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

2011-03-20 11:10谢兆勤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辩证唯物主义被试者答题

谢兆勤

社会科学类试题题型一般都由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组成,哲学试题也是这样。哲学主观题是答题者比较头疼的难题,往往把握不准,得分不高。原理搞不清,材料读不懂,分析不透彻是其中的几点原因,但不容忽视的一方面是没有把握哲学主观试题的特点和答题要求,不知道如何具体组织答案,更没有把握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这一特点。哲学试题中的论述题或分析说明题,即我们常说的“大题目”,其答案要点有的(部分)是确定的,有的(部分)是不确定的。

一、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确定性主要有两种情况

(一)试题已规定或要求用某部分知识甚至某一原理、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体系由辩证唯物主义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两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有不同的原理及方法论。从试题命制特点看,有的是开放型题目,比如“试从哲学的角度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蕴含的道理”,但有的题目对答题要求限定性和限制性具体明确。对此类题目的答题依据(知识、原理、观点)命题人实际上已作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这就要求被试者既要从总体上把握哲学知识系统,又要准确掌握每个原理所归属的范畴,以便考虑和分析问题全面、准确。我们在答题时必须按题目的规定或要求作答,不可随意,否则就是与答题要求不一致,答非所问不能得分的。答题时看清是要求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哪一部分知识,是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的还是历史唯物主义部分的,如果确定是辩证唯物主义部分的还得进一步分析确定是唯物论、辩证法还是认识论部分的。题目要求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观点)作答就不能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观点)答题。有的题目要求用辩证唯物论知识,答题时就不能用唯物辩证法或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知识答题,这方面是确定的。再如,“运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分析说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角度很多,运用的原理或观点也很多。但是回答这一问题必须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不能用别的原理或观点,因为题目中已经对运用的原理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这是确定的。

(二)答案中的部分要点是相对固定的

试题中规定用哪部分知识、什么原理或观点,一般要顺次写出三点:一是原理或观点的名称及内容:二是这一原理或观点的方法论要求;三是运用原理或观点及具体方法论分析说明题中内容。在具体作答时运用的语言也相对确定:第一步一般以“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开头;如回答了“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之后,方法论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一般以“这就要求我们”开头;最后一步结合材料,说明材料中哪些话反映了原理(观点)。如上例中有三点要回答: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它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人均资源有限,必须始终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的战略地位,处理好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们要明确,类似的题目及问题,不论要求用哪部分知识,用什么原理或观点答题,上述三层次都一定要依次写出,这是答题的一种程式。

当然,上述题型的要求明确也比较简单,我们按照题目的要求依次写出三个要点就基本可以了。但是如果是材料分析说明题,答案就不止三点了。不过这类题目的答案要点也是基本确定的。一般依次按以下几点组织答案:第一步,抽象概括出材料体现(包含)的哲学原理或观点(写出名称);第二步,写出原理(观点)的具体内容;第三步,运用原理(观点)分析材料中的有关文字、数字、数据。这是答案的主体部分,要分析得全还要分析得透;第四步,正反面论证;第五步,自己表态谈看法。

二、哲学主观试题答案的不确定性有如下原因

(一)试题本身的特定要求

“横看成林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同一事物、同一现象,从不同角度、视角观察和分析思考都是可以和可能的,得出的结论(包括观点)也可以是不同的,哲学主观试题命题人命题时也可从不同知识角度提出问题。因此,同一材料的题目,如果问的角度不同,答案当然就不同。如关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一问题,可以从辩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等角度命题,即使在某一部分(如唯物辩证法)范围内命题,角度也是很多的,可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对立统一观点等多角度命题。同一个问题如果问的角度不同,答案也就不同。

(二)符合有关哲理要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人的认识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哲学主观试题(特别是论述题、分析说明题)的答案是我们对题中所给的特定事物(材料)的当前认识。事物变化发展了,我们的认识也随之变化,况且我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是相对的,还有待于补充、修改、完善。从这方面看,哲学主观试题答案只能是相对确定的,不是永远正确、全部正确的。如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重要性的认识,现在的答案(认识)是相对正确的、暂时正确的,随着我们对有关事物认识的深化和发展以及时间的推移,我们必须对现在的答案进行修改、补充、完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还告诉我们,人的认识只是对客观事物某个方面一定层次的反映,人的认识应当随着对此类事物的不断探索研究而不断拓展和加深。我们对哲学主观试题所作的回答不可能是十分全面绝对准确的,至多是比较全面相对正确。包括标准答案(参考答案)也不能是绝对标准,只能供参考。

(三)创新教育的需要

培养创新思想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哲学教学的生命力就在于把握时代脉搏,培养学生的独创性,而不应让学生背本本、写条条,把学生用框子框死。近几年哲学试题在鼓励被试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方面作了努力,在评分标准上也体现了这一点。从其他角度答题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即可得分,甚至得高分。给综合印象分也是鼓励学生不要拘泥某些固定模式,要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有的论述题的评分标准中就有开放性答案部分,参考答案不作具体规定,被试者只要能依据教材或者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作答,甚至自己有独特看法具有一定道理的答案都可视为正确答案,都可得分,甚至得满分。有的评分标准中还规定被试者只要所答的内容观点正确即使参考答案中没有列出但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都可以给分。

(四)选拔人才的需要

哲学主观试题旨在考查被试者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命题人会选择国内外热点问题,社会共同关注的、政府应当正视面对的、可以解决或者正在解决的问题以及与我们被试者有关的问题让被试者阐述自己解决此类问题的设想,答案最好有自己的独到见解,有新意有创意。这部分答案也是拉开分数档次的地方,是主试方发现人才选拔人才的有效方法之一。

三、简要结论

哲学主观试题的答案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分析,准确判断,弄清楚试题类型是属于答案确定型的还是不确定型的,是确定型的题目在组织答案时必须按规定要求作答,不可随意,否则浪费笔墨劳而无功;如果是不确定型的题目做题时就不能拘泥于回答所谓的一、二、三等几个要点了,应当按照开放型试题的答题要求,答案既尊重书本知识,又体现探究性、创新性乃至独特的个性。

[1]韩树英.通俗哲学.中国青年出版社,1982年1月第1版.

[2]王道君.哲学原理学习指导.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8年5月第1版.

[3]汪信砚.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范式.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8.3.

[4]青年学习网.答题技巧:如何解答哲学主观题.2010年11月12日访问.

猜你喜欢
辩证唯物主义被试者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邀你来答题
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
儿童花生过敏治疗取得突破
知识产权制度未来发展试析——基于辩证唯物主义观视角
例谈数学教学中辩证唯物主义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