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大学语文课程的变革之路

2011-03-20 11:10巴俊玲
文教资料 2011年2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网络时代语文课程

巴俊玲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论网络时代大学语文课程的变革之路

巴俊玲

(郑州师范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网络时代,大学语文课程边缘化的状况日愈明显。唯有重新调整课程定位,选取贴近时代和反映大学生内心需求的教材,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方能使大学语文课程重新焕发生机,进而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环境,达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网络时代大学语文人文素养

鉴于“文革”浩劫后大学生汉语水平普遍偏低的情况,匡亚明和苏步青先生倡导在全国高校设立大学语文课程,以提升大学生的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三十余年来,大学语文特有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审美性,使其一直在各高校公修课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教育部高教司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全日制高校设置大学语文课程,其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2006年9月,国务院《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

放眼当下高校,在大多数学生眼中,大学语文课程却已形同鸡肋,其正在逐渐边缘化的趋势无可否认。经调查,大学语文与大学生渐行渐远的原因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应试化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得大多数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已经丧失了对大学语文的兴趣。没有高考的压力,这门课程不过是增加学分而已。其次,教学模式单一化,教学方法陈旧,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较为凸显的问题。更为严重的是,某些教师把大学语文上成了“高四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师生之间缺乏互动,无法满足学生知识点外延的深层心理需要。最后,迫于求职和升学的压力,大学生普遍对英语、计算机等学科投入大量精力,无暇顾及大学语文。常人眼中,母语人人皆会,除非是语言学专业,没有必要在这门学科上浪费精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达,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青年大学生是网络用户的主体力量,“网络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观念、价值方式、行为模式等方面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①匪夷所思的事实是,伴随着对大学语文的淡漠,网络时代的大学生母语水平正在急剧下降。大学生错字、别字、提笔忘字现象频频出现,独立写作能力不容乐观,有同学甚至连请假条这样的应用文也无法正确完成。这种现象意味着大学语文非但不能淡出学生视野,反而需要强化,从而提升学生母语素养。《大学语文》主编陈洪曾指出:“要关注网络文化的互动性、民主性、自主性给课堂教学、师生关系和修课方式带来的冲击和挑战。”②

要改善网络时代大学语文“江河日下”的现状,我认为可以借鉴《百家讲坛》起死回生的成功秘诀。2001年7月开播的《百家讲坛》最初定位于面向文化人的精英文化,曲高和寡,收视率几乎为零。直到2004年阎崇年的《清十二帝疑案》,该栏目转向传统文化的普及,收视率一再攀升,并推出了易中天、于丹等一批名家,一跃成为科教类最成功的栏目。《百家讲坛》绝处逢生的秘诀在于:一是寻找到了栏目和目标受众的对接点;二是文史选题切合了受众的心理需求;三是抽象出了核心受众的共同特征。③与此相似,大学语文可以从课程定位、教材选择、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变革,以重新得到大学生的青睐。

(一)重新定位大学语文课程,找到与大学生之间的共鸣点。据了解,现代大学生基本语文素养不如人意,招聘方时常反映难以寻觅到能说会写的人才。大学语文中常用的应用文体和职业口才技法训练,如短信、多媒体节目解说词、网络新闻、策划书等,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场应对能力。教师巧妙设置辩论会、即兴演讲、社交礼仪等专题,可以改变学生心中大学语文仅仅是诗词背诵的“无用”小道的错误观念,使其切身感受到这是与自己的职业生涯密切相关的课程,从而激发学习的原动力。“20岁左右的青年是最讨厌说教的,他们首先跟着感觉走,走顺了,他们才会做出严肃的思考……为了这种严肃的思考,我们先要给他们充足的感觉。如果描述这种感觉,那应当是:让他们感到惊喜——原来中华民族的文化这样丰富!感到有意思——听不够,再听一点才好!感到“脱胎换骨”——自己是大学生了,不同了,学习、做人要有一个飞跃!”④从小学到中学,语文课已经形成了掌握字词,分析主题思想、艺术特色,背诵记忆段落等刻板的套路,学生对这种教学模式早已感到苦不堪言。大学语文当务之急就是把学生们被应试教育败坏了的胃口调整过来,而绝非是延续旧路。北大教授孔庆东道出了大学语文的真正价值:“语文首先不能简单理解为一个‘学科’。语文是覆盖在所有学科之上的,是一种把人文精神渗透到所有学科中去的‘学问’,学语文的同时也能学其他的学科,而在其他学科里面也都有语文的因素……语文是我们每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语文不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安身立命。别的东西可以是技能,学了之后打工、干活,语文不是这样,语文是灵魂依靠的东西,或者说,它是一种以无用达到有用的东西。”⑤因而大学语文必须明确定位于人文素养教育,重新激发大学生对母语的热爱之情,使其认识到母语文化的博大精深,达到主动学习的境界。

