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商教育与学生情商的培养

2011-03-20 15:23马宝国苏德勇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智商情商智力

马宝国 苏德勇

(1哈尔滨市第八十七中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56;2黑龙江省实验中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现阶段,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学校基础教育课程不断改革,迫切要求教师树立促进学生发展观念,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上的开发与培养,而且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毅力、抗挫能力、自我激励等协调发展,从而促进学生终身全面发展。但有些学校由于过去长期受偏重“应试”的教育模式的影响,不重视非智育的教育因素,尤其是情商教育,忽视学生意志、情感等心理教育,学生在心理成长上留下了空白而心理适应能力脆弱。

一、智商与情商的解释及作用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成功受两大心理因素影响,一个是智商,属于智力因素,另一个是情商,属于非智力因素。什么是智商?智商在心理学上称之为衡量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也叫智力商数。智商只代表人的一种能力,它反映的是智力的强度、聪敏的程度、智慧的高低。智力在成功中的作用是关键的。现实中人们往往把智商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一个人的智力高就容易取得成功。如说,某某学生名列前茅,是个人才,一定能考上名牌大学。但我们往往看不到另一非智力因素——情商的影响。那么什么是情商?情商也称为情绪商数,是指一个人对环境、个人情绪的掌控能力和对团队的关系的运作能力。情商也是影响着人类认知和实践能力的巨大动力之一,有研究认为它的影响力甚至超过智商。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戈尔曼首次提出“情商”概念,他于1995年在《情感智力》中解释:“情感智商包括自信、热忱、坚持以及自我鞭策的能力”。并在研究中指出了人情商的五大功能:对自身的情绪知觉能力、自我掌控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这也是现今情商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学生情商的缺失现象

我国素质教育要求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但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存在,素质教育受到了制约,学生实际上并没有真正从应试学习中摆脱出来,失去了情感、个性、道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情商发展,在生活中表现出情感脆弱、思考事情偏激、自私心理强等现象。回顾学生的成长之路,从小学到大学,从学校到家庭,甚至在幼儿园,学生的时间有哪些是属于自己有权支配的呢?孩子从进入幼儿园那天就开始在家长、老师的意志下进行各种特长学习、文化知识学习。学生为了备考而不停地做练习题,缺少活动,缺少睡眠,节假日如赶场般进出各种补习班。这种应试培养方式对学生的发展就是一种模具制造似式教育,把学生的心理感受、个性需求与情感体验置于一种被遗弃的教育环境中。正如于丹曾批评说:许多学生考上北京的名牌大学,仍然不懂得与人相处;他们就业后缺少学时表现的那种应有的创造力,对社会的心理适应与承受能力也较差。

现代的情商研究理论认为一个人的成功,有20%归因于智商,而80%取决于人的情商。我们的教育对智力的过度追捧恰恰使学生缺失了情商的发展机会,培养的学生要么固执,不懂人情世故,要么高分而低能,无法被社会接纳。这样的教育是失败的,是一件多么痛心的事。教育是为社会服务的,教育如果只重视智育的发展,缺乏情商发展,则对学生个体的发展无益,对社会的发展无益。处在全球化激烈竞争的今天,教育应改变只重视学生智力教育的局面,智力与情商应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认识自我、管理自我、社会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

三、情商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素质教育目标与学校的实际追求不一致。

素质教育强调要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全面发展。但当前衡量学校教学质量的指标仍是考试成绩;校内班级间优秀学生的选评,看重的是学生的分数,而对情商教育发展的评比却没有,也很少关注它的后继发展。尽管我们在推进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但现阶段学校和教师又回避不了学生一连串的升学考试所带来的压力。同时,社会发展对科技知识的极大需求冲昏了许多人的头脑,把智育从教育中孤立出来,追求教育短期效应,而助长了学校的智力教育“抢跑”。

