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地质矿产类博物馆

2011-04-02 13:56詹庚申
地质学刊 2011年4期
关键词:陈列室陈列馆陈列

侯 江,詹庚申

(1.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 400700;2.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8)

民国时期的地质矿产类博物馆

侯 江1,詹庚申2

(1.重庆自然博物馆,重庆 400700;2.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8)

综述民国时期各种类别的地质矿产博物馆,并对其进行简要评说。地质科研机构附设的地质馆、大学的地质标本陈列室、专类地质陈列馆、综合性博物馆中的地质馆以及临时性的地质展览会。在各类地质矿产陈列馆中,由科研机构附设的地质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各种类别地质馆共同构成的民国时期地质矿产类博物馆体系,为博物馆史研究者提供了较为详实的参考资料。

博物馆;地质矿产;民国时期

0 引言

1915年新文化运动蓬勃兴起,科学与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博物馆事业进一步发展,教育、科学类博物馆明显增多。其中,地质类博物馆数量可观,甚为发达。

在地质类博物馆中,由科研机构附设的地质馆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分量。几乎每一个地质研究机构都建有陈列馆(室)。相继成立的有地质调查所地质陈列馆(1916)、湖南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1927)、两广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1927)、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矿产陈列室(1928)、浙江省矿产事务所矿产陈列室(1928)、河南省地质调查所矿物标本陈列室(1931)、福建省地质地壤调查所地质土壤陈列室(1940)、云南矿产地质调查所陈列室(1942)、宁夏省地质调查所陈列室(1943)、四川省地质调查所矿物标本陈列馆(1945)等。另外,大学地质矿冶系为配合教学,设有地质标本陈列室,如北洋大学矿冶科(矿冶系)陈列室(1918年)、北京大学地质系陈列室(1934)及其北京大学博物馆地质矿产陈列室(1949)、国立重庆大学地质系陈列室(1935)等。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筹建的边区地质陈列馆(1941)、抗战时期在重庆北碚兴建的中国西部博物馆地质馆(1943)等。除固定的地质陈列以外,还有临时性的展览会。比如,在天津首次举办、规模盛大的全国矿冶地质联合展览会(1934)和在重庆颇具影响的地质展览会(1941、1942、1943)以及浙江大学史地教材展览会(1941)等。

上述各种地质研究机构附设的地质陈列馆(室)、大学地质矿冶系下设的陈列室、地方性地质博物馆以及临时地质展览会等,共同构成地质类博物馆的完整体系,林林总总,蔚为大观。

1 地质研究机构附设的地质陈列馆

地质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最早出现在18世纪的欧洲,到19世纪中叶开始传入中国。在中国,地质学是发展最早、最进步、最迅速的自然科学。国人对地质学的研究非常精良,尤以民国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近代学术机构——中央地质调查所为先导,在创立研究机构的同时,还筹建地质陈列馆,1916年成立的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陈列馆是我国第一个以地质矿产为内容的专类博物馆,也是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地质类陈列馆。

地质研究机构附设的陈列馆,一般是在地质调查所成立之初即有创设陈列馆的设想,体现了研究机构在学术研究的同时对科学普及的重视。当然,陈列首先是为研究工作服务的。陈列馆作为研究机构的附属设施,往往是在对采集的第一手标本资料进行研究后再将其陈列,对公众的开放是第二位的。因附属于研究,陈列的学科分类十分严谨、系统,又因地质研究的进步,其陈列所体现的学术价值具有相当水平。

1.1 地质调查所地质陈列馆

由于在演变过程中,因抗战爆发分北平、南京两支发展,现分述之。

1.1.1 北平分支(1916—1945) 北平分支的演变发展过程为: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陈列室(1916)——农商部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1920年前后)——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地质矿产陈列馆(1935)——华北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陈列馆(1942)——中央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地质矿产陈列馆(1945)。

1913年,章鸿钊、丁文江、翁文灏等人在北京西城兵马司胡同成立农商部地质调查所,随即着手筹备陈列馆。1916年7月14日,在兵马司胡同南面的丰盛胡同3号,汇集地质研究所(与地质调查所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学员在3年学习期采集的数千件地质和矿物标本,在行毕业典礼时举办展览会。这次“成绩展览会,即为现在陈列馆之起点”(翁文灏),这是我国第一个地质矿产类专门博物馆雏形(王宏钧,2001)。地质矿产陈列馆设主任1人,丁文江为首任主任(即馆长)(1916年2月10日,农商部总长周自齐签署《农商部饬》119号,任命地质调查局会办、技正丁文江兼任地质矿产陈列馆主任)。之后,翁文灏兼任陈列馆主任(1917—1919)。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1916年来华任北洋政府农商部顾问,主要协助地质调查所训练人员和扩大地质矿产陈列馆,1920年任陈列馆主任至1924年。之后,任主任的是卢祖荫(1925—1928)。陈列馆的开幕典礼是1922年7月17日,与该所图书馆一起举行的。

陈列面积100m2,陈列标本40柜917号,内容包括中国地层系统、火成岩、各地的岩石矿产和地质调查所学生成绩等,还附有相应的文字说明、图表和照片(赵松龄等,1993)。其中,地质标本有太古界1柜30件;元古界1柜20件;奥陶纪、泥盆纪1柜34件;石炭纪1柜46件;石炭、二叠纪2柜25件;二叠纪、三叠纪1柜34件;侏罗纪1柜37件;第三纪、第四纪1柜21件;火成岩3柜112件;各省区、矿区标本18柜558件(王国方,1989)。

1920年前后,地质调查所在陈列室的基础上设地质矿产陈列馆,共分4个室:矿物岩石室、地质系统室、煤铁矿产室和金属矿产室。

1921年,翁文灏担任地质调查所所长,上任伊始即行筹款。民国政府大总统黎元洪、实业家袁涤庵、开滦煤矿、中兴煤矿、福中公司等相继捐款4万余元。用建造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的建筑经费余额八千余元添建陈列室2间,陈列面积达400m2,标本增至3 000多件。

