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孙思邈养护生命中的细微思考

2011-03-31 16:32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3期
关键词:孙思邈千金令人

(长春中医药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7)

一代宗师孙思邈(581—682)给我们留下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姊妹巨著《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今天两部著作不仅成了医学界探幽讨源的圭臬,也成了芸芸大众养护生命的瑰宝[1]。孙氏的养生理念对人类具有鲜活的指导意义。与他同朝代的大诗人杜甫[2]发出了“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曲江》)的感叹,大师却以他101年的寿数,当时极其罕见的高龄,诠释了自己所创养生理论的正确。探究大师养生理念中精微细密的思考,对生命颇具人性化的关爱举措,定会给今人带来大的裨益。笔者将对此条分缕析,以飨热爱生命的广大读者。

1 生活方式方面

在《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中,孙思邈对人体的细微关爱之处俯拾即是,事无巨细,思考精微,读来令人啧啧称颂。在生活方式上,大师主张生活简朴,不要为物质所累。在《千金要方·养性》中他对人们叮嘱道:“至于居住,不得绮靡华丽,令人贪婪无厌,乃患害之源。但令雅素净洁,无风雨暑湿为佳。”又言:“衣服器械,勿用珍玉金宝,增长过失,使人烦恼根深。”这里,大师告诫我们居住的屋室不要“绮靡华丽”,只需“雅素净洁,无风雨暑湿即可”。穿衣用物,器皿陈列,勿用“珍玉金宝”,过于看重绮丽华贵,会给人增加患得患失意识,使内心受累。实践证明,“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的心态,对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居室不可绮靡华丽,但不可无书。在《千金翼方·养性》中,他细微地陈述说:“人性非合道者,焉能无闷,闷则何以遣之,还须蓄百卷书,《易》、《老》、《庄子》等,闷来阅之,殊胜闷坐。”蓄书百卷,闷来阅之,读书能使人入静,读书能净化人的意念,读书能拓展智慧潜能,读书能使人长寿,时至今日,早已成愈来愈多人的共识[3]。大师养生理念的前瞻性,令人称奇。

2 行卧举止方面

在行卧举止方面,大师对人们又提出了细致的要求。在躺卧时他叮嘱人们:“不欲露卧星月,不欲眠中用扇。”这就是说,此举易使人着凉受风。他甚至更细微地对人告诫:“人每见十步直墙勿顺墙卧,风利吹人发癫及体重。”这样的入睡环境由于风力较强,导致人受风、着凉、染病的几率更大。甚而在睡姿上,他都提出了自己的主张:“屈膝侧卧益人气力,胜正偃卧。按孔子不尸卧。”今天看来,屈膝侧卧有益于人,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在着衣上,他又体贴入微地数说:“湿衣及汗衣皆不可久着,令人发疮及风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洗之,不尔,令人小便不利。凡大汗,勿偏脱衣,喜得偏风,半身不遂。春天不可薄衣,令人伤寒霍乱,食不消,头痛。”这是说长时间着湿衣、汗透衣易使人染疾。脱衣只脱半边,上身一边着衣,一边袒露,易偏受风,使人半身不遂。春季不宜着单衣、薄衣,易染疾患,也正如民间所说:捂春晾秋。春季宜捂不宜晾,春装宜厚暖。对待沐(洗头)浴(洗身)等细小事情,他又关爱有加地叮嘱人们:“沐浴后不得触风冷。新沐发讫,勿当风,勿湿萦髻,勿湿头卧,使人头风眩闷,发秃面黑,齿痛耳聋,头生白屑。饥忌浴,饱忌沐。”洗浴之后不得触冒风寒,不可发湿而卧,易生疴疾。空腹不宜浴身,饱时不宜洗发。对待食寝时的要求,大师又有其精微的见的,他指出:“食上不得语,语而食者,常患胸背痛;亦不用寝卧多言笑。寝不得语者,言五藏如钟磬,不悬则不发声。”食不言,寝不语,已被更多的人所认知。一千多年前的大师的殷殷忠告,读来不能不让人赞叹。

3 言笑念想方面

在言笑念想方面,孙氏又有其独到细微的思考,他说到:“美药勿离手,善言勿离口,乱想勿经心。”告诫人们应口中常说善言,脑中无邪想歹念。“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健康向上的心理基础,定然是人健体强身的一大保障。人应居安思危,有防患未然的意识,孙氏又曾细微地提醒人们:“凡居家常戒约内外长幼,有不快,即须早道,勿使隐忍,以为无苦,过时不知,便为重病,遂成不救。”他提示人们,有了小病便应重视,防微杜渐,以免由小引大,不可一味隐忍,一旦延误了治病的时机,便会形成膏肓难挽。如将大师之语铭刻在心,定会留住诸多人的健康,挽回许多人的生命。细微的思索,彰显了防患未然,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养生大法。

