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的情绪劳动及其调节策略

2011-03-20 11:10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教师职业场域情绪

曹 勇

(滁州城市职业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在快速变动的社会中,教师的功能及形象不断受到外在环境的冲击与质疑,往日师者的光环渐渐褪去,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时代渐行渐远,取而代之的是教育消费权的呼声。现代的教师比一般人有着更深沉的困惑与冲突,同时也意味着教师必须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尤其是随着第三产业的高度发展,与教师职业有关的情绪劳动和教师的情绪素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重视。

一、教师是情绪劳动者

社会学者霍赫希尔德在分析服务业工人所从事的劳动时提出了情绪劳动这一概念,认为情绪劳动是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与顾客高度接触时对情绪的管理与控制,并指出情绪劳动的工作者一般要符合以下三种特征:第一,工作者必须与顾客有高度的面对面的接触;第二,工作者必须在顾客面前展现出特定的情绪状态;第三,组织可以采用监督或训练的方式,对工作者的情绪活动作某种程度的控制。[1]在教育场域中,一方面,教师在工作中必须每天面对面地与学生接触,而且在不同的场合下具有不同的情绪表现。另一方面,看起来教师虽然不是直接的情绪监督者,但教师若因情绪的表达或控制不当而引起学生的不满甚至冲突,那么学校必然会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教师职业的特点与要求决定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保持情绪的稳定,始终流露出一种和蔼可亲、和善真诚、愉悦快乐的情绪。因此,作为教育场域中的教师不仅是情绪劳动工作者,而且是高情绪劳动工作者。

教师是高情绪工作者是由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教师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角色与人师角色,在教育场域中既要面对学生的教育与管理问题,又要面对其职业专业规范的隐形控制与监督,更要面对社会大众的要求,特别是社会大众经常以较高的道德和操守来检视教师为人师表的言行举止,而且教师不能任意表达自己消极的,尤其是愤怒的情绪。教育教学过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就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情绪情感影响的过程,教师若是带着不良情绪进行教育教学工作,或者是由于情绪失控而表达不当,就必然会严重地影响到教育教学质量;反之,学生的消极情绪表现必然也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情绪表现。因此,基于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意味着教师必须严格按照教育职业规范的特定要求来管理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情绪表达,否则,教师将产生更多的情绪劳动负荷,并可能引起自身的情绪衰竭或倦怠的产生,从而最终影响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

二、教师负性情绪的表现及其成因

在教育场域中,教师的工作是复杂且多元的,面对工作压力,以及各种刺激的冲击时,难免会引发负性情绪。那么,在教育场域中,教师的负性情绪具体表现情况如何,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呢?

(一)激动易怒,情绪失控。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应该热爱学生,且诲人不倦、循循善诱,这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条件。然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情绪失控的现象却屡见不鲜,所谓教师情绪失控主要是指教师在处理教育教学事件的过程中,出现的非常态、非理智的言行。轻者,大声呵斥,横眉瞪眼,以声色吓人;稍重者,拍桌扔物,以动作吓人;重者,讽刺挖苦,以侮辱人格;再重者,动手动脚,以摧残身心。尽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当教师在面对有偏差行为的学生时,确实有必要收起笑脸而扳起黑脸,以示教师的威信,但往往有些教师就是在这一刻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特别是一些刚刚走上讲台的年轻教师,容易情绪激动,不知道如何恰当地表达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处理问题的方式相对简单而粗暴,容易因情绪失控而引发师生冲突。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觉得自己的权威受到严重威胁,学生本应该尊重教师,这是天经地义的,当这种期望被现实摧残时,教师便产生强烈的心理落差而容易导致情绪失控。另一方面,教师认为教育、管理学生是真心为学生着想,然而当学生事实上并不领自己的情或顶撞起来时,教师也容易表现出激动易怒的情绪。

(二)缺乏激情,情绪枯竭。

当前大部分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还是任劳任怨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工作疲沓、缺乏激情也是很多老师的通病。大多数教师都持有“教育是一份良心事业”的心态,认为花费时间与精力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正所谓“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然而,正是这样的心态却无止境地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当这股热忱因学生的冷漠或不领情的学习态度、学生人数众多等因素,而变得心灰意冷时,便在学生面前常常表现出一种冷漠、不在乎、消沉等负性情绪。分析其原因,第一,教师工作过量、负荷太重,尤其是兼任行政工作的教师,更容易因为繁琐的行政工作而弄得焦头烂额,造成生理与心理上的压力;第二,由于教师在工作与生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且每一种角色都有着既定的社会期望与行为规则,教师在各种角色要求的推挤下,常常无法样样兼顾以致情绪失衡;第三,随着家长教育水准的提高,对教师的期待与标准也越来越高,甚至对教师的要求过于苛刻。面对一些学生行为偏差的责任归属问题时,往往最终都要求教师来单方面承担责任,以致教师的情绪无法得到平衡,久而久之,教师变得缺乏激情,最终导致情绪枯竭。

