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棍儿

2011-03-31 21:46刘富强
当代矿工 2011年7期
关键词:冰棍儿冰糕小虫子

□刘富强

(一)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可有些人,却永远成不了“状元”,更听不到人们的赞美和歌颂。他们就是在炎热的夏天里走街串巷卖冰棍儿的小贩们。

我的母亲就曾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现在算来已经30多年了。小时候,因为家庭生活困难,每到夏天母亲就会背上自制的绿色木箱子,揣着街道办事处给开的证明信,步行到10多公里外的批发部买冰棍儿来卖。虽然天气炎热,但她自己却舍不得吃一根儿,我们更是不敢奢望。直到有这么一天,天气有点阴,母亲从早晨起来出去,一直到晚上才回来,100根冰棍儿才卖了一少半儿,还累得筋疲力尽,回到家就瘫倒在炕上,箱子里的冰棍儿也全部瘫在了箱子底。父亲一边劝母亲不要再去卖了,一边把变成粥状的冰棍儿盛了5大碗,送到我们每个人的面前。睡意全消的我们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好甜呀!当时的我们是多么无知。只有大姐慢吞吞,一小口一小口地吃着,若有所思的样子……

第二天,母亲又背上了冰棍儿箱子走出家门。后来,父亲用单位补的出差费给母亲买来了一辆半旧的四轮小推车,母亲高兴极了,从此她推着小车卖冰棍儿,一卖就是20年。别看这冰棍儿箱子不起眼儿,但却立了大功。当时,我们姐弟五个,只有父亲一个人上班,是这只冰棍儿箱子,是母亲辛勤的劳动,使我们在那样贫困的条件下,没有中途退学,全部上到高中毕业,大姐和三姐还上了工农兵大学……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两分钱一根的白糖冰棍儿早已经演化成冰糕、雪人、刨冰等各式各样的冷饮小吃。但我总忘不了当年母亲那苦涩的笑容和疲惫的身影、忘不了母亲背着沉重的冰棍儿箱子声音嘶哑地沿街叫卖、忘不了我们吃冰棍儿粥的情景……

如今,我的女儿也已经长大了,天气稍热一点儿她就吵着要吃冰糕,一天吃好几块儿。每当这时,我就会给她讲我童年里冰棍儿的故事,以及奶奶卖冰棍儿步履艰难的情形。现在,女儿也渐渐懂事了,无论天气多热,她一天也只吃一根冰糕,还时常给奶奶送去半块儿!

贫苦的生活使人过早成熟,也许正是这样,生活富裕的我才不会忘记过去与现在之间的路途。

(二)

去年夏天,出嫁落户到天津南开区的大姐来家看望老妈,她心酸地向我讲述了她8岁那年第一次吃冰棍儿的情景:

记得那时候,全家人还在郊区习家套乡黄坨村务农,爸爸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妈妈养猪、养鸡、操持家务。那时的夏天,人们只能以喝井水解暑、降温,尽管那时的井水里时常有小虫子游来游去,但大家伙儿仍然感觉十分解渴。什么是冰棍儿?人们似乎还没有这个概念。那时候全家五口人,只有姑姑在开滦赵各庄矿“五七”大队做“家属工”,每天的工钱只有5角,尽管这样,也让全村的老老少少羡慕得不得了。辛辛苦苦一个月下来,姑姑拿着十几元钱准备回家时,却为该给我们几个小孩子带回点什么而犯愁了。这时,同去的另一位姐妹突然来了灵感:大热天的,咱们乡下的孩子们还没见过冰棍儿是什么东西,买几支带回去,他们一定会高兴地跳起来。果然,姑姑用了两角钱买了10支红糖冰棍儿,装在饭盒里,先用手绢裹上,然后用窑衣包了个严严实实。就这样,姑姑一路小跑儿了近30里路,把冰棍儿带回了家。听说姑姑从赵各庄买来了冰棍儿,左邻右舍这些馋嘴的孩子们把姑姑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像看稀世珍宝一样。当姑姑小心翼翼地一层一层打开饭盒时,不禁“哎哟”一声,难过地哭了。饭盒里只有半饭盒糖水和十根儿漂浮着的小木棍儿了,姑姑轻轻地把一支支小棍儿捞出,然后让我们挨个喝糖水,可是谁也舍不得多喝一口。尽管这冰棍儿水已经有些温度了,可它在乡下孩子们心里却是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这时,姐姐和我在心中默默地立志:“好好学习,力争考上一所名牌大学,参加工作挣钱后,先给弟弟妹妹们买冰棍儿。”

渐渐地,乡下也开始有冰棍儿卖了,妈妈为了养家糊口,走街串巷卖起了冰棍儿,可我们姐弟五个仍很少吃,因为我们都体谅妈妈,知道挣钱不容易。

30多年过去了。现如今,花色品种繁多的冷饮摊点遍布大街小巷,令人眼花缭乱。喝带小虫子的井水防暑降温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了。

猜你喜欢
冰棍儿冰糕小虫子
吃冰棍儿
做冰棍儿
有趣的“冰糕棍鞭炮”
邀请太阳吃冰棍儿
《我是一只小虫子》写话设计
小虫子的大世界
爆红朋友圈的绿豆冰糕
瓶盖子和小虫子
冰糕与少年
冰糕为什么会冒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