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顺战犯管理所对日本战犯的改造及影响

2011-04-06 02:36李正军
党史纵横 2011年3期
关键词:管理所战犯日本

李正军

新中国成立以后,苏联政府将近千名日本侵华战犯由苏联迁往中国,交由中国政府处理,这批战犯被关押于辽宁省抚顺战犯管理所。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工作人员根据中央有关改造方针,经过艰苦卓越的工作,终于使昔日顽固不化的战争罪犯认罪,侮罪,反省,自新。经过六年的教育改造,1956年中国政府将在押的大部分日本战犯“免予起诉,即行释放”,仅对45名职务级别较高罪行严重的人判处有期徒刑。归国后的日本战犯长期致力于反战和平友好的活动,为中日友好关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于日本战犯采取了法律与道德相结合、惩办与教育相结合的处理方法,充分予以人道主义的待遇,在思想与劳动改造的基础上,使之逐渐自觉地认识到发动和进行侵略战争的罪行和责任,为战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处理从宽 生活优待

早在接收日本战犯之前,周恩来总理就曾指示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司法部长史良,对于日本战犯要以新的历史阶段的变化作为对待日本战犯的一个重要基点。要摒弃那种狭隘的仇恨意识,站在新的历史高度以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作为思考问题的出发点。为了早日打开新中国外交被美国孤立的局面,联系和发展其他受美国压迫的国家,周恩来总理指示对这批日本战犯在押解过程中要做到“一个不死,一个不跑”。

改造日本战犯时,战犯们大多罪恶深重,自感是死路一条。因此,他们有的提心吊胆、沮丧失望,有的顽固对抗、死不认罪。面对这一情况,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依照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个不杀”、“从宽处理”。随后周恩来亲自向抚顺战犯管理所的负责人传达了中央指示。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在1062名日本战犯(共关押1109人,关押期间死亡47人)中,中国政府决定仅对其中部分犯有严重罪行的战犯进行起诉,对次要和一般战犯不予起诉,宽大处理。此后,最高人民检察院先后分3批对关押的1017名罪行较轻、悔罪较好的日本战犯宣布宽大处理,不予起诉,立即释放回国。其余重犯也于1964年3月全部得以生还日本。

战犯管理所为了改善战犯们的居住条件,进行一系列的改建工程,提高战犯的居住条件。同时,为了尊重日本的民族习惯,在饮食上给予照顾。战犯管理所报请东北公安部经周恩来总理指示,在当时大米紧缺的条件下,筹集大米。在副食上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不仅食品卫生得到充分保障而且大量配置鱼肉等营养品,管理所还充分利用院内空地建立蔬菜大棚,让战犯能够在冬天吃到新鲜蔬菜,同时在外面建立专门的农牧场,饲养鸡、奶牛、猪等。以确保战犯的肉蛋类供应。三年的自然灾害时期,普通百姓的生活发生了极大的困难,管理所工作人员也没吃的食品,而日本战犯的饮食中,肉蛋类和大米面却一丝不少。战犯吃大米、面包、水饺、西餐,而管理人员吃高粱米、窝窝头。日本战犯说:“管犯人的吃粗粮,犯人吃细粮,这是古今中外从来没有过的事。”“实行如此人道主义的宽大待遇,就是铁石心肠,也会被融化的。”

伙食的改进使日本战犯的心理防线开始逐渐放松。面对美味的食品,日本战犯由对伙食的称赞转而到对工作人员劳动的感激。日本访华代表团成员木下友敬在参观抚顺战犯管理所时对战犯说“你们生活真好,还能吃到小鸡,真是不可想象啊!”战犯们纷纷表示“中国政府为教育改造我们这些人改恶从善,走向光明,如同老师对待学生一样,费尽了心机,我们若再执迷不悟,天理难容。”他们对抗、抵触的内心逐渐发生了变化,在此基础上,管理所工作人员进行适时的引导和启发教育,使他们逐渐开始反醒和坦白。

