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探析

2011-03-20 15:23王良秋
文教资料 2011年6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宣传教育道路交通

王良秋

(内蒙古警察职业学院 交通管理系,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51)

近几年来,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道路交通事故呈现上升态势。例如,2010年10月16日晚,河北省李启铭在河北大学醉酒驾车肇事,并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我爸是李刚。”事件被报道后,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在一个视频网站上有一段名为 “2006年以来华中科技大学部分交通事故”的4分钟视频,该视频记录了华科校园内的十多个十字路口,从2006年到2009年3年间发生的35起大小车祸。[1]河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发生的交通事故只是冰山一角,如何预防大学校园内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怎样对大学生进行有效的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一、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的界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以下简称《交通安全法》)第119条第5项的规定,道路交通事故是指车辆在道路上因过错或者意外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件。同时,《交通安全法》对“道路”的含义也做了解释,即包括公路、城市道路和虽在单位管辖范围但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还包括广场、公共停车场等用于公众通行的场所。从道路交通事故的概念分析,发生在大学校园内的道路交通事故在地域上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属于在高校单位管辖范围,并且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发生在该区域的交通事故与一般的交通事故没有差异;另一部分属于在高校单位管辖范围,但不允许社会机动车通行的道路,如在校园内一些特定路段有“校外车辆禁止入内”的标牌,发生在该特定区域的道路交通事故叫“道路”外交通事故,根据《交通安全法》第77条的规定:“车辆在道路以外通行时发生的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本法有关规定办理。”

二、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频发的原因

道路交通是由人、车、路、交通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统一体,当大学校园内的这几个要素没有协调发展时就会发生冲突,容易引发交通事故。

(一)车的因素。随着高校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与社会的开放与交流活动日益频繁,许多私家轿车已经步入高校教师家庭,学生骑自行车、电动自行车、摩托车的很多,开汽车上学也已不再是新闻。这使校园内人流量、车流量成倍增长,致使大学校园内的交通环境日益复杂。

(二)路的因素。大学校园道路建设缺少人性化设计:一般大学校园内的道路通常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车道没有进行隔离,交叉路口没有信号灯管控,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有缺少或设置不合理的现象,大学校园的停车场规划也不尽如人意。

(三)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因素。许多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认为在大学校园内的交通环境是比较安全的,因而缺少了对自己交通行为的约束。在这种不安全交通心理的支配下,许多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在大学校园里注意力不集中。例如,行人边走路边看书边听MP3,或者左顾右盼、心不在焉。行人或非机动车驾驶人在随机的位置任意穿越马路现象严重,行人的异常行为比较多。交通行为细节决定交通安全,正是这些不起眼的交通行为,却往往蕴涵着道路交通安全隐患。

(四)机动车驾驶人因素。由于大学校园内没有交通警察的现场指挥,没有非现场执法设备进行监督,此外,许多大学校园内道路的基础道路安全设施设置不合理或者缺失,在缺少交通警察监督和管理的情况下,造成许多机动车驾驶人放松了安全驾驶的警惕性,有盲目侥幸心理,超速驾驶、酒后驾驶等违法行为在大学校园内比比皆是,因此导致交通事故的概率大大增加。

三、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分析

(一)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发生侧面相撞、同向刮擦的交通事故形态居多。

(二)无信号灯控制的平面交叉路口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段。平面交叉路口是道路网络的基本节点,在这个有限的空间内,汇集着各种不同流向的交通流,致使交叉口的交通非常错综复杂。[2]当两股不同流向的交通流同时通过交叉路口时,就会产生交通冲突,这是产生交通事故的根源之一。

(三)当事人主观过错造成的交通事故多。主要包括:疏忽大意、过于自信、操作不当,或是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行驶、突然靠边停车、车辆行经交叉路口超速行驶没有观察瞭望等。

四、预防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的对策

(一)进行大学校园慢行交通系统规划。

慢行交通(Non-motorized Traffic)通常指的是步行或自行车等以人力为空间转移动力的交通。[3]长期以来,人们对大学校园内步行和自行车系统的规划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混合交通严重,造成大学校园交通事故频发。对大学校园内步行和自行车系统进行的规划包括:第一,要注意在空间上对非机动车与机动车进行隔离,同时注意自行车道的宽度设计;第二,注意校园内交叉路口的交通组织与规划。在交叉路口要预防交通事故,涉及到交通规划设计、出行者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将各个方面配合起来,才能达到预防交通事故的目的;第三,设计满足行人通行要求的人行道;第四,科学设置行人交通安全设施,例如,加强设置行人过街指示标志,必要时采取机动车道路封闭设施;第五,合理规划非机动车停车场。

