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H-OFDM技术在低压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

2011-04-03 10:14季建玲刘宏立
电力建设 2011年8期
关键词:电力线载波子系统

季建玲,刘宏立

(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长沙市,410082)

0 引言

低压电力线通信(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是通信技术发展的1个比较新的研究方向,由于具有不用布线、连接方便、覆盖范围广等优点,其技术研究和应用成为目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有着非常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广泛的实用价值[1]。但由于电力线本身负荷的多样性和时变性,使其信道特性十分复杂,存在强烈的信号衰减,且噪声大、干扰多,因此,有必要研究1种频谱利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电力线传输技术,以提高电力线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将跳频(frequency hopping,FH)技术应用于正交频分复用(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系统,构成的FH-OFDM通信系统,不仅有抗干扰能力,而且FH和OFDM结合,很好地解决了多径环境中的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通信系统的信道容量和传输效率。

本文针对电力线随频率、距离变化的衰减特性和其噪声干扰特性,建立了电力线特定环境下的信道模型,并在FH技术和OFDM技术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适合于低压电力线信道的FH-OFDM通信系统,并在MATLAB环境下对该系统进行了仿真和性能分析。

1 电力线信道特性分析及建模

电力线信道通信质量低,主要是受输入阻抗不匹配、传输衰减、噪声干扰等因素的影响,其电力线通信信道模型如图1所示,建模过程主要考虑衰减特性和噪声干扰,将除噪声外所有的衰减都用频率响应函数H(f,t)来表征,噪声n(t)可当作是可加性随机干扰过程。

图1 电力线信道模型Fig.1 Model of power line communication channel

为了建立1个能反映信道基本特征的近似模型,国内外研究人员对电力线信道进行了大量的实际测量,并利用统计分析的方法,给出了不同环境下的低压电力线信道模型。对于多径效应、频率选择性衰落效应的信道特性,M.Zimmermann 和 K.Dostert[3]经过大量的实际测量,根据“自顶向下”的建模方法,提出了电力线多径衰落信道模型。这种模型是将电力线看作1个黑盒,模型的相关参数从实地的测量数据中获取,利用这些参数构成传输函数 ()H f来描述信道特性,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N为最大路径数目;gi为路径i的多径衰减系数,为路径长度di的函数;τi为信号通过路径i的延时;α0、α1为衰减系数;k是衰减因子的指数,取值一般在0.5 ~1之间。

现仿真4径信道,令真空中的光速c0=3×108m/s,介电常数εr=3.8,信号的频率范围从0.5 ~20 MHz,其他仿真参数如表1[3]所示。

表1 电力线信道模型参数Tab.1 Model parameters of power line channel

4径低压电力线信道模型的频率响应幅频特性曲线如图2所示。

从图2中可以看出,低压电力线的频率衰落特性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增加,且在某些频率范围内存在严重的选择性衰落。该模型已能反映电力线信道的基本特征,其中的参数均可由实际测量获得。本文在下面的仿真和分析中,都采用该4径电力线信道模型。

图2 4径电力线信道模型幅频特性曲线Fig.2 Amplitude-frequency characteristic curve of 4-path power line channel

2 FH-OFDM低压电力线通信系统的设计

在对低压电力线信道特性研究的基础上,结合FH技术和OFDM技术,设计了在低压电力线特定信道下的FH-OFDM系统,结构如图3所示。其中,上半部分为发射机链路,下半部分是接收机链路,整个系统包括信道编/译码、数字调制/解调、快速傅立叶逆变换(inverse fast fouriers transformation,IFFT)/快速傅立叶变换(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FFT)、加/去保护间隔、跳频/解跳频等部分。

该系统是基于多载波OFDM方案,在频率的改变上采用了FH技术实现,其工作原理是:由信源来的信息经过编码,并经过交织后形成发送数据,OFDM调制器对输入数据进行调制,并加入循环前缀后,将并行信号转换为串行信号,再与跳频载波相乘,完成频率的跳变,得到的跳频信号经发射机发射。发射信号经电力线信道传输到接收方,接收机将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并经解交织和译码后得到输出信息。该系统主要由OFDM子系统和FH子系统2部分组成。

图3 FH-OFDM系统结构Fig.3 Structure of FH-OFDM system

2.1 OFDM子系统设计

OFDM子系统主要是完成信号的OFDM调制,其原理是用N个子载波把整个信道分割成N个子信道,并将此频率上等间隔的N个子载波信号调制再相加后同时发送,实现N个子信道的并行传输。OFDM子系统基本框图如图4所示[4]。

