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意识常在心,潜在危险不入侵

2011-03-20 11:10万丽芬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陌生人玩具危险

万丽芬

(常州市戚墅堰区幼儿园,江苏 常州 213000)

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时期,因为孩子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以后的生活产生影响。《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虽然近几年我们常常听到幼儿园安全措施的改革,但是收效甚微,有的专家就开始分析了,可能是孩子本身存在的原因,因为他们过于脆弱,生活经验贫乏,自我保护能力有限,缺乏防范的基本意识,所以容易受周围事物的诱惑。我园在幼儿的安全问题上做出了不少的努力,包括早晨上学下午放学都加强了人手(交警、保安、值班老师)的监督与保护,室内则是每周的内外消毒到各种应急措施的培训,真是做足了工作。在最近的一次消防和暴力事件演练中,孩子们都多多少少地知道逃生的办法。但是,毕竟事先准备好的和突发的事件,户内和户外的活动都存在必然的差别。

一、室内的“隐形杀手”

在室内时我们比较容易忽视安全,课堂也算是室内,这种突发事件不太容易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能比较及时地得到处理,但游戏时需要十分注意。

1.游戏活动中的安全隐患

案例一:

晨间小朋友稀稀落落地从门口出现,在喊了一声“老师好!”之后,就看见家长踏门而出的背影和小朋友搬玩具的姿势,事件慢慢推到了8:00这个时刻,吵闹声也越来越响,只见刚刚玩得正起劲,突然一声尖利的哭喊声冲到我的耳朵里,我上去一看,顿时被他吓了一跳,刚刚的手背被塑料飞机尖锐的表面刮掉了一层皮,鲜血顿时流了出来……

分析:

从上面的案例当中,我可以清楚地看到整个事件发生的过程,我也许会想到这太危险了,不能够让他玩那么尖锐的玩具。我认为,是三个方面因素造成了如此后果。

第一是玩具的威胁,玩具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危险,特别是有棱有角的玩具,所以我们在照看幼儿玩耍的时候,要注意这类玩具的出现,在平时的课堂上也要经常告诉小朋友们这些玩具需要谨慎地去玩,并告知他们如果不小心的话就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

第二是孩子意识的薄弱性体现了出来,因此平时可以在班里给孩子观看、讲解一些玩玩具的规则和道理,这样图文并茂,调动了孩子的多种感官,记忆深刻,久久不忘。

第三是家长的责任,我们提倡“家园共育”,家长也有一定的责任,在早上上学之前或者隔夜需要细心地翻看一下孩子的书包,看看他在里面藏了什么东西,如果发现了一些危险的玩具,就应该及时进行指导和教育。

以上案例是孩子自带的玩具引发的事件,那么接下来的就是班里玩具惹出来的祸,室内的玩具主要有塑料和木制玩具两大类,看似没有安全隐患的玩具怎么会突然“生气”起来呢?

案例二:

晨间活动的时候,昊昊和欣欣正在搬出一筐木头玩具放在桌上,兴奋地玩了起来,约莫过了10分钟以后,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一根木制玩具不受控制地从欣欣手中飞向昊昊的头顶,顿时涌出的鲜血淹没了昊昊的头发,他哭喊着冲出教室……

分析:

造成这件事情的罪魁祸首是木头玩具,但是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孩子对场面的控制力不是很好。与上面的案例不一样的是我们需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和指导,玩具可以玩,但是游戏之前的规则还是需要一提再提,一点都不能放松。

二、卧室潜在的危险

幼儿熟睡以后是最不容易察觉他们有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这也是令人最担心、最警惕的时刻,我园曾关于此类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和培训,比如说,孩子突然休克怎么办?孩子抽搐怎么办?等等。

案例三:

记得有一次在午睡的时候,小钰突然从床上爬起来说流鼻血了,我跑上去询问才知道小钰偷偷地把裤子上的亮片剥了下来,用手指捏住悄悄带进了寝室不让老师发现,躲在被子里把亮片塞进了鼻孔,老师发现后急忙把她送到医院里,医生经过检查没有发现鼻子里有异物,用吸管也吸不出来,只能带回去观察,这让我非常担心,怕阻塞小钰的呼吸道,一天过后,小钰的父母打电话过来,说在家里小钰打了两个喷嚏,把亮片打了出来,听到这里大家才定心了。

分析:

从上面的案例当中,我们可以明显发现在卧室休息睡觉的时候,有的孩子比较调皮,容易在睡觉的时候滋生出许多事端,这是令人比较担心的。我觉得可以在睡午觉的时候采取以下的方式来减少此类事件的发生。

(1)在进入卧室前可以让幼儿把衣服裤子放在规定的格子里或者摆放到孩子触摸不到的地方。

(2)值班老师留意经常乱动的孩子,可以用一些奖励来促进他的安静睡眠:“某某小朋友,如果你今天睡着的话,老师讲给你一份好吃的糖果哦!”还可以创设“睡觉好宝宝”栏目,等等。

(3)在平时的区域活动中,可以加入一些老师的话语来适当提醒幼儿如果睡觉乱动的话,就会吵到别人,如果乱吃东西的话,就会有细菌或者是有毒的物质跑到肚子里去,等等。

(4)校园的保健老师可以做不定期的检查,对于辗转难眠的幼儿要进行特别的关注,防止一些意外的事情发生。

三、户外活动的一些安全隐患

案例四:

我们出去进行户外活动,文文出教室时,因为队伍的拥挤而摔倒了,我趁机让孩子们讨论:出教室时,怎样才不会摔倒呢?