尊重人格 感化人心

日本战犯自幼便受到军国主义教育和忠君思想的灌输,“皇国史观”的价值观渗透到战犯的内心深处,普通盲目服从和狂妄自大。在战争中对日军杀伤很多但俘虏较少,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此。因此,对待日本战犯的改造,如果一味的压制和强迫,显然效果不会很好。管理所自始至终贯施人道主义精神,实行着彰显人道的“三个保障”,人格尊重体现在切实把战犯当成人来看。把战犯改造成新人的前提条件就是把战犯当人看,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在改造过程中,工作人员彻底禁止封建式的审查方式,反对法西斯主义管理模式,实行社会主义文明科学的管理原则。实行依法管理,管理所始终坚持着“改造人,造化人”的政策,早在接收日本战犯时中央就曾指示尊重人格,禁止体罚,战犯管理所也曾作出专门规定“不侮辱战犯人格”,不许使用暴力手段对待战犯等。推行文明的管理方式,监狱的各项改造工作体现社会主义进步性。坚决杜绝任何形式的体罚和刑讯逼供行为。

在对战犯的人格尊重上还体现在尊重其私人财物。对于战犯的正当私人物品予以尊重和保护。日本战犯在入所之初,管理所将其所携带物品除战争罪证物品和危险品上缴没收外,其余物品包括金银财宝一律登记造册,由管理所代为保管,其所有权归战犯本人。在战犯离开战犯管理所后,发还给战犯本人。

管理所对战犯的人格尊重,使日本战犯的内心深受震撼和感激,解决了他们的思想武装,温暖了他们冷漠的心灵,他们在感激和温暖中开始主动接受改造,开始人生新的时期。

日本战犯从苏联转来时,由于从事重体力劳动和不适应苏联的寒冷气候,相当一部分人体质较为虚弱。同时,日本战犯由于害怕受到中国人民的报复,心理压力很大,使得其身体状况进一步恶化。管理所工作人员在东北人民政府卫生部的配合下,改善所内的医疗条件,积极对战犯身体开展体检和生病救治,全体战犯的身体状况普遍得以好转。首先,积极改善管理所内的医疗条件,健全卫生制度。在管理所内保证药品齐全,增添了心电图设备和X光透视机,病床30多张。还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沈阳陆军总医院,抚顺矿务局医院,抚顺市人民医院,租用了专用病房。其次,加强护理和照顾工作。原伪满国务院总务长官武部六藏是在押犯中行政级别最高的,他从1952年起患脑溢血导致半身不遂,卧床不起,生活完全需要别人照顾。护理员焦桂珍任劳任怨每天为武部六藏擦洗因大小便失禁难闻沾满粪便的床单、衣裤,喂水喂饭,给他洗头、洗脚。四年如一日的照顾使武部六藏深深感动,思想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对自己的罪行表示忏悔。战犯上中正高因胃溃疡而手术,在手术过程中急需输血,管理所工作人员纷纷为其献血,痊愈后,上中正高深受感动他曾写道:“十年前,我是一个杀害中国人民的侵略者,现在判处死刑都是罪有应得。但中国人不管冤仇多深,不问国籍,民族差异,把自己高贵的血,给我献了3000CC,挽救了我的生命,这是多么伟大的恩情啊,我怎能不报答呢?”他们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开始了悔罪、认罪。

劳动改造 参观学习

劳动改造是一条正确的重要的战犯改造途径,是培养战犯自立能力和对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的重要措施。思想转变是改造战犯的最高最艰苦的阶段,是战犯改造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劳动改造和思想改造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承的。这是我党对战犯实行的全面改造的方针。抚顺战犯管理所在国家处理战犯方针政策下,积极创造出体力劳动、社会参观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战犯改造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日本战犯在到抚顺之处,活动较少,体质较差。考虑到这种情况,管理所把身体健康的战犯集中起来,组成“杂务劳动班”,做一些日常杂务劳动。“杂务劳动班”的人员开始时协助管教人员和厨房工作人员给战犯监舍送饭、送菜。杂务劳动班后来还协助厨房做饭做菜,尤其是让他们做一些自己喜欢的饭菜。战犯还积极制作自己喜欢的日本食品,如“馍季”(打糕)。在制作馍季的过程中,日本战犯换上日本的服装,喊着号子,举起木锤,边说边笑,有节奏地敲打着。在杂务劳动过程中,使战犯和工作人员开始在协作分工中逐渐熟悉起来,增进了彼此的友谊,为改造日本战犯找到了重要的突破口。

