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与激情——我的初中生活片断

2011-03-19 01:58朱永新
天津教育 2011年12期
关键词:毛笔字幻想激情

■朱永新

坦率地说,对于一个不断跋涉的行者而言,初中生活已经远去,有点“别梦依稀”,很难完整回忆了。我只想说,我是幸运的,而最大的幸运,是遇到了一些燃起我的幻想与激情的老师。

教我语文的徐鸣风老师(文中提到的教师姓名,大多凭印象,可能有误),经常在我的习作上写下大段批语,给予我过誉的鼓励。正是她,让我饱览了她家中的藏书,而闯入真正的文学世界。初二时,一位姓刘的政治老师代语文课,据说他是省里大干部的秘书,学问博大精深。我在作文中用了“集思广益”这个当时并没有真正理解的成语,刘老师却又是画圈,又是打叹号,更是在班上读我的作文。

这两位老师激发起我对文学的兴趣,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愿望越来越强烈。记得我写过一篇小说《车轮滚滚》,不知天高地厚地投给《新华日报》,当然被无情地退了回来。后来,高中时一位很有诗人气质的语文老师杨德成先生,给我分析作品的问题与缺陷,给我讲授写作的艺术与技巧,才使我真正懂得了自己的肤浅。

还有一位姓孙的数学老师,他是我们学校的教导主任。他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课上得出神入化,勾起了我对数学王国的神往。记得初二上学期结束后,我利用假期把初二下学期的课本自学了一遍,并做完了全部的习题,从而捞到了一个“解题大王”的美称。高考时的好几道数学题竟然是我那时费尽脑汁攻下的难关,如此之巧,我自己也真觉得是神助我也!孙老师是教数学的,但他的粉笔字刚劲有力。我的好几个同学都暗中模仿,偷偷练字。

说起练字,还有一个小故事。当时我们的校长叫张炎,据说是一位功力不俗的书法家。有一次,他到我们班上来,我恰巧在抄写一张“决心书”之类的东西,他夸奖我的毛笔字有点像柳体,并说如果我天天练,必有大成。我兴冲冲地要父亲每天早晨“叫醒服务”,5时起练毛笔字,持续两年,从不间断。结果,我写字虽然长进不太大,书法家的梦也未圆,但早起的习惯倒是养成了,弄得我这一生与懒觉无缘。当然,由此也为我赢得了更多的晨读笔耕的光阴。我后来的许多论著,都是在早晨四五点钟时完成的。

印象颇深的课还有物理课,教学内容之一是“三机一泵”,讲课的大概是一位宁波籍的林老师,他那地方口音很浓的授课我只记得一句:“电流通过导体,导体就要发热。”我的几个调皮的同学经常模仿,现在还能惟妙惟肖地学出来。这位林老师讲课很棒,动手能力很强,一台手扶拖拉机拆了又装、装了又拆,简直像摆弄玩具。我也痴迷了一阵。至今我还记得,当我开着手扶拖拉机在马路上驰骋时他那得意劲儿。

我读初中时还没人创造出“哥们儿”这个词,但几个要好的同学聚在一起玩耍、学习、议论同学和老师是常有的事。我们一起偷吃过瓜、梨,一起瞒着大人脱光衣服学游泳,一起商量如何教训和孤立我们认为“不够朋友”的同学,做过一些可笑甚至有些可恶的荒唐事。在这些活动中,我们开始懂得了友谊。记得有一次,学校开运动会,结束时已是暮色沉沉。我回家心切,想抄近路攀绳索过河,没想到爬到中间时绳索断裂,掉进了冰冷的河水中,一位姓周的同学毫不犹豫地跳下河,救起了不会游泳的我。

现在回想起来,初中阶段的确是人生的一个关键时期。这是一个充满着幻想的时期,是一个洋溢着激情的时期,是一个兴趣广泛的时期,也是一个蕴含着危险与矛盾的时期。如何充实这一时期的生活,如何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友谊,如何使幻想与激情得到合理的引导与升华,是这一时期初中生面临的重要课题。我衷心地感谢我初中生活里遇到的老师与同学,他们不仅点燃我的幻想与激情,更倾力教导、热心相助。我要衷心祝愿少年朋友们能努力把握人生的这一宝贵时光,勤奋读书,大胆探索,为今后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毛笔字幻想激情
一不小心就……
最想要的礼物
毛笔字的《体育课教案》
我们的激情瞬间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锁不住的幻想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