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

2011-03-31 22:27邵书慧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1年6期
关键词:时期区域人才

邵书慧 (长江大学经济学院,湖北荆州434025)

党的 “十七”大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科学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探索新时期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把握新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和总体特点,使人才培养方案符合新时期的需要;必须将人才培养方案置于新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审视、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人才培养蓝图,才能构建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1 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及所需人才的主要特点

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有以下发展趋势值得人们关注:其一,低碳经济社会迅速崛起。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其二,科学技术的发展将更为迅猛。这种发展将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生活的节律与面貌,也必然影响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导致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变化,从而对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其三,经济进一步全球化和国际化发展是必然趋势。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将更为普遍,竞争也将更为激烈。其四,新时期科技知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会更大。因此,新时期物质财富的增长将不再是以资源、资本为主,而是以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为主。而作为人才培养、知识创新为主阵地的高等教育将成为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的支拄。

这种发展趋势,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将从农业化国家走向工业化国家、从乡村化社会向城镇化社会、从单一性社会向多样性社会转化,一言以敝之,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化。这种转化,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人才应当是既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又具备良好身体和心理素质,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的新人;应当是既有扎实的基础,又了解学科发展前沿,能迎接高新技术挑战的新人;应当是既具有国际视野,又通晓中国历史与国情,能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人;应当是既胸怀大志、充满朝气,又脚踏实地、百折不挠、积极进取的新人。要培养这样的新人,就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2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的基本思路

2.1 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调查发现,高等学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缺乏特色。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趋同化现象越来越突出,办学缺乏特色,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第二,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加以改进,因此,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三,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设置趋同,导致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有些专地方人才供大于求,而有些地方的人才供不应求。第四,社会用人单位认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与实际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教学设施落后、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较少、教学管理弱化和缺乏专业实习和案例教学。

2.2 改革的基本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以及新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需求的特点和要求,高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首先,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高校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从主要面向为政府培养宏观经济管理型人才,转向面向为政府、农村企业培养兼顾宏观经济和微观管理型的 “实务经营”与 “外向复合型”人才,强调经济与管理学科的融合。

其次,构建与新时期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体系。即按照学程分段、专业分流的要求,整合基础、优化课程、科学设计,构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的3级课程平台,使学生在完成公共课、学科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再确定其发展的专业方向。

第三,适应新时期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主要课程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为实现新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落实新的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要求,必须站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制高点,用现代观点来审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现代特点和时代气息。

第四,根据农村区域发展专业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在深化教学内容改革的基础上,强化和突出案例教学,加大双语教学的改革力度,广泛采用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第五,构建与新时期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通过综合实验、综合实习、综合性课程设计、科研入门训练等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将尽可能多的实训手段引入实践教学过程,突出实用性和适用性,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创新能力。

最后,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的评价体系进行改革。主动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制定新的考试和评价制度,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营造有利于创新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氛围。

3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人才培养实践

3.1 学程分段,专业分流

构建与新时期人才需求相适应的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体系。即按照学程分段、专业分流的改革要求,1~2年级按经济学大类进行基础教育,在完成公共课、学科基础课教学的基础上,3~4年级根据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及学生个人的爱好再确定其发展方向。

根据农村区域发展专业课程的内在联系,对课程设置进行结构与内涵上的调整,经过科学地组合后,重新构建新的课程体系。统一设置共同必修课,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 “厚基础”和 “通”的作用。另外,在专业课设置中,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组成多个专门化的课程模块,既使学生通过教学,达到原单一专业的学科水平和基本规格,起到了 “专”的作用,又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因材施教。

3.2 强化实践,培养能力

首先,针对现行有关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弊端,提出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基本框架。具体划分为4大体系:即专业知识准备性的实践教学;随堂性的专业实践教学;阶段性的专业实践教学和综合性的专业实践教学。在此基础上提出完成经济类专业实践体系改革的保障措施。

其次,实施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思路——实施模拟实践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建立农村区域发展专业技能实践模拟实验系统,即建立生产公司系统模拟实验、农村贸易公司系统模拟实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模拟实验等3个实践教学系统。

第三,对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教学方法进行改革。具体的做法:一是实行讨论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二是实行启发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三是实行现场调查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社交活动能力;四是实行案例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五是实行实验与实境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六是实行 “顶岗”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实际操作能力;七是实行指导研究式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

猜你喜欢
时期区域人才
人才云
分割区域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