(二)加强大学校园机动车管理。

1.加强大学校园机动车停车秩序管理。

第一,要合理利用经济杠杆适当设置收费停车场;第二,重点进行大学校园内饭店、宾馆、学术会议中心等对外开放部门的机动车停车场规划,停车场规划应与大学校园总体规划协调一致,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第三,加强机动车停车场出入口的交通管理,防止出现交通混乱。

2.加强大学校园机动车行驶秩序管理。

第一,合理控制机动车行驶速度。例如:《上海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2007年1月22日实施)第11条规定:“进入校园的机动车辆须限速行驶,出入校门限速为5公里,校本部道路限速为20公里,延长和嘉定校区道路限速为10公里。”

第二,严格控制校外车辆随意进入校园。对教师车辆、部分走读学生车辆和学校有业务往来的车辆要办理校园车辆通行证或经过校方许可后方能进入校园;划分社会机动车完全禁止进入区域范围;对校园内使用机动车(包括学校的通勤车等公务车)情况进行摸底备案,利用校园内的监控设备等对大学校园机动车的各类违法行为或发生的交通事故进行抄告制度,并与教师和其他职工评先进等挂钩。

第三,制定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各高校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制定相关的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办法。

第四,联合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对校园内机动车使用者进行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三)强化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

通过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改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行为,是一项综合性、社会性的系统工程。[4]高校大学生对生命教育知识包括人身安全方面的教育需求比较高,但目前高校相关部门对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组织形式单一,缺乏创新思路,对交通安全管理也缺少有效的绩效考核标准。由于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交通事故的受害者绝大多数是大学生,因此有必要强化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在高校设立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专门管理结构。

在高校设立大学生道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委员会的负责人由高校的校长或副校长兼任,该机构负责高校园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设计与改造,停车场的规划与建设,高校道路交通安全方面规章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监管,协调高校具体的教学部门对课程的设置、教师的聘任进行考核和评价。

2.单独设立或开发《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课程。

高校应当及时开设《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课程,有条件的还可开发相关的网络课程,将其设置为选修课或必修课,课程将不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组织教育内容,而是从大学生的交通安全需求出发,科学分析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内容,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积极研发和开展具有特色的模拟教学、现场教学、案例教学、网络教学,推广启发式、研究式、讨论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使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贴近于大学生实际。

3.加强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的师资建设。

普通高校的教师一般对交通事故发生的规律、特点认识不深,对交通事故典型案例的分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现象,致使授课内容缺少针对性。所以,有必要加强普通高校教师与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既有实践经验又有授课水平的警察、公安院校交通安全方面的教官进行双向交流,从而实现师资共享。

4.广泛发动大学生反对交通陋习,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文明行动劝导活动,做新时代交通文明的先锋。

(四)加强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排查与分析。

大学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形成往往是人、车、路、交通环境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高校负责交通安全的管理部门要组织或聘请专门人员对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进行认真的排查与分析,及时对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成因进行鉴别并对其进行改善,重点对校园交通事故多发地段的人、车、道路和交通条件、道路交通安全设施、校园周边的社会环境进行分析,反思自身在预防校园交通事故的管理措施方面是否科学和合理,进而制订预防对策和防范措施,例如,对于已发生交通事故的多发地段,应在其上游根据事故成因或安全隐患类型设置相应的警告标志或者有针对性的禁令标志,以便机动车驾驶人提前作好防范;[5]或者在大学校园内增设减速垄和减速带,以降低大学校园内机动车的车速;或者采取设置阻车器、路障、道路反光镜等措施,从而达到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的目的。

(五)编制校园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一套完整的高校校园应急预案一般包括总预案和专项预案。总预案是阐明应急整体框架结构及应急的基本原则;专项预案是根据总预案的要求,在危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事故的种类、现场区域位置等因素,确定的子预案。[6]高校交通事故应急预案可以作为高校校园预案的专项预案进行编制,编制时要注意具有可操作性。

我国大学校园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已逐渐被社会各界所关注,因此,研究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的规律及特点,科学地预防和控制大学校园道路交通事故是政府、高校相关的管理机构和社会各界义不容辞的责任。和谐构筑梦想,平安造就未来。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同为构建和谐的高校交通环境作出自己的贡献。

[1]中国经济网.网络视频曝光华中科技大学校园内3年35起车祸[J].http://www.ce.cn/xwzx/shgj/gdxw/201004/ 21/t20100421_21304735.shtm l.

[2]徐晓慧,王德章主编.道路交通控制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37.

[3]李晔.慢行交通系统规划探讨——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规划刊,2008,3.

[4]杨钧,李江平,王京等.道路交通科学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219.

[5]杜心全,卢勇主编.道路交通管理[M].北京:群众出版社,2009,112.

[6]孙华.论大学校园应急预案的编制[J].煤炭高等教育,2007,2,47.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宣传教育道路交通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道路交通安全法》修改公开征求意见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现代道路交通文化景观探究与实践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欢迎订阅2017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欢迎订阅2017 年《道路交通管理》杂志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