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2011-03-21 06:36张红梅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年1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院校高职

张红梅



高职院校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

张红梅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福建 漳州 363000)

高职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两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压力及其来源、排解方式的问卷研究,分析高职院校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综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以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成因;对策研究

1 引言

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职业大学”开始,迅速发展壮大,现已发展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分支,为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专门人才[1]。然而目前社会上仍存在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同,高职教育地位的不高等现象。高职学生又因其学制短、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学习压力大、学历层次不高、就业困难,以及来自身心发育、情绪变化等方面的心理困惑与不平衡,使许多学生陷入焦虑、失望和困惑之中,其自信心、学习能力、人际交往、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调解能力等方面都随之产生一系列问题。本文主要从高职学生生活适应问题、学习考试紧张焦虑问题、高职学生压力问题以及压力的求助问题等若干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随即抽样选取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和漳州卫生职业学院国家统招高职生为研究对象,这样的研究对象具有广泛代表性。

2.2 研究方法

2.2.1 问卷调查法

共发出调查问卷200份,回收198份,回收率达99%。其中男生56人,女生142人。问卷涉及文史(3.54%)、理科(7.58%)、工科(13.13%)、医学(74.24%)、艺术(1.52%)等几个学科门类。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学生的基本情况,作为分析时参考,包括学生的性别、出生地、是否独生子女等;第二部分共有16个问题,从不同侧面反映学生适应能力、学习、人际交往、就业、压力排解等方面的现状;第三部分是辅助题,以了解被调查者主要困扰的问题。

2.2.2 文献资料法

查阅大量有关“高职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的著作和论文,对自己研究结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为此方法的论证提供理论依据。

2.2.3 专家访谈法

有针对性的咨询和访问了专家、教授。

3 结果统计与分析

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来看,在收回的198份问卷中,其中,独生子女28人,占总数的14.14%;非独生子女170人,占总数的85.86%;来自农村的136人,占总数的68.69%,来自城镇的51人,占总数的25.76%,来自城市的11人,占总数的5.56%。因此本文分析结果较多的反应来自农村的非独生子女的心理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归纳出当前高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环境适应问题

3.1.1 生活适应方面

就“对大学生活适应状况”方面,调查的结果还是比较乐观,15.66%的学生选择了“很好”,77.27 %的学生选择了“还可以”,只有4.04%的学生选择了“较差”, 3.03%的学生选择了“差”。这说明了来自农村的非独生子女的高职学生适应生活能力较强。

3.1.2 对学校环境的适应状况

表1 宿舍是否有利于学习

表2 是否对学校或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

如表1、表2所示,25.76%的学生选择了宿舍不利于学习,仅有7.07%的学生没有对学校或教学质量产生过不满心理。高职学生普遍感到进校后理想与现实差距较大,对所上学校、所学专业的学习方式不够适应,加上对所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选择等方面比较迷茫,诸多因素使得大部分高职学生对学校环境有些不适应。

3.2 学习和考试问题

关于“考试前是否会紧张”与“紧张情绪是否会影响考试”的问题调查显示:只有7.58%的学生考试前后不会紧张,15.16%的学生认为紧张情绪不会影响考试成绩。尽管所有的高职学生都经过了千万次考试经历,但他们尤其是基础较差的高职学生仍然感到大学考试是一种压力和负担,他们无端担心考试失败,一想到考试心理就非常紧张,总担心某一门会考砸,甚至产生了厌倦考试的心理状态[1]。考试焦虑在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并时常危害着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

3.3 高职学生的压力负荷状况

3.3.1 身体健康和外貌压力

调查显示,仅有4个学生认为身体健康不重要(图1),仅有6.06%的学生对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会感到担忧,22.73%学生对自己的身形、容貌感到不满意,而且有45.45%的学生认为如果有条件,愿意自己的身形、容貌有所变化。说明青春期的学生对自己健康和容貌状况还是比较关注的,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焦虑,有的为自己先天条件不够理想感到自卑,担心不能获得异性的好感、担心影响就业和公众形象。

图1 你认为身体健康是否重要

3.3.2 人际交往的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3.64%的学生选择了与别人的沟通交往不存在障碍(图2),仅有14.14%的学生认为与同学相处不存在压力。人际关系对大学生完成学业、发展人格具有重要作用,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大学生们希望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结交朋友,但由于高职学生心理成熟度有限,适应能力不强,在人际交往中出现一些异常心理,造成人际交往障碍。

图2 与别人的沟通交往上是否存在障碍

3.3.3 异性交往的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15.66%的学生对异性表白遭到拒绝时不会感到压力,27.27%的学生对单相思异性朋友没有压力。高职学生正值性成熟和谈恋爱的年龄阶段,可是由于他们思想尚不成熟,考虑问题较简单,缺乏经验与指导,感情易冲动,在对待和处理恋爱问题上常常不知所措,表现为单相思,混淆友谊与爱情,处理不好爱情与学习及其事业之间的关系。这种困扰会造成莫名的不安和骚动,达到严重程度时,就会产生心理问题。

