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维度的意象图式在英汉语中的差异

2011-03-11 05:13
关键词:图式语言学使用者

张 丹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208)

一、认知语言学与意象图式

(一)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当前语言研究的热点领域。在近几十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在这个领域研究广泛、成果卓著,一些基本理论和假设已获得普遍接受。[1,2]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的普遍原则和人的认知规律之间关系的语言学流派。[3]诺曼指出:“承认语言和人类认知(及更为概括的人类经验)之间的各种重要联系是认知语言学运动的一个标志。”可见,语言和人的心理、思维、认知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反应着我们认识、了解及表达我们周围的世界和经验的途径。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认知语言学进入稳步发展的阶段,并且与心理学、哲学、神经学、人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碰撞中产生了心理空间理论,成为认知语言学的四大研究领域之一,其中意象图式(image schema)更是成为认知语言学的核心议题之一。

(二)意象图式

人类的身体无时无处都处于各种活动中,不断和外部客观世界接触和互动。意象图式就产生于这些看似无关的活动中,并给这些活动以连贯意义和组织结构。意象图式是一种抽象结构,来源于人体在外部空间世界中的活动;是一些具有共同特点的活动的“骨架”,从人脑中抽象出来。它在人类活动中不断出现,用来组织人类的经验,将无关的经验联系起来;它产生于具体经验,但人能把它映射到抽象概念中去,因此,它可以用来组织人类的抽象概念。[3]

(1) We go to theater from home.

(2) A rain dorp fells to the ground from the sky.

(3) I will fly from Sydney to Hong Kong.

上述三个句子中看似无关的活动,其实具有共同之处:有一个始源,或出发点,沿着一个路径到达终点。它们都遵循“始源—路径—终点”的模式,从而抽象出一个路径图式(PATH SCHEMA):A——→B.

Johnson将意象图式定义为:An image schema is a recurring dynamic pattern of our perceptual interactions and motor programs that gives coherence and structure to our experience.[3]Gibbs等人认为“意象图式一般可以定义为空间关系和空间中运动的动态模拟表征。(Image schemas can be generally be defined as dynamic analogy representations of spatial relation and movement in space.)[3]

意象图式通常具有可以用简图表示,有正负特征等特点。较早的心理学家Gibbs & Colston 通过实验分析的方式,对意象图式进行了研究,验证了意象图式的心理真实性及其在语言或非语言信息处理中的作用。

二、时间一维性在英语中的体现

在我们的生活时空的经验中,时间的一维性已不容置疑,永远指向未来、不可撤回,这一点在英语中体现得尤为突出。[4]若用一个点标注出“今天”的位置,需要英语使用者在“今天”的周围用另一个点标示自己心理中“昨天”的位置。结果大多数人将昨天这个概念放在今天的左边,证明英语人群的心理空间中普遍认为时间是水平前进的,方向指向右,即未来。这种时间关系中的意象图式和数学研究中的坐标轴十分相似,通常将“现在”作为正负数的分界点,即0点。如图1所示。

图1

这个心理测试的结果并非偶然,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例证。速记是口译中的必备技巧。三天以后(three days later)在速记笔记中通常为3d+,一年前(a year ago)为1y-,它们的位置如图2所示。

图2

口译中要求双语转换的即时反应,也就是反应最快的意象图示,速记例子则反映了这种正负标示时间的方法最符合英语人群认知中的意象图式,大脑处理这样的图式信息需要的时间最短。 接下来,我们会讨论一个有趣的句子:

(4) We will put back the meeting a week.