(二)学生没有融入社会实践的自由时间。

人的属性有社会性,人的生存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环境的,离开这个环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不可能得到发展和体现,其在精神、理想、道德、个性等方面的发展就会不健全,而无法适应社会。目前我们的教育体制对学生的考核、选拔还没有离开考试这一标尺,学生为了学习奥数,备考中考、高考,时间分别被家庭和学校剥削得所剩无几,没有了本该学习人类基本生活技能和人际交往的机会。不妨作个假设:我们的素质教育在课堂上对学生情商的教育非常完美,但学生却没有社会生活的真实体验与感知,那么教育培养出的学生就像战国时期赵国的赵括一样,成为对抗的弱者。

(三)社会对人才的理解存在局限。

人的成功离不开情商,情商是人才构成的重要内容,对人才的成长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两耳不闻天下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等片面而功利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影响着无数中国人对教育投入的目的和需求。他们对教育的理解仅仅局限在传授理论知识和技能上,对人才的理解局限于能上好学校、有份好工作,甚至认为学习不好就是没出息。这是对人才狭隘的理解,缺乏人才培养的发展观。

四、情商培养的措施

(一)把情商教育有效融入课堂。

课堂教学是情商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在教授学生学科知识的过程中要切实地把心理品质的培养渗入教学,把知识的传授和情感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目前教学中的一些展示课,一提情商教育就把目标定得很高,大谈爱国、模范、英雄等思想政治教育,有高度而没层次,不注重学生身心、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因此,课堂要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处理好自己的人生态度、情绪和社会倾向等心理问题,并进入生产劳动、社会实践中正确地感知自我,体验自我。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更离不开社会,一个人的人格发展离不开社会文化习俗的制约。但如今的学生往往社会适应力不足,就业后对社会的快节奏发展变化不适应。自主参与的课堂有利于学生的情商培养、社会认知力的构建。教师要改变旧式教学只是教与讲、教师唱独角戏的局面,树立新教育观,建立平等、互动型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正确引导学生个性发展,注重学生合作能力、人际交流能力、自我价值感等情商的培养,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三)不要推助应试教育的思想,把孩子的时间还给孩子。

反对应试教育并不是取消考试,而是要改变教学只为考试的片面做法。现在的学生学习压力很大,要面对众多的考试。如今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单一,为了应对考试少了与同学、朋友的交流,少了社会交往、社会实践上的认知。这样学生的情感发展可能就会出现偏激,出现不和谐的社会行为表现。有些地方为给学生减负,强制要求学校取消期中考试,缩短学生的在校时间。可是有些家长总是担心自己的孩子成绩落后,把孩子的剩余支配时间安排去补习班学习。

(四)注意家庭因素对情商的培养。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商培养有直接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有些家庭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和物质需求外,对孩子的人际交往、情感体验等关注少,不与孩子进行交流。还有的娇惯溺爱孩子,对孩子言听计从,孩子步入社会不懂奉献、谦让,表现出个性突出、与社会团体对立等。对孩子情商的培养,家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在引导孩子的同时应多给孩子自由独立的空间,鼓励孩子融入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总之,学生的情商培养离不开教育,但教育只是影响情商因素中的一个媒介,学生良好的意志力、抗挫折力、控制力、道德感、健全的人格等的建立还需要不断在社会实践中磨砺。

[1]李海军.谈中学数学中的素质教育与培养学生能力的结合[J].中国校外育,2010,1:120.

[2]余超,石庆民.论高校智商教育和情商教育的有机结合[J].甘肃科技,2010,26,(7):171-172.

[3]陈培零,詹春燕.情商教育与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J].当代教育理论与践,2010,2:21-23.

[4]彭冉龄.普通心理(第三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54-511.

猜你喜欢
智商情商智力
你过得不好,是因为“假情商”太高
低情商的6个原因
智力闯关
没有表达,哪来的情商?
智商欠费的男友
亲,你的智商已下线
欢乐智力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