3.3.4 就业的压力

表3 对专业就业前景是否感到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表3),93.43%的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就业前景会感到压力,仅有0.51%的学生不会对自己的前景感到困惑和担忧(图3)。在高职学生心理压力大小排序一题中,大部分学生选择最大的压力是就业压力,这可以看出高职学生在就业方面存在不自信和承受着比较大的心理压力。

图3 对自己的前景是否感到困惑

3.3.5 父母期望的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69.19%的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很高”,30.81 %的学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一般”,仅有3.54%的学生认为父母的期望不会给自己带来压力。大部分家长期望通过子女上学, 毕业后找份好工作, 然后维持家庭, 家长的高期望值与高职生就业的实际情况有一定差距, 这种情况往往引发高职生自责自怨的心理压力。

3.4 心理压力排解方式

表4 遇到压力会最先向谁求助

表5 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

调查结果显示,仅有0.51%的学生遇到压力会最先向老师求助(表4),1.52%的学生遇到压力会最先向专业人士求助,而“你会采取何种方式应对压力?”的调查中(表5),28.79%的学生选择了“转移”,23.74 %的学生选择了“发泄”,9.09%的学生选择了“压抑”,还有38.38%的学生选择“自然调整”。结果显示高职学生在遇到压力时,大部分是选择家人和朋友来消解压力,而非老师,这点值得教育者关注。

4 原因分析与对策

4.1 原因分析

4.1.1 社会环境因素

许多人存在鄙薄职业教育的观念,在普通高校的扩招中,高职的分数一降再降,社会上普遍认为高职教育是二流教育、低等教育【2]。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差,是经过多次筛选,从普通高等学校淘汰下来的末等生,容易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加上,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人才技术、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面对社会残酷竞争和人们片面思想困扰双重影响,高职学生极易产生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从而引发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

4.1.2 学校环境因素

学校环境是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会产生直接影响。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一些高职院校领导认为只要抓好思政工作,保证学生不出事情,不走极端就万事大吉,没有必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过多投入。现今,许多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定位不清晰,盲目扩大规模,不能形成自身的办学特色,甚至办学条件不成熟,培养出来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求,导致高职生就业相对困难,失望、沮丧、自卑情绪油然而生。

4.1.3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每个人成长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养育方式不妥当容易让孩子产生性格偏差,家庭关系不和谐,家庭结构不健全使孩子得不到关爱、没有归属感,也极易产生心理障碍。加上贫富差距,许多学生家庭经济条件不好,同学之间的互相攀比,极易造成贫困生心理发展失衡,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

4.1.4 自身心理因素

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后,远离家人和朋友,环境、生活、学习、角色转变,使许多学生遇到困难不知所措。加上入校后理想中的大学与现实的差距,就业现状与自身期望值存在偏差,往往导致学生就业时迷茫、失落,背负巨大的心理压力。

4.2 对策

4.2.1 转变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培养学生主体意识

很多高职院校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错误的认为毕竟只有极少数学生心理不健康,还处在”问题出现-被动解决”的初级阶段,实现有效地向“预期问题-早期干预”阶段的过度还需不断地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3],把一切可能出现的因素扼杀在萌芽状态,树立学生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互助教育,营造健康活泼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

4.2.2 转变教育方式,当好学生的良师益友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遇到挫折和压力时,只有极少数学生会找老师消解压力,无疑给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教师尤其是辅导员老师应该是学生最亲密、最信任的良师益友,为何得不到学生的信任。高职院校确实应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去,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心理知识。教师经常深入学生宿舍,增进师生交流,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尊重学生的人格,爱护学生的心灵,替学生保守秘密,才可能第一时间掌握学生思想动向,变被动为主动。在和谐、真诚、关爱、理解的氛围中,学生会逐渐产生安全感和自信心,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促进。

4.2.3 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积极建立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体系;对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建立健康档案。开展一对一及多对一的帮助,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学习成才、择业交友、健康生活等方面具体问题。重点关注贫困生、学习较差的学生、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人文关怀,搭建工作平台,拓展工作内容,化解心理危机,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4]。

4.2.4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文明健康的校园文化氛围,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优良的校风、学风、班风、寝风有利于学生陶冶思想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职院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有意识把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内容融入活动中,创建健康向上、宽松愉悦的环境,为他们提供情感宣泄的舞台,同时在活动中得到展示自我的满足感,增强环境适应能力,从而减轻心理压力,顺利度过心理敏感期。

[1] 马长路,薛文通.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9):78-80.

[2] 殷雷.当代大学生就业的不良心理状态[J].心理科学,2004(4):993-996.

[3] 陶书中,袁海燕.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7):112-113.

[4] 刘幼群.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7(12):56-58.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education

ZHANG Hong-mei

(Zhangzhou Health Professional College, Zhangzhou, Fujian, 363000, China)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problem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mental health brought serious challenges. Through to Z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nd Zhangzhou Health Professional College two vocational colleges students psychological pressure and its origin, loafed way of questionnaire research, analysis of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puts forward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comprehensive adopt various flexible education mode,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students' healthy psychology and good psychological qualit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College students;Mental health;causes; Counter measures study

(责任编辑:马圳炜)

2011-01-28

张红梅(1981—),女,福建漳州人,研究实习员,学士。

G718.5

A

1673-1417(2011)01-0103-06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院校高职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