4 选择居处方面

孙思邈养生理念的细微思索,在对人们选择居住环境所做的要求和提供的参考中,得到了恰切的展现。在《千金翼方·择地》中,他提出了选择居住环境的标准:“山林深远,同是佳境,独往则多阻,数人则喧杂。必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如此得十亩平坦处,便可构居。若有人功,可至二十亩,更不得广。广则营为关心,或似产业,尤为烦也。若得左右映带,岗阜形胜,最为上地。地势好,亦居者安,非他望也。”孙氏建议人们居住在“人野相近,心远地偏,背山临水,气候高爽,土地良沃,泉水清美”的环境中。他所描摹的理想佳境,现实中无法人人企及,但从中我们可以悟出,居住环境的好坏和人体健康与否相关相联。从小处着眼,趋利避害,定然会维护住生命的久长。对人居住在屋室中,他又遵遵地告诫:“凡人居住之室,必须周密,勿令有细隙,致有风气得入。小觉之有风,勿强忍之久坐,必须急急避之。久居不觉,使人中风。”居室中不能有贼风,“必须急急避之”,否则易染疾患。这种防范贼风、风邪干犯的提示,是大大益于今人的[4]。

5 饮食方面

在饮食方面,大师思考之细微,简直不胜枚举,用言语难以该尽。大师提倡饮食简单,他说:“厨膳勿使脯肉丰盈,常令俭约为佳。”饮食简单,不营养过丰。今日广西巴马、永福两个长寿之乡老人长寿之因,便有此一点。先生又言:“是以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食如饱中饥,饥中饱耳。”是说在感到饥饿之前先吃饭;在感到口渴之前先饮水。每顿饭要适量少吃。如吃得太多,难以消化。因此要让自己感到饱时又有微微的饥饿感;饿时又微微觉得腹中有食。意即不大饥,不大饱。同时又指明多食会伤害身体。实践证明,这种饥饱辨证理论是千真万确的,对今人来讲意义重大。当今人所言“要想身体好,吃饭八分饱”,恰能印证此说。他又精微地告诫人们一些禁吃的食物:“茅屋漏水堕诸脯肉上,食之成瘕结。凡曝肉作脯不肯干者,害人。……湿食及酒浆,临上看之,不见人物影者,勿食之,成卒注。”雨淋肉,久晒不干之肉,馊饭浊酒要禁吃,早已被人所接受。在吃饭前,吃饭后,大师都有其细微独特的感受,他说:“人之当食,须去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曝嗔,多令人神惊,夜梦飞扬。”有怒不端碗,端碗既消怒。他又说:“夜勿过醉饱,食勿精思为劳苦事,有损。”夜晚酒醉过饱,长期如此有损身体,人们早已认同。吃饭时不要费想,思虑烦心劳苦之事,有伤身体。读到此处,大师的细微感悟,不能不令人瞠目。吃饭以后,他又说:“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饱食仰卧成气痞,作头风。”吃饱了倒头即睡,定然伤身。饭后又如何去做呢?大师又有告诫,他说:“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躇踌。计使中数里来,行毕,使人以粉摩腹上数百遍,则食易消,大益人,令人能饮食,无百病。”饭后百步走,干洗面,用手擦摩腹部,散步时还应有一个从容自得的心态,不妨一试者,定会健体延年。

“攻入者非一途”(稽康《养生论》)[5],伤害人体的因素并非来自一个途径。今天的人应防微杜渐,从小处着眼,重视孙思邈养生理念的细微之处,身体力行,接受大师极具人性化的关爱教诲,以健康的体魄,久长的生命来回报大师殷殷的叮嘱。

[1]李长福.孙思邈养生全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1-29.

[2]张忠纲.杜甫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9:21-29.

[3]严善徐,卢声远.试论孙思邈的养生学术思想[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5(1):44-45.

[4]赵春妮,罗家兵.从孙思邈的《千金方》看老年人的养生与防病[J].江苏中医药,2004,25(10):14-15.

[5]段逸山.医古文[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104-110.

猜你喜欢
孙思邈千金令人
虎家“四千金”
“千金”原来指男儿身
孙思邈与屠苏酒
令人惊喜的均衡与成熟 B&W Formation Bar/Bass
孙思邈的长生之道——饮食之道
在那个令人心跳的晚上
千金醉琴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学术思想点滴
令人匪夷所思的《公平竞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