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对策建议

2011-04-03 03:12张喜才
对外经贸 2011年12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农药食品

张喜才

(哈尔滨商业大学研究生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一、现阶段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

1.食品行业准入门槛低

食品行业准入门槛低是导致食品安全的一个主要原因,在我国,多年来一些企业没有通过食品安全认证也可以生产食品,这就造成了食品安全认证形同虚设,问题频发的局面。同时,由于关于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即使相关部门检查到了这些“问题食品”,对相关违法企业的处罚却无法可依,对罚款数额也没有统一标准。2002年3月13日,北京市正式出台了流通领域的食品准入管理制度,统一了北京市流通食品准入质量标准,规定在北京市销售的食品必须符合保障人身健康和财产安全的国家强制性标准。而通过2011年央视“3·15”晚会曝光双汇瘦肉精事件,发现使用瘦肉精和检测部门检测过程只是流于形式,从而可以看出我国食品行业准入门槛低的问题严重性。

2.监管部门职能交叉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实行交叉管理,看似分工很细,但职责权限关系模糊,协调配合难度较大。如:农业部门管农产品的食品安全,质检部门管生产环节的食品安全,工商部门管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商务部门管部门食品的储备和畜禽屠宰的食品安全,卫生部门管餐饮的食品安全,食品药检监管部门管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以农村为例,从事食品加工的小作坊的条件十分简陋,很难达到卫生标准,对农民身体健康构成伤害,工商部门督促办理营业执照,鲜有其他部门出来治理,使农村食品市场缺乏长期性和经常性的监管;同时在农村查处案件取证也难以进行,使制售假劣食品等违法行为得不到及时发现和应有的惩治。

3.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不健全

目前,我国食品安全方面还没有一套完善的、职责明确的法律法规,不但对人民的生命健康缺乏保障,同时也使违法者更加猖狂。多年来,对食品安全方面违法违规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起到震慑作用。如苏南某县级市2006年国庆期间发生200人吃卤菜中毒事件,虽然没人中毒死亡,但影响很坏,这样一起公共卫生事件最终却只以罚款、整顿了事。

4.食品检验检测技术设备落后

我国在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资源也明显不足。一方面表现为监督管理人力不足和素质不高,另一方面是用于监督管理的设备与检验的技术设备严重不足与落后。我国目前缺乏对人体健康危害大而在国际贸易中又十分敏感的污染物的检测技术。如在农药残留检测方面,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多残留方法可检测360多种农药,德国可检测325种农药,加拿大可检测251种农药;而我国缺乏同时测定上百种农药的多残留分析技术。在环境污染物检测方面,发达国家拥有针对二恶英及其类似物的超痕量检测及对“瘦肉精”、激素、氯丙醇的痕量检测技术和大型精密仪器,而我国尚缺乏对这些污染物的有效快速检测方法、技术和设备。

(二)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在食品生产和流通链条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再者是食品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还不够完善。1.由于一些农民的素质较低和受利益驱使,购买剧毒农药,这是食品安全的最初源头。2.在粮食收购过程中,由于质量控制不严格,劣质粮食进入流通市场,使食品安全问题频发。3.食品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严格,使得生产过程中进一步加剧了食品安全的问题。由于食品加工企业对于资金和技术要求不高,行业进入门槛低,所以整个行业中企业较多,其中不乏一些小作坊,这些企业生产加工出的食品质量和卫生状况令人堪忧。

二、国外食品安全管理经验借鉴

(一)法国食品加工业极为发达,有10000多家农业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1200亿欧元,约占GDP的10%。就法律标准体系而言,法国早在1905年8月1日就颁布了有关食品安全的法律。在认证标识体系和食品安全管理上认为提高透明度、可追溯性、自我监控三方面很重要。为此,该国以非常严格的标签制度为纽带,使政府各部门乃至消费者均可对食品进行监督。法国有一套完善的认证制度,食品在安全质量上首先必须满足欧洲标准和法国标准。

(二)美国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分为联邦、州和地区三级。三级监管机构聘用流行病学专家、微生物学家和食品科研专家等,采取专业人员进驻食品加工厂、饲养场等方式,从原料采集、生产、流通、销售和售后等各环节进行全方位监管,构成覆盖全国的立体监管网络。

(三)根据修订的《食品卫生法》,日本对799种农药和兽药设定了残留限量标准,而且必须定期对所有农药和兽药残留量进行抽检。在加工环节,原则上除厚生省指定的食品添加剂外,食品生产企业一律不得制造、进口、销售和使用其他添加剂。在流通和销售环节,《日本农林规格法》明确制定了生鲜食品和加工食品的产品标注标准。

借鉴法国、美国和日本的食品安全经验,我国应尽快完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明确食品安全相关部门职责,加强对食品加工企业的监管,保证食品安全管理的透明度、公开性,用法律措施保障食品的安全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

三、对于完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统一、高效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

在食品管理机构的设置上,就目前世界各国的实践情况来看,有独立监管模式和联合监管模式。从理论上说,为保证食品安全监管的有效性,应由一个独立的专业监管机构负责食品安全的监管。但事实上,目前世界各国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机构大多都是两个以上部门联合监管,少数国家也有单独一个机构专门负责食品安全监管的情况。政府应设置食品质量安全预警管理的专门机构,由政府各职能部门、辅助参谋部门等组成,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置于各级政府决策层来考虑和管理。

(二)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相关法律法规

整合法律法规资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要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建立我国全方位、多层次、快捷、高效的,既能和国际接轨、又符合国情的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可考虑制定完整统一的食品安全预警管理法,尽快出台和完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同时对现有涉及食品安全预警管理的法律法规进行认真清理、补充和完善,将散存于各法律法规中有关食品安全预警管理的内容加以整合,尽可能减少和避免立法上的相互冲突,解决法律体系的混乱,保持法制的统一性和完整性。

(三)规范食品生产经营许可制度和食品市场准入制度

对实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的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标志制度和认证制度。对检验合格的食品要加印(贴)市场准入标志—QS标志,没有加贴QS标志的食品不准进入市场销售。这样做,便于广大消费者识别和监督,便于有关行政执法部门监督检查,也有利于促进生产企业提高对食品质量安全的责任感。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由“质量安全”英文(Quality Safety)字头“QS”和“质量安全”中文字样组成。标志主色调为蓝色,字母“Q”与“质量安全”四个中文字样为蓝色,字母“S”为白色。食品市场准入标志的式样、尺寸及颜色都有具体的制作要求。

(四)适时更新检验检测技术设备

要加大资金投入,积极引进和研制先进的检测设备,努力缩小与发达国家在监督检测硬件方面的差距。加强现有监督检测机构的能力建设。将一批高水平的监督检测技术机构联合起来,发挥龙头作用。同时,国家级食品质量监督检测机构应通过引进高科技人才,开展技术创新,加快研究和掌握前沿技术、监督检测方法和技术手段,为我国的食品安全预警管理提供保障。

[1]Viseusi,W K,JM.vernon,J.E.Harington,Jr.Economics of regulation and antitrust[M].The MIT Press,1995:42-43.

[2]和莉莉.我国食品安全事件中政府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J].政法论坛,2009(12):233-234.

[3]顾莺.食品安全事件档案的建设与管理[J].医院管理论坛,2008(8):18-19.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农药食品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无人机喷洒农药 农药混配顺序
未来三年将淘汰十种高毒农药
农药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来越多了
7月起将施行新的法律法规
法律法规与民生新闻
农药二次稀释 防治一步到位
食品造假必严惩
海外房屋出租市场法律法规
最新安全生产法律法规 文件提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