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冷思考

2011-03-19 02:17黄筱玲
图书馆 2011年5期
关键词:免费图书馆服务

黄筱玲 刘 芳

(1.湖南大学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82;2.湖南图书馆 湖南长沙 410011)

文化部和财政部2011年1月26日出台了《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这是继2008年博物馆、纪念馆实现全面免费开放后的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通知要求“2011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2012年底之前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的一级馆、省级馆、省会城市馆、东部地区馆站免费提供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形成2个以上服务品牌;其他图书馆、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健全,并免费提供。”毫无疑问,这是一大善政。2011年2月18日,文化部表示备受关注的《公共图书馆法》正在起草中,该法的核心理念就是:公共图书馆作为一种公共资源,要免费向公众开放。正如范并思教授所说: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职能“更应该成为一种制度”,因为平等地获得知识的机会,将推动一个城市走向民主和包容。作为文明国度、公民社会的最重要基石之一,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情,也是中国近现代文化史上的伟大举措。

在中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并非新鲜事物,图书馆的公共性早在19世纪末就有体现。当时,维新派倡导的公共藏书楼和自建的学会藏书楼已具有公共图书馆的性质,20世纪初出现了公共图书馆。1902年古越藏书楼对外开放。随后,江苏、山东、陕西、浙江、河北等省都建立了公共图书馆。1909年清政府颁布《京师图书馆及各省图书馆通行章程》,促进了公共图书馆的建立和发展,1912年京师图书馆对外开放。至20世纪30年代,公共图书馆先后实行免费服务,免费服务的理念和原则最终在我国公共图书馆中得以确立。然而,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导致西方国家开始削减对图书馆的补贴,图书馆逐渐向产业化方向发展。这恰与中国当时的市场经济风潮“不谋而合”。1978年以来的“以文养文”政策使图书馆也开始导入准市场机制。于是,越来越多的公共图书馆开始靠出租场地、收年费等各种方式来创收,图书馆的“公共”底色刚被抹上,就开始变淡。根据1989年统计,开展“以文补文”的公共图书馆占全国公共图书馆总数的43.8%,至1993年,在北京上海江苏等地这一比例达到70%以上。在这一思路的影响下,有偿服务几乎涵盖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所有活动,成为一种常规服务态势。进入21世纪后,中国图书馆界掀起了新图书馆运动,以范并思、李国新、张勇、韩继章等为代表的学者将公共图书馆当作一种实现信息公平与信息保障的制度,纷纷呼唤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回归。于是免费服务之风由南而北,由东到西,吹遍神州大地。特别是2008年,在国家财政的支持下,国家图书馆在全国率先免费向社会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一些公共图书馆如首都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也实现了免费向社会开放。2008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发布了我国图书馆界第一个行业宣言《图书馆服务宣言》,向社会公众表达了我国现代公共图书馆对“免费、开放、平等”的公共图书馆精神的认同。正是由于中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坎坷历程,才显得杭州图书馆那么鹤立鸡群。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罗振玉呼吁,“保固有之国粹,而进以世界之知识,一举而二善备者,莫如设图书馆”。在和谐社会的当今,让图书馆回归公共的本性是彰显其价值的最好途径,也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归位的具体体现。

免费开放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图书馆“人如井喷”?意味着图书馆将马上摆脱藏书楼的尴尬?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呈现了很大差距,怎么对待?……笔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只是开始,如何让公共图书馆发挥作用,还有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建设及投入不足、提供服务不够优质、短期内难以改变人们的阅读习惯等,挑战是很严峻的。带着这些疑惑,就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后的可能遇到的“槛”,笔者和大家做如下探讨。