(二)选取合适教材,贴近时代思潮,满足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当前,《大学语文》教材种类繁多,内容多倾向于文学史知识和经典文本,似乎更适合于中文专业的大学生。实际上,不同学科大学生对大学语文的心理需求和欣赏层次是不尽相同的,文科生和理科生之间的区别更是相当明显。如果使用统一教材,则必然在某种程度上,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降低。为大学生量身打造适应其发展需要的教材,因“材”施教,是挽救大学语文颓势的关键点之一。例如,同样是《红楼梦》,文科生教材侧重于选宝玉的“情不情”人格塑造,而理科生教材侧重于选王熙凤料理家政的章节。网络时代,大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接触到大量的信息,思想极为活跃。《榕树下》、《天涯》等网站是备受关注的文学网站,其代表篇章甚至被作为新时代的经典,被大学生们奉为圭臬。随着时代文学观念的转变,曾经风靡一时的若干名文不再符合当下的价值观和审美观,陷入少有人问津的境地,应该淡出大学语文的选材范围。因此教材应当与时俱进,增加大学生关注和熟悉的内容,选取网络文学中的佳作,拉近教材中文本与学生心理的距离,彰显网络时代精神。

(三)充分运用网络平台,优化教学手段,改革教学方法。传统的大学语文授课中,最为常见的是教师采用讲授法进行“自我表演”。当教师自我沉醉于美文的妙处时,学生们则昏昏欲睡,难以入境。而让学生感受中国文字之渊博、语言之精美、思想之浩瀚,方是教学的目的。大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便捷,设立专题教学模块,丰富教案的内容,制作精美的课件,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引领学生悠然进入充满诗情画意的文学空间。如在名篇《春江花月夜》的讲授中,先播放一段名曲《春江花月夜》,画外音悠悠响起“春江潮水连海平……”,使学生进入空灵梦幻的意境,达到与诗人心灵的息息相通。利用校园网络平台,教师可以上传讲义,提供知识点下载和名著在线阅读等服务,设立在线答疑栏目,满足学生对外延知识点的心理需求,充分培养学生利用网络自主学习的能力。原创文学板块、QQ空间、邮箱、博客、微博等均可以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教师可以设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栏目,举办手机短信大赛等,通过学期内学生在网络上发表的原创文字,评定学期成绩等级。这种考核方法的变革,不仅能够使大学语文脱去陈腐老套的帽子,而且能够培养大学生仁爱精神,磨砺完美性格,增加生活热情。

(四)大学语文要成为优化网络环境、提升网络文学品位的桥梁。网络文化良莠不齐,面对开放的网络环境,大学生们在不具备较高文化鉴赏力的情况下,容易误入歧途,迷失自我。学者杨叔子谈到大学文化素质培养时说:“责任也是现代世界潮流的核心,在科技高度发达与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是双刃剑,人必须有强烈的责任感,必须对历史、对社会、对良心负责。”⑥物质文明的高达发达,无法弥补人文精神缺失带来的内心困扰。大学生由于沉迷网络引发的心理危机,需要高校及时干预。大学语文多由久经历史沉淀的名篇佳作构成,其潜移默化的文化影响,能无形中春风化雨,化解大学生的精神危机。老子倡导的“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古朴智慧,能够启示学生们正确处理竞争关系,决胜职场;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时刻提醒学生们坚守内心的操守,常养浩然之气;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情怀,更能使大学生们牢记以天下为己任的知识分子使命,报效家国;苏轼“莫听穿林打叶声”的豁达超脱,会使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学子们排遣胸中郁结之气,重新振作士气,坦然面对人生的困境。有了身后的文化底蕴、社会责任感、人生哲理的支撑,大学生们方能有效地抵制网络的负面影响。大学语文无疑能净化校园网络环境,为困扰中的大学生们拨开心头的迷雾,使其重新焕发应有的青春激情。

网络时代,作为培养大学生人文素养的主渠道,大学语文课程变革是必然趋势,正所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大学语文教师应树立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网络,结合现代化教育手段,使课程引人入胜,方能使大学语文重新焕发生机,进而优化高校网络文化环境,达到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目标。

注释:

①李力.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之分析[J].攀登,2009,(4).

②陈洪,李瑞山.母语高等教育:从危机到转机[J].新华文摘,2008,(8).

③参见金岩.《百家讲坛》成功密码解析[J].科技智囊,2009,(12).

④王宁.高校人文素质的第一课——谈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与建设[N].中国教育报,2004-5-4,第9版.

⑤孔令东.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方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⑥杨叔子,余东升.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的今日审视[J].中国高等教育,2008,(3).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网络时代语文课程
[保你平安]网络时代的真相
大学语文创新教学初探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一场网络时代的围殴
大学语文教学模式探析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大学语文教学的人文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