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哲学视阈的政绩主体需要

2011-04-01 09:21侯凤英张俊芳
关键词:东兰县政绩社会性

侯凤英,张俊芳

(大连海事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6)

价值哲学视阈的政绩主体需要

侯凤英,张俊芳

(大连海事大学a.马克思主义学院;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辽宁 大连 116026)

政绩主体需要问题是政绩理论的核心问题.为科学把握政绩主体需要的本质,以价值哲学为视角,对政绩主体、政绩主体需要进行界定,并揭示政绩主体需要的社会性、系统性和矛盾性三大特征.

价值哲学;政绩主体需要;社会性;系统性;矛盾性

政绩主体需要问题是政绩理论的核心问题,因此,要正确解读政绩理论,使领导干部形成正确的政绩观,必须认真研究政绩主体的需要问题.正确理解政绩主体的需要,就要求从哲学社会科学不同学科、不同视角进行综合研究、探索和拓展.价值哲学作为一种研究视角,其研究对象是生活世界中的价值问题.政绩主体需要属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价值问题,离开价值哲学的探讨,往往难以科学把握政绩主体需要.因此,有必要对政绩主体需要进行价值哲学层面的解读.

一、政绩主体的价值哲学意蕴

主体概念的产生源于认识论,认识论对主体是这样界定的:"主体是具有思维能力并运用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手段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人."从该定义看,认识主体一定是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认识主体.成为认识主体是有条件的,一是要有思维能力,二是要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这是从一般哲学意义上对主体的界定,在此基础上,价值哲学对价值主体进行了界定,认为价值主体为"关系"范畴,不是实体范畴.犹如"妻子",固然表示女士,但不能离开婚姻关系,把女士一律称做"妻子".因此,从价值哲学视角对政绩主体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进行界定,应放在其特定关系中.这是讨论政绩主体概念的前提.但是,目前在学界,关于政绩问题,有一种普遍性的观点,即把政绩看做属性范畴,如《现代汉语词典》对政绩的诠释是:"官员在任职期间的业绩."把政绩定义为领导干部职业活动中的业绩,是一种把政绩当做客体属性的观点.这种观点有失偏颇,因为政绩固然离不开领导干部的职业活动,如果没有领导干部的职业活动,也就谈不上什么政绩,但是,领导干部的职业活动只是政绩的客体,只有这一客体还不能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政绩.只有领导干部的职业活动这一客体为其对象服务并满足对象的合理要求时才有意义.比如近年来,为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我国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通过人保部领导干部的努力,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得以提高.通常把人保部部长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职业活动称为政绩,但是,如果没有大学生对就业岗位的需要,如果没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以及就业市场出现不平衡的求职局面的需要,那么人保部部长也就没有必要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也就无所谓政绩.可见,政绩是一个关系范畴,是领导干部的职业活动与为之服务的对象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在这种特定关系中,领导干部为之服务的对象就成为政绩主体.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对政绩主体进行这样的界定:所谓政绩主体,就是领导干部职业活动所指向的服务对象.

二、政绩主体需要的价值哲学界定

政绩离不开政绩主体,离开领导干部所服务的对象谈论有无政绩或政绩大小,是空洞和宽泛的.因为领导干部的职业活动之所以能够称得上政绩,是因为其满足了政绩主体的某种需要.从这种意义上说,政绩主体的需要是正确解读政绩的切入点.因此,对政绩主体需要的科学界定,在理论上就成为打开和进入政绩大门的一把钥匙.

要科学地界定政绩主体的需要,应首先对需要进行正确的界定.需要是价值哲学的核心范畴,是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也是歧义颇多的一个词汇.《辞海》把需要释义为需求;黄楠森主编的《人学词典》认为,"需要是有机体、人和整个社会的一种特殊状态,即摄取状态"[1];马斯洛把需要理解为人的缺失状态;马克思主义把需要理解为人的本性;李德顺在《价值论》中认为,"需要是人的生存发展对外部世界及自身活动依赖性的表现"[2].在诸多关于需要的诠释中,马克思、马斯洛以及李德顺的观点为科学界定需要提供了理论基础.依据他们的观点,可以对需要进行这样的界定:需要是人对影响其生存、享受、发展条件的缺失状态的把握.依此逻辑,政绩主体需要就是政绩主体对其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客观条件的依赖状态和表现,反映了政绩主体生存、享受和发展的匮乏状态.如近年来,由于各类安全事故、突发事件、自然灾害以及制假贩假的猖獗,危及了政绩主体的"安全生产""安全消费""安全生活",政绩主体的安全出现了匮乏状态,安全就成为政绩主体的需要.再如,由于市场机制被引入医疗卫生行业,导致中国百姓看病难、看病贵,政绩主体疾病的医治出现了匮乏状态,便宜而便捷地治疗疾病就成为政绩主体的需要.总之,政绩主体的需要是由于政绩主体的生存、享受、发展而产生了对现实的依赖.

