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城郊村的公共治理研究

2011-04-01 07:48汤道化孙
关键词:公共事务长春

汤道化孙 硕

(1.长春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吉林动画学院 教务处,吉林 长春130012)

城市化进程中城郊村的公共治理研究

汤道化1孙 硕2

(1.长春工业大学 人文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2.吉林动画学院 教务处,吉林 长春130012)

城郊村的公共治理受到城乡二者的影响,有较强的独特性。本文以长春市C村为个案,分析城郊村公共治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启示城郊村公共治理的难点与重要性。

城郊村;公共治理

一、引言

在中国的城市近郊,有着许许多多的村落。改革开放后,城乡之间的交流日渐活跃,城郊村的生活方式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郊村受到城市化的强烈影响,发生了巨大的社会变迁。这些变迁一方面极大地提升了村落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又往往导致新的社会问题出现。关于城郊乡村问题的研究涵盖了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教育、养老、健康、环境、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本文不再一一赘述。

在这些问题中,城郊村的公共治理越来越显示出其内在问题。和很多乡村一样,公共治理是长期以来都存在的问题。截止2010年10月,以乡村公共治理为研究的论文超过1100篇,表明在中国急剧的社会变迁中,乡村社会治理成为重要的问题,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就公共治理而言,城郊乡村和其他乡村不同之处在于,城郊乡村受到城市变迁的强烈影响,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导致公共治理的复杂化,出现许多新问题。

本文以长春东郊C村为个案,通过访谈与观察等方式获取资料,展开分析,关注城郊乡村公共治理的问题。C村状况有其自身独特性,但是引发问题的社会背景与深层社会动因,却并非孤立或者独有。选择C村,一方面是因其问题较为集中,另一方面,也是试图通过C村,关注其背后蕴含的深层因素。

二、乡村公共治理的学理考察

(一)公共治理

英语中的治理(governance)一词,原意是控制与引导。20世纪70年代以来,治理一词在学界广泛适用,己成为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概念。治理理论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詹姆斯·N·罗西瑙在其代表作《没有政府的治理》、《21世纪的治理》等文章中明确指出:治理与政府统治(government)近义但不同义,它们之间有重大区别。统治是依靠权势控制、支配和管理;与统治不同,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它既包括政府机制,同时也包括非正式的、非政府的机制”。

公共治理是指政府、社会组织、公民等治理主体,通过协商、洽谈等互动的、民主的方式共同治理公共事务的管理模式。它强调的是主体多元化、方式民主化、管理协作化的上下互动的新型治理模式。

公共治理的对象是公共事务。所谓公共事务,包括公共物品的生产与供给、公共服务的设立与开展、公共空间的建设与管理等。

(二)乡村公共治理

根据公共治理的概念,可以推导出乡村公共治理的涵义。它主要涉及到治理主体、治理对象、治理手段与治理目标等因素。根据中国乡村的状况,可以认为:乡村公共治理是政府、村民组织与普通村民等治理主体通过自愿、平等的合作,运用权力去引导、控制和规范公民的各种活动,以最大限度地增进公共利益。

乡村公共治理对象是乡村公共事务。乡村经济、乡村教育、乡村卫生、乡村体育、乡村文化五大方面的资源以及社会福利、社会救济是传统的乡村公共事务。在当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新独立出来的乡村治安、乡村服务等也属于乡村公共事务。

三、城郊乡村公共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C村简况

C村位于长春东郊,本村人口约4千人,分为14个队。20世纪50年代,为了给长春市区供应蔬菜,通过迁移等方式,C村慢慢形成。80年代初期部分外来人口迁入,以租地种菜为生。到了80年代中期,长春城市流动人口增加,C村因其靠近城市和房租便宜,租住人口增加,主要为外来务工或经商人口。到2010年10月,租住人口已大大超过本村居民,比例为3:1。20世纪90年代之后,长春城市扩展开始征收C村土地,经历两次大规模征地,C村目前基本没有种植土地,仅剩中心居住区域,周边被厂房或企事业单位覆盖。因为失去土地,C村主要以务工、收租或小经营为生。

(二)C村公共治理存在的问题

通过调查,C村在公共治理上的问题主要有:

(1)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不足。乡村的一些必需事项,如修路、架桥、引水、农田设施建设等,C村目前问题较多。C村租住人口和流动人口都较多,而C村公共厕所较少,例如在C村的9队居区,只有一所公共厕所,早上如厕需要排队,需要等待超过半个小时,而且厕所基本无人打扫,卫生很差。2010年夏季长春地区多雨成涝,C村排水不畅,导致雨水倒灌入宅,形成一定损失。10月底笔者进入村巷,还偶尔可见路边很深的积水,很多自种的果木蔬菜等被淹死。租户周先生说:“村子里面玩的设施,娱乐场,健身器材,什么也没有;就一个街道,大泡子,等冬天时全是雪、垃圾堆的,街口一大堆,厕所一大堆,想过车都过不了,一冬都没人收拾。”

(2)公共治安存在隐患。C村租住人口和流动人口较多,而且处于城郊,临近大道,交通繁杂,这些都导致C村公共治安成为一个难题。在调查中,问及是否存在偷盗等现象,租地户赵大爷表示:“现在说不少,也不清楚是外来人口还是本地人,出现过白天撬开窗户入室盗窃的现象。”

问:这地方有没有人管?