1927年,得捐款八千余元添建古生物学及非金属矿产物陈列室,陈列面积楼上楼下总计达800m2(八十方丈),共分7个室,包括:煤铁矿产陈列室(标本约1 000件)、金属矿产陈列室(标本约1 200件)、非金属矿产陈列室(标本约1 000件)、矿物岩石及动力地质陈列室(标本约1 200件)、地质系统陈列室(标本约1 200件)、古生物陈列室甲室(标本约2 000件)以及古生物陈列室乙室(标本约1 500件)。除此之外,尚未展览的正在研究和库藏的标本有矿物岩石研究室在研的矿物及岩石标本约1 000件,储存的岩石标本约12 000件;古生物研究室在研的无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约31 000件,储存的约15 000件;新生代研究室在研的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约3 000件,储存的约2 000箱;古植物研究室在研的植物化石标本约1 000件;史前古物未陈列的约100余件。总计陈列标本近1万件,未陈列的标本当不下10万件(中国地质调查所,1931)。另据王国方(1989):未陈列标本近7万件。

1929年初—1934年6月,徐光熙任陈列馆主任。

1931年统计,地质矿产陈列馆已先后向各省大学、中学等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已经研究鉴定的重复地质标本7 000余种,供学校教授地质之用,以普及地理知识及辅助教育。

1932年,地质矿产陈列馆陈列面积扩充到1 000多m2,内容增加了煤炭、石油、土壤和新生代地质部分。

1933年,地质矿产陈列馆已展览标本约1万件,未展览标本6万件(李文示奇,1933)。

1935年,地质调查所由北京迁至南京,在南迁的同时,北京原址保留部分标本和设备,组建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地质矿产陈列馆直到北平解放,未设主任(即馆长)一职,其事务均由历任分所所长管理,谢家荣1935年—1936年、杨钟健1937年、裴文中1938年—1940年、李岐山1941年—1945年分别兼管。1935年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北平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为首批会员,所长翁文灏当选为协会执行委员。

地质调查所南迁后,北平分所陈列馆有6个陈列室:金属矿产陈列室,标本约800件;非金属矿产陈列室,标本约800件;矿物岩石陈列室,标本约700件;地质系统陈列室,标本约800件;古生物陈列室(甲),标本约1 500件;古生物标本陈列室(乙),标本约500件(中央地质调查所,1941)。

1936年,贾兰坡、李悦言首先恢复古生代及中生代化石、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及普通岩石4个陈列室,并增设西山地质陈列室及周口店猿人洞陈列室;将陈列馆北楼原新生代研究室之一部改为陈列室,由李悦言等新增变质岩、火成岩、水成岩、中国地层、地质构造、矿物及土壤等7个陈列室,于中国地质学会第13届年会时开放。

1937年2月20 日—24日,中国地质学会第13届年会在兵马司9号地质调查所北平分所举行,会议期间参观地质调查所陈列馆。地质陈列馆分新生代化石、古生代及中生代化石、非金属矿产、金属矿产、普通岩石、西山地质、周口店猿人洞,以及新添置的变质岩、火成岩、水成岩、中国地层、地质构造、矿物、土壤等14个陈列室。新生代化石陈列室,陈列各种古动物骨骼,分别装置为各种姿势;与原件无异的周口店新发现的猿人头骨模型,该猿人所制用的骨器、石器及新石器时代的石器与仰韶期的陶器等,以及采自周口店的犀牛、鱼和中国巨角鹿等化石,均极有价值。古生代及中生代化石陈列室,陈列自寒武纪至白垩纪各时期的各种化石。金属矿产陈列室,除陈列各省出产的各种金属矿产标本外,还有中国南部矿产分布图及中国矿产说明图等图表,使观众极其容易了解中国金属矿产的大致情形。非金属矿产陈列室,陈列中国各地各时代的煤炭、各种陶土、盐类及溶剂矿物等,种类甚多。西山地质陈列室,陈列关于西山地质的各种图表,解释西山地质构造等情形,并陈列各时代标准岩石化石等。普通地质陈列室,陈列各种普通岩石及各种图表,使人对于地壳上各种岩石得一概括印象。周口店猿人洞,陈列洞内各层所含标准石质,并附发掘时照片多幅,使观众了然洞内情形。其他新辟的变质岩、水成岩、火成岩等陈列室,陈列物品种类颇多(佚名,1937)。

为便于地质调查所的管理工作,1937年将地质矿产陈列馆前后门对调,正门由丰盛胡同3号改在兵马司胡同甲58号。此时,有15个陈列室每天下午向参观者开放。

抗日战争爆发,地质矿产陈列馆由于新生代、土壤等陈列室系中美合作创建,日本人一度没有闯入,保存基本完好。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日美宣战,地质矿产陈列馆在劫难逃。1942年,北平地质调查分所被日伪华北综合研究所改名为“华北地质研究所”,地质矿产陈列馆房产全被日伪军抢占,陈列标本搬迁到动物园附近,几经周折,损失巨大。

1945年抗战胜利,北平地质调查分所恢复原名,地质矿产陈列馆继续由北平地质调查分所管理。1946年—1949年,北平地质调查分所进行了地质矿产陈列馆的恢复工作,清理了标本,整修了陈列室。

1916年—1949年,地质陈列馆(室)的规模较小,仅作为地质从业人员学习、研究之用,均未正式对公众开放,而且几经战乱损毁,馆藏损失较大。但是,其中一些重要标本,如与周口店北京猿人相关的脊椎动物化石、人类用火遗迹等重要珍藏一直保留下来,至今无损。

民国时期,出版物有《地质矿产陈列馆第一次报告》(翁文灏,北京,地质调查所,1925年5月出版,16页,14开)、《地质矿产陈列馆参观指南》(地质矿产陈列馆编,北京,编者刊,8页,有图、照片,23开)等(北京图书馆,1995)。

