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应当成为“杂家”

2011-04-03 07:54袁志强
地理教学 2011年14期
关键词:杂家课程标准生活

袁志强

中学地理教师应该尽可能得使自己成为“杂家”。所谓“杂家”,就是能够博览群书,杂学精研。在对地理“术业有专攻”的基础上,对其他学科知识,如文史哲、数理化、音体美等等,都有所涉足。

地理教师成为“杂家”,首先是地理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其显著特点之一,就是综合性。《地理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地理环境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等圈层构成,是地球表层各种自然要素、人文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地理学兼有自然科学性质与社会科学性质。”

从地理学科的分支来看,包括许多部门地理学:属于自然科学的有地貌学、气候学、水文地理学、土壤地理学、生物地理学、化学地理学、医学地理学等等;属于社会科学的有人口地理学、聚落地理学、社会地理学、 文化地理学、农业地理学、工业地理学、商业地理学、交通运输地理学、旅游地理学、军事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等。所以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往往兼“文科”教师与“理科”教师于一身,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而有所偏重。

地理教师成为“杂家”,也是新的课程改革对地理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生活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不仅仅是衣食住行的个人生活,还包括社会生活、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等。生活中地理无处不在。因为不同空间的生活,总存在地域差异性,而地域性正是地理学科的又一个显著特点。多元的生活及区域间的生活差异需要地理教师做一个了解、体验各类生活实践的“杂家”,做一个梳理繁杂的智者。

新课标要求老师实现角色转变,教师要实现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参与者转变,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移到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教师的角色是从授业者到促学者、研究者、互助者、评价者的转变,这也是一种“杂”,而这种“杂”,是地理“教书匠”向地理教育家转变的必经之路。

新型的地理课堂是开放的,地理教师的角色也是开放的,对一切有用的新知识开放,对新的知识不断接纳和吸收,博采众长,与时俱进,构建自己知识结构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这是发展的开放的“杂”。

要成为“杂家”的地理教师,途径只有学习和实践。向书本学习,跨学科学习,网上学习,向社会上的能工巧匠、行家里手学习,等等。同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地考察学习,方能得到知识的真谛。

作为“杂家”的地理教师,对于地理教学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中学地理教师更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不能喧宾夺主,把地理课上成音乐鉴赏课、古诗文阅读课等等。要明白,“博”是为“专”服务的,两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猜你喜欢
杂家课程标准生活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怎样才能成为令人信服的杂家?
杂家
生活感悟
乱世奇商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