(1)资金槛。免费开放实际是将原读者承担的费用直接转由政府财政支出,因此免费意味着国家政府和社会对图书馆的投入,如果没有投入,“免费开放”就是一句空话。而在我国,资金短缺制约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这是学者们供认不讳的事实。国际图联规定,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应为1.5册到2.5册。而2009年我国人均拥有图书为0.44册,县级以下更是少得人均只有0.1册,人均购书费仅为0.7元。而且从全国范围来看,发展也极不平衡:上海的人均藏书是339册,而最少的三个地方安徽、河南、西藏都只有0.17册。〔1〕国际图联制定的公共图书馆标准是每1.5公里半径内应设置一所公共图书馆,平均2万人左右拥有一所公共图书馆。来自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调查显示,全美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系统,大大小小共有9200多个,每1万人就拥有一家公共图书馆,约62%的美国公民拥有图书馆借书证,全美每年光顾公共图书馆的人次达10亿。〔2〕而在我国,截至2009年,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2850个,目前完全按照行政区划来进行图书馆布局,平均每3400多平方公里、每46万人口才拥有1座图书馆;333个地级行政区划中,有41个地市没有图书馆;2859个县级行政区划中,有445个县没有图书馆;2414个县级图书馆中,无运行经费的有251个,无购书经费的有769个,分别占总数的10.3%和32%。〔3〕多年来,由于资金短缺,很多基层图书馆的书,还是30、40年前的,实际上早已陷入“名存实亡”的境地。不少县级图书馆成了网吧、茶室,甚至只是堆放旧书的仓库。以武汉为例,接近10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公共图书馆中能照常开门的仅有湖北省图书馆和武汉市图书馆。又如湖南株州市人口为100万,仅有一座实际藏书不足30万册,年购书不足10万元,建筑面积仅仅在2000平方米的小型公共图书馆。〔4〕于是,在国家重大利好政策的背后,有可能是众多图书馆依然不能开馆迎客的尴尬现状。据悉,有关图书馆免费开放的补助标准是地市级50万元,县级图书馆20万元,这个数字高于2009年各类单位全国平均事业收入水平。另外,由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中央财政将向中西部地区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重点扶持,是按照一定的标准予以补助,中部、西部地区负担比例分别是50%和80%。对于东部地区是实行奖励政策,初步测算,预计安排专项资金18亿元。应该说,对比国内目前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资金缺口,这样的补助可能还远不成比例,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据调查,为确保国家图书馆2008年的免费开放,国家财政2007年的专项经费高达9300万,总计拨款达到1亿7千8百万……显然,充足的资金将成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第一道槛。

据了解,在国外,公共事业经费主要是来源于国家各级政府的财政投入,另外一个就是社会各界的捐赠。如美国图书馆的经费,90%以上来自市政府每年财政拨款,其他辅助来源包括州政府的相关补助,各种基金会或组织提供的专款和奖金,以及民众和企业的捐款等。但这几项来源比例不大,即使因经济因素而减少,也影响不大。此外,国外对图书馆等公益事业的捐赠是有一系列优惠条件的,我国虽然也有相关政策,但是缺乏可操作性。一些鼓励捐赠的法律,比如说遗产税等尚未出台……因此,为确保免费开放,首先政府要利用法律手段来保证公共图书馆的经费供给。如美国各州图书馆法就对图书馆经费来源有明确规定。而我国由于各地政府不够重视,目前都没有明确法律规定图书馆经费在财政收入中所占的比例,由此导致经费投入普遍不足。其次,社会各界也要通过各种渠道筹措捐助资金。比如1997年,盖茨及夫人一起设立了“盖茨图书馆基金”,为低收入地区公共图书馆添置计算机和网络设备以及人员培训。目前国内经济形势良好,收入高层次人员越来越多,图书馆要加强宣传,积极争取社会捐助。而作为公共图书馆,应考虑通过对文献进行深度开发等科学的途径,来弥补经费不足。此外,需要说明的是,目前国家财政提供的资金支持,只是对基本公共服务进行免费,并不等于所有服务都免费。公共服务分两块,一块是免费的公共服务,还有一块是收取成本费的服务,比如复印,要收成本费,否则就会造成公共资源的滥用。