1952年,地质矿产陈列馆由北京丰盛胡同迁至兵马司胡同,改称为地质陈列馆。

1956年,地质部决定在北京筹建全国地质博物馆,南京馆部分人员及标本等支援北京馆建设。改名地质部地质博物馆,1959年10月1日对外开放。陈列面积4 500m2,内容分基础地质、地层古生物、矿床和勘探技术、区域地质四大部分。

1982年改为地质矿产部地质博物馆。

1986年改用今名中国地质博物馆。(陈文良,1992;程利伟,2006;张尔平,2004、2006;胡承志,2006;张则高,2006;潘云唐,2006)。

1.1.2 南京分支(1935) 其前身为1916年在北京筹备的地质调查所陈列馆。“九·一八”事变后,华北局势日益紧张,地质调查所及陈列馆等准备南迁。所长翁文灏数次南下,物色新的馆址。选址工作从1933年初开始。1934年10月,在南京珠江路东首路南购地2.8万m2有余,旋即设计图样兴工建筑。设计由上海华盖建筑师事务所赵深、陈植、童寯进行,建造由南京裕信营造厂承建(李学通,2009)。1935年10月新馆落成(中央地质调查所,1941;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1935,新馆在8月落成),位于南京水晶台(即现玄武区珠江路700号,原942号)。地质调查所由北京迁往南京,标本部分迁往,总办事处于1935年12月2日开始办公。馆舍占地81平方丈,陈列馆建筑为三层西式楼房,建筑面积2 000余m2,一层为办公室,二、三两层是陈列室(1936年春,馆舍尚未全部完工时,第三层曾暂作办公用)。1937年春,先后兴建的陈列馆、试验室、厂房、制造室、宿舍、图书馆等7座建筑全部完工。

陈列馆为国立性质,隶属实业部,设主任1人,综理一切事务,技士盛莘夫兼任主任(1935—1945),调查、研究等工作由调查所职员兼任,经费由地质调查所拨付。开馆后,观众络绎不绝,宋美龄和冯玉祥的夫人李德全也曾到场参观。

南京本所的地质矿产陈列馆,1941年,该所成立25周年纪念时已陈列的标本较10年前的该所成立15周年时(即1931年)所陈列的标本,质量有相当增进。有12个陈列室10 000余件标本:矿物岩石陈列室,标本约700件;矿产陈列室,标本约950件;燃料陈列室,标本约500件;土壤陈列室,标本约1 000件;区域地质陈列室,标本约600件;动力地质陈列室,标本约200件;植物化石陈列室,标本约800件;无脊椎动物化石陈列室,标本约1 400件;脊椎动物化石陈列室,标本约1 000件;古生代地层陈列室,标本约1 000件;中生代及新生代地层陈列室,标本约500件;史前文化陈列室,标本约1 500件;并在二楼中厅陈列中国地势模型一具,三楼中厅陈列现代珊瑚及古生物模型。各陈列室的标本皆采自国内,且经专家研究,并附图说和照片,除供观览外,也便利参观者作实物考察、了解其意义,为研究中国地质矿产最便利之地。

此外,正在研究和储藏的标本有55 000余件,其中,矿物岩石标本,研究中的约2 000件、储存的约15 000件;无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研究中的约15 000件、储存的约8 000件;脊椎动物标本,研究中的约2 000件、储存的约8 000件;植物化石标本,研究中的约1 000件、储存的约2 000件;史前文化标本,未陈列者约2 000件。

1941年统计,地质矿产陈列馆已先后向各省大学以低廉的价格出售已经研究鉴定的重复标本8 000余件,供学校教授地质之用,以普及地理知识及辅助教育(中央地质调查所,1941)。

到抗战前夕已建有:地质构造、矿物、岩石、矿产、燃料、土壤、地史古生物、北京猿人与史前文化、本馆出版物等12个陈列室。

抗战爆发,地质调查所被迫内迁。陈列馆的物品除部分图书、标本随同西运外,大部分展品都留在原地。日军占领南京后,地质文物遭到了严重损坏。汪伪政权把这里作为它的文物保管委员会所在地。

1937年秋,地质调查所重要物品陆续西运。陈列馆标本因参观所需装运较迟,后因该所待运物品甚多、交通工具日感困难,于是将采集较易或过于笨重的标本留在南京,而已装的百余箱重要标本仓促间未及运出。留在南京的标本,约略估计,矿物岩石陈列室损失700件、矿产陈列室950件、燃料陈列室500件、土壤陈列室300件、区域地质陈列室400件、动力地质陈列室200件、史前文化陈列室300件、储藏室标本10 000件。运抵北碚而可资陈列的标本有植物化石4箱2 000余件,无脊椎动物化石14箱8 000余件,脊椎动物化石54箱5 000余件,地层及区域地质等标本10箱5 000余件,石器陶片等6箱3 000余件。所有标本均在原箱贮藏,未能陈列。迁川三四年来新采集标本过万,不乏名贵之品,或已鉴定,或尚待研究,亦多藏于箱中。迁川时期,盛莘夫任陈列馆主任(中央地质调查所,1941)。

地质调查所1937年11月迁湖南长沙,后又辗转重庆北碚,直至1945年抗战胜利,1946年春由重庆返回南京原址。1947年初进行清理工作,恢复禄丰龙、普通地质、古生物、地层、矿物、岩石、土壤等陈列室,1948年10月10日、值各科学学会在南京举行联合年会的时候,正式对外开放。陈列布局:二楼中厅为装架的云南禄丰县发现的龙骨化石;东边2室是禄丰和其他地点脊椎动物化石;西边2室是猿人遗迹和周口店发掘的动物骨骼。三楼中厅是采集自西沙岛、南沙岛的造礁珊瑚和蚌壳;东边3室陈列矿物、岩石、土壤;西边3室陈列普通地质,包括动力地质;古生物,按生物分类陈列各种化石;地层,按地史陈列各时代地层标本(李春昱,1948)。