很多汉语学生都会受到句中“back”的影响,将这个句子理解为:我们将会议推后一周。那么参照上面分析出的英语中的时间意象图式,看看这种理解方法是否正确。如图3所示。

图3

既然英语中对时间的维度是始终指向未来的,那么这里back一词恰恰是将原定的会议日期往“现在”拉近一周,所以刚才依照汉语使用者的直觉理解恰恰是错误的,句子的正确理解应该为:我们将会议提前一周。若是表示会议推后,在英语中应该选用介词off,表示拉远与现在这个时间点的距离。若不是参照英语中的时间意象图式,汉语使用者就不那么容易理解,甚至有可能弄错句子的本义。

beforehand(事先),afterwards(之后)这样的例子在英语中层出不穷,在绝大多数描述时间相关概念和关系时,都会使用以上所示的意象图式。可见,英语中普遍的时间意象图式是水平的,或者说是横向的,其一维前进性永远指向右边,即未来;相比较之下,汉语中的时间维度问题就复杂多了。

三、汉语中的时间维度问题

在上述同样的测试中,汉语使用者的答案就没那么统一,比较集中的是将昨天放在今天的左边和上边,但也有部分人将昨天放在今天的右边和下边。这体现出汉语人群心理中可能存在横向、纵向两种时间意象图式方式。

(一)汉语中的横向时间维度

汉语中我们非常熟悉“前、后”的时间关系表示方法和英语中的有相似点,然而,汉语中的横向图式并非和英语中的“向前就是向未来”的意象图式完全一致。以上提到部分汉语使用者将昨天放在今天的右边,这种不统一的心理图式使我们在使用“前、后”的概念时偶尔出现意义混淆、模糊的情况。例如“前一页”、 “前一段”时,往往认为是以当前为参照点,指过去的一页、一段,也有人认为是以当前为参照点,未来的一页、一段。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若说到“A站的前一站”,就会产生迷惑,到底是未到达A站之前的一站,还是到达A站之后,接下来的一站。

这些例子表明:汉语即使是横向的时间意象图式也并不统一,即在汉语人群的心理中,“前”既可表示事情进展的未来,也可表示当前进展的过去,如图4所示。

图4

时间关系模糊时,汉语中的意合特征会发挥很大的作用,帮助消除模糊。例如利用动词或副词来确定时间指向。例如在利用软件观看影像时,“看看前面”的表达就会造成语义模糊,我们借助动词“倒”就可以解决问题。无论说“向前倒带”或“向后倒带”,都能得到统一、正确的理解:即观看当前画面过去的画面;同理,“向后快进”和“向前快进”都表达了观看当前画面未来的意图。

(二)汉语中的纵向时间维度

承认汉语中存在横向时间维度的同时,我们注意到一种现象,很多情况下我们使用“上、下”来表达时间关系,而且普遍遵从“以下为未来”的准则。例如:上周、上上次见面、下面将要讨论的问题等等。这种“上、下” 的纵向时间意象图式如图5所示。

图5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和英语截然不同的时间意象图式因为在指向性更为统一,表达上更加严谨,不易出现时间关系的混淆,在传统的汉语系统中,或者在未受到太多英语习得影响的人群中更愿意接受上下的纵向时间维度。所以,除非在固定表达中必须使用“前、后”的横向时间维度,汉语中更亲近“上、下” 的纵向时间意象图式。

四、结语

通过对两种语言的分析,我们看出英汉语人群在心理上对时间这个重要概念的意象图式存在显著差异。英语使用者心理上始终遵从横向时间维度,且“向右即向前”。而汉语使用者的心理意象相对复杂,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情况:横向意象中 “前”既可表示未来,也可表示过去;而纵向上普遍接受“以下为未来”的准则。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忽视不同语言使用者在心理上对时间概念的意象图式存在差别,就有可能产生误解,造成理解障碍。我们应当充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以利于更好的进行语言学习。

[参考文献]

[1]Solso.R 认知心理学(第七版)[M]. 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2005.

[2]高左山. 认知心理学[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李福印. 认知语言学概论[M]. 北京:中国大学出版社,2008..3.

[4]王峰.意义诠释与未来时间维度:探索一种意义诠释学[M]. 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图式语言学使用者
山东汉画像石铺首衔环鱼组合图式研究
体认社会语言学刍议
《复制性研究在应用语言学中的实践》评介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图式思维在现代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抓拍神器
从驱动-路径图式看“V+上/下”的对称与不对称
他汀或增肌肉骨骼不良反应
社会语言学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