概率为99%以上,如图1所示,则误差椭圆两轴方向的概率偏差为Ex1=,椭圆长轴在X轴上。

1.1.2 目标运动误差

类似对目标指示误差的分析,则目标运动形成误差椭圆主轴方向的概率偏差为:

式中:Vm为目标运动速度;Vd为导弹飞行速度;r为导弹飞行距离。如图1所示,此椭圆长短轴分别在目标航向和与其垂直的方向上,长轴与X轴夹角为Km-H。

图1 目标定位误差和运动误差示意图Fig.1Diagram of the errors of target location and motion

1.1.3 目标散布区的确定

将目标指示误差椭圆与目标运动误差椭圆按文献[8]中方法合成。

因目标定位误差椭圆长短轴在XZ轴上,且相关系数γx1z1=0,因此只需将运动误差椭圆投影到XOZ坐标系中:

即目标散布区为在X轴和Z轴上的概率偏差为Ehx和Ehz,相关系数为γxz的椭圆。

1.2 捕捉概率模型

如图2和图3所示,At为自控终点,Mt为自控终点时刻目标位置,即前置点;将末制导雷达的搜捕区简化为矩形,α为导弹的搜索扇面角,Rzd为末制导雷达作用距离,搜索区的范围是以矩形中心为基准,纵向上向搜捕区远界和近界的长度各设为a,侧向上向左右两侧的宽度各设为b,取b=Rzdtanα。

本文假设:只要目标进入导弹的搜索带,就能被发现,也就是末制导雷达搜捕区覆盖到目标散布区的概率即为捕获概率。因此,在上述简化假设下反舰导弹的捕捉概率为纵向捕捉概率Pxb与侧向捕捉概率Pzb的乘积:Pb=Pxb·Pzb。近似认为纵向捕捉概率等于1,所以下面只对导弹侧向捕捉概率进行分析,即认为Pb=Pzb。

当导弹自控飞行距离为r时,在上述坐标系中的Mt的坐标为

1.2.1 现在点射击

由于现在点射击瞄准的是目标初始位置点M,所以直线攻击时,导弹飞行方向在X轴,如图2所示。

图2 现在点射击示意图Fig.2Diagram of shooting at the target's current position

将合成的自控终点时刻目标散布误差椭圆投影到Z轴方向,则其在Z轴方向散布的概率偏差为Ehz,故雷达捕捉概率为

1.2.2 前置点射击

前置点射击时,瞄准的是目标的前置点Mt和OMt为导弹直线攻击时的运动方向,如图3所示。

图3 前置点射击示意图Fig.3Diagram of shooting at the target's ahead position

理想情况是:当目标到达前置点Mt时,导弹到达雷达开机点At,设导弹从O点到达At点所用时间为tzk,则目标舷角为H-Km±180°。在△OMtM中,时,取负号;H<Km时,取正号。

将目标散布误差椭圆投影到导弹飞行方向的垂直方向,即与X轴夹角为βw的方向的垂直方向,投影后目标散布在该方向的概率偏差为:

因前置点射击时,导弹有效搜索区中心与目标散布中心重合,所以导弹雷达捕捉概率为:

2 两种射击方式捕捉概率计算与比较

2.1 捕捉概率计算

设定计算所需参数:目标的初始速度Vm取5~30 kn,目标的距离dm取80~160 km,方位H=90°,目标航向Km=0°,其误差均服从正态分布,目标距离均方差σd=1 km,方位均方差σb=1°,航向均方差σk=2°,速度均方差σv=1 kn。导弹的搜索扇面角α=25°,末制导雷达作用距离Rzd=8 km,导弹飞行速度Vd=280 m/s。依次比较各目标要素对2种射击方式捕捉概率的影响,表1~表4给出的是影响较大的计算结果。

2.2 结果分析

1)从表1可以看出,目标速度的改变对现在点的捕捉概率影响较大,目标速度越大捕捉概率越小;但对前置点射击的捕捉概率影响甚微。在目标速度较小时,现在点的捕捉概率与前置点射击的捕捉概率相差不大;在目标速度较大时,前置点射击的捕捉概率明显高于现在点的捕捉概率。