1946年—1949年,侯德封任南京中央地质调查所技正,兼陈列馆主任。精心布置地质与矿产的陈列和展示,其中生物发展史、特别是人类发展史资料完整,设计新颖,颇受欢迎,为我国地质博物馆学的创立和发展起了开拓作用。出版了《地质矿产陈列室指南》(工商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南京,编者刊,1948年出版,8页,23开,书前李春昱的前言写于1948年10月)(北京图书馆,1995)。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为当时一流的地质矿产陈列馆。

1950年地质矿产陈列馆属全国地质工作指导委员会领导,1952年地质部成立,改名为地质部地质陈列馆,陈列馆工作仍以南京为中心称总馆,北京为分馆。1954年以后,地质工作中心北移,南京为分馆,1956年地质部决定在北京筹建全国地质博物馆,主要人员及部分标本随之北上。1957年南京馆交华东地质管理局,1958年交江苏省地质局,1963年交华东地质研究所,1979年1月交江苏省地矿局。1992年更名为南京地质博物馆,隶属江苏省地质矿产厅。目前,南京地质博物馆属江苏省国土资源厅领导,江苏省地质调查研究院管理。

1.2 湖南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1927)

1926年冬,湖南省政府派李毓尧、杨公兆等开始筹备湖南地质调查所,1927年3月正式成立,同时设立陈列馆。湖南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地址在长沙上黎家坡33号湖南矿业银行旧址。

所长为李毓尧,1927年改组后刘基磐继任。作为调查所的一部分,馆内事务由所中职员分别担任。职员有所长刘基磐、技正田奇瓗、技士廖友仁、王晓青、郭绍仪等14人。

为省立陈列馆,经费来源湖南省拨款。经费27 000元,其中购置费约10 000元。1930年获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董事会补助。

有新式房屋3幢、旧存房屋2幢。

1928年,历年野外采集的矿物、岩石、化石标本已不下千余种,除化石因经费原因、设备不齐、需寄北平地质调查所鉴定外,矿物、岩石均经整理,分门别类、编号陈列。随着1929年采集标本的增加,拟扩充陈列馆为岩石矿物部、古生物部、分区矿产部3部。1933年,陈列室有金属矿产、煤矿铁产、矿物岩石、锑矿以及古生物5室,陈列标本约5 000件。标本多为湖南本省所产,少数来自外国和实业部地质调查所赠送,自采标本陈列处多附详细图说、照片,使观者可作为实物考察、研究的资料。为明了湘省地层系统起见,1936年增设地层系统陈列室,将湘省地层标本,用柱状法分别陈列,设30个柱状陈列柜,各置标本30余件,共陈列1 000余件矿物、岩石和化石标本,供参观研究者得知其地层上下程序,并悉某种矿产生于何种地层(地质论评,1936;王国方,1989)。

藏品有矿物、岩石、化石3项,共约8 400余件。

附设图书室,藏科学书籍约1 000册,图表200余件。仪器室,有各种仪器工具200余件(中国博物馆协会,1936)

1.3 两广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1927)

1927年7 月,经广州政治分会议决,设立两广地质调查所,随即开始筹备,9月正式成立。1929年4月,广州政治分会奉令裁撤,由中央政治会议议决,该所暂归国立中山大学接管,附设于该校地质学系。

两广地质调查所下设陈列股等,陈列股执掌陈列及储藏各种标本、制造模型及各项图表、交换及购置各项标本、编制陈列馆说明书并指导参观(全国矿冶地质联合展览会,1936)。

两广地质调查所地质矿产陈列馆为两广地质调查所的一部分。地址广州文德路,建筑为旧教育厅原有房屋,旧舍1930年夏进行修整。为省立陈列馆,陈列分地质、矿产两大类。附设图书室,藏地质书报千余种。出版物有年报、特刊、临时报告等定期刊物,古生物志等专门论文以及地图三大类。经费每年7 000元,其中两广矿产项下每年拨发毫洋5 000元、国立中山大学每年补助毫洋2 000元。职员有所长何杰、秘书沈传霖、技正张席褆等23人(中国博物馆协会,1936)。

该所成立后,历年调查采集标本增多,设专室安置,划出二小室为陈列室及储藏标本之用,其一为地层古生物标本陈列室,附列各种地质图幅,其二为岩石矿产标本陈列室,各项与矿产有关的图表也张列展览。

1929年夏,该所迁至文德路后,设有陈列室,陈列分古生物地层组、矿物矿产组、岩石组和现代生物组4组。因面积狭小,所列标本不到千件。标本依地质系统分组展出,盛以玻璃柜。

储藏室标本共约万件,分组收藏,各组所占比例:岩石5%、化石28%、矿物22%;以省划分,其比例为:广东51.6%、广西40%、浙江7%、川边7%、四川1.0%、云南0.3%、蒙古0.5%。

此外,尚有外国购进的化石标本多件,置于古生物研究室,以供研究、比较和参考。陈列室所列各种标本,为研究结果的一部分,其余则因室狭而未陈列,但定时轮流,使藏品与展物不时交换。为提倡地质学术及学生实习参考,订有赠送交换出售条例,数年来流通的此类标本不下数千件(王国方,1989)。

1938年10 月广州失陷后,两广地质调查所原有图书、仪器、标本丧失殆尽(佚名,1997)。

两广地质调查所积极支援地方博物馆的建设。1928年在广州市立博物院筹建之初,所长朱家骅拟在该院内增设地质标本场,将各种地质标本送往陈列。该所送展的标本除地质矿产外,还有古代生物标本模型和少许现代生物标本,标本均为该所近两年来在两广各处野外调查所采,数目不下数十万件。1929年2月11日博物院开幕后,在镇海楼第一层陈列地质地图标本、模型,第二层矿物标本与动植物标本一同陈列(章祖蓉,1991)。