(2)服务槛。图书馆免费,能吸引更多人吗?真的能如某些学者预测的“人如井喷”?这也是一个存疑的话题。早在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之时,就有声音强烈呼吁各级图书馆同样实行免费开放。因为在互联网阅读、手机无线阅读、电子书阅读以及网络书店低价销售带来的多重冲击下,图书馆、博物馆等作为知识中心的地位已经被极大削弱了,图书馆不再是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了。图书馆的许多传统服务如图书借阅、报刊浏览、资料查询甚至名家讲座,现在点点鼠标就能实现,根本不必去图书馆。显然,当一种阅读方式渐成过去时,当新的阅读方式普及之后,单单凭借激发人们的怀旧心理,是很难让图书馆长期保持活力的。〔5〕由于多年不去图书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现在许多市民对于相关设施的知晓率非常低。据中央财经大学所作的一项调查:北京市只有47.8%的市民知道离家最近的公共图书馆。而最重要的是,阻碍民众走进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那点儿本来就不高的收费,而是过时的、低质的服务。这不得不引起图书馆的高度重视。良好的愿望不是取得良好效果的充分条件。现阶段公共图书馆如果不调整服务内容,改进服务方式,增强吸引力,那么即便免费开放,也很可能遭遇乏人问津的尴尬。这不是毫无根据的臆测,而是正在发生的事实。去年媒体就曾报道,西安市投资5000万所建设的图书馆,早已门前冷落车马稀,阅览室内上演“空城计”,整个图书馆成了各种培训班的基地。

互联网时代图书馆真的可有可无?“认为从互联网上就可以获得所有的资源,因而对图书馆的存在持怀疑的想法是比较荒谬的。”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罗伯特·史蒂文斯认为,互联网上信息弥漫,评估这些信息、进行信息导航是传统图书馆所擅长的。⑴据调查,在信息技术最发达的美国,仍然有92%的人相信即使将来所有信息都能在互联网上获取,图书馆的存在仍然是十分必要的。⑵服务是图书馆永恒的主题。笔者认为,面对媒体变革等带来的挑战,强化服务意识和创新服务方式是免费开放后图书馆的管理重心。首先公共图书馆要转变观念,坚持开放性与公益性。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员已经从过去的学术研究者转变成为今天读者心中的信息传递员和文化服务员,如何面对免费开放后更多类型更多层次的读者,其中尤其是知识层次较低的读者群的涌入,图书馆员如果依然摆高姿态,则是有违公共图书馆精神的。在美国,公共图书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机构,代表社会对弱势群体传递关注。这种关注,不只体现为对乞丐和无家可归者敞开大门,更体现为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来提醒社会:应该对病患、智障、犯罪受害人、新移民等弱势群体的处境加深了解。杭州的乞丐进馆事件就表明,对待任何读者,图书馆员都需要一直有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当然,图书馆欢迎乞丐进入阅读,但它和救助站有区别,这就需要公共图书馆全方位地改进为公众服务的方式,既包含向乞丐开放的热忱,也包含着馆长回应读者意见的方式的改进。其实,美、加、澳等发达国家的公共图书馆并不走“高精尖”路线,它们更重视的是对公众开放的程度和老百姓的利用程度。如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大批美国人失业,他们中更多地涌进公共图书馆,而正是由于公共图书馆在特殊的时期对他们的不离不弃,才让他们有了走出困境的勇气与动力。当然,关于公共图书馆的定位,长期以来在国内一直存在着一种争论,就是把图书馆办成一个知识精品店?还是办成一个知识超市?笔者认为,回归公共图书馆的平民性和大众性是必然趋势。创新服务方式则是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吸铁石。公共图书馆应在资源体系、服务模式、推荐导读工作、信息素养教育等方面做努力。首先要建立多元立体适应读者需求的信息资源体系,当前特别要在保证传统纸质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和利用,加强资源整合。同时,面对新媒体时代带来的人们的新阅读方式与阅读习惯,图书馆员要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利用互联网、新媒体来拓展服务。如利用互联网提供实时在线信息咨询服务;以微博的方式撰写书评、介绍推送馆藏信息等。第三,深圳图书馆等公共图书馆几年来一直在推行的在市区设置数百个自动借书还书点的做法很值得借鉴。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举办讲座、展览、对话等多种有意义且同样免费的活动,吸引读者的参与……第四,要借鉴美国和加拿大公共图书馆志愿者服务体系的成功经验,尽快完善我国的志愿者服务体系,扩大图书馆的影响力。总之,人性化的管理与服务比免费更重要,在国外,图书馆就是超越了图书阅览室的基本职能,而变成了体现公民平等权利的平台。以美国为例,公共图书馆不是一个只能看书的地方,而是一个公共活动空间……政府财政是“免费大餐”的根本保证,而专业和高品质的服务则是“免费大餐”精美持久的活力源泉。