在距离战犯管理所不远处有一片空地,管理所将其改建成为养鸡场,并从外地购买了3000只鸡雏,在战犯中挑选组织人员组建养鸡班。他们值班日夜照顾鸡雏,在他们的精心照料下,小鸡的成活率很高,长势很好,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养鸡过程中的欢乐与喜悦写到了一首歌曲里,自编了《养鸡劳动歌》。

1953年春天,战犯们在经过厨房劳动和养鸡劳动后,管理所基于各方面考虑,决定每天抽出一点时间从事制瓦劳动。这是管理所内战犯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劳动,除了有其他任务在身和身体虚弱者,几乎所有的战犯都参与进来。在管理所的空地上用木竿和席子搭起了生产车间,购进了40台制瓦机,并配备了其他相关器材。管理所从社会上聘请了一位专业的制瓦技术员。在生产开始时,由技术员先做示范,通过翻译将有关程序讲给战犯们听。刚开始正式生产时,瓦片的产量不高,每台制瓦机每天能够生产大约50片,随着战犯们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产量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开始不断提高,逐渐提高到每天100片、200片,最后达到500多片。日本战犯从参加制瓦劳动以来,厌食、挑食的没有了,剩饭的现象也少了,平时打不起精神的也没了,每日进餐量明显增加。

为了加速对日本战犯的改造进程,根据周恩来总理的指示精神和公安部的工作部署,1956年战犯管理所组织战犯分几批到沈阳、哈尔滨、抚顺、上海、长春、鞍山、南京等地的工厂、矿山、农村、敬老院和幼儿园参观、学习,收到了超出预期的改造效果。

战犯们在社会参观中,最让他们感触颇深的地方就是当年的“伪满洲国”。因为他们曾在这里统治了长达14年之久,日本战犯中有相当一部分在伪“满洲国”担任过职务的。他们在东北推行疯狂掠夺、屠杀政策,给东北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在战犯头脑中的东北形象仍然是落后、贫弱的地区。战犯来到了抚顺大伙房水库,面对这样的巨大工程,日本战犯无不发出感慨。感慨如此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新中国竟能在满目疮痍的基础上,在短短几年内完成。来到东北著名的钢铁基地鞍山,日本投降时,对鞍钢进行了毁灭性破坏,炸毁其高炉设备,烧毁设备资料。他们没有想到新中国竟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把一个烂摊子变成一个规模巨大的现代钢铁企业,面对眼前的情景古海等人对当年的侵略和掠夺行经表示忏悔和认罪。战犯们又来到了长春,这里曾是当年伪“满洲国”的首都,在原日军的炼人炉遗址面前,日本战犯当场表示悔罪,并脱帽向死者哀悼。在伟大的民族面前,在日本战犯真心佩服的民族面前,日本战犯更乐意积极主动地接受服从改造。在抚顺煤矿俱乐部,日本战犯听当年“平顶山惨案”的幸存者控诉惨案的经过。

1932年9月,日军出动200人将平顶山和平居民屠杀扫荡,约有3000多名中国平民惨遭杀戮,此案史称“平顶山惨案”。面对方素荣的悲惨遭遇和血泪控诉,日本战犯悔恨交加,纷纷表示认罪悔罪,并要求中国政府惩处自己,战犯鹿毛繁太说“这次听到方女士的话,认识到帝国主义是残忍的,再不能不低头认罪了。”

通过社会参观,战犯们深刻地了解了当年日军给东北人民的沉重伤害,在确凿证据证人的证实下,战犯对于当年所犯下的罪行供认不讳,纷纷要求中国政府惩处自己,以偿还血债。那些受害者的控诉和讲话促进了日本战犯良心的觉醒和良心的发现。以致多少年以后,他们仍然记忆深刻。回国以后,在他们所撰写的回忆录中仍然经常提到中国受害人的证词。同时战犯们也震撼于中国今昔的巨大变化和新中国建设的巨大成就。由此,更加坚定了他们认罪悔罪的决心。

日本战犯从小接受法西斯主义教育,形成了其傲慢、顽固的价值观体系。在日本战犯看来,日本民族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有权统治其他劣等民族。因此,对其他民族的侵略和屠杀根本上就算不上是犯罪,而是优等民族生存的一种手段罢了。让劣等民族为优等民族腾出生存空间。抚顺战犯管理所在战犯中开展了深刻的学习活动,让日本战犯在学习中逐步认识真理,弄清是非,弃旧图新。