1.4 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陈列馆(1928)

设主任1人,管理陈列馆一切事务。主任由所长指定研究员中一人兼任(佚名,1928)。

1933年冬,该所在南京鸡鸣寺建新址,辟陈列室数间,陈列矿石、岩石及化石标本(梁吉生,1991)。

另外,地质研究所的研究人员还在野外调查过程中,利用有价值的调查材料,建立小型的、专门的陈列展览。1936年夏,李四光上庐山调查冰川遗迹,在鄱阳湖畔的白石嘴盖了一座约有3间普通房子规模的“白石陈列馆”,专门陈列冰碛标本(《中国矿床发现史:江西卷》编委会,1996;陈群等,1996)。

1.5 浙江省矿产事务所矿产陈列室(1928)

1928年9 月在杭州成立矿产调查所,1932年秋更名为浙江省矿产事务所。所址附设于浙江省建设厅。该所在浙江国货陈列馆内附设矿产陈列室,陈列该省各种矿产标本,任人参观(实业部等,1936)。

1.6 河南省地质调查所矿物标本陈列室(1931)

1923年秋河南地质调查所成立,其间因经费原因停顿。1931年5月正式恢复,成立河南省地质调查所,在开封设矿物标本陈列室,陈列购置的矿物及岩石标本各200余件,古生物标本100余件;采集的岩石和矿物标本各300多种,古生物标本100余件,以资研究观览(王国方,1989;张人鉴,1935)。

1952年将河南地质调查所的标本运往武汉陈列。1956年,河南省地质局筹建处成立时,开始筹建河南地质博物馆。文革时期,博物馆被迫关闭,标本全部丢失。1983年10月重新筹建河南地质博物馆,于1984年重新开馆。2001年,河南省地质矿产厅图书馆、资料馆、地质博物馆开始筹划合并组建河南省地质博物馆。2007年12月新馆的标本展品采集征集和陈列布展工程完成。

1.7 福建省地质地壤调查所地质土壤陈列室(1940)

1940年福建省地质地壤调查所成立,设有地质土壤陈列室。

该所陈列室1945年度除增加一部分标本外,陈列项目大致与1944年度相同。自1946年3月奉令自永安迁移福州办公后,因所址狭窄,勉强匀出房屋一大间,临时布置陈列室,陈列项目大致与1944年度相同,标本数量减少颇多。

为纪念该所成立5周年,1945年10月1日举行展览会4天。又于1946年7月7日,参加工程展览会(周昌芸,1947)。

1.8 云南矿产地质调查所陈列室(1942)

1927年云南地质调查所初次成立,旋即停办。1942年再成立云南矿产地质调查所,分陈列等各课(中国工程师学会,1948)。

1.9 宁夏省地质调查所陈列室(1943)

1943年8 月成立宁夏省地质调查所,设陈列室(中国工程师学会,1948)。

1.10 四川省地质调查所矿物标本陈列馆(1945)

1938年四川省地质调查所在重庆成立,1939年新址在郊区小龙坎落成。1945年2月1日,该所矿物标本陈列馆在小龙坎开馆,有地质、矿物2个陈列室(《重庆市沙坪坝区志》编纂委员会,1995;张建中,2005)。陈列馆为两层楼房,建筑面积约400m2~500m2,陈列面积用其一半(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等,1995)。

2 大学下设的地矿类陈列室

大学设地矿陈列室,为科研提供研究材料的保管和利用,为教学提供实习标本和观摩学习,是地矿类博物馆教育在大学教育中的有力补充,体现了近代教育逐步多元化特点。

2.1 北洋大学矿冶科(矿冶系)陈列室(1918)

创立于1895年的我国第一所新式大学北洋西学学堂,即后来的北洋大学堂、北洋大学,其矿冶科于1918年分为采矿、冶金两科,其时已建有地质、矿物、岩石、矿床标本陈列室。1934年在北洋大学举办全国矿冶地质联合展览会后,矿冶系得赠大部分展品,再建众多陈列室(安延恺,1993)。

采矿、冶金两系的矿物岩石标本陈列室相当完备,标本几乎全来自国外,主要是美洲,包括安第斯山脉的各色火山玻璃及许多矿物(如天河石),为当时国内绝无仅有。国内标本很少,化石标本也极贫乏,缺少地层标本。建系伊始,曾于天津市洽购得一套德国地质标本,除矿物岩石外,有极其完美的化石标本,尤以菊石类最可贵(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1986)。

2.2 北京大学地质系陈列室(1934)、北京大学博物馆地质矿产陈列室(1949)

1934年,北京大学地质系设陈列室,有地层古生物、矿物岩石和普通地质 3个陈列室,各约120m2,其中矿物岩石部分绝大多数为国外标本。(傅公钺,1991;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等,1995)

1948年2 月正式开始筹备的北京大学博物馆,在1949年4月14日为扩充馆址,迁至东厂胡同2号,1949年12月又迁回沙滩校本部。先后开辟4个陈列室,11月间又扩充为6个陈列室。其中,地质矿产陈列室有① 地球的构造和地壳;② 从猿到人;③中国矿产;④ 地质图及说明。另有华北资源模型和云南大理区(横断山脉之一部)地质模型2座(于洸,1998)。

2.3 国立重庆大学地质系陈列室(1935)

1935年重庆大学地质系在重庆沙坪坝成立,有陈列室数间,陈列地层古生物及矿物岩石标本多种,标本为历任师生采集(中国工程师学会,1948)。

3 地方性地质陈列馆

地方性地质博物馆的建立,丰富了地质类博物馆体系。边区地质陈列馆诞生在民国时期特殊政权的治下,表明了科学无边界。中国西部博物馆地质馆的建立,正值抗战全国博物馆遭到重创时期,意义重大,成为这一时期地质类博物馆的代表。并与同期产生的云南矿产地质调查所陈列室(1942)、宁夏省地质调查所陈列室(1943)、四川省地质调查所矿物标本陈列馆(1945)以及重庆的几次地质展览会(1941、1942、1943)等,共同构成了抗战期间地质科学学术研究、公共教育与大众传播由沿海发达地区向内地延展的局面。

