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2011-03-20 15:23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管理体制高校教师政治

金 鑫

(长江大学 教育科学系,湖北 荆州434020)

对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

金 鑫

(长江大学 教育科学系,湖北 荆州434020)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体制原因而出现的弊端越来越突出,要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实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院(系)为主实施”的管理体制。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管理体制 体制改革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是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意图和职能得以实现的组织机构形式,在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也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我通过近几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深感现行体制对完成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的多种不利。本文试图提出一个适应新时期工作需要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以求教于各位同仁及专家学者。

一、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建国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不断变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几经变革。从总体上讲,我国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采取校长负责制、党委统一领导制和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制等几种管理体制。建国初期我国高校普遍借鉴前苏联的办学模式,实行校长负责制,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也实行了相应的管理体制。1956年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为了加强党对高等学校的领导,强化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形成了校长负责行政、党委负责思想政治工作的双轨制;1990年开始,为进一步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高校又实行了党委领导、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

从这些管理体制的运行来看,其变化发展都是为了适应当时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都曾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也存在不足。当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与整个高教管理体制相一致、相协调时,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便会顺利进行,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反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便会遇到阻碍,得以削弱。因此,为切实加强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改革现行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便显得十分必要。

1.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的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需要。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高等教育改革正在不断深入。这种改革必然对包括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在内的高校各方面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作为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必然随着高教管理体制的改革而改革。同时,实践证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只有与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相一致,与整个高校的管理体制相协调,才能形成合力,促进共同发展;不实行新的管理体制不仅无法保证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也会对整个高校的改革形势形成障碍,不利于高等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

2.现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存在弊端。在实际工作中,现行的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存在以下弊端:①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两张皮”的现象不论在体制上还是在实行工作中都普遍存在,不利于形成党政领导的合力;②“齐抓共管”仅仅是停留在理论上、文件里,在实际工作中则是相互推诿,“齐抓共管”往往变成了谁都不管,或只有党委管,造成责权分离的状况;③忽视了校长及行政部门的作用,容易造成党委或党组织“孤军奋战”的局面,不利于调动多方面的积极性,不利于整体效益的发挥;④不利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这一重要作用,从而不能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受到重视,使思想政治工作失去了其本身应有的地位。要克服这些弊端,只有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

3.新时期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任务要求改革现行的管理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教师,构建和谐校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调动教师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完成这一任务,除需要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忘我劳动等条件外,还必须有一个能高效运作的机制,有一个能实现思想教育与业务工作相结合,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校各部门作用的管理机制。

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的构建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校培养人才的需要,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完成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新的管理体制必须达到下述要求:第一,既要坚持党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保证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领导和核心作用,又要与高校内部的管理体制相适应,注重充分发挥校长及行政系统的作用;第二,既要有利于克服“两张皮”和“一手硬、一手软”的弊端,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职能部门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利于真正实现“齐抓共管”的局面,调动学校各部门参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性;第三,既要有利于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教师政治素质和思想道德的考核,又要与学校整体的思想政治工作及德育管理体制相适应;第四,既要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为学校中心工作服务,又要有利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任务的完成。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试行)》指出:高校应“在党委的统一部署下,建立和完善校长及行政系统为主实施的德育管理体制,校长对学生德、智、体全面负责”。与此相适应,根据本文上述分析,并结合新时期对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我认为现阶段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应当实行“党委领导、校长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院(系)为主实施”的管理体制。

这一新的管理体制的运行机制是: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全面规划全校的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制定各种政策、规章、制度和方案,由校长负责通过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和各教学院(系)组织方案的实施和制度的落实。

三、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切入点

管理体制建立后,关键问题在于落实。要使新型的管理体制得以高效运行,必须把握改革的难点和工作的切入点。

1.转变思想观念。任何改革措施实施和运行机制的建立,关键都在于人,即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者作用的发挥,而人的作用的发挥首先是需要有与改革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因此在新的管理体制运行过程中,首先要转变思想观念,尤其是领导同志思想观念的转变。要转变“党委系统及书记只管政治、行政系统及校长只管业务”的观念,强调政治与业务相结合、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一道做;要克服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组织的“专利”和党群系统不主管思想政治工作就无事可做的观念,强调党组织要重视加强自身建设、重视政治领导、重视保证作用的发挥;要克服一些“辅助”工作部门事不关己、不必过问的观念,树立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观念,将其分解到各子系统中,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各部门的管理工作结合起来,强调各部门的相互配合,真正做到齐抓共管。

2.改革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的高效运作,必须有经过优化的管理机构作为保证。为此,我们可以考虑将现有的具有相同或部分相同职能的部门进行合并,保留职能相对独立的部门,为实现齐抓共管的格局提供组织保障。如将党办与校办合并为学校办公室,将党委组织部与人事处、纪委与监察等机构合并或合署办公(这已在部分高校得以良好的运行)。这种机构设置方案,从高校的整体管理而言,有利于加强党对高校的领导,保证高校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更有效地实现政治与业务的有机结合;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来说,则更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有效地将思想政治工作与其他业务工作一道去做,提高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益。

3.明确工作职责。在新的管理机构运作的过程中,为了避免新的“两张皮”和相互推诿,必须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职责,杜绝任务不明、责任不清的状况。同时也要加强督促检查,实行定期工作汇报,定期召开联系会议,集中解决工作重点,共同突破工作难点,使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职能部门各负其责,其他部门积极配合,形成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合力,不断开创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局面。

学校党委要在领导上做文章,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统一党委成员的思想;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学校改革发展及教师的思想状况,全面规划学校政治工作,解决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与学校德育工作的“两张皮”现象;要加强党组织、群团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从组织上、干部队伍上保证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

校长及行政系统要在落实上下功夫,根据党委的决策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建立保障体系,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保证教师思想工作的落实;通过具体实施机构,将思想政治工作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一道去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在实施过程中,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职能部门的职责是:学校办公室(党办、校办)作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统一协调部门,从整体上负责党委制定的方案及校长的工作措施的实施及协调工作;党委宣传部主要负责教师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及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负责学校各方面典型的宣传教育工作;组织部、人事处负责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管理及干部、教师的管理工作(如对外交流、聘任、职称评定等),并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行政工作中,实现管理与教育相结合;教务处、科技处负责教师队伍建设和教书育人工作的实施与考评,包括调动教师自觉提高业务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团委负责协助做好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工会负责组织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与监督,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纪委、监察室负责抓好监督检查工作,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教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教学院(系)的党总支主要职责是加强党组织建设,宣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充分发挥党总支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重点做好教师的个别思想政治工作。院(系)行政负责结合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教学、科研、育人工作,开展教育及管理工作。无论是党总支,还是院(系)行政都应将教研室作为工作的基本单位,充分发挥教研室的作用,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保证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完成。

[1] 陈天宇.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与突破[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7,(4).

[2] 徐之清,董晓.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探讨与实践.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7.

[3] 崔雨.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思考.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8.

此文为湖北省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

猜你喜欢
管理体制高校教师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国外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对比分析——以国家公园管理体制为例
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我国高速公路管理体制的反思与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