(三)压力过大,压抑苦闷。

教师职业长期以来被认为是最具有压力的职业之一,超负荷的压力是教师不良情绪产生的又一大诱因。所谓“压抑是当情绪和情感被过分克制,不能表达和宣泄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含有苦闷、烦恼、困惑、寂寞等诸种情绪。”[2]究其原因,首先,对于教师来说,每天并不是8小时工作制,尤其是广大中小学教师,每日除了沉重的上课任务外,还要精心备课,给学生批改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等,基本上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甚至更长;其次,教师在生活上同样存在着压力,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需要处理各种生活琐事,承担着照顾父母、教育子女等职责,且传统的教师角色和教师地位不断地受到外界的质疑,从而导致教师自身的角色冲突、角色模糊等问题,加重了教师的角色压力;最后,随着教育内部人事制度的不断深入和生源的不断萎缩,教育场域内部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职称评定、教师聘任、末位淘汰、按绩取酬等,这些都成为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加剧了教师的精神负担。

三、教师的情绪调节策略

在复杂的教育场域中,教师既然是情绪劳动者,那就意味着教师必须按照教育职业规范的特定要求来管理自己的情绪感受和情绪表达,否则,将产生更多的情绪劳动负荷,并可能引起情绪衰竭或倦怠的产生,从而最终影响到工作绩效和生活质量。因此,基于教育管理的需要和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教师能否感知、表达,以及如何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便显得至关重要。

(一)了解自己,勇于面对自己的情绪。

每一个人都面临着自己情绪的起伏与波动,教师也不例外。有很多人觉得教师这份职业很轻松——一天不就是那几节课吗?一年还有寒暑假两个长假。事实如此吗?教师除了常规的日常教学与管理显性工作外,还有大量的隐性工作。哪个学生放学后长时间没有回家,家长打电话告诉你,你就得去了解情况,就得去操心。哪个学生最近思想或心理表现得异常,你就得去揣摩、分析,你就得去操心。……其实,有些学生的问题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都已经很难解决了,但是你还得去操这个心,而且这份操心还不一定有结果,然后你还要操更多的心。简言之,“教师之所辛苦,是因为他们在专业实践中既要付出体力劳动,又要付出脑力劳动,此外还要‘很操心’,即从事大量的情绪劳动”。[3]因此,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使自己的行为与职业要求相符,即只有树立正确而稳定的自我概念,调整好心态才能把不良情绪排除在教育教学以外,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从而了解并愉快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真正驾驭自己的情绪。

(二)面对问题,尽量从正向角度思考。

情绪一般是指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每个人都会发展出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对事件的诠释、评估不同,自然也会造成不一样的情绪状态。想要适当地调适与管理自己的情绪,使正向情绪提升自我内涵,并且减低负向情绪所带来的困扰,势必要了解自己的情绪特色,只有真正认识了自己的情绪,才能成为自己情绪的主人。事实上,没有人可以帮助你缓解情绪或压力,除非你愿意去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及解释。因此,在面对负向情绪时,正本清源应该是建立正确的观念,而非在浮现情绪出现时才去寻求解决之道。首先,当学生的行为出现偏差时,教师首要的是不动声色地去了解事件的真相,先听听学生的动机与理由,或许事情并非所想象的严重,也许就能顺利圆满地解决问题;其次,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能够少一点指责苛求,避免以急躁、极端的方式来处理学生的问题;最后,善于理解和接受学生的优缺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三)丰富学识,不断提升情绪素养。

丰富学识是提升教师情绪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正确的自我概念的形成是与教师不断的学习与反思分不开的;社会的变化、学生的成长、教育上的新问题层出不穷也要求教师应多学习,多接受新知识,以提高职业素养。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工作中,要通过不断学习来丰富自己的学识,特别是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的心理,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从而减少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在教育教学工作情境中保持着良好的情绪状态。但教师这一职业是一种社会性、长期性的职业,这就决定了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是一个终身的修炼过程,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反思,不断地通过接受进修和培训,来提升自身的情绪素养。

综上所述,“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内在过程和外部行为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情境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4]教师的情绪调节是一项复杂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自身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与支持。

[1]Hochschild,A.R.The Managed Heart: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 [M].Berkley,Los Angeles,London:UniversityofClifornia Press,1983:147.

[2]黄希庭,郑涌.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72.

[3]尹弘飚.教师专业实践中的情绪劳动教育发展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09,(10):18-22.

[4]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42.

猜你喜欢
教师职业场域情绪
基于“自主入园”的沉浸式场域教研
民主论辩场域中的法律修辞应用与反思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组织场域研究脉络梳理与未来展望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