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阶段凝汽器端差降低工艺

2011-03-28 06:20方昊军梁浩
电力建设 2011年4期
关键词:管孔凝汽器隔板

方昊军,梁浩

(河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石家庄市,050021)

0 引言

凝汽器端差是指汽轮机排汽温度与凝汽器循环水出口温度之差。凝汽器端差越小,排汽温度越接近循环水出口温度,对应的排汽绝对压力越低,排汽焓值越低,蒸汽做功能力就越强,汽轮机就多发电。但是,随着端差的减小,循环水的压力和流量将增大,循环水泵的耗电量亦将增大,当增加的耗电量等于汽轮机增加的出力时,此时的端差即最佳端差。当运行端差小于此端差时,经济性必然降低。

端差是反映凝汽设备热交换状况的指标,端差除了与循环水量、速度、进口温度有关外,还与凝汽器冷凝管表面清洁度、真空系统严密性有关。

造成凝汽器端差大(或增大)有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等多种原因。作为电力建设施工单位,可以控制端差的措施主要集中在安装阶段。围绕端差产生的技术原因,在安装过程中应从保证换热面积最大化、保证清洁度、保证真空系统严密性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避免或杜绝投运后端差的增大。

1 保证换热面积最大化的措施

1.1 凝汽器外形尺寸控制

凝汽器有效容积的大小直接影响排汽和冷却水的换热面积。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安装的可靠性,一般选取两端板(胀板)间距的公差范围为-20~0 mm,此公差要求已充分考虑到安装误差及冷凝管(铜管、钛管或不锈钢管)过短造成后续胀切管无法进行等因素。

以单台600 MW机组、型号N-35000型,双背压、双壳体、单流程、表面式凝汽器为例,冷却管为钛管,2台凝汽器共有规格为φ25 mm×0.7 mm(长度L= 11.205 m)钛管40 056根,换热面积为3.5万m2。两胀板间距每缩短10 mm,换热面积将减少31.44 m2;如果缩短20 mm,换热面积将减少62.89 m2。

在安装过程中若选取公差范围-20~0 mm中的上限值0 mm,则换热面积就会增加60 m2左右。换热面积的增加对于提高端差指标非常有利,因此建议在可能的基础上尽量选取上限值。

1.2 加大换热效果的控制

蒸汽通过冷凝管表面凝结成水,逐层滴流到凝汽器热井汇成凝结水。冷凝管的布置方式会影响到蒸汽凝结效果,应降低堵管率或彻底避免堵管。每堵死1根冷凝管,换热面积就减少879.2 mm2。

为了避免冷凝管破裂和管口漏水,应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原材料检验,严格控制穿、胀、切、焊管全过程。

(2)控制管孔清洁度。

(3)最关键是凝汽器隔板安装调整,良好的同心度可避免因穿管应力造成划痕破裂。

隔板安装调整方案为:

(1)以N-35000型凝汽器为例,每侧14道隔板,安装前每1道隔板都要设立检查孔,且检查孔应一一对应。每块隔板上至少要有3个检查孔,以检查孔为基准,对检查孔的纵横中心进行画线,并在3个检查孔上作明显标志,且每个孔的位置在14道隔板上应一一对应。

(2)查看隔板编号,编号位于隔板上下端面,装配时按编号及正反面顺序进行;隔板就位后,将相临隔板穿入拉杆(双头螺栓拉杆),进行临时固定。

(3)按同样方法将另一侧隔板就位并穿拉杆,保证其垂直度偏差不大于1 mm/m,管孔平直度不大于2 mm。

(4)调整隔板,使其垂直于底板,垂直度每米不大于1 mm,总量不大于8 mm;隔板距离偏差不大于2 mm。用钢丝悬重锤找正隔板的管孔同心度,重锤质量为20 kg。找同心度测量时应对钢丝垂弧数值进行修正,以保证端板、隔板的同心度。

钢丝垂弧数值计算公式为:

式中:fx为垂弧,mm;fm为最大垂弧,mm;mp为钢丝单位长度的质量,g/m;mw为悬挂的质量,kg;x为钢丝固定点到所求垂弧点的距离,m;钢丝两固定点间的距离为2l,m。

钢丝两固定点间的距离为11.205 m,0.50 mm钢丝单位长度的质量为1.53 g/m,悬挂质量为20 kg,因此fm=1.2 mm。

根据公式(2)得出,20 kg重锤,0.50 mm钢丝,钢丝固定点位于两端端板,钢丝最大垂弧1.2 mm,管板对应的管孔中心同心度偏差不大于1.5 mm。

(5)隔板全部找好后进行平直度调整,调整完毕后进行点焊固定。

2 保证清洁度的措施

2.1 严格控制穿管工艺

清洁度控制是凝汽器安装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一般对于穿管前的清洁度检查验收比较重视,而由于穿管过程中和穿管后期时间跨度大,周期较长,容易被大家忽视。

穿管过程杂质产生方式主要有风沙、雨雪、恶劣天气、中间捎带、不良穿管方法等因素。清洁度保证应在以下几方面做好过程控制:

(1)做好穿管前的交底工作,派专人昼夜监督穿管过程。

(2)风沙、雨雪天气停止穿管,并覆盖管板表面;雨雪过后,若冷凝管有水,必须擦拭干净,否则雨水进入管孔将会锈蚀冷凝管。

(3)穿管后冷凝管抽查检验。中间隔板孔的附着杂物会由冷凝管带到对面胀板孔,此点容易被忽视。因此穿管后,应将管子部分退回进行抽检,若确有杂物捎带,须全部退出胀板孔进行认真清理。