3.1 边区地质陈列馆(1941)

1941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批准在延安附近建立博物馆。自然科学研究会下属的延安地质学会经数月筹备,在文化沟延安中山图书馆附近辟陈列室两座,于8月20日成立地质陈列馆,藏展边区的地层、古生物、岩石、矿物及矿产品标本(武衡,1984;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1985;何志平等,1990;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博物馆》编辑委员会,1993;张以诚,2001)。

3.2 中国西部博物馆地质馆(1943)

抗战时期,内迁到重庆北碚的国立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气象研究所、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央工业试验所、矿冶研究所、农林部中央农业实验所、中央林业实验所、中央畜牧实验所、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国立江苏医学院以及中国地理研究所、中国西部科学院,“鉴于科学教育之亟待普及,学术研究尤持发扬”(中国西部博物馆,1947),1943年12月,共同发起筹设自然科学博物馆,各机关代表组成筹备委员会,推翁文灏、卢作孚为正、副主任委员以主其事。中国西部科学院借让“惠宇”为陈列大楼,1944年12月25日,中国西部博物馆正式成立开馆,分工矿、农林、生物、地质、医药卫生以及气象地理六馆。

地质馆由中央地质调查所设计,标本由中央地质调查所、中国西部科学院以及四川省地质调查所捐赠,分矿物岩石、地层古生物、脊椎动物化石及土壤标本4个陈列室。

矿物岩石陈列室,分三部分:①矿物岩石标本;②矿物岩石及矿产资源图表;③ 研究及探勘矿石之方法与仪器说明。

地层古生物陈列室,分两部分,地层部分列于陈列室四周,古生物部分分两行位于陈列室中央。地层部分按地质年代自老至新将地层标本顺序排列,每一时代各附最新编制的我国古地理图一幅及仿绘各地质时代生物再造臆想图。

脊椎动物化石陈列室,有3种模型:① 许氏禄丰龙;② 中国猿人北京种;③ 重庆白垩纪鳖化石。许氏禄丰龙及中国猿人北京种,为我国当时学术界震惊世界的两大发现,鳖为四川红色地层中极为珍稀的化石。

土壤标本陈列室,包括标本及图表两项,所陈列的中国土壤标本,遍及中国全境,计分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华北平原、华南丘陵山地、西北黄土高原及山地与白山黑水等七区。此外,对于土壤分类及土壤与植物的关系等,用标本及图表说明配合陈列,使观者易于了解(中国西部博物馆,1947;程利伟,2006)。

4 短期地质展览会

4.1 全国矿冶地质联合展览会(1934)

国民政府为增进人民矿冶知识,启发人民对于矿冶业的观感,以利开发起见,命教育、实业两部筹办全国矿冶地质联合展览会。两部委托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国立北洋工学院、中国矿冶工程学会、中华民国矿业联合会为筹备机关,由两部聘请翁文灏、李书田、曾养甫、李晋、王庞佑、王正黼、施勃理、谭锡畴、雷宝华、曹诚克、陈立夫、钱永铭、李四光、严庄、张轶欧、胡博渊、黄金涛、沈鹏飞、顾振、秦瑜、杨公兆、谢家荣、陈国士、孙昌克、朱谦、李保龄、卢成章、刘荫弗、徐光熙29人为筹备委员。筹办经费3万元,于1933年12月着手筹备,征集全国采矿、冶金、地质等各种标本、模型、图表以及与矿冶、地质有关的中外各项仪器、机械。展览会地点设在北洋工学院(天津西沽),因其有中国最久的矿冶工程科及矿冶工程研究所。

1934年7月8 日,在天津北洋工学院公开展览,7月28日闭幕。各方人士赴会参观,极为踊跃(佚名,1997)。展览会期间,中国矿冶工程学会及中美工程师协会也在此举行会议。这是全国第一次此种内容的展览,规模宏大。会后大量矿石标本、专业模型留赠北洋工学院。

矿展会场分地质矿产馆和矿冶机械模型馆两大馆,内又分置各陈列室。地质矿产馆,设在北洋工学院大楼,有各种陈列室18个。矿冶机械模型陈列馆,设在北洋工学院西部旧有教室及试验室内,有各种陈列室22个。

此次展会征集标本门类繁多,有矿物地质标本;矿冶地质工具仪器及械器;洗选制压工具及设备;矿冶厂通用机械及材料;模型;矿冶地质的各种图表、统计及刊物样本;地质及矿冶厂工作活动影片、照片。

4.2 地质展览会(1941、1942、1943)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西迁重庆,为数甚多的学术机关随迁至此。1941年、1942年、1943年连续3次在重庆举办颇有影响的地质展览会。1941年在北碚,后两次在两路口国立中央图书馆。虽然仅限于在内地本土举行的展览,然而影响却是深远的。战时的动荡,不能动摇科学工作者的拳拳爱国之心,坚持科研,以科学作武器,支持抗战。研究侧重于实用科学,尤其是抗战急需的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并及时将此传播给广大民众。几次展览,运用材料皆为研究机构最新工作成绩和研究成果,展示科学新知,启迪民众智识,激发爱国斗志。

4.2.1 成绩展览(1941) 1941年12月14日,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在北碚所址举行25周年纪念会。会毕,于15、16两日公开展览该所近几年成绩材料和历年置备的图书及仪器。各项材料分12部门,陈列在17个展览室中,其中9个展室在第一办公处中国西部科学院“惠宇”院内,8个展室在第二办公处鱼塘湾。