三、政绩主体需要的基本特性

政绩主体需要概括起来有以下3个基本特性.

1.社会性

社会性是政绩主体需要最基本的特性.首先,主体本身就是社会性的,不是独立的个体.其次,主体需要的产生、发展和得到满足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条件.主体需要受生产力水平、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的制约,因此,即使是最原始的生理需要,也会被打上社会性的烙印.马克思曾指出: "饥饿总是饥饿,但是用刀叉吃熟肉来解除的饥饿不同于用手、指甲和牙齿啃生肉来解除的饥饿."[3]用刀叉和用手的区别充分体现了主体需要的社会性特征.但由于不同人的需要的内容千差万别,因此,在很多人的意识中,需要是主观的.其实持这种观点的人只看到了需要的个体性,而没有看到需要的社会性.政绩主体需要作为主体需要的一部分,也必然具有社会性的特征,而且,政绩主体需要的社会性更加明显、更加突出.因为政绩主体的需要,往往不是指政绩主体中每个人的特殊的需要,而是指政绩主体这个群体的共性的需要.以广西革命老区中最贫困的县东兰县为例,东兰县的政绩主体是广大的东兰县的老百姓.2003年以前,东兰县的很多荒坡光秃秃的,广播电视还没有普及,百姓的饮用水也比较困难,交通设施还不完备,水利设施欠缺,百姓的住房还是茅草房.那么,对于东兰县的政绩主体来说,他们需要完善的交通水利设施、广播电视,以及宽敞坚固的房屋.东兰县政绩主体的需要,是由东兰县的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是东兰县百姓群体的需要,体现了东兰县政绩主体需要的社会性特征.

2.系统性

政绩主体需要是一个系统,包括政绩主体需要不同的质、政绩主体需要不同的量以及政绩主体需要不同的形态.政绩主体需要不同的质是指需要的不同性质,包括正当的需要、合理的需要以及不正当的需要、不合理的需要.正当合理的需要是指有利于政绩主体和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不正当、不合理的需要则是指不利于政绩主体和人类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满足了政绩主体正当合理的需要,那么政绩的质就是真实的政绩;相反,满足了政绩主体不正当、不合理的需要,则政绩的质是虚假的政绩.因此,要实现真实的政绩,就必须能够区分政绩主体需要的性质,能够辨别政绩主体真实或虚假的需要.政绩主体虚假的需要,就是政绩主体不合理需要的一部分.所谓政绩主体虚假的需要,就是由于舆论导向、历史延续、文化习俗以及体制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政绩主体追求了实际并不应追求的东西或理念.比如,目前在一些交通非常方便的小城市,人们无须购买私家车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出行,但由于受传统"面子"文化等影响,人们开始了对私家车的追求.这种政绩主体的需要就是一种虚假的需要.

政绩主体需要不同的量是指政绩主体的某一需要的数量以及不同需要的数量.以百姓私家车出行需要为例,百姓私家车出行这一需要在量上的表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上班出行的需要;二是接送孩子出行的需要;三是旅游的需要;四是接送亲朋好友的需要等.这些都是出行需要在量上的表现.实现真实的政绩必须对政绩主体需要的量进行系统的考虑,否则就难以实现真实的政绩.以北京市为了满足政绩主体出行方便而出台的政策为例进行分析,北京为了缓解交通压力,将上班时间推迟到早上九点钟.但是,这个规定出台后,并没有缓解交通的压力.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是因为没有对政绩主体需要的量进行系统研究.只考虑政绩主体上班出行的需要,没有考虑到父母接送孩子上学或入园的需要,父母上班虽然是早上九点,但由于孩子上学、放学的时间没变,出台政策推迟上班时间,对于那些有孩子的父母来说,不仅不便利,反倒增添了他们的麻烦.因为在他们送完孩子上学后,若他们直接上班,时间又早;若回家,时间又很紧.由于把上班的时间推迟到九点,下班的时间必然拖后,那么,他们就无法接孩子,这又增加了政绩主体的困难.因此,对政绩主体需要的量进行系统研究,是建立真实政绩的前提.