(4)穿管最后阶段,部分难以穿入的管子,避免用附有杂物的物体敲击,防止杂物进入管孔。

2.2 合理布置冷凝管,防止内部淤垢

(1)在循环水中适时适量添加阻垢剂,防止冷凝管结垢。

(2)根据设计意图合理调整冷凝管安装坡度,进水侧管口标高尽量取上限值,出水侧管口标高尽量取下限值。

(3)对于部分机组凝汽器冷凝管水平布置情况,仍应考虑偏差因素,通过合理选取上限值和下限值,调整安装坡度,减少积水和结垢。

2.3 冷凝管端口胀切工艺控制

(1)对于钛或不锈钢材质冷凝管胀切,在钛管或不锈钢管露出管板0.3~0.5 mm后采用自熔焊工艺焊接。

(2)对于铜材质冷凝管胀切,在铜管露出管板1~3 mm后,应把进水口翻边15°;若施工许可,应尽量减少外露长度,可取下限值即1 mm。

(3)管口切割应光滑、无毛刺,翻边角度尽可能大些。若允许在胀板上涂抹1层防腐层并与管口平齐,则可彻底杜绝管口挂纤维物质的可能。

2.4 正确安装胶球清洗系统

胶球清洗系统起着在运行中清洗冷凝管内部附着物的作用,清洗后加大换热效率,降低凝汽器端差。

考核胶球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收球率,引起回收率低的因素有2方面:一是有的胶球因收球状态下格栅四周与筒壁间隙过大,当大于格栅空隙宽度将造成胶球顺循环水回水进入江河或冷却塔;二是凝汽器内部有死角,胶球卡塞在缝隙里。

在安装胶球清洗系统时测量校正格栅间隙很重要,一般不会忽略;但对于凝汽器水侧结构亦应引起充分重视。在水室端盖中,牺牲阳极板与端盖之间是否存在间隙,过大或过小都不会影响收球效果,但当间隙略小于胶球直径时,就有可能造成胶球卡住。另外,一些死角和棱角在不影响凝汽器结构的前提下,应尽量进行必要的修整。

3 保证真空系统严密性措施

真空系统不严密的典型特征表现在:真空缓慢降到某一定值即保持稳定,这说明漏气量和抽气量达到了平衡,而且随着负荷的升高,汽轮机真空也随着提高。真空缓慢下降一般对机组的安全威胁不太大,但对汽轮机经济性影响较大。

低压缸后轴封是空气易漏部位,当后轴封供汽不足或中断时,将会有大量空气漏入排汽缸,不但会使汽轮机的真空降低,还会因冷空气冷却轴颈使转子收缩造成胀差。而且轴封的间隙越大,对机组的真空影响越明显。后轴封供汽中断,通常是由于负荷大幅度变化、供汽汽源中断或汽封系统进水等情况造成的。

因此在安装阶段,主要采取以下措施来保证真空严密性:

(1)在安装法兰连接件时,仔细检查接合面,接触不良时,要进行必要的对研或研刮,并且所加装的垫要符合规范要求。

(2)减少管接头连接,多采用焊接连接。在必须采用管接头连接的情况下,尽量采用球形接头的管接头。

(3)逐个检查热工控制仪表接点的严密性,尤其在试抽真空时更应认真检查。

(4)设备备用口及时封堵。

(5)汽封加热器疏水考虑采用多级水封方式进入凝汽器。

(6)调整汽轮机低压缸端部汽封间隙取下限。汽封间隙一般要求为0.50±0.05 mm,在不影响安全的情况下,端部汽封套建议取下限值,即0.45 mm。

(7)认真实施灌水试验,并对参加灌水检漏的系统进行严格质量控制。

4 结语

实践证明,以上措施的实施对于降低凝汽器端差大有裨益。河北省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承建的定洲电厂一期工程1号机,端差设计目标值为4℃,而经过严格过程控制,实际端差值仅为2.84℃;江苏沙洲一期工程2号机,端差设计目标值为5~8℃,而实际端差值仅为3.17℃;北仑三期工程7号机端差设计目标值为3.6℃,而实际端差值仅为2.9℃。端差值的有效控制,提高了机组经济性,为电厂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DL 5011—92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S].

[2]徐世明.汽轮机凝汽器端差运行诊断分析[J].湖南电力,2010,30(1):39-41.

[3]于淑梅,刘佳琪,常澍平,等.回热加热器变工况端差基准值研究[J].发电设备,2010,24(3):169-171.

[4]赵永平.小型火电机组凝汽器端差偏高原因分析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0,29(11):104-104.

[5]陈功.影响凝汽器传热效果的因素及分析[J].节能,2007,26(3):19-21.

[6]何冬荣.韶关电厂8号机消除凝汽器真空低的技术改造[J].电力建设,2005,26(5):17-19.

[7]赵淮波,黄校春.小型汽轮机凝汽器端差偏高原因分析及对策[J].冶金动力,2004(4):53-54.

[8]方超.凝汽器运行工况相对定量分析探索[J].华东电力,2004,32(6):49-51.

[9]张贵安.影响凝汽器传热端差的因素及对应措施[J].能源与环境,2004(1):29-31.

[10]周兰欣,林湖,胡学武,等.凝汽器传热端差的计算与分析[J].汽轮机技术,2004,46(3):170-172.

猜你喜欢
管孔凝汽器隔板
凝汽器汽侧真空泵冷却系统提效改造
凝汽器配套液环真空泵的应用及相关设计计算
基于改进K-means聚类与分水岭的木材横截面管孔分割
一种快速检测管板管孔加工质量的工装
基于有限元分析的隔板工艺支撑技术研究
大直径卧式容器分液隔板的应力与变形分析
压力容器隔板的一种设计方法
蒸汽发生器管板管孔锈蚀原因及控制措施
横隔板参数对装配式箱梁宽桥受力的影响
关于低压锅炉对流管胀接技术规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