第一办公处有:① 脊椎动物化石展览室(甲);②脊椎动物化石展览室(乙);③ 地性探矿仪器材料展览室;④地质矿产报告展览室;⑤ 出版品展览室;⑥地形地质测绘材料展览室(甲);⑦地形地质测绘材料展览室(乙);⑧地形地质测绘材料展览室(丙);⑨西南各省矿物标本展览室。

第二办公处有:①图书馆藏书室(甲);②图书馆藏书室(乙);③无脊椎动物及植物化石展览室;④新生代标本展览室;⑤ 无脊椎动物及植物化石展览室;⑥土壤标本图说展览室;⑦ 土壤化学展览室;⑧土壤保肥试验展览室。

各展览室陈列的物品,该所印有简单说明,分赠来宾,参观者络绎不绝(地质论评,1942)。

4.2.2 地质展览会(1942) 1942年,为纪念中国地质学会成立20周年,地质调查所特将采集的标本及测制图表,于3月16日—18日,分11个部分陈列在17个展室中公开展览。并编印《地质展览会说明书》,对展出的标本及图件进行说明(北京图书馆,1995)。3天展览,观众数万人,被誉为“战时陪都最伟大最有意义展览会之一”(地质论评,1942;夏湘蓉等,1982;尹赞勋,1988)。

展览室分两厅,分别陈列各种标本、书籍和图表,甲厅为标本展览部,乙厅为图件展览部。此外,还展出重庆地质模型1件、北京猿人模型1件、蒙古恐龙再造图1幅。

4.2.3 第二届地质展览会(1943) 1943年1月25日,翁文灏在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会议上提议举办第二届地质展览会,获得通过。3月14日—16日展览会举行。此次展览会设5个展览室。

第一展览室:许氏禄丰龙和黄氏云南龙,为中央地质调查所1939年在云南禄丰县所采以及仿德国三叠纪与禄丰龙极相近的斑龙再造图1幅;虚骨龙足印1块、鱼化石10余件、无脊椎动物化石57件和古植物化石20余件。

岩石标本分为火成岩、沉积岩、变质水成岩、变质火成岩及混合岩5类47件,大部分采自西康及川陕交界之秦岭、大巴山中;历年各省采得土壤标本141件,分14土类。

矿产标本有资源委员会经营的钨、锡、锑、汞以及石油及其制品等;中央地质调查所矿物标本170件,为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矿冶研究所利用我国的矿物制作的成品50余件;中国兴业公司的煤、铁矿与石灰岩以及各种制成品等。

中国1∶300万地图2幅、外国科学人士在中国考查所经过的路线图、1865年—1935年参考文献42种;中国地质人员调查的区域图,包括各地质调查所、研究所、各大学工作的成果;各省地质图、中国地质图、四川土壤图、矿产分布图及统计图等,甘肃、青海照片30余幅。

第二展览室:展出四川省地质调查所近年采集的地质标本、地质图幅多件。

第三展览室:展出地质学会及调查所、研究所等刊物450册。另有中央地质调查所最近自制的地震仪和四摆仪。附世界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地震震中分布图、我国600年地震频度升降图、四川西康地质图、秦岭地质图、松潘草地地形图等。

第四展览室:展出重庆大学地质系各种标本,有矿石标本200余件。另有该校上课讲解用的普通地质、经济地质以及古生物等图、表多件。

第五展览室:展出中央大学地质系仪器模型等。还有许多岩石矿物薄片,可现场演示在显微镜下的情形及研究的方法(地质论评,1943;王国方,1989;李学通,2005)。

4.3 浙江大学史地系史地教材展览会(1941)

1940年国立浙江大学史地系史地教育研究室成立,研究方针为教材与设备并重,教材的研究为编写丛刊,设备的研究,如挂图、照片、模型、标本等,依据中学教学的标准进行搜罗或自制,分别整理,附以说明,先展览,后印行。

1941年,该校师范学院召开黔、桂两省辅导会议,特于3月31日、4月1、2、3日期间,在遵义县党部举行史地教材展览会。展览会分本国史、西洋史、本国地理、外国地理、地形、地质、气象7项。因时间仓促、场地限制,各项展览均属示范性质。

①本国史仅列上古部分,有上古教材自史前到周代共48帧。② 西洋史地图24帧,其中,英、日、美三国海军形势图及说明,因针对时局,很受观众注意。③各类该系收藏及自制的地理挂图代表作16帧。乡土地理教材,其中贵州人文部分,有地图6种,苗族照片47帧,苗人风俗图百幅,观众对此极感兴趣。外国地理以苏联为例,有苏联地图5帧,照片13张。④地形分照片、模型、地形图3种,共45件。其中,遵义附近及亚洲西战场两立体图尤为新颖。⑤地质挂图有12帧。标本有中国地层、水成岩、火成岩、造岩矿物及黔北地层等类,共362种。⑥ 气候图48幅。⑦浙江风景、塞外风光及世界地理照片共108幅,均为8吋,一半为彩色。

以上展览品共计880种,按系统编列。展览4日,观众计有2 500余人,参观者有辅导会议全体出席人员、遵义各团体等。展览备有说明书一册。经辅导会议议决,各项展览品经选择、补充后印行,供各中等学校实际应用,以贡献史地教育(科学,1941)。

5 结语

民国时期地质矿产类陈列馆的创建,大多是与其筹建机构地质调查所相辅相成,与地质研究工作联系紧密。地质陈列馆的筹建,以期普及科学知识、唤起民众对地质事业的重视。陈列馆作为载体,介绍、引进西方近代地质学理论,在早期严谨的标本分类和说明中就体现出对地质科学的学术研究引导和规范的学术标准运用,并且在其科学体制化的过程中,科学与社会的互动所带来的纯学术与学术的普及,影响、折射到地质矿产类博物馆的建立,起步早、起点高、发展持续。

安延恺.1993.北洋大学地质系(1895—1947年)[J].中国地质教育,(1):77-78.