(3)文明槛。“公共素养如何过关”是免费开放后面临的又一难题。2008年在全国省级公共图书馆火热开展的图书漂流活动、省级博物馆的免费开放等一系列的公益文化活动,在得到了市民热烈地、狠狠地“熊抱”之后,二者都尴尬“负伤”——漂书漂到不知下落,博物馆购门票的门槛被铲平,馆内很多文物和基础设施,仍在死看死守下遭了殃……当文化敞开公益的怀抱,我们该怎样引导读者享用这顿免费大餐?市民文明素质问题被推向风口浪尖。〔6〕

免费开放绝不是在管理上免责,面对市民既已养成的习惯与种种不文明行为,仅仅说读者素质低,其实是在推卸责任。当然,挑战读者的既有文化习惯与文明素质,是需要勇气的。笔者认为,首先,图书馆要用“文明”约束自己。作为文化场所,如何彰显“以文化人”的本质?我们自己文明了,才会感化他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图书馆自己不文明,以何理由要求读者文明?〔7〕第二,公共图书馆要重视优美整洁高尚的环境建设,这也是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必然要求。优美的环境才能使读者专心致志地学习,感受到文明、道德对心灵的洗礼,培养良好的文明素质。范并思认为:在阅读现场的读者之间,会发生微妙的互相影响作用。一个读者的专心姿态会影响其他读者,形成连锁的心理暗示,把大家都带入这种状态。第三,要通过开办读者俱乐部等各种活动,使管理方和阅读者能够有良好的互动平台,从而加强沟通,强化文明意识。同时图书馆还可以与读者签订诚信服务公约,建立读者诚信档案。值得提到的是,免费开放并不意味着管理上的简化,更不是免责。针对乱放书架,损书窃书等不文明行为,图书馆依然可以进行必要的处罚。总之,正如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说:“我心中暗暗猜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天堂”之所以为“天堂”,是因为进到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涵养、能自律。

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免费,意味着更多民众在享受精神愉悦之时,图书馆的正常运转和服务管理面临着不同以往的困难和挑战。我们坚信,有图书馆人的共同努力,各级公共图书馆一定能真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所说的成为“各地通向知识之门,为个人和社会群体的终生学习、独立决策和文化发展提供基本条件”,以推动国民智识的普遍进步为自身发展的动力。

1.潘启雯,赵波.公共图书馆是否会被互联网替代.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11-26(001)

2.中国公共图书馆窘境亟待改变 专业人才缺乏.〔2010-06-04〕.http://www.chinanews.com.cn/cul/news/2009/1972776.html

3.免费开放的思考.〔2011-02-2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ced75b0100oj33.html

4.傅玉瑜.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公益性价值分析.价格理论与实践,2010(6):34-35

5.免费是重振图书馆的第一.〔2011 -02 -22〕.http://blog.sina.com.cn/s/blog_66d6d83e0100pp3u.html

6.王坤.公益文化免费大餐该怎样享用.哈尔滨日报,2009-12-14

7.文明使者勿让“天堂”蒙羞.〔2010-12-11〕.http://blog.sina.com.cn/s/blog_6f19cc5c0100nv0f.html

8.李大垒,仲伟周.基于公共物品视角的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分析.图书馆建设,2009(2):4-6+11

9.王宁远.我国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问题及对策探讨.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34):14-16

10.李艳明.关于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理性思考.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9):25-26+29

11.曹雪梅.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大趋势下的两大课题.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8(9):82-84

12.周勇娟;中美公共图书馆的差距比较.图书馆建设,2010(12):21-25

猜你喜欢
免费图书馆服务
该不该免费送货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免费开放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二十四气推拿 常年免费学习
图书馆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