政绩主体需要的不同形态是指按照某种标准对政绩主体需要进行分类,而使政绩主体需要呈现出不同的种类.例如,按照政绩主体目的的标准对政绩主体的需要进行划分,可以划分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政绩主体的生存需要是指维持政绩主体生存的最基本、最低层次的自然需要.政绩主体的享受需要是指政绩主体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而表现出的缺失状态.政绩主体的发展需要是指政绩主体在完善自身中而表现出的缺失状态.在这三大需要中,政绩主体的生存需要是维持政绩主体生存的必要的、迫切的需求,是不能够推迟其满足的时间的.这个层次的需要具体体现在政绩主体的衣食住行、柴米油盐、安危冷暖等日常生活的小事方面.由于政绩主体生存需要的琐碎,因此,在某些领导的观念中,往往轻看这些小事,把注意力放到大项目、大工程上.这是对政绩主体生存需要的误读.政绩主体的生存需要虽然琐碎,但却是政绩主体必要的、迫切的需要,是需要系统中首先应该满足的,是不能因为享受、发展的需要而被忽略的,否则会产生社会问题.2010年9月10日,江西宜黄由于强拆使百姓自焚事件的发生就是一个例证.江西宜黄强拆自焚事件,招致网民的声讨,使宜黄的部分领导觉得非常委屈,于是有的领导在网上发帖,认为没有强拆就没有今天宜黄的城市化.毋庸置疑,城市化也是宜黄的政绩主体需求中的一部分,应属于政绩主体需要中的发展需求.满足政绩主体城市化需求本身并没有错,但不应为了发展的需求而牺牲了政绩主体的生存需求,因为生存需求是不能推迟满足时间的.

3.矛盾性

政绩主体需要的矛盾性是指政绩主体需要不同的质、不同的量以及不同的形态,在特定时间与特定的空间内,存在着对立统一的状况.这种对立统一,既表现在政绩主体需要的质之间、量之间、形态之间,也表现在三者之间.只有充分考虑政绩主体需要的这种矛盾的特性,很好地处理这种关系,才能实现真实的政绩,否则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状况.如果政绩主体的生存需要与发展需要之间存在着矛盾,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这种矛盾,否则,就难以实现真实的政绩.2010年11月1日,广州市政府启动公民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举措失败,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政绩主体的生存需要和享受需要的矛盾.广州市政府启动公民免费乘坐公共交通的举措,其本意是在亚运期间让政绩主体获得实惠,减轻政绩主体出行的经济花费,满足政绩主体经济出行的需要.但是,这个惠民政策实行一周后,却出现了乘车排长队、乘车拥挤、乘车时间延长的状况,造成了政绩主体乘车的不便,发生了便捷乘车与经济乘车的矛盾.这种矛盾是政绩主体需要的生存需要与享受需要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这对矛盾,广州市政府宣布从2010年11月8日起,取消这项惠民政策,改为对政绩主体的交通补贴.可见,政绩主体的需要存在矛盾的特性,只有正确处理好政绩主体需要的矛盾,才能实现真实的政绩.

[1]阮 青.价值哲学[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04:52.

[2]李德顺.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6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9.

Requirement of achievement subject from perspective of value philosophy

HOU Feng-ying,ZHANGJun-fang

(a.Marxism College;b.Research Center of the Sinicization of Marxism, Dalian Maritime Univ.,Dalian 116026,China)

Requirement of achievement subject is the key issue of achievement theory.To grasp the essence of requirement of achievement subject scientifically,the paper defined achievement subject,requirement of achievement subje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value philosophy and revealed three characteristics of requirement of achievement subject,i.e.sociality,systematization and contradiction.

value philosophy;requirement of achievement subject;sociality;systematization;contradiction

1671-7041(2011)02-0077-03

B018

A*

2010-12-1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09JC26)

侯凤英(1970-),女,辽宁大连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E-mail:yingzi3093@sina.com

猜你喜欢
东兰县政绩社会性
为民造福就是最大政绩——树立正确政绩观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广西石漠化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缓解贫困的影响分析
东兰县桑蚕生产发展现状分析及其发展对策
森林城市不能沦为“政绩工程”
东兰县果桑发展的前景分析覃启洺黄焕元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社会性软件在网上交互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浅析晚清收藏家刘世珩的政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