北京图书馆.1995.民国时期总书目(1911—1949):自然科学·医药卫生[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陈文良.1992.北京传统文化便览[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陈群,段万倜,张祥光,等.1996.李四光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

程利伟.2006.曲折九十年 半部科学史[J].地球,(增刊):28-32.

程利伟.2006.中国地质博物馆[M].2版.北京:地质出版社.

傅公钺.1991.今昔北京博物馆[C]//马希桂.首都博物馆建馆十周年纪念文集.北京:燕山出版社,207.

何志平,石东风.1990.中国科学技术团体[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

胡承志.2006.历史的回顾与标本的变迁[J].地球,(增刊):42-44.

李春昱.1948.中央地质调查所[J].科学大众,5(1):11-12.

李文示奇.1933.北平学术机关指南[M].北平:北平图书馆协会.

李学通.2005.翁文灏年谱[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李学通.2009.中国地质调查所南京所址建筑经过考[J].地质学刊,2009,33(2):218-221.

梁吉生.1991.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纪年[J].中国博物馆,(2):72.

刘基磐.1929.湖南地质调查所工作概况[J].矿业周报,(31):501-503.

潘云唐.2006.中国古人类化石标本与地质博物馆[J].地球,(增刊):51.

实业部,教育部,全国矿冶地质联合展览会.1936.全国矿业要览[M].天津:全国矿冶地质联合展览会及国立北洋工学院.

王国方.1989.我国早期地质陈列馆概略[J].中国科技史料,(2):68-72.

王宏钧.2001.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修订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夏湘蓉,王根元.1982.中国地质学会史[M].北京:地质出版社.

佚名.1928.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章程[R].南京:国立中央研究院.

佚名.1935.地质矿产陈列馆新建筑落成[J].中国博物馆协会会报,1(2):30.

佚名.1937.中国地质学会年会[J].科学,21(4):322.

佚名.1942.地质展览会纪事[J].地质论评,7(4/5):235-238.

佚名.1942.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二十五周年纪念会记略[J].地质论评,7(1/3):87-94.

佚名.1943.第二届地质展览会纪事[J].地质论评,8(1/6):236-241.

佚名.1984.延安地质学会建地质陈列馆[C]//武衡.抗日战争时期解放区科学技术发展史资料:第3辑.北京:中国学术出版社,205.

佚名.1985.延安地质学会建地质陈列馆[C]//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陕甘宁革命根据地史料选辑:第四辑.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572.

佚名.1995.四川地质调查所陈列馆[C]//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史研究室.地质学史论丛(三).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73.

佚名.1997.两广地质调查所概况呈报表(1943年)[C]//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630.

佚名.2006.中国地质博物馆年谱[J].地球,(增刊):33-34.

尹赞勋.1988.往事漫忆[M].北京:海洋出版社.

于洸.1998.孙云铸与北大地质学系的发展[C]//萧超然.巍巍上庠 百年星辰 名人与北大.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651.

耘赤.1934.纪念天津的矿冶展览会[J].北辰杂志,(13):7-9.

张尔平.2004-08-05.中国地质博物馆寻根[EB/OL].http://www.clr.cn/front/chinaResource/read/member-info.asp?ID=27997.

张尔平.2006.中国地质博物馆早期史考[J].地球,(增刊):35-41.

张建中.2005.重庆沙磁文化区创建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张人鉴.1935.河南省地质调查所五年来事业概况[M].开封:河南省地质调查所.

张以诚.2001.张以诚地矿史文集[M].北京:华龄出版社.

张则高.2006.中国地质博物馆典藏标本收集工作发展史[J].地球,(增刊):45-50.

章祖蓉.1991.广州市立博物院筹建大事记要(1928.10—1929.12)[J].中国博物馆,(2):85-90.

赵松龄,张锋.1993.中国地质博物馆[C]//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文物·博物馆》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751-756.

中国博物馆协会.1936.中国博物馆一览[M].北平:中国博物馆协会事务所.

中国地质学会地质学史研究会,中国地质大学地质学史研究室.1986.地质学史论丛[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中国工程师学会.1948.中国工程师学会三十周年纪念刊:三十年来之中国工程[M].2版.南京:中国工程出版公司南京总公司.

中国西部博物馆.1947.中国西部博物馆概况[M].重庆北碚:中国西部博物馆.

《中国矿床发现史:江西卷》编委会.1996.中国矿床发现史:江西卷[M].北京:地质出版社.

《重庆市沙坪坝区志》编纂委员会.1995.重庆市沙坪坝区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周昌芸.1947.卅四年度及卅五年度所务报告[J].福建省地质地壤调查所年报,(5/6):1-4.

Introduction of museums on geology and mineral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HOU Jiang1,ZHAN Geng-shen2

(1.Natural History Museum of Chongqing,Chongqing 400700,China;2.Geological Survey of Jiangsu Province,Nanjing 210018,China)

The authors summarized the varied types of museums and exhibition halls on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They were geology hall attached to the g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geological sample exhibition room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pecial geological display hall,geology hall in the all-around museum and temporary geological expro.In the varied types of geological exhibition halls,those attached to the geological research institute occupied an important post,they formed a museum system on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provided full and accurate materials for the researchers majored in the history of museum.

Museum;Geology and minerals;Republic of China

P62;G260

A

1674-3636(2011)04-0432-11

2010-10-22;

2011-07-06;编辑:陆李萍

侯江(1968—),女,副研究馆员,主要从事博物馆学工作,E-mail:houjiang@163.com

10.3969/j.issn.1674-3636.2011.04.432

猜你喜欢
陈列室陈列馆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中国货币通史陈列
某陈列馆鉴定与改造加固研究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陈列馆修缮开馆
民国时期北平古物陈列所的陈列展览
高职院校建筑装饰材料与构造陈列室的建设与发展研究
影音与艺术的跨界合作展示 拜访香港亚洲影视的陈列室
“乡情村史陈列”助乡愁永驻
在“统一战线历史陈列馆”揭牌仪式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