图4 OFDM系统基本模型框图Fig.4 Model framework chart of OFDM system

在该OFDM子系统中,信道编码采用卷积编码来处理信道中的随机性错误,同时利用交织技术来避免突发性错误,交织功能利用卷积交织器来实现。传输信号进行信道编码交织后,要进行子载波的数字调制,本系统采用QPSK方式。为了彻底消除符号间干扰,还需要插入保护间隔,本系统采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选择符号周期长度为保护间隔长度的5倍。

2.2 FH子系统的设计

FH子系统由跳频序列产生模块和频率合成器构成,跳频器的组成框图如图5所示。

图5 跳频器组成框图Fig.5 Block diagram of FH system

跳频序列用于控制载波频率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其性能对跳频系统的性能有重大影响。构造跳频序列的方法很多,其中基于m序列的跳频序列具有最佳的汉明相关性能,因此m序列在扩展频谱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本设计由级数n=3的m序列来控制产生跳频码。在跳频序列控制下,载波频率跳变的规律称为跳频图案,本系统设计的级数n=3的m序列对应的跳频图案如图6所示。

3 系统仿真及性能分析

在MATLAB环境下,运行FH-OFDM低压电力线通信仿真系统,并在仿真系统中进行了如下处理:(1)常规的OFDM系统;(2)常规的FH系统;(3)多径衰落为2径的常规FH系统;(4)多径衰落为4径的常规FH系统;(5)多径衰落为2径的FH-OFDM系统;(6)多径衰落为4径的FH-OFDM系统,其仿真结果如图7和图8所示。

由图7可以看出,FH-OFDM系统性能要优于常规的OFDM系统,尤其在信噪比较低时表现得非常明显,信噪比较大时,差别不是很大,这更加说明了FH-OFDM系统具有比常规的OFDM系统更好的抗干扰能力,且在信噪比较低时也能正常工作,非常适合于电力线复杂多变的信道环境。

由图8可以看出,FH-OFDM系统总体上具有比常规的FH系统更好的误码率性能,在信噪比较低时,性能要远远好于常规的 FH系统,同时,FHOFDM系统对多径衰落的多径数不太敏感,增加多径数对其性能影响不大,而常规的FH系统随着多径数的增加,会带来误码率性能的急剧下降,这也更好地证明了FH-OFDM系统抗多径衰落能力强的优势,有力地克服了电力线信道多径衰落大的缺陷。

4 结论

FH技术抗干扰能力强、保密性好,而OFDM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和抗多径衰落的能力,将2者结合而成的FH-OFDM系统,既提高了抗干扰能力,又提高了系统的传输速率,保证了系统的安全性,这些特点使得该系统非常适用于多干扰、衰落严重的电力线信道。本文设计的FH-OFDM低压电力线通信系统,经仿真分析证实了将其应用在电力线信道中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因此,FH-OFDM技术在未来高速电力线通信中将具有广阔的前景。

[1]罗文亮.基于低压配电网的OFDM调制技术及其应用研究[D].西安:西安理工大学,2010.

[2] Shi Qicun,Yang Zhixing,He Lifeng,et al.All digital baseband frequency hopping OFDM system[C]//11th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Systems 2008,Guangzhou,China,2008:661-665.

[3]Zimmermann M,Dostert K.A multipath model for the powerline channel[J].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2002,50(4):552-559.

[4]佟学俭,罗涛.OFDM移动通信技术原理与应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5]刘海涛,张保会,郑涛.低压电网信道频率响应模型的研究[J].电工技术学报,2004,19(11):66-71.

[6]Stamatiou K, Proakis J G. A performance analysis ofcoded frequency-hopped OFDMA with pilot-assisted channel estimation[J].IEEE Communications Society,2005:362-366.

[7]仲元昌,曾孝平.低压电力线扩谱通信系统及抗干扰性能分析[J].电工技术学报,2004,19(9):82-85.

[8]姚雪峰,周嘉农,宋玉宏.正交频分复用前置编码技术在宽带电力线通信中的应用[J].电网技术,2004,28(18):44-47.

[9]姜霞,Nguimbis,程时杰.低压配电网载波通信噪声特性研究[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00,20(11):30-35.

[10]张有兵,曹一家,程时杰.低压电力线正交频分复用系统同步问题的量化研究[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18):36-40.

猜你喜欢
电力线载波子系统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基于电力线载波通信的智能限电装置
一种压缩感知电力线信道估计机制
应急广播系统中副载波的构建与应用
低压载波通讯测试仪的开发与应用
电力线载波通信标准PRIME和G3-PLC的研究
电力线通信中LDPC译码器的优化设计与实现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