在我的启发下,孩子们制订了一些规则,如:“出教室时要一个跟着一个走”,“手牵着手”、“唱着歌走”、“慢慢地走,不能跑”,“开着火车走”,“别人在前面走,后面的小朋友不能推”,等等。

分析:

孩子是比较好动的,幼儿期是他们成长的关键阶段,这时候他们是需要触碰大自然,进行户外运动的。我园每天具有适当的户外运动,比如,晨操,体育游戏,每周一节的体育活动,踏春,等等,而在室外保证幼儿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那么这时候应该让孩子做些什么呢?

(1)户外运动之前要做好足够的教育,让幼儿就像上面他们思考的那样,排队要“手牵着手”、“唱着歌走”等。

(2)活动的时候要有秩序,防止混乱的事情发生,尤其在天气比较异常时,适时提醒幼儿多喝水,合理增减衣物。在取堆成小山的外套时,避免“一窝蜂”的现象发生。

(3)在活动中,幼儿的活动指标要根据年龄段和身体特征来进行,不传授给幼儿一些高难度的动作。

(4)在进行校园外的户外运动时,要注意避开车流量很大的主干道。同时排队前行的时候保安和老师要注意孩子溜队打闹的现象发生。走了一段路之后,要适时进行休息,防止脱水、休克的现象出现。

四、园外安全的一些提示

案例五:

陌生人:走进班里来接小朋友。

陌生人:我接戴辰一和薛俊秀。这两名小朋友坐着不动,只是怀疑地看着陌生人。

陌生人:我是你们妈妈的同事,我带来了许多好吃的,跟我走吧,我把好吃的都分给你们,好吗?(陌生人拿出几个包装漂亮的巧克力、薯片等食品)。

幼儿:戴辰一和薛俊秀看到食物后马上站起来,走向陌生人。又有四五个小朋友也跟着走向陌生人,还有的小朋友伸手要陌生人手里的食品。

陌生人:还有谁想跟我们一起走?我们还要去红梅公园玩呢!(又有两个小朋友站起来,跟随陌生人往外走。)

教师:(拦住)你们干什么去啊?你们认识她吗?

幼儿摇摇头。

教师:你知道小朋友们的家住在哪里吗?

陌生人:不知道。

教师:这位阿姨不认识你们的妈妈,不知道你们的家住在哪里,你们还能跟她走吗?

幼儿:不能(小朋友们纷纷走回了自己的座位)。

分析:

从上面的案例来说小朋友的防患意识还没有加强,只看到了表面的东西,需要老师的提醒才稍微能够判断事情结果的好坏。这里有一个“权威”的含义包含在那里,因为孩子年龄小,涉世尚浅,接触的也不过是周围很少的一些人,最亲的就是家人,其次是老师、邻居,等等。在他们的脑中就存在这样一个观念,大人都是强大的,都是善良的,再加上他手上有零食,自然而然小朋友就相信他,“被迫”跟他走了。这些案例很多,包括陌生人敲门,等等。那么如果遇到此类事情孩子应该怎样面对处理呢?

(1)如果是放学时候,老师就要提醒孩子遇到来接自己的是不认识的人,就要告知当班老师或者值班老师。

(2)经常在课堂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学会去应对这些事件的发生。

(3)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家里的电话号码或家庭住址,在遇到危急的时候可以起到关键的作用。

从上述的案例和分析中知道就算我们再细心也无法完全预见到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而且即使预见到危险,也并不意味着能完全让孩子避开危险,但是对幼儿实施安全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为这样可以让幼儿掌握一些避开和应对危险的技巧和方法,使幼儿远离危险避免伤害,为幼儿的健康快乐成长奠定良好基础。

幼儿园的安全教育是头等大事,安全是保证幼儿园正常运行的基础。幼儿的安全关系家长的切身利益,不仅牵涉到教学的稳定,而且涉及社会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所以,幼儿园应视安全教育为己任,扎扎实实把安全融入孩子真实的学习生活中,充分抓住每一个细节将安全教育工作做充分,让家长满意,让孩子得益,让社会放心。同时我们也要把安全的责任交到孩子手里,让孩子自己撑起安全的保护伞,大家一起来营造一片安全、健康的生活空间。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9.

[2]顾荣芳.学前儿童健康教育论[M].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3]黄人颂.学前教育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4]曲正伟.论民办幼儿园安全事故中的制度因素.教育发展研究,2006.

猜你喜欢
陌生人玩具危险
喝水也会有危险
谨防陌生人
谨防陌生人
话“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