战犯管理所首先开展了法制教育,重点学习二战后国际法对于战俘战犯的有关规定,以及战胜国对于战犯的处置权限问题。为了进一步瓦解日本战犯的反动世界观,管理所先给日本战犯分发了一批居留中国的日本人办的进步杂志书刊。如《民主新闻》《前进》等杂志,使战犯们在文化生活上逐渐丰富。为了进一步调动下层士兵战犯的学习积极性,争取敷衍态度的战犯,孤立瓦解少数顽固战犯,管理所决定成立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带领广大战犯学习真理,悔罪认罪,明辨是非,对战犯的思想改造起到了相当积极的作用。据统计总共有700多名战犯先后加入了学习小组,学习小组后来改称为“学习委员会”。

除了理论学习外,“学习委员会”还组织战犯开展小说、戏剧的写作与创作。战犯们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出反映战争罪行的小说和剧本。并把这些剧本搬到舞台上演出,内容涉及刺杀中国俘虏,毒打中国普通民众,以及抢劫、强奸内容方面的。战犯不但写作,还把作品搬上舞台。台下的日本战犯也在演出中看到了他们的罪行,台上台下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戏剧的演出对自己的罪行的认识更加供认不讳,这些作品是日本战犯内心复杂斗争真理战胜邪恶的结果,是战犯反醒和走向新生的重要表现。

归国联络 和平友好

战犯回国后,他们宣布成立“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简称“中归联”。“中归联”在日本克服了右翼分子的威胁、恫吓,同乡同学的社会指责,为反对战争、讨伐右翼和中日友好而奔走呼号奋斗。

甲级战犯岸信介担任日本内阁首相后,积极推行日美军事同盟,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投靠美国,对内加强对日本民众的镇压,打击国内民主运动的发展。对外同台湾签订《日华和平条约》(即《日台条约》),正式承认蒋介石台湾政权代表中国,蔑视新中国的国家主权。作为美国的帮凶孤立和包围新中国。在这种形势下,“中归联”联合日本其他进步团体,通过群众集会发放传单的方式抗议岸信介的倒行逆施。

在“中归联”成员中,也有个别人在回国后受利益的诱惑,良心被出卖,颠倒是非黑白,重新沦为日本右翼分子。对此,“中归联”为了维护队伍的纯洁和良心的公平,采取了坚决打击的有力措施。“中归联”同右翼分子的斗争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影响,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同情或支持“中归联"的基本主张。同时“中归联”的斗争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右翼”分子的气焰,也纯洁了自身组织。

从1948年开始,日本国内右翼势力不断策划、煽动对日本历史教科书进行修改,美化侵略,篡改历史,蒙蔽日本广大青年。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倒行逆施,1982年,“中归联”召开会议商讨对策,决定一方面通过刊物批判右翼势力篡改历史的行为,举办集会向文部省示威;另一方面以“中归联”的名义向文教大臣递送抗议书。同时为了向日本人民更加真实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中归联”出版了回忆录,深刻反省当时在中国所犯下的种种罪行,给历史以本来面目。

“中归联”成立以后,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批判军国主义维护中日友好活动。为中日关系正常化而不懈努力。“中归联”曾积极协助送还中国劳工遇难者骨灰回中国,还帮助隐匿日本北海道深山14年的中国劳工,在物资精神上给予了诸多帮助,并协助其回国。

除了多次派人到抚顺访问,“中归联”于1988年出资565万日元,建立纪念碑,碑名定为“向抗日殉难烈士谢罪碑”。碑上以中文和日文书写了碑文,表达了“中归联”成员深刻反省和对中国宽大的感激之情。除此以外,“中归联"还帮中国抚顺和日本磐城结成友好城市,并出资1650万日元,在抚顺开办樱花饭店和投资合办抚顺星阳机械公司以实际行动支援抚顺的经济发展。□

猜你喜欢
管理所战犯日本
关于做好房地产管理所档案管理工作的思考
探寻日本
分析地方文物管理所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
四川九寨沟地震致震区部分文物受损
日本神社
“我的改造岁月”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
第一曲
歌曲