周:派出所很少来。

问:也没治安巡逻什么的?

周:没有。这麻将馆海了。警察要是成天巡逻,谁敢呀!是不是?

问:村委会和你们的联系多不多?

周:不多。村委会是谁我们都不知道。

问:那你们租户租到这边来,他们不会有什么登记吗?周:没有登记。只有水费电费有人收。

(3)公共治理体系不完善

对乡村而言,公共治理需要乡镇、村委会、村民组织与全体村民一道,通过规范的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与建设。但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对于村内公共事务,乡镇一级缺位,因此有上述“派出所很少来,没有治安巡逻”,导致麻将馆盛行,偷盗偶发;村委会与村民的关系出现分离,村领导追求私人利益,或者积极与上级交往而忽视与村民的联系。

问:咱们这的村委会怎么样?家里有点啥事,村委会也能帮着出面什么的吗?

赵:没听说帮谁忙。不知道都干啥,一年也看不着官。前一阵下大暴雨,门口像条河似的,人出不来,那时村长来了,给这看看,说给修路,这算看着了。经常也看不着哇!

问:据说咱们东村这地要建厂房,要租。村集体是不是有钱?

赵:不是说不让建吗?

女婿:啥玩意不让建?建了!不让建?到这都谁建的?都是有权有势的,就这个道,到南头,都是大厂房,都出租,都有钱有势的。老百姓是瞅在眼里,急在心里,没招呀,你整不了人家。明明知道这块是你的,你整不了。小马路那边的厂房,租出去一年十来万块,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那。解决不了事,到惹人家反感,对你能好吗!你再整急眼了,人家一摆手,有各种人,不收拾你?

四、城郊乡村公共治理问题的原因

C村公共治理中出现的问题,有着中国乡村的某些共性,包括经济基础尚很薄弱,支撑公共治理的力度不够;小农意识没有完全消除,公共意识淡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概念普遍缺乏认识等。

但C村又有着城郊乡村特有的状况与动因。例如,村中陌生人较多,集体行动难以实现。通过调查分析,可以认为C村出现上述问题,其城郊乡村的区位产生巨大影响。具体来说,主要包括:

(1)陌生人较多,村庄公共意识淡薄甚至缺失

由于临近城市,城郊村流动人口往往较多。陌生人较多的乡村,互动交流难以展开,集体行动无法实现,生活共同体就难以建立或维持,公共意识、公共参与往往薄弱。例如C村,很多居民和邻居基本没有往来,在遇到公共事务或共同问题时难以合作。

(2)由于治理困难,乡镇政府介入较少或介入不当

城郊村人口、职业等比较复杂,增加了乡镇或街道一级政府的管理难度。例如C村,进行人口调查管理是极为困难的,甚至连进去通行都极为费力。在此情况下,很多乡镇街道政府不愿介入,采取不报官不究,没消息就是无事的态度。部分乡镇街道政府则仅仅介入寻求利益,例如卖地、招商。

(3)强者政治抬头

由于靠近城市,城郊村的发展机遇较多。在和城市交流发展中,马太效应出现,那些经济资本或社会资本较多的“能人”、领导强势崛起,跨越经济、政治等领域,成为全面精英,导致和普通村民的博弈极不均衡。公共治理所需的合作民主无法建立。

C村的公共治理问题及其原因,都和城郊村的区位有关,也和中国的社会变迁例如城市化和市场化等有着深层的关系。城郊村介于城市与乡村之间,既受二者影响,又关系二者的安全与发展。应该在城乡统筹考虑与二者精诚合作的前提下,促进城郊村公共治理的发展。

[1]〔美〕詹姆斯·N·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M].张胜军,等译.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2]朱宇.中国乡域治理结构:回顾与前瞻[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沈延生.村政的兴衰与重建[J].战略与管理,1998,(6).

[4]于建嵘.乡镇自治:根据和路径[J].战略与管理,2002,(6).

汤道化(1979-),男,长春工业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事务长春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初夏
公共事务概念分析
社区冲突:社区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路径研究
印语长春
柳长春藏品欣赏
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公文写作水平途径研究
黑河流域水资源管理现状与展望
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新模式分析
走进长春净月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