2)从表2可知,随着目标距离的增大,现在点的捕捉概率与前置点射击的捕捉概率都在减小,但前置点射击的捕捉概率明显高于现在点的捕捉概率。

3)从表3可以看出,随着末制导雷达作用距离的增大,现在点的捕捉概率与前置点射击的捕捉概率都随之增大;即使在目标距离较大的情况下,末制导雷达作用距离增大到一定程度,可取得较高的捕捉概率,且此时现在点的捕捉概率与前置点射击的捕捉概率相差不大。

4)从表4可知,方位误差对2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的影响都较大,随着方位误差的增大,2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明显减小,但对2种射击方式的影响相差不大。

3 结语

综上所述,目标要素中目标速度、距离和方位误差对捕捉概率的影响较大。当目标速度较大或距离较远时,前置点射击方式的捕捉概率优于现在点射击方式的捕捉概率。增大导弹末制导雷达作用距离和搜索扇面角可提高2种射击方式的捕捉概率,缩小2种射击方式捕捉概率的差距。潜射反舰导弹攻击海上舰艇目标时,影响对2种射击方式选择的因素有多种,应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合理地选择射击方式。

[1]陈超,沙基昌,等.反舰导弹两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及仿真[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7,32(6):44-47.

CHENG Chao,SHAJi-chang,etal.Studyoncatch probability model and simulation of the anti-ship missile in two shoot methods for BVR attacking[J].,Fire Control and Command Control,2007,32(6):44-47.

[2]李云峰,姚奕,路德信.某潜舰导弹在两种射击方式下捕捉概率研究[J].火力与指挥制,2003,28(增刊):103-105.

LI Yun-feng,YAO Yi,LU De-xin.Research on cpture probability of the sub-to-ship missile in two shoot methods[J].FireControlandcommandControl,2003,28 (Supplement):103-105.

[3]徐建志.超视距反舰导弹射击方式优化选择[J].火力与指挥控制,2004,29(5):101-103.XU Jian-zhi.Fire mode optimization and selection of over

the-horizonanti-shipmissile[J].FireControland command Control,2004,29(5):101-103.

[4]李守秀,王林,李相平.目标机动对反舰导弹捕捉概率的影响[J].海军航空工程学院学报,2008,23(6):695-697.

LI Shou-xiu,WANG Lin,LI Xiang-ping.Influence of target shifting on acquisition probability of anti-ship missiles[J].Journal of Naval Aeronautical and Astronautical University,2008,23(6):695-697.

[5]何文涛,王基组,张永刚.一种新的提高反舰导弹捕捉概率方法研究[J].舰船科学技术,2004,26(5):46-48.

HE Wen-tao,WANG Ji-zu,ZHANG Yong-gang.A new method to improve the catching probability of anti-ship missile[J].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26(5):46-48.

[6]周刚,陈奇.舰载红外搜索警戒系统对反舰导弹的捕捉概率[J].舰船科学技术,2009,31(7):75-77.

ZHOU Gang,CHENQi.Acquisitionprobabilityof shipborne infrared search warning system to anti-ship missile[J].Ship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9,31(7):75-77.

[7]聂永芳,姚奕,彭文辉.不同目标指示方式潜舰导弹雷达捕捉概率研究[J].战术导弹技术,2009,(5):48-50.

NIE Yong-fang,YAO Yi,PENG Wen-hui.Research on radar acquisition probability of sub-to ship missile in various target indicating method[J].Tactical Missile Technology,2009,(5):48—50.

[8]程云门.评定射击效率原理[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4.34-36,45-47.

CHENG Yun-men.The principle of firing effectiveness[M].People's Liberation Army Publishing House,1984.34-36,45-47.

猜你喜欢
反舰导弹射击前置
画与理
为什么射击最高的成绩是10.9环,而不是11环
机枪射击十八式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基于排队论的水下预置反舰导弹部署优化
前置性学习单:让学习真实发生
国企党委前置研究的“四个界面”
被诊断为前置胎盘,我该怎么办
水面舰艇齐射反舰导弹
实战化近距离快速射击方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