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2011-03-20 11:10李添瑜赵科峰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就业指导用人单位心态

李添瑜 赵科峰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高职院校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李添瑜 赵科峰

(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5)

为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高职院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抓好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纳入学校培养目标,而且要积极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同时,高职学生也应着眼于长远,做好职业规划,端正择业心态等。

高职院校大学生就业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凸显,就业率偏低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导致大学生就业率低的原因有很多,但就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广大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而言,以自身能力、专业技能、就业观念、就业心态为核心的就业能力的低下是导致其就业率低下的主要原因。自身能力不强、专业技能差、就业观念陈旧、就业心态错位,导致学生在沉重的就业压力下,无所适从。所以,提升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是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率的重要途径。应该如何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呢?我通过在某高职院校的工作实践,提出如下几种途径,以与同仁探讨。

1.加强高职院校大学生素质及自身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全面提高。相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职院校的学生更应该不断充实自我,主动参加社会实践,在大一、大二期间,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积累社会经验,了解自己的缺陷与不足,使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需要有机地结合;培养适应社会、组织协调、人际交往能力,提高个人的修养,掌握一些必备的礼仪知识;具备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能力;树立职业理想、敬业精神、吃苦精神、奉献精神,成为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

2.着眼于长远,做好职业规划

目前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到处充满着激烈的竞争。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保持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但当前不少大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与重要性,认为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简直是浪费时间。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念,应在大一进校时就先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自己在学业和能力的锻炼上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并为之努力。有了这个清晰的认识与明确的目标之后再把求职活动付诸实践,这样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经济、更科学。一份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将会帮助你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使你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你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如今,高职院校设置的很多专业很难直接适用于企业,这就给大学生们的工作设置了又一道障碍。所以,在毕业之初一定要把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勾勒出来,然后为此努力。

3.正确的择业心态是提升就业能力的保证

在求职时,要积极调整心态,进一步拓宽就业视野,主动到艰苦的地方去,到基层去,到国家急需人才的地区去建功立业[1]。

大学生在进行择业时,有个好的心态很重要。因此,为了提高大学生就业率,首先应当培养学生良好的择业心态。一种好的择业心态主要有哪些表现呢?一般来说应包括这几个方面:选择适当的就业目标,避免眼高手低,应与本人所具备的实力相当或接近;及时调整就业期望值,不刻意追求最满意的结果;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要出发,不过于与其他求职者进行攀比;克服自卑、胆怯、懦弱的心理,树立自信心和敢于竞争的勇气;不怕挫折,遇到困难,不消极退缩,采取积极的态度,寻找失败的原因,勇于向挫折挑战。具体来说,可从如下几点来保持正确的择业心态。

(1)要积极、主动寻求就业。

很多毕业生把希望寄托在家庭及学校身上。事实上,目前我国已经实现用工制度的双向选择,大学生可借助各种渠道,除家庭及学校外,还可通过各人才市场的招聘会、网上投递简历等把握就业机会,寻找合适的就业岗位,把自己“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

(2)要破除传统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在择业时往往承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多重压力,仍然把留在一二线城市,进入事业单位、国企及考取公务员作为首要选择,也有不少大学生倾向于选择外企、合资企业等薪酬较高的企业,但很少有人选择条件比较艰苦的地区和行业,同时还过于强调专业对口,这就使就业成了“独木桥”,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就业。其实,很多岗位还是非常需要大学生的。比如,近年来,大学生村官等岗位在社会上走红,以及国家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等对于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可见,只要大学生能转变观念、面对现实,就不难找到能够发挥自己特长的工作[2]。

(3)避免盲目追求,正确认识自我。

当代高职院校学生在就业时应注意:首先要认清严峻的就业形式,分析就业前景,珍惜就业机会。其次要扎扎实实学好专业,熟练掌握一至两项技能,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证书。当前,尽管就业形势很严峻,但专业学得好、动手能力强的同学仍是人才市场的抢手货。再次要正确估价自己,初涉社会,不要过于看重自己的学历文凭,重在正确估价自己的素质和专业技能。经过自己的努力得到的就业机会,一定要珍惜,要努力奋斗,敢于拼搏,这是获取事业成功的关键。最后要坚持终身学习。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生存发展的竞争更加激烈,所以要活到老、学到老,只有不断获取新知识,才能不被社会发展所淘汰。

4.高职院校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工作的力度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大学生成功就业做准备。

(1)抓好就业指导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专兼结合、高素质、专业化、职业化的师资队伍,是保证就业指导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各高职院校除配备专职就业指导教师外,还应从从事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管理人员、总支书记、辅导员等人员中挑选一部分进行专门培训,取得相关职业指导师证书后,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就业指导,并做好就业指导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选派就业指导教师到企业人力资源部门挂职锻炼,积累相关经验,提升实践能力和就业指导水平[3]。

(2)把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纳入高校培养目标,促进高校教育教学改革。

高校作为大学毕业生的培养机构,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个高校对于大学生就业问题还是相当重视的。不容置疑,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确实能给毕业生以很好的帮助,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就业指导方面的工作只是侧重于帮助学生采取合适的营销策略将自己推向市场,找到工作,注重的是就业率而不是就业能力,没有很好地考虑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我们认为,要培养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两个方面的问题是必须重视的:(1)把大学生就业能力作为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重要标准,全员参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2)把就业能力的培养纳入到课程体系。就业能力培养只有纳入到课程体系中去,才有可能使其与其他的知识技能处于同等地位,引起教师的重视,否则就业能力的培养就是琐碎的、不完整的。

(3)加强高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共同开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高校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开发,只有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需要,才有可能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使大学生成功就业。要做到这一点,高校必须加强和用人单位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共同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因此高校需与用人单位合作,让大学生有更多的见习和实习的机会。要想使毕业生掌握就业能力中的一些关键技能,必须让学生知道,纯粹掌握理论知识是不够的。通过到用人单位见习和实习,大学生可以及时获得校园以外的专业知识,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也可更好地了解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需要,在实践环节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另外,用人单位通过大学生见习和实习,对大学生的能力和潜力有了认识和了解,更好地从中挑选自己所需要的人员,节约和减少招聘成本。高校和用人单位的合作,增加了大学生的工作经验,也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1]王宏卫.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与对策[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16).

[2]高晓琴.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原则和方法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5,(8).

[3]万茗,刘淑英.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对策浅析[J].职业教育研究,2009,(5).

猜你喜欢
就业指导用人单位心态
用人单位应避免七个认知误区、切实保障职工年休假的合法权益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餐厅经营模式多样 事先分清用人单位
做谦逊的人
还是“看掐架”心态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