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病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

2011-04-01 15:02许萍
当代医学 2011年19期
关键词:工资待遇病案职业倦怠

许萍

如何应对病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

许萍

随着我国医改的不断深入,全面医保的逐步推进,临床的工作量不断增加,病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繁重。由于工作负荷大,工资待遇相对较低,晋升困难等因素的影响,病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现象逐渐增多。本文主要分析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及病案管理工作中可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最后提出了预防及应对职业倦怠的措施。

病案管理;职业倦怠

1 职业倦怠的概念

职业倦怠是上班族在工作的重压之下所体验到的能量被耗尽、身心俱疲的感觉,这和肉体的疲倦劳累是不一样的,而是缘自心理的疲乏,是由工作引发的心理枯竭现象[1]。最早F reudenberger于1974年提出职业倦怠的概念,他认为职业倦怠是一种最容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性耗竭的症状。随后M aslach等人把对工作上长期的情绪及人际应激源作出反应而产生的心理综合征称为职业倦怠。一般表现为:(1)对工作丧失热情,情绪烦躁、易怒,对前途感到无望;(2)工作态度消极,对服务或接触的对象没耐心、不柔和;(3)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下降,常常迟到、早退,甚至开始打算跳槽或转行;(4)在人际关系上,常对他人产生不信任感、冷漠孤僻等[2]。

2 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

2.1 高危险职业群

高危险职业群是职业倦怠形成的主要原因。如医护工作者、警察、教师等职业群是职业倦怠症的高发群体。这类职业具有高危险性和助人的特点,但当助人者将个体的内部资源耗尽而无补充时,就会引发职业倦怠[3]。有些职业因为缺乏挑战性、没有压力,或个人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挥,无法获取成就感,得不到周围人和社会的认可,也会产生职业倦怠。

2.2 职业错位

刚毕业的大学生为了能尽快就业,养活自己,减轻家里的负担,在就业难的压力下,匆匆进入职场,最后才发现这个职业不是自己喜欢的,自己入错了行,正因为缺乏兴趣,时间久了就会导致职业倦怠。

2.3 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也是职业倦怠形成的原因之一。A型性格、自我评价低、外控性格、追求完美主义等都容易受到职业倦怠症的折磨。如A型性格的人进取心强,但情绪急躁,容易紧张,表面上冲劲十足,但身心状况超支付出,易导致职业倦怠。

2.4 来自工作或职场环境的失衡

职场的人际关系疏离、缺乏工作自主、工作负担过重、薪资待遇不合期望、强烈认为组织待遇不公等都会引发职业倦怠症[4]。

3 病案管理工作中可产生职业倦怠的因素

3.1 工作负荷过大

现在一般的医院的病床数和病案管理人员的比例及不协调,病案管理人员相对较少,但同时其工作量比较大。病案管理人员既要完成对病案的排序装订、分科登记、病种卡建立和病案归档上架,还要负责临床及科研所需病案的查阅等工作。

3.2 重视不够

重视不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医院领导重视不够,医院一般以照顾职工之名,把一些老弱病残调入到病案室。二是其他科室对病案管理重视不够,认为病案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做,缺乏技术含量。三是自身不重视,一些病案管理人员本来就把病案室当做是退休前的养老,自身对病案管理工作缺乏正确的认识和重视。

3.3 工资待遇相对较低,晋升困难

病案室在医院是不产生经济效益的科室,一般病案管理人员的工资待遇相对临床工作者的比较低。同时病案室在医院管理中不够重视,有晋升的指标一般优先考虑临床。由于工资待遇、晋升的不公平则容易带来情感衰竭,导致职业倦怠。

4 应对措施及预防

4.1 建立心理干预机制

心理疏导有利于病案管理人员不良情绪的释放和身心健康,有利于重建职业自尊和兴趣。可以创建形式多样的减压措施和有效的减压方法,如设立院长职工接待日、兴趣小组、家属联谊日、旅游等,设病案管理人员心理咨询、话疗等干预。

4.2 病案管理人员自身要求

要求病案管理人员加强自身素养的培养,提高自己应对困难的能力,建立积极、乐观、健康的心态,保持豁达[5]。在生活与工作中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善于沟通。树立正确的职业信念、恪守职业操守,尽最大努力为临床服务。

4.3 加强病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学习

加强病案管理人员的教育学习首先是要认识到病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根据不同的人员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学习,方式应该灵活多变。最终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认清自身的能力和目标,正确的面对工作、生活和学习,并处理好人际关系。

4.4 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待遇

医院应该重视病案室的建设和发展,适当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待遇,制定适合病案管理发展的人员晋升制度,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病案管理工作是医院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病案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医院的管理发展,所以应该关注病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分析引起职业倦怠的原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干预,以提高病案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其工作效率。

[1] 郑先如.职业倦怠研究在我国的回顾与思考[J].龙岩学院学报, 2005(04):123-125.

[2] 谢群.从“职业倦怠”谈产科医生心理健康的维护[J].当代医学,2010,16(9):30-31.

[3] 梁华立.职业倦怠分析及其治理对策[J].现代企业,2009, 15(04): 27-29.

[4] 李兆良,高燕,冯晓黎.医护人员工作压力状况及与职业倦怠关系调查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01):168-170.

[5] 杨丰.病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根源及应对策略[J].中国医疗前沿,2009(03):42-43.

10.3969/j.issn.1009-4393.2011.19.013

519000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许萍)

猜你喜欢
工资待遇病案职业倦怠
基于二维码的病案示踪系统开发与应用
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期间,用人单位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待遇
职业倦怠,别“倦怠”了家
试析病案管理中预防病案错位发生的方法
中小学教师有偿家教现象的思考
试论病案管理在防范医疗纠纷中的作用
PDCA循环改进对病案首页中主要诊断正确选择的影响分析
扩展阅读之职业倦怠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浅议农村教师职业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